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PDCA管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自2016年7月起开始实施母婴同室护理的PDCA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母婴同室护理工作中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健康宣教等项目的护理质量,统计实施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在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500名产妇,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母婴同室护理的各项工作质量均明显提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健康宣教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静脉渗漏、医院感染、护患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管理模式能够持续地改进母婴同室护理工作质量,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科门诊妇婴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实践与成效。方法:医院产科于2018年11月起构建妇婴管理信息系统,将2018年2~9月设为实施前,2018年12月~2019年8月设为实施后,以产科实施前后各43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产妇及婴儿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妇婴管理信息系统后,住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妇婴管理信息系统用于产科门诊管理,能有效降低产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产妇自我管理能力,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范围产期保健管理在提高产科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价值。方法:为提升产妇护理管理质量,医院产科于2018年7月起实施围产期保健管理模式,抽取实施前(2017年4月~2018年5月)和实施后(2018年7月~2019年3月)产科各3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围产期保健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产科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围产期保健管理模式实施后,产妇围产期护理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产妇及家属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规范围产期保健管理,能有效降低产科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产科整体护理质量及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分组单项质控在妇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8年3月起实施分组单项质控,根据医院妇科实际情况,在妇科病区设立5个护理单项质控小组,制定实施各小组工作细则与质控标准。2018年3月~2019年2月为实施后,2017年3月~2018年2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及病房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分组单项质控模式,有助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性病区项目管理在产科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医院于2018年在产科管理中实施磁性病区项目管理策略,设为实施后,2017年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护士在工作环境、倦怠、坚强人格、应对、倦怠结局等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自我效能评分、医生满意度评分及产妇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产科管理中实施磁性病区项目管理策略,可有效改善护士职业倦怠感,提升其自我效能,提升医生及产妇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服务警示录在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外科于2018年8月起实施服务警示录安全管理模式,2018年2~7月为实施前,2018年8月~2019年3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安全隐患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外科护理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护理管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服务警示录应用于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效果显著,能降低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老年科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改进,提高老年科安全管理质量。方法:医院老年科自2019年3月起改进安全管理体系,2019年3~8月为实施后,2018年9月~2019年2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老年科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比较实施前后老年科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老年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老年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老年科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改进,能够切实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管理的问题与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168人母婴同室产妇及新生儿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172人母婴同室产妇及新生儿为观察组,分析对照组床旁护理存在的问题,观察组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并加以实施,比较两组产妇护理管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以及护理后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新生儿意外伤害、新生儿识别错误、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观察组新生儿意外伤害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问题,制定防范对策,可保证新生儿安全,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和家属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的危险因素与护理管理对策,从而提高精神病患者的静脉输液安全。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医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64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7月起针对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管理,2017年7月~2018年6月为实施前,2018年7月~2019年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32例患者,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危险因素包括精神病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会受到个人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的影响,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管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在外科护理中联合应用追踪方法与风险评估表对其安全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医院于2018年3月开始在外科应用追踪方法联合风险评估表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2017年3月~2018年2月为实施前,2018年3月~2019年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医院外科患者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患者的跌倒、压疮、坠床等不良情况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于外科护理质量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联合应用追踪方法与风险评估表,可有效降低各类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组周负责制在妇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8年3月在护理单元实施小组周负责制进行护理质量管理,2017年3月~2018年2月为实施前,2018年3月~2019年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有患者865例,实施后有患者902例,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分级护理、病区管理、"三基"考核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与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小组周负责制在妇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使护理质量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急诊转诊管理中应用一站式交接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3月起实施一站式交接单进行转诊管理,2017年9月~2018年2月为实施前,2018年3~9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患者46例,比较实施前后急诊转诊管理的效果。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理质量、接收科室满意度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一站式交接单在急诊转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转诊管理不良事件,提升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接收科室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规范化的产科门诊咨询服务,提升产科护理管理质量。方法:自2018年4月起开展产科门诊咨询服务的规范化管理,从人员选拔、运作模式、服务内容等方面入手,制定规范化管理方案,2017年4月~2018年3月为实施前,2018年4月~2019年3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50例接受门诊咨询服务的产妇作为调查对象,比较实施前后产妇的焦虑水平、分娩控制感及产妇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产妇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实施前,实施后产妇的分娩控制感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产妇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实施规范化的产科门诊咨询服务,能够有效提升产妇的服务满意度,对产妇的焦虑情绪、分娩控制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强化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与工作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产科接受护理的1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医院接受护理的14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分析对照组存在的安全问题,再与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在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方面的不同。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的不良事件发生率(P0.05);在家属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满意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出现率,从而提升产妇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为良好的医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科病房安全管理中应用管理即是服务理念的价值。方法:医院神经内科为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实现医院持续、快速、高效发展,特自2017年3月起于病房安全管理中应用管理即是服务理念,实施应用管理即是服务前后各随机选取80例患者进行调查。记录应用实施管理即是服务理念前后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投诉率,调查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应用实施管理即是服务理念进行病房安全管理后,神经内科病房管理、病房消毒、基础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应用实施管理即是服务理念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病房安全管理中应用管理即是服务理念,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改善护患关系,从而减少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儿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自2017年1月起实施PDCA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儿科病房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文书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不良事件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儿科病房实施PDCA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态势分析法应用于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产科2016年7月~2018年6月的18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自2017年7月起于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态势分析法。2016年7月~2017年6月为实施前,2017年7月~2018年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统计实施前后护士与产妇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产科护理管理质量各项目评分,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护士与产妇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态势分析法,通过分析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加以改进,做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更好的服务于产妇,提升护士和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护理不良事件持续改进管理中评价运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效果。方法:医院自2018年7月起运用有关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行护理不良事件管理,2017年1月~2018年6月为实施前,2018年7月~2019年12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漏报率、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漏报率、护理质量、满意度等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不良事件持续改进管理中应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使其发生率及漏报率显著下降,护理质量持续改善,有益于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最终增强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产科病房加床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方法:医院于2017年6月起对产科病房收治的住院加床产妇实施相应的管理对策,2016年5月~2017年5月为实施前,2017年6月~2018年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产妇300例。实施前采取常规产科护理管理,实施后在分析产科病房加床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提出固定加床位置,规范倒床流程、控制加床数量等相应管理对策,并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的产妇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加床引起的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因加床引起的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产科病房加床安全隐患包括护理人力不足,易发生差错事件、交叉感染、抢救设备不完善、暴露加床产妇隐私等,需采取固定加床位置、规范倒床流程、控制加床数量、加强隐私保护等管理对策,从而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SWOT分析法在医院监护室护理安全文化构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2月起在重症监护室开展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以SWOT分析法为基础全面进行管理制度的调整,建立SWOT分析模型,逐项分析ICU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要素,并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方案调整,2018年8月~2019年1月为实施前,2019年2~7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实施前后护士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ICU护士、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管理制度的优化,全面构建医院监护室护理安全文化环境,能够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护士、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