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发病机制。方法:对32例老年无痛性AMI患者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诊治及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2例老年无痛性AMI首发表现中心力衰竭12例。胸闷气短5例,心律失常5例,休克3例,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4例,头晕、晕厥3例;无诱因者20例,有诱因者中情绪波动5例。疲劳3例,饱餐2例,饮酒1例,大便用力1例;心电图无Q波者8例;危险因素中高血压13例,糖尿病10例,脑梗死5例,肺心病合并感染4例。结论:老年无痛性AMI患者无典型AMI特征性疼痛。常以其它系统疾病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极易误诊和漏诊,临床医生应全面掌握老年无痛性AMI发病诱因,危险因素,心电图等特点,主动动态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学。以期早期诊治,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进行分析,探讨青年人心肌梗死的特点,以便早期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和延缓冠心病和急性心梗的发生,为其早期诊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经急诊或择期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明确诊断的AMI患者共56例,对比同期40岁以上住院AMI患者,分析其病史、临床、用药及冠脉造影资料。结果: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62.8%)、血脂增高(46.5%)、高血压(21.6%)、糖尿病(5.9%),梗死部位以前壁、下壁多见(81.2%)。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多见,多有明显发病诱因及危险因素,主要发病诱因:过量吸烟、疲劳、精神紧张;危险因素: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胸痛表现明显,严重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冠脉造影单支病变多,血管钙化及狭窄程度低。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过分疲劳及精神紧张,有利于减少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大量吸烟和血脂异常为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发病因素,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者相对少见,单支血管病变多见,住院期死亡率低,短期预后好,病死率低,易于治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导致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近年来收治的45岁以下AMI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生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结果:45岁以下AMI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原因与45岁以上脑梗死比有其特殊性.结论:吸烟、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饮酒、家族史、糖尿病为青年AMI患者的显著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AMI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例中青年AMI患者性别发病原因,症状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研究。结果中青年AMI患者以男性多见,发病急,多有明确诱因,少有先兆,发病时有典型持续剧烈胸痛。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阳性家族史和长期酗酒。结论对中青年人AMI时预防应强调早期行为干预,去除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岁)53例作为青年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岁)60例为老年组,比较两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青年组男性、吸烟、饮酒、劳累、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典型胸痛、单支病变病例明显高于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低于老年组。结论吸烟、饮酒、精神压力大、冠心病家族史、超重、高血脂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年AMI症状典型,多为首次发病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为主。应针对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加强预防,积极诊治,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对比分析长治市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危险因素,为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09年10月在长治市人民医院就诊并住院的2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患者166例,女性患者72例。研究探讨两组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特点。采用χ^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吸烟组两组AMI患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高脂血症组、糖尿病组男性AMI患者发生率与女性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治市区男性心肌梗死患者吸烟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疾病过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7~9l岁651例AMI住院患者按年龄分组。从发病特点、诱因、临床过程和疾病的转归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龄组女性患者明显增高,发病与高血压、糖尿病明显有关,起病时多无典型症状,发生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成年组。结论:年龄因素是决定老年AMI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赵莹 《吉林医学》2011,(21):4503-4504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41例年龄<45岁AMI患者与86例年龄>65岁AMI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对比观察,如典型心绞痛、吸烟、饮酒、熬夜、高血压、糖尿病等诱因。结果:男性、大量吸烟饮酒、长期熬夜、情绪激动等是青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明显低于老年组。结论:吸烟饮酒长期熬夜疲劳是青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护理干预,改正生活习惯会大大减少青年AM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发病诱因、冠脉造影特点、临床预后的认识,从而加强防治。方法:将确诊为心肌梗死的102例患者分为青年组和非青年组,对其危险因素、发病诱因、冠脉造影特点、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青年组吸烟率高于非青年组;青年组高血压、糖尿病明显少于非青年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两组无明显差别。青年组绝大多数有明显的发病诱因,以大量吸烟、饮酒最常见,其次为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过度疲劳等。冠脉造影青年组单支病变多,累及前降支多见;非青年组多支病变多。青年组近期预后,机械并发症、心功能恶化、死亡率低于非青年组。结论:青年患者危险因素以吸烟为主,有明显诱因,单支病变多见,临床转归好于非青年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49例青年AMI患者和82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青年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患高血压、糖尿病率均显著低于老年组(P0.01)。2组患者比较,青年组发病多有明确诱因(P0.05),临床表现典型(P0.01),并发症相对较少(P0.01~P0.05),病死率低(P0.05),预后较好。结论:青年AMI应以冠心病危险因素为主进行早期预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利于降低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合并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AMI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鸣  陈忠  刘乃丰  方瑛 《现代医学》2010,38(1):11-14
目的:探讨已建立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特征。方法:82例确诊为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有无侧支循环分为有侧支循环组32例和无侧支循环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和无侧支循环组相比,有侧支循环组患者吸烟比例(21.88.%13548.00%,P〈0.05)、饮酒比例(12.50%粥34.00%,P〈0.05)、糖尿病比例(9.38%傩32.00%。P〈0.05)及心源性休克比例(6.25%傩24.00%,P〈0.05)均较低。梗死前心绞痛比例(65.63%傩38.00%,P〈0.05)及左室射血分数值[(61.05&#177;7.85)%绑(55.84&#177;13.95)%,P〈0.01]有侧支循环组显著高于无侧支循环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侧支循环组多支病变比例(66.67%傩52.00%,P〈0.05)及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比例(59.38%傩30.00%,P〈0.01)显著高于无侧支循环组。结论:吸烟、饮酒及糖尿病不利于侧支循环的形成,侧支循环的形成有利于保存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210例,其中12例患者于治疗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功能不全(OR=2.224,95%CI=1.017~2.431,P=0.002)、前壁心肌梗死(OR=1.458,95%CI=1.432~4.775,P=0.002)、停用抗血小板药物(OR=1.105,95%CI=0.934~2.132,P=0.000)、支架长度(OR=1.527,95%CI=1.398~5.917,P=0.005)均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类型、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差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加强早期治疗和护理干预,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2例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呈现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右冠状动脉痉挛急性下壁心肌梗死8例(66.7%),左前降支痉挛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例(16.7%),右冠、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痉挛急性下壁合并前壁心肌梗死2例(16.6%)。术中经冠状动脉内给予硝酸甘油后冠状动脉痉挛均消失,术后经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及他汀药物等治疗后,患者胸闷、胸痛临床症状缓解。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有效地指导药物治疗,临床上硝酸酯类加钙离子拮抗剂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蒋翎 《医学综述》2012,(18):3134-3136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术后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184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且手术成功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IRI的危险因素。结果 MIRI出现的危险因素包括AMI发病时间≤6 h、下壁梗死、多支血管病变,其中发病时间≤6 h(P=0.021)、下壁梗死(P=0.007)是独立性危险因素,多支血管病变(P=0.056)是危险因素。梗死前的心绞痛(P=0.004)起到保护作用,是独立性保护因素。结论临床上发病时间短、下壁梗死、多支血管病变的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MIRI的危险性较高,而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对MIRI有保护作用,临床对该类患者应引起重视,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青年与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4例住院的青年(年龄≤45岁) AMI患者(青年组),以同期住院的121例老年(年龄≥65岁) AMI患者作为对照,分析AMI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脉病变特点及治疗策略。结果青年组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典型胸痛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并发症以及病死率低于老年组( P<0.05)。青年组多系单支、中度血管病变为主,老年组以多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青年组药物保守治疗比例较老年组高(P<0.05),老年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多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患者从症状发作到医院时间、医院到导管室时间均小于老年组(P<0.05)。结论青年与老年AMI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脉病变特点及治疗策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30岁以下吸毒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司法病区中心收治的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AMI患者。结果:50例患者中48例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例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急梗死(NSTEMI);无论男女,随吸毒合并的危险因素的增加,AMI的发生率升高。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分析发现:不同吸毒时间的AMI患者,多为单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三支病变和主干病变,其中血管以左前降支病变为最常见病变,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回旋支。三支及主干病变在吸毒时间<5年患者中未见,随吸毒时间延长,三支及主干病变增加。50例患者中8例吸毒时间<5年为非阻塞性病变,42例进行了经皮再血管化治疗。随访期间有1例在监押场所猝死。2例因心绞痛发作再住院。结论:30岁以下吸毒人群AMI患者多为急性STEMI,以单支、阻塞性病变多见,吸毒时间<5年为非阻塞性病变,前降支为最常见的罪犯血管,吸毒时间越长,合并危险因素越多,AMI的发生率越高。短期预后大部分患者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无复流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2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病人的病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均成功进行急诊PCI治疗,其中有16例发生无复流,发生率12.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OR=1.647,95%CI:1.242~1.845,P < 0.05)、发病至急诊PCI时间(OR=5.281,95%CI:2.782~10.018,P=0.002)、术前TIMI血流分级(≤1级)(OR=2.735,95%CI:1.040~3.062,P=0.020)和术前收缩压(OR=1.844,95%CI:1.153~3.638,P=0.015)。结论无复流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应对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94例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0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及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AMI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5)。结论i高尿酸血症与AMI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AMI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合并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94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是否合并出血分为两组,查阅病历报告与医疗文书,分析患者治疗期间合并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因素、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心肌梗塞史、消化道溃疡史、心衰史、GPⅡb/Ⅲ受体拮抗剂使用因素与术后肝素使用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心肌梗塞史、消化道溃疡史、心衰史、GPⅡb/Ⅲ受体拮抗剂使用因素与术后肝素使用因素的ORmin>1,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心肌梗塞史、消化道溃疡史、心衰史、使用GPⅡb/Ⅲ受体拮抗剂与术后未使用肝素的患者,临床上应更为注意出血的发生,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预防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男性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HDAMI)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将29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CHDAMI)患者分为3组,男、女PCHDAMI组和男性非PCHDAMI组,收集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男性PCHDAMI组大量吸烟、饮酒及高3酰甘油(TG)患病比率显著高于女性PCHDAMI组和男性非CHDAMI组(P<0.01,P<0.05),高血压患病比率则显著低于女性PCHDAMI及男性非CHDAMI组(P<0.05).(2)男性PCHDAMI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PCHDAMI组,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患病率低于男性非CHDAMI组(P<0.05).(3)3组梗死相关的血管均主要为前降支(LAD).(4)男性PCHDAMI组的单支血管病变高于男性非CHDAMI组(P<0.05)而低于女性PCHDAMI 组,多支(≥2支)血管病变则低于男性非CHDAMI组(P<0.05)而高于女性PCHDAMI(P<0.05).结论 大量吸烟、饮酒、高三酰甘油及高尿酸血症是男性PCHDAMI主要的危险因素,男性PCHDAMI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低于男性非CHDAMI组而高于女性PCHDA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