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心理安全感与创造性倾向的关系,以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安全感量表与创造性倾向量表于2018年10—11月对宝鸡市206名农村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学习成绩的学生创造性倾向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88、5.335,均P0.01)。家庭贫困学生创造性最低;学生学习成绩越好,其创造性倾向总均分得分越高。父母不同文化程度的学生在创造性倾向的自信心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的自信心维度得分越高(F=3.940、2.930,均P0.05)。(2)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父母不同文化程度及有无留守经历的学生在心理安全感总均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二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总均分高于其他年级(F=5.229,P0.01);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总均分越高(F=7.611,P0.01);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总均分越高(F=7.193、6.820,均P0.01);无留守经历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总均分高于有留守经历的学生(t=-3.885,P0.01)。(3)心理安全感与学生的创造性倾向、自信心维度及意志力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66、0.521、0.293,均P0.01)。(4)心理安全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农村初中生创造性倾向(β=0.266,t=3.940,P0.01)。结论心理安全感影响宝鸡市农村初中学生的创造性倾向,提高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有助于其创造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教师关怀行为对农村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方法 2019年10月,采用学生感知教师关爱调查问卷、学习投入问卷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对宝鸡市30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初中生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是否为班干部、不同学习成绩、不同家庭所在地学习投入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生学习投入显著高于男生;1年级学生的学习投入最高,2年级学生的学习投入最低;班干部学习投入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投入显著高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城市学生的学习投入显著高于农村学生。教师关怀行为、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三者均两两显著相关(r=0.144~0.923,均P0.05)。教师关怀行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均能显著正向预测农村初中生学习投入(r=0.743、1.411,t=5.237、15.957,均P0.01),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关怀行为与学习投入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教师关怀行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均与学习投入显著相关,且均能正向预测农村初中生学习投入,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关怀行为与农村初中生学习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达川区、开江县、宣汉县等区县4所中学962名高中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ental Health Test,MHT)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调查.结果 留守高中生在学习焦虑(8.42±2.74)、对人焦虑(5.24±2.11)、孤独倾向(3.04±2.53)、过敏倾向(6.77±1.82)、身体症状(6.30±2.40)、恐怖倾向(3.69±2.52)、冲动倾向(3.89±2.19)等维度得分及总均分(42.79±11.58)均高于非留守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7,4.71,2.27,3.47,2.66,5.79,2.22,4.90,P值均<0.05);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值分别为3.28,2.55,P值均<0.05);高一年级学生总均分高于高三学生,双亲外出学生得分高于母亲外出和父亲外出学生、留守≥7年和4~6年学生得分均高于留守≤3年学生(F值分别为3.70,9.40,5.95,P值均<0.05).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功能呈正相关(r=0.16,P<0.05),家庭功能可以预测心理健康水平(β=0.95,P<0.01).结论 应关注留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强化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张慧杰 《中国健康教育》2011,(10):744-746,750
目的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21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健康总均分达到2分及以上的初中生为24.34%。男生学习压力感得分为2.02±0.89,高于女生得分(1.86±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P=0.00);男生在适应不良分量表上的得分(1.67±0.59),高于女生得分(1.57±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0);男生情绪不稳定分量表上的得分(1.91±0.74),也高于女生(1.78±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0),而女生在敌对分量表上的得分(1.69±0.78)高于男生(1.58±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2)。独生子女在学习压力感上得分(1.95±0.83)高于非独生子女(1.83±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P=0.00);适应不良分量表上独生子女的得分(1.63±0.56)也高于非独生子女(1.55±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南农村艾滋病流行区初中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现况,为农村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编问卷,对河南艾滋病流行区2所初中1 09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组间差异比较采用2χ检验、t检验与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学生艾滋病知识均分13.05分(满分20分),态度均分6.44分(满分10分)。艾滋病知识、态度得分有HIV/AIDS村的学生(14.10,7.24)高于无HIV/AIDS村的学生(12.65,6.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1,7.07,P值均<0.05)。不同艾滋病知识水平学生对HIV/AIDS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6,P<0.05),艾滋病知识水平高者对HIV/AIDS积极态度得分也高。结论农村初中生缺少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在艾滋病村进行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宣传教育对初中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济宁市农村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现状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分析影响农村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方法 2016年4~5月,在济宁市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运用攻击性行为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1 485人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攻击性行为总分(91.52±20.39)分,高于女生(88.95±19.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0,P=0.013)。独生子女攻击性行为总分(92.26±19.20)分,高于非独生子女(89.39±20.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9,P=0.015)。不同年级、不同学习成绩学生攻击性行为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518、8.839,P=0.000、0.000)。初中生攻击性行为各维度得分均与矛盾性呈正相关关系(r=0.112~0.298),身体攻击、间接攻击、愤怒和敌意与亲密度、道德观和组织性呈负相关关系(r=-0.285~-0.023)。高年级、家庭不完整、矛盾性、控制性对攻击性行为有正向预测,道德观、组织性、知识性对其有负性预测作用。结论农村初中生攻击性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关,可通过改善家庭环境避免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刘小珍  李奕慧  唐宏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504-1507
探讨学习困难儿童自我意识特征及其背景影响因素,为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江西省3城市6所小学1 354名四~六年级小学生,采用学习障碍儿童筛查量表、Piers-Harris自我意识量表和自编问卷进行测评.结果 学习困难儿童自我意识得分低于正常儿童(t=-13.20,P<0.01),自我意识总分偏低者(得分<46分)比例高达64.79%.学习困难儿童自我意识总分方面,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t=-2.32,P<0.05),母亲民主型教养方式高于权威型、专断型和溺爱型家庭(F=-2.32,P<0.01),自我意识总分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留守儿童、父母文化水平及父亲教养方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我意识量表行为因子得分上非独生子女、非留守儿童高于独生子女与留守儿童(t值分别为-2.01,-2.33,P值均<0.05);自我意识量表智力与学校情况因子得分上父母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儿童得分高于其他文化水平的儿童(F=-3.86,P<0.05);自我意识量表焦虑因子得分上男生、城镇生源、非独生子女的学习困难儿童高于女生、农村生源、独生子女的儿童(t值分别为4.98,2.57,-3.09,P值均<0.05),母亲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儿童高于其他教养方式的儿童(F=3.21,P<0.05);自我意识量表合群因子得分上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t=-2.88,P<0.01),父亲民主教养方式、母亲民主教养方式高于父母其他教养方式儿童(F值分别为3.24,2.77,P值均<0.05);自我意识量表幸福与满足因子得分父母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高于其他文化水平、母亲民主型教养方式高于其他教养方式(F值分别为3.70,8.63,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母亲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学习困难儿童自我意识的因素(B=2.58,P<0.01).结论 学习困难儿童自我意识亟待提高,母亲教养方式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莉  李鹏  高丹宇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180-1182
目的调查西安医学院眼视光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专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表》和王征宇修订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对西安医学院2008—2010年级眼视光专业14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眼视光专业学生的强迫症状(t=-2.799,P0.01)、焦虑(t=4.032,P0.01)、恐怖(t=4.494,P0.01)分值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一年级眼视光专业学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其他2个年级。躯体化(F=3.285,P0.05)、人际关系敏感(F=5.119,P0.01)、抑郁(F=6.307,P0.01)、敌对(F=4.150,P0.05)、恐怖(F=5.301,P0.01)、精神病性(F=5.594,P0.01)、总均分(F=5.743,P0.01)的年级差异显著。结论学校应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开展心理卫生工作及心理咨询服务;家长的关怀与理解、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社会的关注可逐步提高眼视光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探讨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集体施测于1 541名医护专科新生。结果 (1)学生在强迫(t=5.98,P0.001)、焦虑(t=4.31,P0.001)、恐怖(t=4.21,P0.001)和精神病性(t=6.53,P0.001)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分数;男女生在焦虑(t=-3.55,P0.001)和恐怖(t=-4.70,P0.001)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男女生在EPQ问卷的P(t=-6.69,P0.001,t=-4.07,P0.001)、E(t=2.73,P0.05,t=5.69,P0.001)、N(t=-5.95,P0.001,t=-2.49,P0.05)三个分量表上分数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在N分量表上的分数显著高于男生(t=-5.18,P0.001)。(3)SCL-90评定的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在EPQ问卷的P(F=18.64,P0.001)、E(F=11.46,P0.001)、N(F=58.44,P0.001)、L(F=25.27,P0.001)分量表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与EPQ-P、EPQ-N正相关(P0.001),与EPQ-E、EPQ-L负相关(P0.001)。结论医护专科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女生高;个性对心理健康存在影响,性格越外向,情绪越稳定,自控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深圳特区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5 124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阳性症状者检出率为19.16%,症状痛苦水平达到中度及以上者检出率为9.56%;焦虑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均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SCL-90得分低于女生(P0.01);独生子女SCL-90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深圳市内生源学生SCL-90得分低于市外生源学生(P0.01)。结论深圳特区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男生优于女生,非独生子女优于独生子女,深圳市内生源学生优于市外生源学生,高职院校应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研究依恋和学校归属感对心理健康影响作用,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赣州市506名初中生,使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中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9.0和Amo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性别在心理虐待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76,P0.05),是否担任班干部在父亲依恋(t=1.390,P0.05)和学校归属感(t=1.052,P0.01)变量中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父亲依恋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86,P0.01)。心理虐待和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同伴依恋、学校归属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呈正相关。依恋、学校归属感在心理虐待对心理健康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结论学校归属感、依恋在心理虐待和心理健康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所假设模型成立。  相似文献   

12.
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新生自我控制和攻击行为的关系,为预防或缓解大学新生攻击行为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hysical Activity Rating Scale-3,PARS-3)、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大学生攻击行为量表以及自编的人口统计学问卷,对随机抽取的扬州某大学986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新生攻击行为(60.81±9.56)和自我控制得分(63.78±8.79)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男生攻击行为得分低于女生(t=1.66,P<0.05),非独生子女攻击行为得分高于独生子女(t=-3.38,P<0.01),来自城市的大学新生攻击行为得分低于农村学生(t=-3.29,P<0.01).与低体育锻炼水平大学生组相比,高体育锻炼水平组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强,攻击行为少(F值分别为6.94,5.01,P值均<0.05);自我控制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r=-0.49,P<0.01),体育锻炼水平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r=-0.12,P<0.01),体育锻炼水平与自我控制之间存在正相关(r=0.13,P<0.01).中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体育锻炼既可以直接减少或缓解大学新生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提升自我控制,间接地减少或缓解大学新生攻击行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1.59%.结论 体育锻炼是预防大学新生攻击行为的有效手段,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预防大学新生攻击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标研究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挫折应对能力,并探究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选取江苏省某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2 338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CL-90和CSHDS调查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挫折应对能力,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CSHDS结果显示:乐观积极、关系寻求和调节控制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Z_1=-4.717,P0.001;Z_2=-10.455,P0.001;Z_3=-80.084,P0.001),而追求卓越的得分则显著高于常模(Z_4=14.066,P0.001),高职男生与高职女生、大一与大二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SCL-90结果显示:总均分大于或等于2的高职生占总数的10.74%,除了躯体化因子外,其他8个因子和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01),女生的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3.665,P0.001),男生的偏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高职女生(t=2.000,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乐观积极、追求卓越、关系寻求和SCL-90各因子、总均分存在显著性负相关(P0.01),调节控制和SCL-90各因子、总均分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乐观积极、追求卓越、关系寻求均对SCL-90总均分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01),调节控制对总均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1)。结论高职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追求进步的进取心、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以及学会消解不良情绪有助于增益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了解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选取黔北农村6所初中5 60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留守初中生2 400名,非留守初中生3 208名;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外显问题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内隐问题行为检出率为60.2%,非留守初中生为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0,P<0.05).强迫症状、焦虑、情绪不平衡、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4个因子得分留守初中生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t值分别为2.074,2.219,2.646,2.887,P值均<0.05);留守初中生“过去12个月曾玩过赌博游戏”报告率低于非留守初中生(x2=5.926,P<0.05),两者之间成瘾、伤害、性相关和品行等各项外显问题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内隐问题行为明显,外显问题行为不突出.应关注留守初中生的内隐问题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维护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探究农村初中生寄宿与心理健康现状及相互关系,为促进农村寄宿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选取陕西7 947名农村初中生为研究样本,运用自制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农村初中生的寄宿和心理健康现状,通过OLS回归分析探究目前是否寄宿、寄宿起始年级、是否寄宿过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 农村初中生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162/7 947),单项倾向检出率为71.8%(5 707/7 947).目前是否寄宿、寄宿起始年级与MHT得分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367,0.275,P值均>0.05);是否寄宿过与MHT得分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β=0.461,P<0.01).性别、留级和师生关系与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是否寄宿过与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关系显著,女生、留级生、师生关系差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差.需要更加关注有寄宿经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了解在沪藏族初中生自我意识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提高相应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上海市嘉定区284名藏族初中生,使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调查.结果 在沪藏族初中生自我意识水平低者占57.0%,男生自我意识的行为因子得分比女生低,女生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因子分比男生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二学生智力与学校情况因子得分比其他2个年级学生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农村学生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幸福与满足分量表因子得分、总分比城市学生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均是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在沪藏族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总体水平较低.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对其自我意识具有显著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高职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帮助.[方法]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316名高职医学新生进行测查,用频数统计、相关和分层回归进行分析.[结果]高职医学新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3.105,P<0.01),消极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7.156,P<0.001),积极应对与GHQ-12总均分呈显著负相关(r=-0.270,P<0.01),消极应对与GHQ-12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r=0.263,P<0.01);分层回归显示,高职医学新生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909,P<0.001;F=32.838,P<0.001).[结论]应多关注高职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状况,他们采用的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构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并探讨其与个体学业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攻击行为问卷、学业行为问卷、自尊量表对宝鸡市中等职业学校的414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 1在攻击行为得分上,男生的生理攻击显著高于女生(t=6.09,P0.01);二年级学生的语言攻击、愤怒、总攻击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t=2.81,2.42,2.27,P0.05);2在学业行为得分上,女生的学习态度比男生积极(F=9.815,P0.01),学习策略/灵活性则较差(F=4.339,P0.05),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坚持性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F=8.528,P0.01);3中职生攻击性行为与学业行为、自尊水平存在显著相关(r=0.459~0.117,P0.05),自尊与学业行为的注意力/坚持性、自我效能感维度均能显著预测个体攻击行为(Beta=-0.383,-0.119,t=-5.794,-2.083,P0.05);4与学业行为良好组的中职生相比,学业行为不良组的中职生攻击行为总体水平及其各维度得分均较高(P0.01)。结论中职男生的生理攻击与二年级学生的攻击行为发生率较高,学业行为状况与中职生攻击性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黄海  侯建湘  余莉  周春燕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54-1656,1659
了解大学生网络依赖、手机依赖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从某高校选取1 172名大二、三年级学生,选用中文网络依赖量表修订版、手机依赖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查.结果 大学生手机依赖检出率(15.4%)高于网络依赖(8.7%),且存在一定比例的2种依赖共病现象.男生、理科生的网络依赖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3.47,-2.28,P值均<0.01),女生、文科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3.26,2.98,P值均<0.01),大二学生网络与手机依赖得分均高于大三学生(t值分别为7.04,5.01,P值均<0.01).纯网络依赖组、纯手机依赖组及2种依赖共病组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无依赖组,且2种依赖共病组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纯网络或手机依赖组(P值均<0.05).网络依赖、手机依赖得分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呈正相关(r网络 =0.25~0.36;r手机=0.35~0.46,P值均<0.01).抑郁、焦虑分别对网络依赖、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最大(B值分别为0.15,0.22,P值均<0.01).精神病性与强迫对网络和手机依赖均有预测作用(B值分别为0.15,0.10,0.11和0.10,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高于网络依赖,并存在2种依赖共病现象,2种依赖在性别及学科类型上的分布有明显不同.个体网络依赖、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既有所不同,又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4所小学近视小学生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近视小学生生存质量的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5—7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的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4所小学中552名四至六年级近视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调查552名近视小学生的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分析其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近视小学生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各个领域得分均低于视力正常小学生的得分,其中总的健康(t=12.755,P0.01)、总的视力(t=31.289,P0.01)、眼部疼痛(t=35.529,P0.01)、视力状态(t=35.364,P0.01)、外出活动(t=14.304,P0.01)、社交功能(t=16.250,P0.01)、心理健康(t=18.479,P0.01)、活动受限(t=4.565,P0.01)、依赖他人(t=10.746,P0.01)、周边视野(t=2.213,P0.05)、总均分(t=17.736,P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四、五、六年级各组内不同近视程度学生的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30,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级(F=15.490,P0.01)、近视程度(F=19.510,P0.01)、近视病程(F=17.584,P0.01)、戴镜时间(F=3.549,P0.05)为近视小学生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级、近视程度、近视病程、戴镜时间均是损伤近视小学生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四至六年级近视学生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问题突出,可能由近视程度、近视病程、戴镜时间等因素导致。针对危险因素,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提高近视小学生视觉生存质量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