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管理敏感性指标的构建方法和意义。方法: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8年5月起将构建的重症医学管理体系纳入重症疾病管理,随机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4月的60例重症患者为实施前,选取2018年5~10月的60例重症患者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专科管理、管理流程、医患沟通、团队协作和突发事件管理评分。结果:重症医学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实施后的专科管理、管理流程、医患沟通、团队协作、突发事件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重症医学管理敏感性指标,有助于提高重症疾病患者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院输液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医院从2018年1月将构建的输液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纳入输液管理的内容中,2017年为实施前,2018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静脉输液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实施后的输液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输液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临床输液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Fuzzy-AHP构建急诊岗位职业风险评估模型的意义。方法:医院从2019年4月将通过FuzzyAHP模型构建的急诊岗位职业风险评价体系纳入急诊科的质量管理中。将2018年10月~2019年3月期间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患者设为管理前,将2019年4~10月期间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患者设为管理后。比较管理前后的急诊管理质量评分。结果:急诊岗位职业风险评价体系共包括3个一级条目,11个二级条目。各条目重要性赋值的均值均4.0分。变异系数为0.049~0.112(均0.15)。权重值为0.030~0.069。管理后的病情评估、突发事件管理、并发症管理、医患关系、服务态度、组织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通过Fuzzy~AHP构建急诊岗位职业风险评估方法,有助于提升科室的综合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来医院就诊并进行超声检查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0月起在构建超声诊断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基础上,优化管理流程,2017年4~9月为实施前,2017年10月~2018年3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患者200例。由管理小组对实施前后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期间的超声诊断设备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流程管理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实施后超声诊断设备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流程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超声诊断设备质量控制评分体系,能够较为全面的评价超声诊断设备的管理质量,明显改善了管理质量与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诊断设备监管与设备性能评价体系建立的方法。方法:医院从2018年5月将体外诊断设备监管与设备性能评价体系纳入临床心电设备管理,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变异系数范围0.018~0.140,权重范围0.006~0.047。将2018年1~4月进行心电诊断的10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18年5~8月进行心电诊断的10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体外诊断设备监管与设备性能管理体系中各指标评分。结果:体外诊断设备监管与设备性能管理体系的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体外诊断设备监管与设备性能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升体外诊断设备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在影像医学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自2018年8月起在构建的影像医学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基础上,更新管理流程和管理方法。2018年1~7月为实施前,2018年8月~2019年5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在医院进行核磁共振或CT检查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并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评分和工作效率指标评分。结果:实施后影像质量、管理质量、服务态度、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影像学检查时间、患者等待时间、诊断报告发出时间,显著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影像医学科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超声科于2018年9月起构建并应用超声诊断设备质量控制体系,2018年1~8月为实施前,2018年10月~2019年5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400份超声诊断设备管理记录开展调查,记录比较实施前后超声科诊断设备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及医师满意度评分。结果:超声诊断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应用实施后,科室诊断设备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临床医师对超声科诊断设备管理质量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超声诊断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应用于超声科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设备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提高医师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科管理模式中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管理意义。方法:医院儿科于2017年8月起将构建的儿科敏感质量指标管理模式纳入儿科的日常流程管理中,2016年8月~2017年7月为实施前,2017年8月~2018年7月为实施后。成立儿科管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管理工作组,构建儿科管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指导儿科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构建的儿科敏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即结构指标、技术指标、评价指标等,7个二级指标,即床护比、护患比、陪护率、专科技能、风险事件、合理用药、并发症管理等。实施后结构指标、技术指标、评价指标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的儿科敏感指标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基本涵盖了可以评价儿科管理质量的各个指标,以此为指导,能够有效提升临床儿科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护理清单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8年4月开始在产科构建以护理清单管理模式为基础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通过以往工作情况的分析和调研,制作护理管理清单,落实清单执行情况,并根据反馈及时更新清单内容,规范护理清单的使用方法,配合清单管理模式对护理流程进行调整,2018年4月~2019年3月为实施后,2017年4月~2018年3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产科护理管理质量,统计实施前后产科的护理差错情况。结果:实施后产科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产科的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产科构建以护理清单管理模式为基础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控制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疗检验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医院检验科于2018年5月起将构建的医疗检验设备精细管理模式纳入检验科的设备管理中,2018年5~10月为实施后,2017年11月~2018年4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检验设备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后的操作技术、工作环境、操作面板、信息记录、设备保养、设备维修、安装调试、质量控制、操作培训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构建医疗检验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并纳入检验设备的安全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检验设备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零缺陷管理理论下肝胆胰外科加速康复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为提升患者管理质量,医院肝胆外科于2018年9月起,构建并实施零缺陷管理理论下肝胆胰外科加速康复评价体系,纳入2017年12月~2018年8月科室收治400例患者分为实施前,纳入2018年9月~2019年5月收治400例患者分为实施后,观察该体系构建情况及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施后肝胆胰外科医护人员对科室管理工作及患者康复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肝胆胰外科收治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零缺陷管理理论下肝胆外科加速康复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应用,能显著提升肝胆胰外科患者康复管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在急诊科建设管理中应用急诊病历质量点评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17年5月在急诊科建设管理中实行急诊病历质量点评管理办法,2017年5月~2018年4月实施急诊病历质量点评设为实施后,2016年5月~2017年4月未实施急诊病历质量点评设为实施前,对实施前后急诊科病历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施急诊病历质量点评后,护理人员在病历书写上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的护理差错率、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医师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急诊科建设管理中对急诊病历开展质量点评工作,可有效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对病历的书写质量,减少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的发生,并可显著提升急诊科医师及患者对急诊科工作的满意度,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长行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管理的构建模式以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5月医院急诊科室护理模式构建过程。具体方案自2018年5月开始实施,实施期一年,期间对护士长行为进行控制管理,分析护士长行为管理模式的效果及优势。结果:急诊科护士长行为管理模式对医护过程具有显著影响:一年实施期后,四项指标(接诊区管理、一级质控、业务培训以及优质护理)及评价细则(二级目录)重点项目质控抽查情况较管理模式构建前改善明显(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高达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长行为管理的构建可显著改善急诊区各项管理质量,减少护理过程中的纠纷及不良事件,对患者满意度也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医院护士中医药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效果。方法:在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实施中医药素养评价体系管理,比较实施前(2017年4月~2018年4月)和实施后的应用效果。结果:实施后护士对中医药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对中医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对中医药社会影响的态度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患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中医医院护士中医药素养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提升护士对中药基本知识的掌握,提升护士对中医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让护患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程质量管理方法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4月,于2018年9月起应用过程质量管理方法,2018年1~8月为实施前,2018年9月~2019年4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5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分诊正确率和满意度。结果:应用过程质量管理方法对急诊预检分诊进行干预后,急诊分诊正确率显著提高,患者对预检分诊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过程质量管理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效果颇佳,提高了分诊正确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医疗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和管理价值。方法:医院胃肠外科于2018年6月起将构建的胃肠外科医疗风险预警体系纳入胃肠外科的医疗风险管理中,根据质量控制体系的架构情况,设计胃肠外科风险管理质量评分方法,2018年6月为实施后,2018年5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风险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患者的保证体系、术前管理、术中管理、术后管理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构建的胃肠外科医疗风险预警指标,能够有效指导医院风险管理,并提升管理质量和优化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患者流信息提升急诊管理质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医院自2018年11月起采用马尔科夫模型和房室模型对医院急诊科之前的患者流现状进行质性研究,更新管理流程和管理方法,对存在的和可能影响急诊管理质量的环节进行小组讨论,并制定管理方法。2018年11月~2019年4月为实施后,2018年4~10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管理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各项目的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患者流信息提升急诊服务质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管理敏感质量指标提升血液透析管理质量的方法和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分析和专家函询的方法构建血液透析管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于2018年7月起实施,2018年1~6月为实施前,2018年7月~2019年1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管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有助于提升血液透析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全责康复管理模式对老年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4月,自2018年11月起对老年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实施全责康复管理模式,2018年5~10月为实施前,2018年11月~2019年4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老年科的专科管理质量,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老年科护士、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老年科的患者监护、护理记录书写、考核评价、风险防控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老年科护士、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全责康复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科病房管理工作中,能够切实有效提高老年科专科管理质量,改善了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艾滋病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8年5月起对患者转运实施风险管理措施,2017年4月~2018年4月为实施前,2018年5月~2019年5月为实施后,实施前随机选取78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后随机选取8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在运送途中的意外情况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患者在转运途中的意外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实施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急诊艾滋病患者在转运中提供护理风险管理,能明显降低转运中的意外情况发生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