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7):70-73
三因制宜,亦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指导疾病治疗的原则,是将人置身在自然界中,从宏观的天地时空以多维角度映射到“人”这一微观个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常呈现出对时令气候、地理环境以及个体禀赋差异的复杂变化过程,在针灸的临床治疗中,充分把握三因制宜思想的具体内涵,将针灸辩证、取穴、补泻的原理和方法与三因制宜思想有机结合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三因制宜思想的内涵及在针灸中的用法和意义,以期充分发挥三因制宜思想在针灸临床诊疗中的特色,获得更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三因制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治疗原则,其通过时间、人物、地域的不同,来指导临床用药。男科疾病在病因病机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治疗男科疾病时要因不同男科病种、体质、地域的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可以更好的提高男科疾病的效果。课题组在临床中对男科疾病运用"三因制宜"辨证方法论治,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提高男科疾病疗效的关键,同时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也是男科疾病治疗的一大方向。而将"三因制宜"的辨治理论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男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病三原则早有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充分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之特色.因时制宜在中医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内服中药还是外用针灸,对于根据时间而确定不同治疗方法的原则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针刺选穴的理论基础及针刺时间的具体选择、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进行简要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三因制宜"学说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其传承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李宜瑞教授基于"三因制宜"学说结合岭南气候、岭南地域文化及岭南小儿体质特点,合理运用岭南道地药材治疗儿科疾病,现将其经验进行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系统分析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李东垣、张子和、朱丹溪的学术著作,挖掘其中的"三因制宜"学术思想,认为金元四大医家虽然在立论与风格上各有千秋,但他们对"三因制宜"的学术思想都是相当熟悉和精通的,并且在具体运用上也有很多体现.指出"三因制宜"是一种为不同学派所共同遵循和运用的学术思想和治疗准则,具有普遍性和必需性.在临床辨治中如能详别三因,做到"法取于因、方适于因",必将能够提高医生治疗疾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针灸名赋《标幽赋》从经络腧穴诊察、三因制宜、重视针刺、腧穴配伍调阴阳、注重针刺守神、候气与得气5个方面论述其学术思想,以期对针灸临床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病三原则早有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充分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之特色。因时制宜在中医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内服中药还是外用针灸,对于根据时间而确定不同治疗方法的原则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针刺选穴的理论基础及针刺时间的具体选择、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进行简要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唐法主任医师注重未病先防,认为针灸疗法在疾病预防及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脾胃病的针灸临床诊治方面张唐法尤其注重"治未病"。针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有效干预,或未病先防,或既病防变,或已愈防复,同时辨证施治,兼顾他脏,因势制宜,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脾胃病防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总结程莘农院士的学术思想和对中医针灸学科的贡献。程院士强调经络理论对于针灸学科的重要性,主持国家攀登计划"经络的研究"项目,提出了循经归经辨证思想;重视中医理论对针灸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主张穴药同性,创立了理、法、方、穴、术的针灸辨证施治体系;善于总结中医优势病种的针灸治疗规律,在临床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针刺方法——程氏三才针法;拓荒针灸早期教育,编写教材,是新中国针灸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开展针灸国际培训,传扬针灸,是中医针灸国际传播的开拓者;潜心临床,大爱仁心,是完美的"大医精诚"践行者。  相似文献   

10.
基于窦汉卿针灸著作《针经指南》,从广义针刺手法的角度探析窦汉卿针法特点,主要包括:(1)以明经辨证为基,三因制宜;(2)以脏腑气血为本,注重调神;(3)倡用毫针,取穴严谨,强调得气;(4)总结针刺手法,增加补泻要素,发展寒热刺法。窦汉卿的针法特点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现代针灸临床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金匮要略》治疗观思想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主要论述《金匮要略》治疗观思想体现。方法:总结分析《金匮要略》治疗观思想。结果:《金匮要略》治疗观思想主要体现在治未病、因势利导、知常达变、三因制宜等方面。结论:探讨研究《金匮要略》治疗观思想,有利于全面、准确、恰当地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汪机是明代著名新安医家,《针灸问对》一书中在针灸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汪机在针灸临床治疗上重视察色诊脉、辨别气血阴阳,以此来明确疾病性质,这两者是辨证的重要手段;以"治病无定穴"来说理临证取穴上的重要性,是分证论治的思想指导。文章从察色诊脉、辨别气血阴阳、"治病无定穴"三个方面出发,探讨汪机在针灸临床治疗学上辨证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薛蓉坤  戴子枫  尚秀葵 《光明中医》2023,(14):2662-2665
此文通过归纳、整理《针灸大成》中有关针灸治疗耳鼻喉疾病的相关记载,并从穴位分布、穴位特性和特殊针刺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该书治疗耳鼻喉疾病的治疗规律是:在辨证思想的指导下,以远近配穴为主、将五输穴和八脉交会穴作为主要的配穴处方,并辅以严格的针刺顺序进行施治,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以期对现代临床治疗耳鼻喉科病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三因制宜"包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治疗上的体现。傅汝梅教授擅长应用"三因制宜"理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实施个体化方式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傅老采用"三因制宜"理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经验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肠三针是岭南针灸代表学派"靳三针"疗法中常用来治疗临床内科疾病的代表穴组,尤擅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以肠三针为主针刺治疗慢性腹泻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易反复,从慢性腹泻病因病机、穴组临床运用、辨证配穴三方面着重介绍这一疗法,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龙家俊教授临床治疗心衰病秉承"三因"学说,首创"七淫八情"理论,提出外因"毒"邪、内因"压"情致病的病因学说,倡导"多维辨证,三因制宜",治疗以"多维辨治,综合干预"为主要思路,并自拟"龙氏强心饮"及创立"一个病一个主方"的用药模式,结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力求因、证、病治疗的和谐统一。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分类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张秋娟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和科研论证,对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辨证思路和遣方用药形成自己独到见解,强调以血瘀脑络为病机关键;辨证重视三因制宜,舌脉合参;以补气活血,滋补肝肾,通经活络,化痰祛浊,顾护脾胃作为调治原则,在临床治疗上屡获显效。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827-1829
介绍林丽珠教授运用膏方治疗癌因性疲乏,认为癌因性疲乏辨证立足脾肾,以"阴阳平衡"思想指导膏方辨治,用药配伍注重健脾生髓、脾肾同调,动静结合、行补相随,三因制宜、变化膏方,同时兼顾兼症治疗,并举膏方医案一例以说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婺源余先生医案》对于燥证和湿证的认识别具一格,同时对于燥证和湿证临床中所导致的多种变证的辨证施治颇具创新,从燥证之由、燥证致病、燥证之治、湿证论治、燥湿同病5个方面进行总结。书中以燥湿作为临床中辨证疾病的纲领,是对传统八纲辨证的有益补充,同时这一创新思维的形成与作者生活的地域环境密切相关,体现了中医学"三因制宜"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针灸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后代论述为数不少,但至今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关于耳鼻咽喉科疾病针刺治疗的著述。作者通过对耳鼻咽喉疾病的针刺治疗的临床体会,予以初步整理、探讨,并报导如下: 二、治则针灸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必循经守法,正确运用中医针灸理论。因此在治疗时要遵循理、法、方、穴四个法则。例如神经性耳聋,辨证多属肾虚,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就需用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