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战略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心环节。此文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阐述了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充分挖掘了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了线上线下课堂和课外临床实践两种思政教学手段。只有牢牢把握“三全育人”的深刻内涵,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能担重任、可堪重用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首先,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其次,突出“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主题,通过情景式、问题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思政教育融入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以“仁心仁术”中医职业精神为引领,注重学生道德品质、思维方法和临床技能的培养,通过对课堂讨论和学生读书心得进行分析实施教学效果评价,提出改进的方向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薛益明 《江苏中医药》2006,27(12):46-47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的定义、定位及其与中医经典理论的关系,以及中医各家学说的地位、现状、学习研究的意义等,学术界一直有争议。以中医经典著作为支撑的中医理论形成之后,关键就是如何灵活应用其性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而历代名医就是活用理论的成功典范,是“知常达变”的集中代表。因而,中医各家学说具有与中医经典课程同样重要的地位,应当引起中医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资源,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开展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获得丰厚的道德滋养,促进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层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深化医古文课程思政的教学内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以文...  相似文献   

5.
中医传统文化是现代德育的宝贵资源,其中蕴含的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值得当代借鉴。"中医各家学说"涵盖历代名医学术思想、医事活动等内容,具有学术探究与文化传承双重属性。大量名医事迹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是德育教育的鲜活案例。"各家学说"课程改革尝试将德育元素从课堂、课外、网络等方面融入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连续性、多元化的道德养成,培养医者仁心的大医情怀。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临床教学基地承担了大量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聚焦临床教学基地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立足统筹设计,文章围绕“教师、课程、教学、保障”四个方面,阐述了课程思政整体建设和初步成效,旨在探索适宜于中医临床教学基地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医各家学说是一门阐发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历代医学流派及名医思想的课程。该课程以历代名医为主线,渗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坚韧不拔的求索精神、推陈破旧的创新精神与济世救人的仁医情怀。这些具有中医特色的思政元素对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医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成丽  李剑 《新中医》2023,55(24):234-238
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基础课程中的临床基础课,对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具有重 要意义。课程教学团队在“粤港澳高校中医药基础课程教育联盟”基础上,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课程内容 体系,探索构建了全过程贯穿式、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递进式的中医基础课程 3×3 教学新模式。从教育现 状、课程建设、新模式的内涵和实施方案等方面介绍 3×3 教学模式,以期为其他中医基础课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术源远流长,名医辈出,历代名医的学术成就往往包含着继承与发展两方面特点。其继承性多是接受前贤的理论与经验;其学术上的创新与发展则是个人在理论研究与临床探索中的体会认识。由于  相似文献   

10.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通过阐述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开展形成性考核的必要性、模式、操作及考核评定方法等,说明该模式可有效延伸课堂教学,补充课堂教学与教材的不足,对加强学生中医传统思维能力、深入理解医家学术思想、提高中医理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中医药院校是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阵地,课程思政是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渠道。对于中医药院校而言,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深度融合,发掘不同专业课之中包含的文化基因和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范式,将这些变成思政教育的载体,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巨大潜力,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探索的过程。因此,要求专业课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调整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评价,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医各家学说是研究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的一门学科.研究本学科能揭示中医学的发展历程和历代医家提出新理论、新方法之过程,从而能扩展视野、开拓思路,并对中医学的发展、创新给予有益的启示.在1997年~2001年5年间,本研究领域共发表学术论文约1600篇.文献分布频数较集中的为汉代张仲景及其著作的研究(约占47.5%),清代医家及温病学说的研究(以叶桂、吴瑭为主,占22.5%);其后为明代医家研究(以张介宾、傅青主、李时珍为主,占11.3%),近代医家研究(以张锡纯为主,占7.2%),金元医家研究(以李杲、张从正、朱震亨为主,占4.2%),晋、隋、唐、宋医家研究(涉及葛洪、巢元方、孙思邈等,占3%),及其他综合探讨性的文章(占4.3%).  相似文献   

14.
《中医各家学说》教材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笑平 《中医教育》2002,21(1):38-40
中医各家学说被辟作一门独立学科凡740余载,迄今已先后刊行4版统编与3种协编等教材[1~7],然这些教材无不与开课目的、授课对象、教学时数各存一定的距离,只是程度互异而已,说明有关本学科的教材建设仍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笔者虽曾就此多次抒发管见,但总感意犹未畅,故觉得有必要再次陈述拙见如次.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调查问卷汇总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学生、一线教师和临床医生对目前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问题集中表现在教材、教师、课程设置和考核模式方面。针对问题,文章提出了解决思路:将学派思想与重要学说相结合,纵横贯联;教学目标层次分明,不同专业侧重不同;课堂授课重点突出有详有略,执简驭繁;教师应探索更多的授课模式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加强教师知识结构建设从专业型变为复合型;增设选修课以弥补课程设置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的重要性与学习方法,指出《中医各家学说》是以讲授历代名医与中医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为主要内容的一门重要课程,学习方法应"学"与"行"结合,理清脉络源流,教材学习结合研读古籍。为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指出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与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课程思政改革的理念提出下,开展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结合中医诊断学课程特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尝试性的开展一系列课程思政教育活动,通过调查问卷反馈教学效果,以期制订一套完整的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具体方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中医各家学说的研究与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研制的“中医药文献标引、分类知识库实验系统”计算机软件整理、统计了近3年来在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中医各家学说的论文,对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并从加强学科建设、引入现代科技手段等方面对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医各家学说是介绍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以及医学流派、中医学说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后期提高课程。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全面考核。对中医各家学说形成性考核项目的合理设置,既可以完整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可以科学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补充教材和课堂的不足。本文主要总结了多年来我校中医各家学说实行形成性考核项目设置的经验,以供同道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改良PBL学习方式因其符合现代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已经应用多年,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阐述了开展的改良PBL实施过程,并认为课前的准备,教师的改变,学生的因素,总结性答辩对于成功开展PBL发挥了重要作用。改良PBL的应用,解决了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教学实践不足的问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