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室上速的常见类型。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射频消融方法治疗AVNRT,使得AVNRT的治疗获得了明显改观。本文仅对AVNRT的电生理特性、导管消融治疗的技术和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作一文献综述。1 AVNRT的电生理特征AVNRT的最常见类型是慢—快型即慢经前传快经逆传形成的,这种类型约占全部AVNRT的病例近90%。因为心房和心室激动几乎同时发生,这种类型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是以P波或看不到或出现在QRS复合波的终末部分。极少情况P波出现QRS波前。用心内电生理记录,…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报道射频消融(RECA)治疗2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经验和结果,并对AVNRT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治疗AVNRT的方法学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男性10例,女性13例,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慢-快型AVNRT者21例,快-慢AVNRT者2例。均在DSA下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征,以放民初始出现交界区性心律失作为成功靶点标志以人电刺激加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不能再诱发出AVNRT作为其RF 相似文献
3.
用导管射频消融慢径路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5例,其中慢快型44例,慢慢型1例,44例慢径消融成功,1例心动过速诱发“窗口”缩小,成功率91.1%,无并发症,随访2~8月均无复发,认为射频消融慢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本文报道射频消融(RFCA)治疗2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经验和结果,并对AVNRT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治疗AVNRT的方法学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男性10例,女性13例,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慢-快型AVN-RT者21例,快-慢型AVNRT者2例。均在DSA下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征,以放电初始出现交界区性心律作为成功靶点标志,以心内电刺激加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不能再诱发出AVNRT作为其RFCA治疗终点。结果:20例获成功,3例未成功者中有1例因术中发作房颤而另1例因靶点太靠近希氏束而被迫放弃治疗。结论:本文结果表明,下位法消融慢征作房室结改良术治疗AVNR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我科自开展射频消融以来对引起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慢径路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自2001-05~2004-03在我科住院行射频消融慢径路的24例AVNRT的临床电生理特征、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等。结果:24例AVNRT中,23例慢-快型AVNRT。1例快-慢型AVNRT,他们的电生理特性不同,但射频消融成功率达96%。有1例损伤房室结,为2:1房室传导阻滞。但很快恢复为1;1正常房室传导。到目前为止无1例复发AVNRT。结论:经导管用射频消融AVNRT病人的慢径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目前根治AVNR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和有效性。方法:1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束这患者,采用下位法或中位法消融慢径。结论:RFA治疗AVNRT效果佳,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采用下位法消融了5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病人.将其消融前后电生理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10例病人消融后慢道仍具有前传功能.其消融前后不应期分别为222±53ms和236±79ms(P>0.05)。消融后49例病人快道前传功能仍存在.其消融前后不应期分别为326±73ms和260±69ms(P<0.001).28例病人测出了快道逆向不应期.其消融前后不应期分别为360±41ms和354±24ms(P>0.05).消融后房室结前传文氏点分别为194±26次/分和178±29次/分(P<0.05).逆传文氏点分别为188±24次/分和180±19次/分.因此AVNRT具有其电生理基础和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电生理特征不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结果.方法:将3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分为两组:甲组16例,心房刺激均呈连续性房室结功能曲线;乙组16例,心房刺激均呈跳跃性房室结功能曲线.比较两组患者慢径消融有效靶点分布及射频消融前后组内及组间的电生理参数.结果:两组慢径消融有效靶点分布相似(P>0.05 );消融后两组患者心房递增起搏时最大AH间期(A1H1max)均比消融前显著缩短(P<0.05或P<0.01);与消融前比,乙组消融后心房程序刺激时最大AH间期(A2H2/A3H3max) 及房室结有效不应期(ERPAVN)与消融前比有显著变化(P<0.05或P<0.01),而甲组变化不大(P>0.05 ).结论:电生理特征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成功靶点与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分布相似.消融后 A1H1max的显著缩短可作为其消融成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RF)在心律失常方面的应用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已成为根治性治疗手段,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冷冻消融作为治疗AVNRT的新技术,具有更低的并发症、更少的组织损伤、更小的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弥补了RF的不足。目前,冷冻消融已经在大量患者身上证实至少和RF一样安全、有效。现就RF和冷冻消融AVNRT的原理和临床疗效予以综述,重点分析RF的缺点及冷冻消融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长导引鞘在慢径路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长导引鞘作支撑行慢径消融术治疗48例AVNRT患者,与文献报道的普通AVNRT消融术的平均放电次数、平均功率、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48例AVNRT患者全部消融成功,术中平均放电次数为(2.6±0.4)次,平均功率为(16±9)W,48例均无并发症出现,无1例复发。结论:使用长导引鞘辅助消融,加强导管的稳定性及贴靠的紧密程度,提高消融成功率,节省费用,降低放电功率,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是治疗AVNRT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三磷酸腺苷在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在射频消融(RFCA)慢径治疗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慢-快型AVNRT患者经股静脉快速注射ATP,直至出现房室结双径路(DAVNP)现象及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RFCA慢径阻断成功后重复原ATP剂量,连续记录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图。结果:29例(72.5%)行ATP注射者出现DAVNP,RFCA慢径阻断成功后均无DAVNP现象。结论:ATP可以作为诊断DAVNP的一个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4.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前后心率变异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后进行心率变异频域和时域分析,以了解射频消融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心率变异的极低频段(ULFP)、低频段(LFP)、高频段(HFP)及总能谱(TFP)均较射频消融前降低(P〈0.05)。提示射频消融对心脏交感神经、融交感神经均有损害,而以副交感神经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选择性慢径消融时出现的结区反应的类型与消融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AVNRT病人按选择性慢径消融后心动过速的复发与否分为消融成功组(共189例)及心动过速复发组(11例)。将在慢径消融过程中出现的结区反应按其特点分为I型(放电后出现持续的结区反应,停止放电后即刻或间隔数秒恢复窦性心律)和Ⅱ型(放电后出现间歇性结区反应即窦性心律与结区心律交替出现,停止放电后可迅速恢复窦性心律)。结果:结区反应的类型成功组多为Ⅱ型,复发组多为I型,结区反应出现的时间成功组较早,复发组较晚,两者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09s±0.54s和7.82s±1.08s,t=-7.1,P〈0.001)。结论:在AVN—RT病人的慢径消融过程中,结区反应的类型对靶点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Ⅱ型结区反应可作为选择性慢径消融的有效靶点标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典型的房室结双径路引起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可激动间隙的特点及其分区。方法25例AVNRT患者心动过速发作后,分别在右室心尖部和高位右房给予VS2和AS2早搏刺激,从心动过速周长-10ms开始刺激,相隔8个心动过速周期,以-10ms的步长进行递减扫描,测定可激动间隙,并与4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比较。结果25例AVNRT患者中,2例经右心房AS2刺激可以使心动过速重整,仅2例患者可经心房AS2刺激使心动过速终止,3例经心室VS2刺激可以使心动过速重整,经心室VS2刺激均未能使心动过速终止,与AVRT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动过速重整时,偶联间期与回归间期之和可小于心动过速周长的2倍,亦可等于心动过速周长的2倍。结论刺激部位不同,折返环不同,所暴露的可激动间隙可能不同。刺激的偶联间期与回归间期之和等于心动过速周长的2倍,不能排除心动过速的重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和方法:探讨妊娠合并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方法.入选我院10年来因妊娠合并阵发性房室结心动过速住院治疗病例,分析并总结其治疗方法.结果和结论:抗心律失常药物一般只用于伴有重要血流动力学改变或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孕妇,且必须仔细评价风险/效益比,并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射频消融术对于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有效且能根治的方法,但因其对胎儿有潜在损伤,常推迟到产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窦性冲动沿房室结双径路同时前传导致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探讨房室结快、慢径同时传导的影响因素。方法:56岁男性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无休止发作,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心电生理检查明确心律失常性质,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结果:心动过速时,记录食道电图P波后两个QRS波群呈P-QRS1-QRS2型;希氏束电图示A-H1-V1-H2-V2,心房激动沿双径同时前传时快径文氏或高度阻滞、慢径不典型文氏阻滞;心房内电生理刺激诱发出1∶2房室激动现象,呈S-A-H1-V1-H2-V2;快径不应期430 m s,慢径不应期260 m s;房室结区无室房逆传功能。P-P间期≤0.72 s,1∶2房室传导多见。射频消融改良慢径后,心动过速终止,房室传导为1∶1。随访3月未再发作心动过速,心脏结构与功能正常。结论:房室结双径路同时前传窦性冲动引起心动过速为非折返性心动过速。快/慢径前传不应期、传导时间差异及房室结区无室房逆传特性、窦性频率变化可能是窦性冲动能否同时沿双径路前传双重激动心室的影响因素。射频消融可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