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化学在整个中药学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中医药创新人才,作为中药化学这门专业课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研读中医药文献古籍、案例式教学、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思维。  相似文献   

2.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是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方向及规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培养一名合格的中药学类毕业生很有必要。但高职院校学生由于自学能力差、基础知识薄弱或者其他原因,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笔者结合自己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体验,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提出几点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的教学体会及建议,以更好地促进这门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临床中药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  田栓磊  金华  于虹 《中医教育》2010,29(5):41-42
临床中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用药为核心,研究中医辨证用药基本理论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临床中药学课程是重点介绍中药学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用的一门中医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对中医类专业学生而言,临床中药学上承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下接方剂学及临床各科,是培养中医理、法、方、药辨证思维模式的重要环节;对中药专业学生而言,临床中药学是中药学各分支知识学习的临床理论指南课。  相似文献   

4.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是旨在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研究和制定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为适应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分析技术和教学手段,实施案例和设计性实验教学,结合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药化学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中药化学属中药学专业课程中较难学的一门课,同时大专院校的学生化学基础普遍薄弱,并且学生思想上不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药化学课程理论教学质量,笔者结合教学一线亲身体会,对这门课从整体观的教学理念及课堂趣味化等方面,总结几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生物化学作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基础专业课,为学生们学习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学等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作为三大物质代谢之一,属于生物化学课程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对蛋白质的分解代谢章节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探究中药学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课程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热情,增加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信心,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作为高职中药学专业的必修专业技能课程,在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操作方面对学生有着极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容,对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中药炮制技术知识网络构架与思维导图有很高的契合度,介绍思维导图在高职中药学专业课程的应用现状,提出中药炮制技术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意义,举例阐述了思维导图在中药炮制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为中药炮制教学提供辅助教学手段,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中药化学课程是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中一门重要课程,"课程中心"项目可用于中药化学课程资源共享,让教师能够方便地建设课程网站及与学生网络上的答疑互动,最终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9.
临床中药学是以临床有效、合理使用中药为目的,主要研究中药基础理论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关注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针对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临床中药学有积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介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中药学专业人才。方法结合中药化学课程特点和本校实际情况,笔者采用PBL-Seminar教学法针对中药化学理论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南阳理工学院2014级中药学本科班学生90人为授课对象,采取通过优选案例确定主题、课下准备、课上讨论等步骤开展理论教学。结果实践证明,学生对该方法的满意度较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有益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结论该教学方法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总体效果较好,促进了中药化学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药鉴定学是高等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而杂。将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引入中药鉴定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可使教学难点和重点突出,将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点、知识群连接起来,使之形成具有逻辑感、富有层次性的知识网络,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药化学》课程是中药学类专业的专业课,涉及知识面广泛、体系庞杂、疑难点较多、学习难度较大。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钻研的精神,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素养。为解决中药化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一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建立中药化学知识体系,构建中药化学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自主探索的钻研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3.
生物化学是中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本文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入手,并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专业特点,教学互动,教学评价与反思,以及开拓学习资源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和科学思维。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思考、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双思维"。  相似文献   

14.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针对中药专业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不高、知识点枯燥的现状,搭建中药学实践教学平台,将观摩饮片、影视作品、智能手机、开展PBL教学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整体性教学模式的优势近年来在大学专业课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以中药化学课程中的三萜及其苷类一章内容为例,基于加强学生中医药思维培养和应用能力提高为导向,对本章内容的整体性教学设计方法进行探讨。通过中医药真实的科研问题,将三萜及其苷类的整体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将结构-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的思维方式整合到中药人参功效阐明的主体研究中,进而在相关部分进一步分支介绍人参皂苷以外成分,并与其功效结合起来。通过中医药实际问题研究加强学生中医药思维培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也为其他中药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及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的学科,是中药学专业三年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中药化学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是实际操作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对实验设计、实际操作等产生浓厚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通过理论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结合中药学自身学科特点,在更好地传承中药学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与相关现代学科研究进展、相关学科内容相结合,进行中药学教学内容合理构建的改革势在必行。结合学校教学改革课题的实施,在中药学的教学中深入介绍了中药药性理论的文献及现代研究进展,引入大量的临床案例并进行讨论,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等知识,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提高中药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药是中医用以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也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因而是中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但由于中药数量繁多,内容复杂,学生掌握、理解、记忆非常困难。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驭繁就简,掌握重点,以便学好这门功课,这就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必须深入探讨的课题。现将我30年来指导学生学好中药学的点滴体会简述于下: 1 首先阐明中药学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学好中药学的必要性提高思想认识是搞好学习和一切工作的关键,教学也不例外。因而我在教学中首先向学生讲明,中药学是中医专业的基础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只有学好中药学,才能学好中医学。故人们把  相似文献   

19.
"中药拉丁语"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从强调"中药拉丁语"学习的重要性、剖析"中药拉丁语"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中药拉丁语"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中药拉丁语"提供帮助,也为同行们提高"中药拉丁语"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我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中药方剂学》课程,该课程学习为72学时,包含《中药学》和《方剂学》两门课程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45学时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为中药方剂学的基础学科,由于学习时间短,学生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较为薄弱。中药方剂学教学存在着内容繁杂难记,涉及许多中医基础和临床知识等突出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