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是目前中医教育的两种方式。师承教育以家传、师带徒、私塾继承为主,院校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通过梳理"施门祝氏"(施今墨、祝谌予)的传承脉络,总结出施今墨与祝谌予先生实践中医教育的共同点在于:(1)均学自师承教育,主张以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传承中医。(2)课程安排以中西医并重为主。(3)中西医教学均由知名专家授课。从"施门祝氏"传承得到的启示,希望对于现代中医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总结传统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及其特点,提出"重经典,跟名师,勤临证"为中医师承教育的核心内涵,并对创建中医学术传承流动站、中医学术流派工作站、高层次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非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师承等现代多元化师承教育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中医药文化的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主要以传统的师承教育为主,近现代以来,随着中医药院校教育的兴起,传统的师承教育方式因固有缺陷,逐渐淡出了人才培养体系。然近年来由于中医药院校教育的弊端日益凸显,少有名医大家再世,划时代中医药巨擎缺失,社会对优秀中医药人才无限渴望和迫切需求,中医药师承教育因而又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重回历史舞台。鉴此我院在国内率先开展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改革试点实践,经过九年的探索,仲景特色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正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始推行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院校教育系统、规范、批量培养人才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传统的师承学习模式,把校内外名老中医独到、个性、隐形的临床经验与学术予以传承,旨在培养高质量的中医人才。2007年我校在中医名家子弟自主招生的基础上,开办中医学"院校-师承-家传"3种教育模式相结合的五年制教改实验班。2011年又率先开办中医学9年一贯制的  相似文献   

5.
师承教育以"个性化"为特征,院校教育则以"标准化"为特征。师承教育主要强调临证实用、技能训练,而院校教育则主要解决学术与知识的大量积累。师承教育更符合专业自身特点,院校教育则能满足时代、社会需要。但是,目前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很难结合主要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且与现行课程体系相矛盾和与教育公平理念抵牾等。因此,要寻求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机制、加强软硬件建设、调整中医院校招生模式。使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各有侧重,不可替代,将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培养涉及中西医两个医学体系,这对目前以院校培养为主的医学教育模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将西医院校教育与中医师承教育体系有机融合,在教学模式上体现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思想精髓是我们探索的方向.有效传承文化精髓,坚守正源是首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方有融汇与创新.因此,我们将基于名医经验传承的经验方开发运用到中...  相似文献   

7.
结合张仲景学术传承班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从中医师承教育及院校教育的特点出发,探索二者结合的有效方式,以期寻求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医师承教育是当今社会中医传承的主要方式,其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优秀人才,促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学术思想传播,是现代中医药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近代以来,人们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以西方医学为体系的思维模式时,中医学教育该如何的发展与传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分析了现代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特点,阐述师承教育在现代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期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中医药传承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武汉传承中医药研究院努力探索如何将现代院校教育和传统师承教育有机结合,悉心寻求出中医药适用性人才、未来名医的最佳培养模式。从师承教育到院校教育,再到两者相互结合施教,是中医教育的一大变革和进步,是中医继承和发扬的必由之路,我们在以武汉传承中医药研究院与湖北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中医人才为契机的  相似文献   

10.
冯磊 《中医临床研究》2011,(6):F0002-F0002
2月26日,第六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在广州举行。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确立师承教育地位,明确现代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的定位、形式、作用、保障等,探索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做好确有专长师承人员的行医资格认定和规范,加快探索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第1~7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为例,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师承教育工作的历史沿革、取得的经验成绩,分析现存问题,探讨未来的发展思路,提出: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创新融合、与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站融合发展、加强师承指导老师队伍建设、强化管理考核和组织落实等,以期为后续开展师承教育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临床研究》2011,(4):F0003-F0003
2月26日,第六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在广州举行。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确立师承教育地位,明确现代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的定位、形式、作用、保障等,探索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做好确有专长师承人员的行医资格认定和规范,加快探索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的传承中医特色、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如何在中医药院校教育背景下融入因材施教的师承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医药院校应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有中医特色的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深度融合.本文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多年来在中医专业学生中开展的院校+师承教育实践经验,分析院校+师承教育模式的构建情况,并总结经验,以期对今后两者的融合及中医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2月26日,第六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在广州举行。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确立师承教育地位,明确现代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的定位、形式、作用、保障等,探索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做好确有专长师承人员的行医资格认定和规范,加快探索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办"仲景学术传承班""平乐正骨传承班""中药传承班",对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有效融合进行探索。实践证实引入师承教育确能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制约师承教育开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现行课程体系、具体办学条件等。提出两种模式融合的关键是要找到最佳契合点,把握好结合度,建立与这种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教学保障体系;认为要做好融合,既需要加大投入,扩大覆盖面,体现教育公平,更需要更新观念,在机制体制创新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医人才的培养。目前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有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两大类,其中尤其以院校教育为主。作为院校教育的参与者,为了培养更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我们仔细分析了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各自的优劣,从师承制中获得启发,将师承制的优势结合进院校教育,形成实践能力"贯通式"培养的中医学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传承千载而不衰,目前院校教育已经完全替代传统师承教育成为培养中医人才的主渠道,现总结梳理全国各中医药高等院校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并结合我校中医人才传承培养体系的实践历程,探讨如何从传承的内容、传承的形式方面做好中医药的传承工作,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以提升中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最大程度发挥中医药的传统特色优势,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18.
藏医药除其完整而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外,其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其得以薪火相传,迄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藏医药的传承发展历经了口传心授、师徒传承、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探索构建合理的现代高校规模培养与传统师承教育优势互补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的藏医人才,彰显藏医人才培养的优势特色。  相似文献   

19.
在院校教育的基础上融入师承教育,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这已经成为了中医教育界的共识,但寻求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最佳契合点的具体实施模式尚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以经方医学为切入点探索和实践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构建了中医学专业"线下-线上-门诊"(简称3"O")经方医学师承模式,为院校教育基础上融入师承教育的具体实施模式探索了新路。本文主要从"线下-线上-门诊"经方医学师承模式的实践历程、设计理念和实施过程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势是中医院校教育加师承教育,但如何确保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良好配合,提升中医传承能力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以保证中医院校加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是本平台构建的指导思想。本文重点从指导思想、理念和任务、平台的构成3方面论述了中医传承及中医临床思维实训平台的构建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