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应用PDCA循环法降低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的效果。方法: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在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及处理过程中引入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改善危急值项目设置过多,门诊危急值管理缺陷,检验人员和医护人员不熟悉危急值处理流程等问题,比较管理前后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情况。结果:经过PDCA循环法管理后,检验科月平均危急值数量明显减少,危急值报告比例降低,检验科危急值、门诊患者危急值平均确认时间均明显缩短,门诊危急值月平均延误数减少(P0.05),经过PDCA循环法管理后,检验人员、医护人员对危急值处理流程知晓率均有明显提升(P0.05),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从1.03%下降到0(P0.05)。结论:在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及处理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能有效缩短检验科危急值平均确认时间,提高检验人员对危急值处理流程的知晓率,降低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为危重症患者临床抢救争取更多时间。  相似文献   

2.
王艳宏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9):104-105
检验科是医院中重要的临床辅助科室,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检验科准确、及时、迅速的检测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具有诊断意义的检验信息与数据,为临床诊断提供很大的方便。因此,危急值和异常检测结果对临床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使得检验科危急值的检测、反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放射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7年1月份开始,科室成立危急值PDCA管理小组,用PDCA循环法管理科室的危急值报告,比较实施前后的危急值报告情况。结果:科室的危急值管理合格率从2016年12月的54.20%逐步上升到95.60%,并且趋向稳定。结论:PDCA循环法使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更好地服务了患者,也保护了自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重症新生儿病房中凝血检验危急值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重症新生儿病房收治的568例新生儿,均采用凝血检验方式,对凝血检验危急值分布情况和疾病类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568例患儿中,在凝血检验过程中,56例(9.85%)患儿出现危急值,以Fg低值、PT高值、Fg低值合并APTT高值和PT高值合并APTT高值等6方面为主要表现形式。针对疾病分布情况,本次研究的凝血危急值患儿以重症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出血症、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症等为主。结论:针对重症新生儿,应用凝血检验危急值,为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状况提供条件,控制患儿死亡率,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随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广泛实施,护理人员作为制度实施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加强其对应工作的细节化管理。对相关的护理重点进行了探讨,认为危急值标本的采集、运送、登记、传递、报告管理等环节需加强质量管理,规范危急值处理流程。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急值意识,保证危急值报告护理管理的有效落实,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葡萄糖危急值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统计2009年1月—2011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医学检验部检测到的危急值,分析血清葡萄糖危急值特点及其分布规律。结果共报道危急值2 865例,血清葡萄糖88例占3.07%,其中高血糖危急值25例占28%,低血糖危急值63例72%;危急值病例主要在心脑血管患者中多见,其次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结论本院血糖危急值的限值范围较窄,应根据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危急值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检验科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检验科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从标本质量控制、危急值上报、合理化建议执行等方面进行管理应用。统计并比较应用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标本不合格率、危急值漏报率、合理化建议执行率。结果:实施前后标本不合格率、危急值漏报率、合理化建议执行率等方面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检验科的规范化管理中,有助于降低检验科标本不合格率、危急值漏报率,提高合理化建议的执行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超声危急值报告的有效管理方式及其在临床医疗安全中的作用。方法:对近几年来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建立了超声危急值报告的168名患者资料和未进行超声危急值报告建立的155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报告方式及报告建立与否对患者的干预成功率和医患纠纷率等影响情况。结果:电子病历信息和电话通知平台共同使用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报告管理方式,且在建立了超声危急值报告后,患着的干预成功率显著提高,医患纠纷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有效的超声危急值报告的建立和管理,可显著降低医患纠纷,此项技术有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检验危急值的实用阈值。方法:以电极法测定血清钾,葡萄糖氧化酶-POD法测定血清葡萄糖,根据现行常用的危急值指标将结果将分成8组,对照1组:2.3mmol/L<血清钾<2.8mmol/L;对照2组:6.0mmol/L<血清钾<7.0mmol/L;对照3组2.2mmol/L<血清葡萄糖<2.8mmol/L,对照4组:22.0mmol/L<血清葡萄糖<28.0mmol/L;实验1组:血清钾<2.3mmol/L;实验2组:血清钾>7.0mmol/L;实验3组:血清葡萄糖<2.2mmol/L;实验4组:血清葡萄糖>28.0mmol/L,观察各组因血清钾或血糖异常而引起生命体征危象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均为0%,实验1组25%,实验2组66.7%,实验3组100%,实验4组23.1%。结论:现行常用检验危急值的阈值敏感性过高,容易引起临床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门诊检验科传染病报告管理,减少漏报的发生。方法:院感科专职人员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检验科传染病报告及检验科传染病登记本对照检查。结果:通过对照检查最大限度降低了检验科传染病的漏报。结论:加强对门诊检验科医师传染病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主动性,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检查管理力度以降低漏报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讨门诊检验危急值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12月门诊检验危急值管理采用医生跟随模式进行管理,将此阶段划分为医生跟随组,再将我院2016年1月-12月门诊检验危急值管理采用患者跟随模式进行管理,将此阶段划分为患者跟随组,记录总结两组门诊检验危急数据和管理缺陷状况,并对比分析。结果:从细菌培养、国际标准化比值、胆碱酯酶、血气、血葡萄糖、血常规、电解质等方面来看,医生跟随模式与患者跟随模式之间的门诊危急值基本数据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危急管理缺陷率,医生跟随组19.75%高于患者跟随组3.1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检验危急值管理实施患者跟随模式,可更为有效且及时地处理门诊患者检验危急值,确保医疗安全,并可及时掌握患者救治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物安全管理在预防检验科医源性感染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从2018年1月开始对检验科实施相关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管理措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医源性感染控制考核标准并认真贯彻落实,加强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理,注重培养检验科的医务人员生物安全意识,2017年为实施前,2018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检验科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检验科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评分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检验科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检验科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评分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性感染的风险,在医源性感染控制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危急值的科学有效管理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6月在医院就诊期间接受医学检验管理的35例患者,实施常规检验管理,为实施前;2019年7~12月在医院就诊期间接受医学检验管理的59例患者,常规检验管理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对临床检验危急值和风险结果的管理,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临床危急值管理质量评分和患者、医生、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的各项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强化临床危急值管理及风险管理有助于提升临床检验的总体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危急值(Critical Value)是指与正常参考值范围比较偏离较大、危及生命的临床检查结果。如果主管医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危急值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则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文章结合浙江省台州医院实施门诊危急值自动报告与架构移动短信平台的经验,论述移动短信平台在危急值报告系统中的应用,并对移动短信平台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0年12月开始施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本文总结了2011~2012年间165例危急值报告接收和处理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140例问题的原因,完善了危急值报告制度,使处理流程更加规范,使得2013~2014年6月接收的140例危急值报告的处理效率和执行结果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浙江省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疗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对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中的高危患者的危急值项目进行统计,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包括制定危急值报告项目、成立危急值质量控制小组、设立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完善危急值临床处理流程、加强科室间合作、合理调配人员管理等。结果: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后,2014年全年心内科病区共接收危急值报告112例,所有患者均能在15分钟内得到妥善处理,未出现漏登记、无复核、患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无交班记录等情况,患者满意度为99.1%。结论:将危急值报告制度用于心血管内科,能够预见性地检测患者的危险情况,为实施抢救提供条件,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患者认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效果。方法:医院放射科自2017年1月起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2015~2016年为实施前,2017~2018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5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于放射科质量管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接获危急值专岗在血液科的设置与管理方法。方法:医院自2018年1月起开始设立接获危急值专岗,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设为实施前。2018年1月~2018年12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接获危急值专岗设立后,漏登漏记、错误登记、接获超时和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液科开设接获危急值专岗,能极大地避免和降低危急值患者接获差错,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范波  方兴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1):1783-1784
目的:探讨检验危急值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医学伦理重要性。方法:对金华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各项目的检验危急值报告情况、标本的科室分布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从医学伦理方面探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结果:危急值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每年检测例数的增长,各项目的报告例数大多呈增长态势。危急值出现最多的科室主要来自急诊室、重症监护室、心血管科、血液科、肿瘤科等,约占总数的60%以上。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包括检验人员应从医疗职业道德和生命伦理学两个方面,重视检验危急值的检测、报告和应用等各个环节,这对于患者的救治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医院的检验危急值报告程序。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中国移动通信浙江分公司等三家公司的有效协作来实现相关功能。结果:通过优化相关流程,标准化了医院检验危急值报告程序,提高了临床处置能力。结论:在临床和就诊患者需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医院的工作效率和临床满意度得到了持续性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