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颈椎病穴治疗脊髓变性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诊断为脊髓变性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均配合电针疗法,治疗组以颈椎病穴为主穴,对照组以颈夹脊穴为主穴,每日1次,6 d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间隔一天,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采用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24分法、改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法、生活质量量表等综合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数。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疼痛减轻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分布状况均存在差异(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颈夹脊穴疗法治疗脊髓变性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神经症状,更快降低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全面提升整体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针刺颈椎病穴治疗脊髓变性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针刺颈椎病穴组、颈夹脊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推拿结合针刺颈椎病穴组总有效率为60%,颈夹脊组为34%。疗效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结合针刺颈椎病穴可明显改善颈脊髓变性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快刺液门、阴谷结合常规针刺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快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各26例。常规针刺组为针刺颈夹脊穴,快刺组在针刺颈夹脊穴的基础上,快刺液门、阴谷穴,6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及证候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评分及证候积分均有改善(均P 0. 05),且快刺组较常规针刺组更佳;快刺组总有效率为96. 15%(25/26),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3. 08%(19/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快刺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快刺液门、阴谷配合常规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刺颈夹脊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刺四天穴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针刺四天穴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分组,随机分为四天穴方治疗组46例、颈夹脊穴对照组22例,治疗2个疗程后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症状量表分析法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四天穴方组显效率为78.3%,颈夹脊穴组为54.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四天穴方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缓解疼痛方面较针刺颈夹脊穴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电针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山西中医》2009,25(1):30-30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电针组100例采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牵引组60例采取常规坐位枕颌带牵引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配合自拟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辨证为风寒湿邪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自拟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6.7%,26/30)明显优于对照组(73.3%,22/30)(P0.05),且治疗组愈显率(66.7%,20/30)明显优于对照组(50.0%,15/30)(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疼痛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配合自拟中药治疗证属风寒湿邪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总体临床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沿腋神经走行取穴针刺与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沿腋神经走行取穴肩井、肩贞、肩髎、肩髃、曲垣、天宗、肩胛部激痛点等,激痛点采用合谷刺法,接电针仪,连续波,频率1Hz;对照组根据《针灸治疗学》取穴大椎、天柱、后溪、颈夹脊,常规针刺,颈夹脊连接电针,连续波,频率1Hz。两组均留针30min,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采用日本学者田中靖久提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法量表以及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34/40),优于对照组的71.8%(28/39,P0.05)。结论:沿腋神经走行取穴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优于常规的针刺颈夹脊等穴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晶  马德元 《光明中医》2016,(13):1932-1934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针刺配合热敏灸与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54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热敏组(92例)和针刺组(62例),热敏组采用热敏灸配合夹脊穴针刺治疗,每日1次;针刺组选用风池、天柱、大椎等穴进行常规针刺,每天1次,治疗14次。两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方法 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热敏组VAS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热敏组治愈58例,显效32例,无效2例,针刺组分别为26例、28例、8例,热敏组总体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热敏灸结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疼痛,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药枕联合电针夹脊穴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寒湿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药枕联合电针夹脊穴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夹脊穴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总体临床疗效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5%(P 0.05),且治疗组愈显率(75.0%)亦显著优于对照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 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药枕联合电针夹脊穴疗法治疗风寒湿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郄穴为主治疗急性期血瘀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手少阳三焦经之郄穴会宗穴、手太阳小肠经之郄穴养老为主,配合电针病变颈椎旁夹脊穴治疗急性期血瘀型颈椎病32例,并随机选择31例以常规针刺颈段夹脊穴治疗作对照组,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价疗效。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平均疗程20.2±3.1d,疼痛积分3.47±1.45;对照组总有效率83.87%,平均疗程26.5±1.8d,疼痛积分5.67±1.52。经t检验,P<0.001。疗效经Ridit分析,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有改善。表明两组疗效、平均疗程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既能提高疗效,又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药干预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对其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两组均使用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1次/d,28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进行患者脊髓功能评分,评价中医药早期干预对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中医疗效改善效果相当;治疗后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但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早期介入可以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脊髓功能恢复,且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傍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量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传统傍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傍刺法加电针)和对照组(常规刺法加电针)各33例。治疗20d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颈椎功能评定表结合常规疗效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疼痛及颈部功能情况均有一定改善(P〉0.05),但治疗组在颈部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日常生活及疼痛指数等方面改善更突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傍刺法加电针能够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颈部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R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例。由于治疗过程中三组均有病例脱落,最终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参与疗效评价者分别为28例、29例、28例。三组患者均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针刺穴位选取颈夹脊、天柱、后溪、申脉、悬钟、手三里、少海;对照1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与操作手法同观察组;对照2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与操作手法同以上两组。三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三组患者颈肩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NDI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低于对照1组(P<0.001)和对照2组(P=0.042)。三组患者治疗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联合舒筋通络颗粒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筋通络颗粒治疗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夹脊穴联合舒筋通络颗粒治疗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显著增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评分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刺夹脊穴联合舒筋通络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明显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炎性因子水平,改善颈椎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椎管减压联合补阳还五汤与单纯椎管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5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7例,其中男41例,女36例,年龄29~76岁,平均50.07岁。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椎管减压联合补阳还五汤组(观察组)和单纯椎管减压手术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35例。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前路间盘摘除或椎体次全切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或后路单开门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行单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及末次随访的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分(JOA)、颈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及根据JOA评分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制定的督脉瘀阻证候积分。术后(治疗后)通过X线片、CT、MRI观察内固定及脊髓减压情况、治疗后脊髓压迫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均无硬膜、脊髓、神经根损伤,术后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得到控制,1例患者术后出现血肿,并伴有脊髓压迫,出现不全瘫表现,及时行二次手术清除血肿,患者未留下明显后遗症。所有观察组患者均遵医嘱服用补阳还五汤中药汤剂。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观察组平均(13.52±0.87)个月,对照组平均(13.52±0.56)个月,随访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JOA评分、VAS评分、NDI评分及督脉瘀阻证候积分分别为(8.35±3.21)、(6.15±1.63)、(31.93±4.32)、(6.48±3.42);术后1周分别为(10.41±3.25)、(4.32±2.13)、(17.69±4.28)、(8.81±1.32);术后1个月分别为(12.52±2.34)、(2.71±1.42)、(15.65±3.46)、(9.82±2.43);末次随访分别为(14.16±3.13)、(1.02±0.55)、(12.24±3.22)、(10.85±2.88)。对照组术前JOA评分、VAS评分、NDI评分及督脉瘀阻证候积分分别为(8.28±3.58)、(6.24±1.81)、(30.89±4.21)、(6.77±2.13);术后1周分别为(10.13±2.17)、(4.69±2.52)、(18.68±5.34)、(8.39±3.52);术后1个月分别为(10.48±5.12)、(3.87±1.82)、(17.43±3.97)、(8.57±2.45);末次随访分别为(12.35±4.41)、(1.71±0.42)、(14.31±4.25)、(9.43±3.07)。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VAS评分、NDI评分及督脉瘀阻证候积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1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较对照组脊髓功能改善更为明显(P<0.05),JOA改善率观察组为(68.31±11.24)%,对照组为(69.92±12.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治疗后)均行X线、CT、MRI检查,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通过椎管减压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直接从解剖学上解除对神经的压迫,以达到疏通督脉的作用,联合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较单纯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侧偏拉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配合侧偏拉伸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加牵引治疗,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温针配合侧偏拉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CASCA评分)及肘关节肌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腺苷钴胺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VAS评分,CASCA评分及上肢肘关节周围肌力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治疗方法对本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如疼痛、颈椎功能及上肢肌力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穴位注射联合电针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观察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行为干预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即单纯电针组、电针水针组、温针水针组和药物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者同时给予拔罐和行为干预(经常做抬头望月动作和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通过症状体征评定量表,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单纯电针组、电针水针组、温针水针组各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的临床控制率分别为30.0%、36.7%、33.3%,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10.0%;治疗8星期后的临床控制率分别为60.0%、80.0%、73.3%,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30.070:治疗或随访4个月后的临床控制率分别为76.7%、86.7%、80.0%,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50.0%。结论针灸配合行为干预是有效防治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解决方案,本法具有简、便、易、廉的特点,可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灸刮痧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温灸刮痧疗法治疗,对照1组采用艾灸疗法治疗,对照2组采用刮痧疗法治疗。3组治疗前后均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和McGill疼痛问卷(MPQ)评价颈痛程度,比较3组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组NPQ评分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M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MPQ评分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灸刮痧疗法可以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部疼痛,治疗效果优于艾灸疗法和刮痧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益气化瘀方结合神经妥乐平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因脊髓型颈椎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行颈椎前路人工间盘置换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采用神经妥乐平口服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神经妥乐平和益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