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柄新乌檀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康文艺  郝小江  李国红 《中药材》2002,25(12):875-877
从无柄新乌檀(Neonauclea sessilifolia)的枝干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分别为丹皮酚、3,4-二羟基苯甲酸、东莨菪内酯、葸醌大黄酚、5,7-二羟基2-甲基吡喃酮、β-谷甾醇,Δ5,22豆甾醇-β-D-葡萄糖甙,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该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小木通茎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Sephadex LH-20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木通的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豆甾醇(Ⅰ)、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Ⅱ)、5α-豆甾烷-3β,6α-二醇(Ⅲ)、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Ⅳ)、胡萝卜苷(Ⅴ)、葡萄糖(Ⅵ)、正二十二烷酸(Ⅶ)、5-羟甲基-2-呋喃醛(Ⅷ)、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Ⅸ)和阿魏酸(Ⅹ)。结论除Ⅴ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张旭  龙飞  邓赟  彭腾  李莹  董小萍  胡晓梅 《中草药》2008,39(2):176-178
目的 研究响铃草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出的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 将95%乙醇提取物用不同的溶剂萃取,萃取物上硅胶柱,反复进行柱色谱分离,用光谱方法对分离所得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出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催吐萝芙木叶醇(3-氧化-6-羟基紫罗兰醇,Ⅰ)、染料木素(Ⅱ)、对羟基苯甲酸(Ⅲ)、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Ⅳ)、硬脂酸(Ⅴ)、二十八烷醇(Ⅵ)、β-谷甾醇(Ⅶ)、β-胡萝卜苷(Ⅷ)、豆甾醇(Ⅸ)、△5,22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Ⅹ).结论 该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6,(5)
目的研究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Pall.)Les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反相RP-18色谱柱,对花花柴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出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Δ5,22-豆甾醇3-O-β-D-葡萄糖吡喃糖苷(1)、蒲公英甾醇醋酸酯(2)、cyclomusalenone(3)、φ-蒲公英甾醇(4)、taraxast-20-ene-3β,30-diol(5)、豆甾醇(6)、槲皮素(7)、4',3,5,7-四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8)、柽柳素(9)、芹菜素(10)、4β-acetoxy-3β-angeloyloxy-7,11-dehydroeudesman-8-one(11)、3β-angeloyloxy-4α,11-dihdroxy-6,7-dehydroeudesman-8-one(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雷丸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明峰  沈莲清  王奎武 《中草药》2011,42(2):251-254
目的研究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等色谱方法对雷丸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雷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麦角甾醇(ergostero1,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4)、甘遂醇(tirucallol,5)、豆甾醇-7,22-二烯-3β,5α,6β-三醇(stigma-7,22-dien-3β,5α,6β-triol,6)、豆甾醇(stigmasterol,7)、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3β-hydroxy-stigmast-5,22-dien-7-one,8)、木栓酮(friedelin,9)、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葱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志平  陈雨  王鸣  董云发  夏冰  冯煦 《中药材》2008,31(10):1508-1510
目的:研究石蒜科葱莲属植物葱莲Zephyranthes candida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葱莲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3,′7-二羟基-4′-甲氧基黄烷(Ⅰ)、β-谷甾醇(Ⅱ)、△5,22-豆甾烯醇(Ⅲ)、豆甾醇(Ⅳ)、β-胡萝卜苷(Ⅴ)、邻苯二甲酸丁酯异丁酯(Ⅵ)、正二十七烷(Ⅶ)和黄葵内酯(Ⅷ)。结论: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刘学杰  仲英  王姣 《中草药》2009,40(6):874-876
目的 研究线叶蓟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线叶蓟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七醇(Ⅰ)、豆甾醇葡萄糖(Ⅱ)、β-谷甾醇(Ⅲ)、豆甾醇苷(Ⅳ)、乙基-β-D-吡喃果糖苷(Ⅴ)、胡萝卜苷(Ⅵ),槲皮素(Ⅶ)、正丁基-β-D-吡哺果糖苷(Ⅷ),KCI(Ⅸ).结论 化合物Ⅰ~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紫红曲代谢产物中的甾体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药食两用紫红曲Monascuspurpureus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紫红曲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3-酮(1),3-oxo-24-methyl-enecycloarane(2),豆甾醇(3),7β-羟基豆甾醇(4),3β-羟基豆甾-5烯-7-酮(5),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6),5a,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7),β-谷甾醇(8).结论:以上8个化合物除化合物3和7外,其余均为首次从红曲菌属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鄂西高产半夏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检索NIST谱,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半夏中鉴定出了10个化合物:棕榈酸(palmitic acid)(Ⅰ),十八碳-9,12-二烯酸(9,12-octadecadienoic acid)(Ⅱ),1-吡咯烷-1-氧代-十六碳-7,10-二烯酯(pyrrolidine,1-(1-oxo-7,10-hexadecadienyl)(Ⅲ),α-棕榈精(α-monpalmitin)(Ⅳ),十九碳-1,3,12-三烯烷(1,3,12-nonadecatriene)(Ⅴ),芸苔甾醇(campesterol)(Ⅵ),3-羟基-5,22-二烯-豆甾醇(stigmasta-5,22-dien-3-ol)(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3-羟基-5,24-二烯-豆甾醇(stigmasta-5,24-dien-3-ol)(Ⅸ),环阿尔廷醇(Cycloartenol)(Ⅹ)。结论:其中5种甾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芸苔甾醇28.96%;3-羟基-5,22-二烯-豆甾醇9.24%;β-谷甾醇50.77%;3-羟基-5,24-二烯-豆甾醇4.74%;环阿尔廷醇6.25%。化合物Ⅱ、Ⅲ、Ⅴ、Ⅵ、Ⅶ、Ⅸ为从该植物中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6,(11)
目的:研究壮药白花九里明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方法对白花九里明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地上部分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共分离鉴定出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小麦黄素(Ⅱ)、(2S,3S,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烷-1,3,4-三醇(Ⅲ)、Δ~(5,22)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咖啡酸乙酯(Ⅴ)、异绿原酸C(Ⅵ)、咖啡酸(Ⅶ)、胡萝卜苷(Ⅷ)。结论:其中,化合物Ⅲ~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穿鞘菝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穿鞘菝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有机溶剂提取 ,各种色谱手段分离纯化 ,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穿鞘菝葜乙酸乙酯部分共分离得到了正十六碳酸 (Ⅰ ) ,β-谷甾醇 (Ⅱ ) ,Δ7-5α-胆甾烯 3-β-醇 (Ⅲ ) ,柚皮素 (Ⅳ ) ,丁二酸 (Ⅴ ) ,芹菜素 (Ⅵ ) ,白藜芦醇 (Ⅶ ) ,胡萝卜苷 (Ⅷ )和juncusylesterB(Ⅸ )共 9个化合物。结论 :其中正十六碳酸、柚皮素、芹菜素、Δ7-5α-胆甾烯 3-β-醇、JuncusylesterB都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2.
白木通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白木通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calceolarioside B(Ⅰ),1-O-β-D(3,4-dihydrox-yphenyl)-ethyl-6-O-trans-feruloyl-glucopyranoside(Ⅱ),1-O-β-D-(4-hydroxyphenyl)-ethyl-6-O-trans-caffeoyl-glucopyranoside(Ⅲ),2α,3β-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Ⅳ),胡萝卜苷(Ⅴ),β-谷甾醇(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黄秋葵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黄秋葵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秋葵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6-羟基豆甾-4-烯-3-酮(1),6β-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2),3β-羟基豆甾-烯-7-酮(3),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4),豆甾-5-烯-3β,7β-二醇(5),豆甾-5,22-二烯-3β,7β-二醇(6),豆甾-4,22-二烯-3,6-二酮(7),豆甾-4,22-二烯-3-酮(8),麦角甾-7,22-二烯-3β-醇(9),环阿尔廷-25-烯-3,24-二醇(10),羽扇豆醇(11),橙酰胺乙酸酯(12),豆甾醇(13),棕搁酸(14).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也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三叶木通F17R图谱的鉴别方法.方法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仪,分别测定不同产地的三叶木通生药材的红外吸收图谱.结果 KBr直接压片法测定所得的图谱,在1737~1032 cm-1间不同产地三叶木通的红外吸收峰的峰值、峰位、峰形和峰强等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三叶木通的鉴别依据.结论 本方法 快速、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可为三叶木通生药鉴定提供红外光谱的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Fomes officinialis( Vill. ex. Fr.) Ames. METHODS 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chromatography on silica gel column and sephadex LH-20 column,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al analysis. RESULTS Four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as 3-(1-carboxyhexadecylamino)-2-aminosuccinic acid(1),albicanic acid(2),ergosta-5,22,dien-3β-ol(3),and dodecane(4),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ompound 1 is a new compound,and compounds 2-4 are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6.
毛叶巴豆中甾醇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媛  邹忠梅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2):897-899
 目的研究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毛叶巴豆(Croton caudatus Geisel.var.tomentosus Hook.)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和凝胶色谱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学技术(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叶巴豆茎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甾醇,分别为(24R)-5α-豆甾-3,6-二酮(1)、豆甾烷-22-烯-3,6-二酮(2)、β-豆甾烷(3)、(24S)-3β,5α,6β-三羟基-豆甾烷(4)、胡萝卜苷(5)、β-谷甾醇醋酸酯(6)、3β-羟基-豆甾-5-烯-7-酮(7)、7-氧基豆甾醇(8)、7α-羟基谷甾醇(9)、7α-羟基豆甾醇(10)、7β-羟基谷甾醇(11)、7β-羟基豆甾醇(12)。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4,6~12共9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白木通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白木通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2α,3,β23,29-tetra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Ⅰ),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Ⅱ),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Ⅲ),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 pyranosyl-30-norolean-12-en-28-oic acid(Ⅳ),3-O-β-D-葡萄糖-(1→3)-α-L-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Ⅴ)。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黑草莓冻干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黑草莓(Rubus ursinus L.)果实冻干粉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理化鉴定及波谱分析,鉴定其分别为Δ^5,22-豆甾烯醇,β-谷甾醇和β-谷甾醇-β-葡萄糖苷,此三个化合物均有首次从黑草莓冻干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2(ITS2)及叶绿体psbA-trnH序列对中药材木通种子进行鉴定,建立其种子DNA条形码鉴定方法,保障中药材木通种子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木通种子样品15份,通过提取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双向测序,获取其ITS2及psbA-trnH序列。基于BLAST分析、邻接(NJ)系统发育树构建进行物种鉴定分析。结果:共获得4种类型ITS2序列,2种类型psbA-trnH序列。ITS2及psbA-trnH均可区分木通与川木通、关木通,但ITS2序列可以区分木通与三叶木通、白木通,psbA-trnH序列无法区分木通与三叶木通、白木通。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木通种子及其易混伪品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