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医院精神科2015~2016年的5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未实行PDCA循环法设为对照组,2016年实行PDCA法循环法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基础理论、操作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效率,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精神科1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追踪管理法的应用时间为界,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各80例。实施前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实施后在护理管理中引入追踪管理法,通过成立安全追踪小组,制定追踪管理的流程和内容,采用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对精神科的护理安全进行检查评估,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寻找原因并展开专项调查,根据危险程度进行针对性处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应用追踪管理法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追踪管理法的应用可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针对护理工作缺陷和薄弱环节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对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保证患者的安全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5)
目的:探究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重症医学科全体护士为对象开展研究,自2019年1月起实施细节思维管理,以细节思维管理理念来完善规章制度和流程,从细节出发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并加强护士的培训工作,强调细节思维管理的核心理念,使护士能够在工作中更好地执行制度,实现细节管理的推行,统计实施前后半年内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重症医学科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管理质量、护理文件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重症医学科患者、护士满意度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利用细节思维管理方法进行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方案的调整,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了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衢州市第三医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住院的12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比较两组实施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突发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家属投诉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6.6±3.2)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8.7±2.8)分(P0.05),对照组突发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分别为11.67%、8.33%和16.67%,观察组分别为1.67%、0%和5.00%,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中实施分级护理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6.
王春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Z1)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在精神科护士中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实行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的管理行为.结果 :护士热情增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结论 :实行人性化管理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增强了护士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施行六西格玛管理法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0月在医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2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比较患者满意度、护理管理质量和连台手术间隔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和护理管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连台手术的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缩短连台手术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9.
PDCA管理法在护理临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按计划(P)、执行或实施(D)、检查(C)、处理(A)的原理,进行具有大环扣小环、螺旋式上升循环特点的管理过程。现已普遍应用于各项管理工作中。护理临床教学工作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及提高临床护理能力的重要阶段,做好护理临床管理工作是保证护生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1997--2003年我院共接收629名护生,应用PDCA管理法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技术和护理服务是护理管理始终追求的目标,将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效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内容中不实行细节监管,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内容中进行严格细节监管,促进各项护理任务的完成。结果:两组护理效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细节思维方法的实施,对护理工作进行对比性的管理找出了护理问题的细节根源,更直接的有利于解决护理工作容易忽视的问题,从而规范了护理流程,有效地提高了科室管理水平,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细节思维对科室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细节思维贯穿于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解决护理问题,规范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结果:实施细节思维管理后,有效提高了科室的护理质量。2010年科室的护理质控成绩,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患者满意度与2009年相比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运用细节思维管理方法,优化了护理管理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总结安全管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安全管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全管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护理风险,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探讨在病房管理中细节管理的应用。方法:主要通过患者刚人院时的细节管理,住院以后不同环节的细节管理:如基础护理时、护患沟通时细节护理、围手术期时细节管理、医疗收费时细节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时细节管理和患者出院时的细节管理,进行具体探讨。结果:通过在病房管理中细节管理的具体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减少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通过对患者住院期间不同时期的细节管理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护理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保证了护理安全,体现了我们关爱患者、关爱生命的宗旨,达到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健康的目的,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神经内科进行诊治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管理措施,采取综合医院抑郁情绪测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比较分析,采取APACHEⅡ对两组患者进行疾病评分比较,最后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转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情绪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也有所下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细节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疾病评分,明显降低患者的抑郁情绪,缓解患者预后,从而改善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中医药》2015,(6)
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400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细节管理组(200例)与常规管理组(200例),常规管理组患儿即按照传统常规管理模式开展护理,细节管理组患儿则在护理过程中实施细节管理,观察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及患儿家长满意率。结果:细节管理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家长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用于儿科护理可降低医院感染和护理差错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OEC管理模式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医院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7月~2015年6月的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2015年7月~2016年6月的40例为观察组,采用OEC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护理服务、护理技术、情感支持、护理服务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P0.05);两组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评分比较,护理前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管理应用OEC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的价值,为更好的开展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消化内科患者70例进行研究,时间为2013年4月~2016年2月,采取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对服务态度评分、健康宣教评分、护理操作评分、环境护理评分及护理文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可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在康复科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中医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以医院康复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追踪管理法应用为界,2016年6~12月实施前者为对照组,2017年1~6月实施后者为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中医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中医护理的基础上引入追踪管理。成立追踪管理小组,对中医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修订质量标准、完善中医护理制度流程、开展中医护理人员培训等途径提高中医护理的质量。实施半年后,进行中医护理质量评价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实施追踪管理法后,观察组的中医护理质量总体评分提高至(96.30±3.90)分;患者满意度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结论:在中医护理管理中应用追踪管理法,能够促进中医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中医护理质量和临床效果,实现中医护理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12)
目的:探讨7S管理法在普外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普外科病区自2019年3月起在实行7S管理,根据7S管理法思路逐项调整护理管理制度,对病区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梳理护理流程,全面提升普外科护士的专业素养,重视病区风险防控,强调医疗资源节约,比较实行前后6个月内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参与满意度调查,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服务质量。结果:普外科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护理安全、文书书写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由90%提高到98.5%(P0.05)。结论:将7S管理法用于普外科的护理管理,能够促进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