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与安全管理措施,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接受用药护理期间发生的500次中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过程(医嘱干预、药物配置、给药执行)护理期间出现的护理中断事件展开分析,总结该事件发生频次、类型、因素。结果:患者中发生中段时间频率为45次/h,平均频率为9.0次/h;发生的类型主要分为侵扰型(42.00%)、分心型(26.00%);导致中断事件发生的因素主要为环境(26.00%)与家属(25.00%)。结论:在呼吸科患者接受用药护理期间,出现护理中断时间发生率较高,原因涉及多样化,为确保护理给药的安全性,需减少或避免用药期间不必要的中断事件发生,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提出安全用药的管理对策。方法:对医院呼吸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的用药护理中断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从医嘱处理、药物配制、给药执行三个环节进行调查,通过直接观察与问询的方式收集资料,三个环节均观察36h,共108h,分析用药护理中断事件来源、主体角色分类、中断事件类型、中断事件结局,并提出安全用药的管理对策。结果:医嘱处理、药物配制、给药执行三个环节均观察24h,共72h,发生用药护理中断事件563次,平均每小时7.82次。护理中断事件来源以环境最为常见,占比为27.53%,其后依次是亲属、医生、其他护士、患者、护士本人、其他人员。主体角色分类以预期接收型为主,占比为34.64%,其后依次是主动发起型、注意力分散型、间接接收型、物资中断型、自我中断型、意外接收型、组织设计型。护理中断事件类型以侵扰型居多,占比为44.58%,其后依次是分心型、毁损型、矛盾型。护理中断事件结局中,积极型的占比为11.05%,明显低于消极型的88.99%(P<0.05)。结论: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频率较高,应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确保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急诊科用药中断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原因,并制定对策。方法:随机观察2020年7—12月急诊科护士的临床用药过程,统计医嘱处理、药物配制、临床给药3个过程的中断事件发生率,分析影响因素和影响因素来源。结果:急诊科用药中断事件率为14.45%,平均中断持续时间为(2.03±0.64) min。在用药中断事件影响因素调查中,侵扰是最主要因素,占比高达50.32%;其次是分心、损毁、矛盾,分别占21.94%、19.03%、8.71%;影响因素中,护理人员、环境因素和患者因素占比相当,分别为30.87%、30.32%和29.03%;管理因素占比最低,为9.68%。结论:急诊科临床用药中断事件发生率较高,尤其高发于处理医嘱、临床给药两个环节,主要影响因素来自外界干扰,应从强化护士安全意识、优化工作环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患者安全教育等方面强化用药管理,降低中断事件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情况及原因,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医院呼吸科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护理过程中处理医嘱、配置药物、执行医嘱等环节中出现的护理中断事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来源及处理措施。结果:按照影响因素类型分类:意外因素占比41.2%,主观因素占比28.6%,损毁因素占比30.2%。按照影响因素的来源分类:环境因素占比28.2%,管理因素占比30.4%,患者及家属因素占比26.4%,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占比15%。结论:影响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因素很多且来源较为复杂,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培训,重点强调用药护理的必要性,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减少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呼吸科临床用药过程中护理中断事件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12月之间呼吸科护士护理用药过程中医嘱处理、药物配制、执行用药三个重要环节中出现的护理中断事件,对该类事件影响因素的类型、来源和处理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共发生846例次护理中断事件,按照影响因素类型分类,前三位分别为意外因素、主观因素、损毁因素,占42.4%、26.1%和22.8%;按照影响因素来源分类,前三位分别为环境因素、家属因素、医生因素,占26.7%、25.5%和15.7%;对处理结局进行分析,其中医嘱处理环节出现意外的积极处理率最高,占15.9%,执行用药环节消极处理率最高,占97.4%。结论:影响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因素较多,来源复杂,处理结局多以消极处理为主,应当加强护士的相关培训,强调用药护理的重要性,总结影响因素,避免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杭州市中医院呼吸科护士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的频率、来源、类型与结局。结果: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生护理中断事件的频率为7.69次/小时。发生中断事件的主要来源是环境、家属,中断事件的类型以侵扰型和分心型为主,且在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中消极结局的发生率最高。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频率、类型分布与结局差异显著(P0.05)。结论: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发生原因复杂,绝大部分以消极影响为主,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全面提升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药物医嘱闭环管理模式实施后给药错误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如何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医院2015年1月~2017年9月自护理管理系统上报的不良事件给药错误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给药错误发生在白班的占72.60%,其中0~5年的护理人员占61.65%;配药、开处方、管理、给药是发生给药错误的主要相关因素,其中与配药相关的占13.70%,与开处方相关的占16.43%,与管理因素相关的占17.81%,与给药环节相关占52.05%。结论:在药物医嘱闭环执行过程中,应根据给药错误相关因素特点制定相应策略,加强医、护、药剂各部门协作沟通,不断完善信息系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护士药物知识的培训,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在加强内分泌科用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提高用药安全。方法:随机选择医院内分泌科6个病房36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个病房18名医务人员。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核对和给药,观察组采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比较两组用药差错发生率和潜在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的用药错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的潜在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加强内分泌科用药安全管理工作中,运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能有效减低药物医嘱转录和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药品质量,降低潜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儿科护理治疗中输液的危险性及解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发生输液危险事件的1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输液危险事件的危险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150例输液患儿中共发生输液危险事件3 9例,占26.0%。其中用药安全隐患3例(2.00%)、漏针情况7例(4.67%)、药液渗漏的情况6例(4.0%)、操作不规范1 0例(6.67%)、护患沟通不到位5例(3.33%)、重新穿刺4例(2.67%),药液配制安全隐患4例(2.67%)。结论:儿科护理治疗中输液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多样危险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输液危险事件发生,需提高沟通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及素质水平以消除儿科护理治疗中输液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内科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探讨临床中的有效管理对策。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4月心内科合理用药安全性情况开展调查及分析,于2017年5月根据调查结果建立并实行管理对策,分析比较管理对策实行前后心内科合理用药安全性情况。结果:对心内科合理用药安全性调查显示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心内科用药种类繁多、用药方式多样、药品间相互作用、用药剂量调整、用药管理不足以及医护沟通不足、护理人员交接不充分等均为影响用药安全性的不良因素。对此制定并应用合理用药管理对策后,心内科用药不合理事件发生率比应用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应用管理对策后,心内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应用前有了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对心内科合理用药安全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与之对应的管理对策,可有效减少用药不合理事件的发生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针对性的制定管理举措。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6月,按照时间进行划分,2018年7~12月之间收治的200名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患者设为实施前研究对象,2019年1~6月之间收治的200名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患者设为实施后研究对象,自2019年1月起对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针对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管理对策,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管理对策,能够切实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2.
用药安全一直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防范用药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也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人员对用药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能否正确指导患者进行用药,并安排合理的用药时间,进一步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等。因此必须根据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现状和实际需求制定管理对策,避免ICU护理用药安全风险的发生,如用药时间与医嘱不符、药物配伍不当、特殊药物使用方式不当、输液速度不符合要求、用药剂量错误、给药途径错误、药物过期或发错药、急救药品相关因素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眼耳鼻咽喉科的护理不良事件,针对性制定防控管理方案,提升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方法:对2018年的43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包括给药错误、跌倒或坠床、烫伤、静脉治疗问题、管路事件、护理风险等,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护理防控管理对策,并于2019年1月起开始实施,比较2018年和2019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2019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9起,明显低于2018年的43起(P0.05);2019年的风险评估、风险上报、应急处理、制度执行评分均显著高于2018年(P0.05)。结论:针对眼耳鼻喉咽科的护理不良事件制定防控管理对策,能够显著提升安全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普外科病房药物配置护理中断事件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提高普外科病房的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参与观察法,对2018年5~6月间普外科病房药物配置情况进行为期1个月的观察,每日观察3次,每次20min,总观察次数93次,累计观察时间31h,记录中断事件发生情况、发生原因和结局。结果:共出现中断事件356例次,以中断2~3次较多,占57.87%;中断时间为2~4 min,时间集中在中午,占51.97%;导致中断的原因以家属为多,占25.00%;其次为环境,占22.19%;中断结局的处理,积极者占13.20%,消极者占86.80%;消极结局中以工作负荷量大为主,占51.12%。结论:普外科病房进行药物配置时较易出现护理中断,且多为消极结局,应加强对药物配置的护理管理,降低药物配置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保障普外科病房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分析门诊输液室存在的用药风险,并制定对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2014年07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用药风险事件,分析出现差错和风险的原因,最后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发生给药风险事件16例。其中药物错误4例、给药次数错误3例、漏做皮试或皮试错误3例、未发现医嘱错误1例、剂量错误2例、途径错误1例、输液速度不当2例。结论:实施输液治疗时,必须规范用药环节,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控制用药风险,才能保证输液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用药安全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医院858例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计算老年患者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老年患者用药安全影响因素。结果:医院老年患者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为8.16%。联合用药、不良生活方式、合并多种疾病、护士未严格核对、执行医嘱、患者未严格遵医用药、患者对用药知识缺乏正确认知是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患者用药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临床还应重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及完善、加强药品管理,从护士和患者两方面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84 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在种类、风险程度、发生人员和科室等方面分布的特点及高危因素,制定预防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对策.方法:2005 年6月至2007年4月,采用设计好的调查表对护理部确认的84 例风险事件进行登记和资料收集,评定风险程度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直接风险是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风险,占风险事件总数的82.1%,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为:意外伤害、给药错误问题、执行医嘱问题,分别占12%、34.6%、36.7%.三类风险事件占总数的83.3%.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多发区是内科(神经内科、呼吸消化内科)、儿科和工作繁忙的输液室.风险事件的发生数占调查期间全院全年总数的71.3%.另外,发生风险事件的高危人群是护龄在2年以下的护士,占83.6%.结论:加强风险监控应以意外伤害、给药错误问题、处理医嘱问题为主,同时重视护龄在2年以下护士的防范教育和培训,加强高危环境的监管和风险监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科临床用药过程中所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制定管理措施,以确保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由用药错误引起的护理差错事件和在护理工作质量检查中发现存在用药安全隐患的病例共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针对存在的用药安全风险提出具体管理措施。结果:引起用药错误的常见原因包括:医嘱执行错误、操作失误、护理人员药理知识有限、未进行严格查对、药品过期、实习带教不严格等。采取的对应护理措施包括:加强临床医嘱制度、建立规范化科学合理的给药流程、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培训、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加强药品管理制度的落实力度、严格执行实习带教制度。结论:在临床儿科用药中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给药流程能有效减少临床儿科用药差错,对用药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我院静脉配置中心(PIVAS)不合理肠外营养药(PN)配置医嘱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三个月的PN配置组进行归类分析,评价我院不合理PN用药情况。结果:我院PIVAS 2015年第一季度90天共配置PN 81036组,审核出不合理用药医嘱共280组,包括配伍禁忌29组(占10.36%),超剂量用药45组(占16.07%),用法不当26组(占9.29%),溶媒选择不当175组(占62.50%),其他不合理医嘱(主要是电脑录入错误)5组(占1.78%)。结论:我院不合理用药现象在临床还存在,建议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分析,为临床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再造对内分泌科缺陷管理的应用效果,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保障。方法:将护理流程再造用于内分泌科缺陷管理,成立管理小组,根据工作流程图对内分泌护理流程进行分析,探讨护理环节中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而制定最佳护理流程。比较护理流程再造前后内分泌科护理缺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实施护理再造流程后,护理缺陷总数和各项指标,如漏注射、漏监测、处理医嘱、费用投诉、安全防护、观察病情等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流程再造可以有效降低内分泌科的护理缺陷,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