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梗死目前被认为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的疾病。祖国医学重在辨证施治,而辨证过程往往缺乏有效的客观指标。目前CT/MRI在脑卒中的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探讨脑卒中的影像学表现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可为中风病辨证、诊断寻找客观化依据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73-1375
介绍近5年有关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展,发现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流行病学、动态血压、靶器官损害、生化指标、基因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均已取得成果,但目前临床研究缺少统一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认为应统一制定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通过中医证型与现代客观化指标相结合,形成量化较为一致的客观指标,最终将有利于提高高血压病的现代中医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东韶关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特点,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针灸辨证取穴提供依据。方法:将 269例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中医四诊收集患者信息和中医证型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分析各型所占比例。结果:韶关地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特点有一定规律。急性期以中经络为主,其中痰热腑实证最多;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中经络为主,且均以气虚血瘀证多见。结论:韶关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以痰热腑实证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气虚血瘀证为主。针灸治疗应根据其证型,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干初 《河北中医》2010,32(1):145-147
中风即现代医学所称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疾病150万人次,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总数达600万。据统计,城市中脑血管疾病死亡居各种死亡首位。有报道,缺血性中风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86%。  相似文献   

5.
祁方宇  丁琴妹 《新中医》2015,47(6):29-30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与CT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9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其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分为气虚血瘀组(A组,n=23)、肝阳暴亢组(B组,n=11)、风痰阻络组(C组,n=45)、阴虚风动组(D组,n=4)和痰热腑实组(E组,n=13)共5组,均予以CT影像学检查,分析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CT表现的差异。结果:1A、D2组患者病灶多集中于脑干处,发生率分别为34.8%和75.0%;B、E2组患者病灶则多集中于基底节处,发生率分别为54.5%和46.2%;C组患者病灶多集中于内囊处,发生率为48.9%。2除E组患者CT显示病灶为大片状外,A、B、C、D各组患者病灶均以局灶性及腔隙性大小为主。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同CT检查影像表现间存在相关性,临床可将其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笔者应用MR、CT、X线、B超等先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探讨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寻找二者有规律性的联系,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脑梗死患者CT影响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3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其中医辨证分为81例中经络患者组(观察组)以及42例中脏腑患者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观察并且比较2组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低密度病变者113例,腔梗者10例;所选患者病灶位置位于脑干者2例,脑叶者7例,小脑者16例,内囊基底节者98例。其中观察组的低密度病变发生率、病灶位置位于脑干的发生率、占位效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病灶位于脑叶的发生率以及腔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的中医证候的脑梗死患者,CT影像学中的病灶性质和病灶位置以及占位效应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别,利用CT检查中脑梗死患者的病灶信息结合起来可以显著地提高中医辨证分型的准确性,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1.1一般资料 治疗组120例,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65.11岁,均为2004—09—2006—08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病人,经CT/MRI及临床诊断证实为脑梗死。对照组20例,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2.56岁,均经系统体格检查,无心脑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临床医生判断脑梗死灶大小,确定血管分布区域和脑梗死类型,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而CT,MRI在起病6~24h内尚不能清楚显示梗死灶,使临床医生缺乏早期判断病变严重程度和血管闭塞部位的客观依据。英国Bamford等提出的OCSP分型就是在不依赖于辅助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分型方法,在欧洲和日本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对OCSP分型法的认识与应用尚处起步阶段。为此,笔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MRI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的MRI影像学依据。方法:分析90例腰间盘突症患者临床资料及中医辨证分型,并观察常规腰椎MRI影像学表现中的椎间盘本身的改变、椎体及附件的改变,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MRI影像学表现的关系。结果:中医辨证分型包括血瘀型22例、寒湿型16例、湿热型14例、肝肾亏虚型38例,肝肾亏虚型发病率42.2%最高;血瘀型多为青年人,肝肾亏虚型多为老年人;血瘀型多为侧后突,寒湿型和湿热型多为侧旁型突出,肝肾亏虚型多为中央型突出;椎间盘突出程度分析:血瘀型最重,肝肾亏虚型最轻;椎体和附件改变情况:肝肾亏虚型最重。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与椎间盘突出MRI影像学存在相关性,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可以较准确地确定腰椎间盘患者的中医分型,为临床治疗椎间盘病变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医体质分型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相关性,为临床上防治脑卒中复发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阳春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根据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将其分为ESRS≥3分的脑卒中复发高危组和ESRS 3分的脑卒中复发低危组,各58例。按照中医体质量表测评两组患者体质,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危组患者中的平和质占比明显高于高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危组患者中的阴虚质占比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平和质的患者,其复发概率比不复发概率大;阴虚质的患者,其不复发概率比复发概率大。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生化标志物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十年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如心肌损伤标志物、炎症反应标志物、反应心肌负荷标志物、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等与中医辨证相关性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认为心力衰竭标志物的研究可辅助临床诊断,但目前缺乏统一的辨证标准以及客观、系统、有效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26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辨证分型与炎症因子、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当日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结果:本组168例AIS患者中,中经络类占比更高,达78.57%,中脏腑类则占21.43%。中经络类中,以实证居多,达63.69%,其中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最为常见,达36.90%;中脏腑类中,以闭证居多,达14.29%,其中风火上扰清窍证最为常见,达5.95%。经比较,不同中医证型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及脑卒中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中医证型各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及TOAST分型分布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AIS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炎症因子、TOAST病因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4.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提倡“用现代的新科技包括西医的新技术作为工具去发扬中医”,并提出了“五诊十纲”理论,影像学检查是中医望诊的延伸,为进一步提高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分类的准确性,此文对近年来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检查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分析超声、钼靶及MRI对中医辨证分型的价值,以期从影像学的角度为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标准化、科学化的依据及规范化的中医药治疗,开拓现代医学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的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较高,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而缺血性脑卒中为患者及家庭造成的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使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成为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的西医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认为其发生与中医体质类型有着密切关系,中医体质对疾病的发生及预后有着重要影响,不同体质类型人群对缺血性脑卒中有不同易感性,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缺血性脑卒中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糖尿病辨证分型与某些实验指标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有助于揭示糖尿病“证”的科学实质,有利于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规范化发展,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颅脑影像学征象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16例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检查,采集病变部位、病灶大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等信息,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病灶部位与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灶部位在脑叶以气虚血瘀证多见,病灶部位在基底节、丘脑、小脑以风痰阻络证多见。缺血性梗死灶的大小亦与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P0.05),腔隙性脑梗死和大面积脑梗死以风痰阻络证多见,而中小面积脑梗死以气虚血瘀证多见。而病灶ADC值与中医证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脑MR-DWI存在相关性,MR-DW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不同中医证型的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佳  李偲  金津  王鸿雁 《四川中医》2023,41(1):62-65
目的:探讨脑卒中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颈部CT灌注成像(CTP)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接受CT平扫、CTP检查,记录其病灶分布、面积、数量和患侧脑组织与对侧镜相区脑组织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等头颈部CTP参数。结果:纳入的70例脑卒中患者以气虚血瘀型(37.14%)和风痰阻络型(30.00%)最为常见。不同脑卒中中医辨证分型患者在半卵圆区和基底节区的病灶分布差异显著(P<0.05),其中半卵圆区病灶多见于气虚血瘀型,基底节区病灶多见于风痰阻络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脑卒中患者缺血面积、病灶数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痰热腑实型脑卒中患者病灶面积最大,风痰阻络型脑卒中以多发病灶为主;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脑卒中患者rCBV、rCBF、rTTP和rMTT等头颈部CT灌注成像参数差异显著(P<0.05),其中痰热腑实型、风痰阻络表现为rCBV、rCBF降低和rTTP、rMTT延长。结论:脑卒中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CHD)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冠心病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是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旨在探索中医证候与客观量化指标的关系,为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对近五年冠心病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归纳,从生化检查指标及仪器检查指标两大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像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广泛及时地吸取现代影像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胃脘痛的中医辨证施治 ,临床确有良效 ,但辨证分型缺乏客观的量化指标 ,更多依赖于望、闻、问、切 ,不可避免产生主观上的偏差 ,其重复性则显得更加困难。因此 ,借助现代化影像学技术 ,使其辨证达到客观化、量化 ,使其具有可重复性 ,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就胃脘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与X线检查的相关性做了研究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观察 1999- 0 5~ 2 0 0 1- 12临床诊渐为胃脘痛的 144例患者 ,检查前由临床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