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对胃热证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7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组、胃热证组、胃热艾灸组、胃热艾灸对照组、胃寒证组、胃寒艾灸组、胃寒艾灸对照组。除正常组外,胃热组用辣椒素和乙醇溶液灌胃,胃寒组用冰水灌胃及凉水泡浴等分别复制胃热证、胃寒证模型。造模后除正常组、胃热证组、胃寒证外,其余分别予艾灸干预12天。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胃热证组大鼠躁动、兴奋,胃寒证组精神不振、踡缩、懒动等,胃热证组和胃寒证组的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升高(P 0. 05),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黏膜坏死脱落,溃疡形成,间质出现水肿,细胞间隙增宽明显,炎细胞浸润广泛;与模型组比较,胃热艾灸组可以改善大鼠躁动、兴奋等胃热证的证候,胃寒艾灸组可以改善大鼠精神不振、踡缩、懒动等胃寒证的证候,胃热艾灸组和胃寒艾灸组的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下降(P 0. 05),胃热艾灸组和胃寒艾灸组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胃黏膜浅层有细胞脱落,无明显溃疡形成;胃热艾灸对照组和胃寒艾灸对照组无论在一般行为学的证候方面,还是在胃黏膜损伤指数和组织病理学方面均未见明显变化;胃热证组和胃寒证组大鼠的胃黏膜细胞中NT和Survivin的表达下降,艾灸胃经穴可以上调胃黏膜细胞中NT和Survivin的水平,而艾灸对照组则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艾灸可以促进胃热证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热证可灸"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麦粒灸对胃热证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D大鼠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麦粒灸组。除正常组外,模型组和麦粒灸组用辣椒混悬液和乙醇溶液灌胃。造模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分别予艾灸干预7 d,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行为学、胃黏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T-PCR)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TFF2、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采用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FF2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热证大鼠毛发发黄,唇、舌、趾、爪、耳颜色偏红以及喜动、暴躁、叫声嘶哑、小便色黄和大便干结量少等;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胃黏膜皱襞出现萎缩,上皮细胞出现脱落坏死,细胞间隙增宽,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麦粒灸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好转,外观颜色有所改善,大小便情况较正常;胃黏膜组织病学检查麦粒灸胃经穴组胃黏膜皱襞破损有所恢复,细胞结构及固有腺体基本正常,炎症浸润减轻。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胃黏膜中的TFF2 mRNA表达显著降低(P 0.01),TNF-αmRNA表达则显著升高(P 0.01),在麦粒灸组中则均得到了显著逆转(P 0.01或P 0.05)。模型组大鼠的血清TFF2含量显著降低(P 0.01),在麦粒灸组中均显著逆转(P 0.01)。结论:麦粒灸胃经穴可以促进胃热证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热证可灸"具有可行性,该作用可能与艾灸胃经穴可以调节胃热证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屏障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研究艾灸对胃热证、胃寒证大鼠胃组织代谢物的影响,阐述艾灸对胃热证、胃寒证代谢调节机制,并验证"热证可灸"的科学性。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胃热模型组、胃寒模型组、艾灸胃热组、艾灸胃寒组,每组6只。采用辣椒液加乙醇灌胃法复制胃热证大鼠模型,冰水加NaOH灌胃法复制胃寒证大鼠模型。艾灸组温和灸"足三里""梁门"穴,2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7 d。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并记录体质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采用~1H-NMR技术对胃组织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用模式识别方法筛选出差异代谢物,通过在线分析网站MetPA筛选相关代谢通路。结果:两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逐渐下降,从第4天开始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P0.01);两艾灸组大鼠体质量逐渐增加,从第10天开始明显高于各自的模型组(P0.05,P0.01)。空白组胃黏膜皱襞完整,结构清晰;胃热模型组可见胃黏膜柱状上皮结构破坏严重,炎性细胞浸润,颜色晦暗;胃寒模型组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艾灸组胃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经~1H-NMR技术共筛选出16种与胃热证胃黏膜损伤相关的代谢物,14种与胃寒证相关的代谢物。艾灸对胃热证大鼠胃黏膜中13个代谢物产生调节作用:上调异亮氨酸、肌酸酐、胆碱、乳酸盐(P0.05),下调胆碱磷酸、甘氨酸、丙氨酸、尿嘧啶、酪氨酸、苯丙氨酸、次黄嘌呤、腺苷、烟酰胺(P0.05);可对胃寒证大鼠胃黏膜中8个代谢物产生调节作用:上调肌酸酐、乙醇胺、胆碱、腺苷、烟酰胺(P0.05),下降甘氨酸、磷酸肌酸、酪氨酸(P0.05)。MetPA显示艾灸能调节胃热证大鼠胃黏膜中10条代谢通路、胃寒证大鼠胃黏膜中7条代谢通路,这些代谢物和代谢通路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炎性反应。结论:"热证可灸"具有代谢物变化基础;艾灸对胃黏膜损伤修复涉及其对氨基酸代谢、能量平衡和炎性反应的调节作用;艾灸对不同证型大鼠胃黏膜的代谢调节具有共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梁门"对胃热证、胃寒证模型大鼠胃黏膜病理及脑皮质组织代谢物谱的影响。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胃热模型组16只、胃寒模型组16只。胃热模型组采用辣椒液、乙醇灌胃方法复制胃热证大鼠模型,胃寒模型组采用冰水+氢氧化钠(NaOH)灌胃方法复制胃寒证大鼠模型。造模后将各模型组随机抽取6只作为艾灸胃热组、艾灸胃寒组。空白组、胃热模型组、胃寒模型组不予干预,艾灸胃热组、艾灸胃寒组大鼠于"足三里""梁门"穴行温和灸干预,每次20min,每天1次,连续干预7天。HE染色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对脑皮质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分析所得数据及代谢通路。结果胃热模型组、胃寒模型组胃黏膜组织符合胃热证、胃寒证的病理表现,艾灸胃热组、艾灸胃寒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较模型组改善。代谢组学发现12个与胃热证密切相关、11个与胃寒证密切相关的脑皮质代谢物。艾灸能调节胃热证9个、胃寒组5个代谢物的紊乱。艾灸主要调节脑皮质的牛磺酸-亚牛磺酸代谢、烟酸-烟酰胺代谢、磷酸肌醇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对胃热证胃黏膜损伤起修复作用;经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磷酸肌醇代谢对胃寒证胃黏膜损伤起修复作用。结论艾灸对胃热证胃黏膜修复的主要效应机制涉及经中枢对抗氧化应激、氨基酸代谢和维持细胞形态的调节作用,对胃寒证胃黏膜修复的主要效应机制涉及经中枢对生物体内氨基酸代谢、维持细胞形态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初步探讨中药黄连解毒汤(HLJDD)干预作用影响。方法 12周龄雄性SHR随机分模型组(M组)、HLJDD组(H组),同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W组),每组各4只。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常规饲养,HLJDD组按0.027 g/(kg·d)灌胃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6周。干预结束后,取出盲肠内容物(新鲜粪便),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3组大鼠肠道微生物测序覆盖度在0.997以上,从属水平分析3组大鼠物种丰度聚类分布于4个优势的细菌门:27个属于厚壁菌门类(Firmicutes)、4个属于拟杆菌门类(Bacteroidetes)、3个属于变形菌门类(Proteobacteria)和1个属于疣微菌门类(Verrucomicrobia)门类细菌;Simpson指数表明,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HLJDD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模型组;3组大鼠肠道菌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门水平上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组成,其中模型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增加,HLJDD组大鼠肠道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低于模型组;3组大鼠肠道菌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属水平上主要由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大肠志贺氏杆菌属(Escherichia Shigella)组成,其中益生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在模型组明显降低,HLJDD组大鼠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高于模型组。结论 SHR肠道菌群结构失于平衡状态,菌群多样性有一定程度下降,HLJDD可能通过增加SHR菌群多样性、降低SHR致病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升高SHR益生菌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达到对抗高血压的作用,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左金丸干预大鼠胃热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辣椒煎液和无水乙醇灌胃建立大鼠胃热证模型。利用1H-NMR技术建立大鼠胃组织的代谢物谱图,分析左金丸(3.5 g·kg^-1)干预胃热证模型大鼠后,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结果左金丸能对胃热证大鼠代谢紊乱产生有效的干预,并对8个与胃热证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产生显著回调。结论左金丸干预胃热证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及艾灸“足三里”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尿酸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56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采用氧嗪酸钾联合次黄嘌呤灌胃构建高尿酸血症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4只。选择“足三里”穴进行针刺或艾灸治疗,治疗2周后检测小鼠血清尿酸,16S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SU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升高,Lachnoclostridium菌属丰度升高,颤杆菌克属、罗斯氏菌属丰度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艾灸组SU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下调,针刺组另枝菌属丰度升高,Lachnoclostridium丰度下降(P<0.05),艾灸组副拟杆菌属丰度升高,Lachnoclostridium、肠杆菌属丰度下降(P<0.05),其中Lachnoclostridium菌属与SUA含量呈正相关(r=0.388,P=0.037),另枝菌属与SUA含量呈负相关(r=-0.387,P=0.038)...  相似文献   

8.
卢芳  闫静思  刘树民 《中草药》2021,52(13):3954-3965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淫羊藿EpimediiFolium对生理状态及寒热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多样变化的影响以判断淫羊藿的药性归属。方法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3部分,生理状态大鼠、热证模型大鼠及寒证模型大鼠。生理状态大鼠共10只,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与淫羊藿组(Sm Q);热证模型大鼠共15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热证模型组(RmcM)、热证模型淫羊藿组(RmcQ);寒证模型大鼠共15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寒证模型组(HMmc)、寒证模型淫羊藿组(HQmc)。分别采用优乐甲120 mg/kg及冰水游泳方式建立大鼠热证与寒证模型,Sm Q组、RmcQ组和HQmc组自造模第1天起ig淫羊藿提取物(10 mL/kg),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5 d,之后取大鼠新鲜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淫羊藿可引起不同证候大鼠肠道菌群中OTUs数量、α多样性及主要菌门丰度的变化,同时通过β多样性分析可发现不同样本间的菌群结构出现显著性差异;同一样本间的菌群结构较为相似,表明实验所获得的样本可用于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在门水平下,各模型淫羊藿组样本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均发生显著上升,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发生显著下降,结合两菌门所具有的功能可对淫羊藿药性进行进一步推断。结论通过对不同证候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综合分析,生品淫羊藿药性偏寒凉,这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探讨七味白术散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治疗组。空白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治疗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二甲双胍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七味白术散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干预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水平;采集大鼠粪便;用高通量测序16S rRNA分析菌群的多样性及差异。结果:干预4周后,治疗组、二甲双胍组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七味白术散能显著上调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艾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以及拉克氏梭状芽胞杆菌属(Lachnoclostridium)、异杆菌属(Allobaculum)等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的相对丰度(P<0.05);干预后未分域未分界细菌属(unclassified_k__norank_d__Bacteria)、纺锤链杆菌属(Fusicateni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可以调节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并上调多种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的丰度,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定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调节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四君子汤对心力衰竭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及益生菌组,每组10只。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电图及TTC、HE染色确定心肌梗死情况,HE染色检测肠黏膜结构变化,治疗前后超声评估心功能,并于治疗后行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心肌HE染色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较假手术组数量减少,细胞形态萎缩,肌纤维疏松;结肠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肠黏膜结构破坏,细胞排列紊乱,绒毛萎缩、粘连,隐窝减少、排列不规则,腺体正常结构消失、呈空泡状。超声结果显示,治疗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明显变薄,心腔增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减少(P0.0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组大鼠LVEDd、LVESd显著减少(P0.001),LVEF显著增加(P0.001)。测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肠道菌群失衡:在门分类水平,表现为厚壁菌门丰度显著减少(P0.001),拟杆菌门及疣微菌门丰度显著增加(P0.001,P0.05);在属分类水平,表现为乳杆菌属、厌氧芽孢杆菌属丰度显著减少(P0.001,P0.05),Muribaculaceae_norank菌属、艾克曼菌属丰度显著增加(P0.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组大鼠肠道菌群失衡显著改善:在门分类水平,厚壁菌门丰度显著增加,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减少(P0.05);在属分类水平,乳杆菌属、厌氧芽孢杆菌属丰度显著增加,Muribaculaceae_norank菌属丰度显著减少(P0.05)。结论四君子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玉女煎对建立的实验性大鼠胃热阴虚型血热证候模型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胃热阴虚型血热证候模型组,玉女煎2.03、4.06、8.13 g(原生药)/kg 3个剂量治疗组,用燥热耗阴中药草乌水浓缩煎剂给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每天连续灌胃建立胃热阴虚型血热证候模型,第3d开始用玉女煎煎剂按剂量给治疗组大鼠每天灌胃1次,连续至7d,按照制定的实验动物中医证候体征观察级别计分评定记录表观察大鼠情况,于8d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后腹主动脉取血,全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液细胞学及血液生化学,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内分泌激素,解剖记录胃溃疡出血情况,取脏器病理制片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本试验造模大鼠出现了烦躁、尿黄、牙龈粘膜红肿出血、舌色质红等胃热阴虚血热证候症状,以及血液、病理微观的相应证候变化,症状及变化表现符合胃热阴虚型血热证的诊断标准。玉女煎可显著缓解大鼠的阴虚血热证症状,可显著减少谷草转氨酶(AST)、显著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分布宽度、甘油三酯。可显著减少胃出血溃疡数、鼻粘膜层均数、唇粘膜层均数,显著增加胃上皮层均数、胃粘膜层均数。可使内分泌激素6KPGF1α显著减少。结论:探讨了中医的证候实验动物模型,并为玉女煎的药性评价提供中医理论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药膳糊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参苓白术药膳糊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的机制。方法 将30只SPF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蒙脱石散组、参苓白术汤剂组、参苓白术药膳糊组,每组6只,正常组大鼠正常饲养,余鼠以高乳糖联合水平台站立方法制作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对应给药治疗7d。治疗结束后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大鼠粪便菌群变化。结果 造模后正常组大鼠体重显著重于其他组(P<0.05)且造模大鼠腹泻率为100%。治疗7d后,参苓白术药膳糊组大鼠体重显著重于其他造模组(P<0.05)。在门水平,参苓白术药膳糊可以显著增加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丰度,降低疣微菌门、拟杆菌门丰度;在属水平,参苓白术药膳糊可以增加乳杆菌属、异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降低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阿克曼菌属、螺杆菌属、颤螺菌属、副拟杆菌。结论 参苓白术药膳糊可以改善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肠道中有益菌丰度,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3.
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胃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胃机能的影响。方法:用温热药干姜水煎剂连续灌胃大鼠15 d,造成胃热证模型。再分别以黄连、蒲公英、枳实水煎剂灌胃治疗10 d,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液中与胃机能相关的生化指标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结果:胃热证模型大鼠血液中的TXB2/6-keto-PGF,MTL,Gas较空白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6-keto-PGF则有显著性降低(P<0.05)。分别予以黄连、蒲公英、枳实治疗后,6-keto-PGF与SS有不同程度升高,TXB2,TXB2/6-keto-PGF,Gas,MTL有不同程度降低。各寒性中药治疗组的药效以黄连组最强,其次是蒲公英组,然后是枳实组,且黄连、蒲公英、枳实的高剂量组药效均强于低剂量组。结论:归胃经寒性中药黄连、蒲公英、枳实可有效改善胃热证大鼠的胃机能,且疗效因药物的寒性程度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电针足三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 IBS-D)大鼠肠道菌群物种相对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探讨电针对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束缚联合番泻叶煎剂灌胃法造模,电针组采用电针双侧足三里干预,空白组与模型组不做干预处理。干预结束后,检测大鼠内脏敏感性,并取大鼠粪便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大鼠肠道菌群。结果 (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壁回撤反射评分明显升高(P<0.05);经过电针治疗后,在20 mmHg压力下的腹壁回撤反射评分明显降低(P<0.05)。(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OTU数目明显降低,电针组接近于空白组。(3)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芽孢杆菌纲、乳杆菌属、真杆菌属等丰度明显降低,拟杆菌纲、梭菌纲、δ-变形杆菌纲、毛螺菌属等丰度明显升高,而电针组上述菌纲/属丰度均有所改善。(4)三组的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的样本明显被区分开,而电针组则在两组之间。结论 IBS-D与内脏高敏感性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16S rDNA技术研究高良姜、红豆蔻、大高良姜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药用植物"亲缘关系-微生态-调节作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制备大鼠胃溃疡寒证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阳性组,高良姜组,红豆蔻组和大高良姜组,连续给药2 d,末次给药12 h后采集大鼠粪便,提取肠道菌群DNA,于Hiseq2500 PE250测序平台进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分析。结果 (1)高良姜组、红豆蔻组和大高良姜组的菌群结构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之处,其中红豆蔻组与大高良姜组菌群结构具有更高的相似性。(2) 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可改善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紊乱,增加肠道菌群的丰度与多样性,降低埃希氏-志贺菌属、拟杆菌属等有害菌的丰度,提高乳酸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3)起到抗胃溃疡寒证作用的指示物种可能是普氏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分段丝状菌属。结论 (1)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与亲缘关系相关,红豆蔻与大高良姜的亲缘关系相关性更密切。(2) 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发挥抗胃溃疡寒证的作用与调控肠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肾俞"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炎性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艾灸组采用风、寒、湿环境因素+弗氏完全佐剂(CFA)复合造模方法复制AA模型。艾灸组于"足三里""肾俞"进行艾灸干预,每穴20 min,每日1次,连续干预21 d。观察各组大鼠干预前后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I)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炎性因子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 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16SrRNA测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干预后肠道菌群。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跖肿胀度、AI评分升高(P0.05);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足跖肿胀度、AI评分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IL-1β、TNF-α、IL-6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结肠组织IL-1β、TNF-α、IL-6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OTUs数目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OTUs数目增多(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impson指数升高、Chao1和Ace指数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Chao1、Ace指数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未分类的梭状芽孢杆菌属、乳杆菌属、普氏菌属、未分类的普氏菌属及未分类的紫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升高(P0.05),未分类的毛螺旋菌属相对丰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未分类的梭状芽孢杆菌属、乳杆菌属、未分类的普氏菌属相对丰度降低(P0.05),未分类的毛螺旋菌属相对丰度升高(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肾俞"能够改善AA大鼠关节症状,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麦冬多糖调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0只孕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Exendin-4组和高剂量+Exendin-4组,每组10只。干预2周后比较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GLP-1水平;对各组大鼠进行16S-rDNA肠道菌群测序;RT-PCR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葡萄糖激酶(GCK) mRNA及脂肪组织葡萄糖转运体(GLUT4)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HOMA-IR、拟杆菌门丰度、普氏菌属丰度、瘤胃球菌属丰度明显升高,血清GCK、GLUT4 mRNA及GLP-1表达水平、厚壁菌门丰度、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乳酸杆菌属丰度、密螺旋体属丰度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Exendin-4组大鼠FBG、HOMA-IR、拟杆菌门丰度、普氏菌属丰度、瘤胃球菌属丰度明显降低,血清GCK、GLUT4 mRNA及GLP-1表达水平,厚壁菌门丰度...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17,(10)
目的考察两种健脾产品常欣卫和益生菌中草药复合制剂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复制脾虚复合抗生素大鼠模型,采用16 s r DNA测序方法检测大鼠粪便中菌群的变化,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及聚类分析等方法考察常欣卫和益生菌中草药复合制剂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相对于正常组,脾虚复合抗生素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其中厚壁菌门比例明显增高,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比例明显降低;厌氧杆菌属、罗氏菌属、梭菌属ⅩⅧ、埃希氏菌属、假丁酸弧菌属、氮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比例均显著增高,拟杆菌属、普氏菌属、乳杆菌属、消化球菌属、坦纳菌属、醋弧菌属等比例均显著降低。健脾产品常欣卫对模型大鼠氮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沙雷氏菌属比例有显著的下调作用;对拟杆菌属、普氏菌属、乳杆菌属等有显著上调作用;益生菌中草药复合制剂对模型大鼠厌氧杆菌属、罗氏菌属、梭菌属ⅩⅧ、假丁酸弧菌属、氮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有显著下调作用;对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有显著上调作用。结论两种健脾产品均能够一定程度的抑制脾虚复合抗生素模型大鼠肠道潜在致病菌属,提高有益菌属的比例,进而调节菌群的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16S rDNA技术分析糖耐量受损(IGT)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初步探讨化瘀温胆汤可能的干预机制。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60只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21周构建IGT大鼠模型,抽取30只IGT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瘀温胆汤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10只。化瘀温胆汤组给予中药水煎剂灌胃,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悬浊液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药物干预4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PG)及灌胃葡萄糖溶液后2h血糖(2hPG),采集结肠内粪便,利用16SrDNA技术,基于OTU聚类结果,分析样本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同时分析各样本在门、属水平的物种组成。结果基于OTU的韦恩图结果显示,有445个OTU为4组共有,4组间相似性较高,其中空白组和模型组相似性最低。α多样性分析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α多样性指数下降,化瘀温胆汤组、二甲双胍组α多样性指数显著升高。菌群均匀度和菌群丰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空白组、化瘀温胆汤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物种相对丰度结果显示,门水平各样本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Saccharibacteria在空白组数量最多,模型组数量最少,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在空白组数量最多,模型组该门几乎为零;属水平各样本以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数量最多,Lactobacillus在空白组数量最少,模型组数量最多。群落结构差异性分析显示,组间两两比较,肠道菌群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 IGT大鼠肠道菌群稳态失衡,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瘀温胆汤可能通过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影响IGT大鼠肠道菌群稳态。  相似文献   

20.
胃热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用SD大鼠建立模拟人胃热证临床症状的实验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揭示胃热证内在的生理病理机制研究服务.方法先建立一个较为客观的评定指标,在相对恒定的实验室条件下,用干姜水煎剂作为造模工具药给大鼠灌胃造模,2周后观察其症状体征的变化,组织学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并用"胃热清胶囊"作以药测证的实验研究.结果2周后造模大鼠可见口渴喜饮、舌红等胃热证主要症状体征,胃粘膜弥漫性充血,胃粘膜TXB2、6-keto-PGI2显著上升,符合胃热证动物模型的评定标准;造模大鼠灌服胃热清胶囊后,其胃热证的体征、组织学检查等均有显著效益.结论在符合要求的实验室条件下,对大鼠灌服干姜水煎剂能较成功地建立模拟人胃热证临床症状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