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息肉的发病总由脾虚为先,湿浊、痰结、血瘀在后;以脾虚为本,湿浊痰瘀为标.故治疗应当健脾以治其本,化湿祛痰、逐瘀散结以治其标,如此标本同治才能恰对息肉之病机.仝小林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精选三味药物:威灵仙,皂角刺,生薏苡仁合成三味小方.方中生薏苡仁健脾祛湿以治本,调整机体脾虚之态,且薏苡仁能解毒散结,为治疗息肉的态靶同调之药;皂角刺搜风通络,化痰散结,其锋锐引诸药直达病所,威灵仙涤痰逐瘀,通行十二经络,可以消痰瘀凝滞之癖积,皂角刺和威灵仙同为治疗息肉的靶药.该三味小方态靶同调,标本兼治,从不同的角度达到健脾祛湿、涤痰逐瘀、软坚散结的目的.方中威灵仙常用剂量为15~30g,皂角刺常用剂量为15~30g,生薏苡仁常用剂量为15~60g,临证时应根据病情的变化、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2.
仝小林院士认为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辨证上,需在以下3个要点上与疾病后期进入虚寒阶段者进行鉴别:辨尿之寒热,辨痛之虚实,辨阳痿之身心.仝小林认为下焦湿热,瘀阻经络,气机不畅为核心病机,宜清热燥湿解毒,行气化瘀,选用黄柏、生蒲黄、橘核组成三味小方,黄柏常用剂量为9~30 g,生蒲黄9~15 g,橘核15~30 g,...  相似文献   

3.
土茯苓、薏苡仁、白鲜皮、黄柏、地肤子、苦参、五倍子、白矾各30g。急性湿疹疹色潮红热盛加生地榆30g;亚急性、慢性湿疹皮损肥厚加皂刺、三棱各30g。水煎约  相似文献   

4.
黄雯静  顾成娟 《吉林中医药》2020,40(9):1143-1145
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生蒲黄、侧柏叶、木贼三药治疗热灼血络型眼底出血,奏清热凉血止血、化瘀生新明目之功效。仝小林院士认为,蒲黄凉血止血不留瘀,临床常用剂量为9~15 g;侧柏叶善清血热而止血,临床常用剂量为12~30 g;木贼善止血、明目退翳,临床用量为9~15 g。该方既能针对血热出血而凉血止血,又能作用于出血后期而活血化瘀,态靶同调,为血热出血的代表方。  相似文献   

5.
慢性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属于中医的劳淋范畴,以尿频、尿急、尿痛,伴腰痛、小腹坠胀,或有畏寒乏力为主要症状,遇劳或遇情绪波动以上症状容易加重.仝小林院士认为本病多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多为脾肾阳虚,标实多为湿热,常用生薏苡仁、黑顺片、败酱草三味态靶结合以温阳散寒、清热利湿止淋,其中常用薏苡仁15~60 g,黑顺片6~15 g(先煎2 h),败酱草15~30 g.对于久淋不愈、小便淋沥不已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郭会霞  王涵 《吉林中医药》2020,40(9):1128-1130
仝小林教授认为,风湿热蕴结于皮肤是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的主要病机,治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热的阶段合并皮肤瘙痒症时常用的的三味小方。方中苦参清热燥湿,常用量为6~15 g,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常用量9~30 g,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量为15~30 g。湿热重时可加黄芩、黄连,湿邪偏胜可加生苡仁、茯苓、陈皮等。  相似文献   

7.
正肛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皮损呈多形性,具有剧烈瘙痒、病程缠绵难愈的特点,以中老年人多见。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湿热聚集,蕴酿成毒,浸淫皮肤,下注而成。治宜清热燥湿,解毒止痒。临床采用五倍子洗剂外洗治疗,疗效较好。方法:取五倍子、蛇床子各30g,紫草、土槿皮、白鲜皮、石榴皮各15g,黄柏、赤石脂各10g,生甘草6g。将上药置于纱布袋中,扎紧袋口,放入锅中,加水5000mL,煎至3000mL,取出布袋,将  相似文献   

8.
三黄洗剂(黄连、黄柏、黄芩、苦参)具有清热止痒、收涩的作用。在这里我要介绍的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白鲜皮、蛇床子、蒲公英、马齿苋在临床中的应用。黄连、黄柏、黄芩均味苦而功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相须为用治湿热、火毒诸证。苦参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杀虫止痒;白鲜皮味苦性寒,善清热解毒燥湿,治湿热疮毒及湿疹等;蛇床子性温,外用杀虫止痒,治疗湿疹、疥癣;蒲公英、马齿苋也均具清热解毒的作用。诸药合用增强其清热解毒、止痒收涩的功效。1加味三黄洗剂治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俗称蛇串疮,本病常见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宛如蛇行,是由于病毒引起的炎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9.
黄带为妇科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仝小林院士认为,湿热内侵,损伤带脉,致秽浊之液下流是黄带的主要病机,治以清热止带,健脾利湿,椿根白皮、黄柏、茯苓是临床治疗黄带时常用的三味小方.方中椿根白皮清热燥湿止痒,常用量为9~15g,黄柏清热解毒燥湿,常用量为9~30g,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常用量为9~30g.热邪重时可加知母、栀子等,...  相似文献   

10.
湿毒瘀阻型是肠上皮化生的常见类型,多因饮食不调,久食膏粱厚味,日久酿生湿热,内蕴脾胃而引起,亦可因感受湿热交阻于中焦而致病.基于“态靶结合”辨证组方思想治疗本病当以“湿毒瘀阻”为态,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为靶.治疗要点概括如下:胃喜润恶燥,治疗要点一为改善胃内湿热或者虚寒的环境,改善黏膜生存状态,使其滋润;其二为保护消化道黏...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的共同超声表现,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等.仝小林院士认为,此类疾病以情志失常为主要病因,并呈现"郁-瘀-虚"的发展过程,治疗时当注意察因重果,调态治靶.针对疾病早期痰火郁结之态,夏枯草、猫爪草、木贼草能清热泻火,化痰散结,态靶同调,临床常用剂量为夏枯草30~60g,猫爪草15~30g,木贼草15g.  相似文献   

12.
痔病是国内肛肠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病种.仝小林院士认为,气血失调是痔病形成的基础,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是其核心病机,辨证论治时强调察因重果,调态治靶.针对痔病湿热气滞血瘀互结之态,以参芦、槐实、三七行益气升提、清降泻热、止血化瘀之效,态靶同调,临床常用剂量为参芦6~15 g,槐实9~15 g,三七1.5~3 g.  相似文献   

13.
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疗资源,在改善患者症状、病理表现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仝小林教授认为浅表性胃炎(胃热型)病因主要是湿以及病程日久,湿郁而化的湿热。治疗时首先要改善胃所处的环境--湿。其次,要针对胃热型浅表性胃炎运用态靶同调的三味小方--蒲公英、薏苡仁、黄连以清热除湿,临床常用剂量分别为蒲公英15~45 g,薏苡仁30~60 g,黄连6~15 g。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刘爱民教授治疗湿疹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刘爱民教授门诊治愈的130个湿疹医案(包含方剂298首)进行数据挖掘,得出药物频数及药物组合、药物性味归经、药物的关联度等用药规律。结果: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刘爱民治疗湿疹的用药规律:(1)药物以温性和寒性为主,二者频数比为1.28∶1;(2)药物以苦、辛、甘味药为主,占比达98.6%,且三种药味之比接近1∶1∶1;(3)药物归经以肺、脾、胃和膀胱经为主;(4)处方药味数多为12味左右,药方精炼。使用频数为90以上的药物有:黄柏、白鲜皮、防风、苍术、薏苡仁、陈皮、柴胡、甘草、麻黄、黄芪、茯苓、赤小豆、桂枝等。常用药物组合:(1)黄柏、白鲜皮;(2)黄柏、薏苡仁;(3)黄柏、苍术;(4)白鲜皮、苍术;(5)黄柏、防风等。常用药对:茯苓-当归,厚朴-干姜,茯苓-白扁豆,炒白术-麻黄,苍术-甘草等。核心药物组合有:牡蛎-柴胡-黄芪,黄芩-川牛膝-蜈蚣,炙甘草-甘草-薏苡仁,荆芥-茯苓-防风,白芍-黄柏-生姜等。新处方有:(1)牡蛎,柴胡,黄芪,砂仁,白扁豆;(2)黄芩,川牛膝,蜈蚣,山药,鸡内金;(3)...  相似文献   

15.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功用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用薏苡仁治疗脾虚湿阻型的皮肤病,可收到良好效果. 湿疹:王某某,女,21岁.于2009年5月20日初诊.主诉左手前臂内侧长湿疹3年余,感瘙痒,有渗液,纳差,舌淡苔白,脉濡.检查:左手前臂内侧有丘疹,有渗液.证属脾虚湿蕴.治则拟燥湿健脾.处方:薏苡仁30g,金银花15g,黄芩15g,黄柏15g,苍术15g,苦参15g,蒺藜30g,夜交藤30g,土茯苓30g,赤芍30g,地肤子5g,全蝎3g.服药7剂后湿疹无渗液,瘙痒减轻.  相似文献   

16.
肥胖与中医学中的"脾瘅"密切相关,为脾瘅的早期阶段和中心环节。仝小林院士认为,虚胖多因后天之本不足,少食但脾胃虚弱无以运化,饮食聚于中焦,酿生痰湿,治疗以健脾利湿为主。虚胖多为代谢能力低下,辨证要点为腹型肥胖为主,常见气喘吁吁、囊囊肚腩,手脚发胀或水肿,女性多见。生薏苡仁、茯苓、山药是仝小林院士治疗虚胖的基础小方,可每日煮粥或煎药,长期服用半年以上。入煎剂时常用剂量为生薏苡仁30~120 g,茯苓为9~30 g,山药为9~15 g。  相似文献   

17.
王启明 《山西中医》2006,22(4):50-50
笔者采用中药外用治疗小儿外阴炎,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1治疗方法 生地榆、黄柏各30g,蒲公英、野菊花各35g,白及6g。如为药物致敏者加白鲜皮12g,地肤子10g;局部渗水或脓性分泌物多者加萆薢、车前子清热利湿泄毒;有溃疡者加生黄芪托毒排脓生肌;有外阴湿疹者加蛇床子、苦参、地肤子清热燥湿止痒。水煎,冷却后浸湿纱布,局部湿敷,干后再以药液滴湿纱布。  相似文献   

18.
洁肤爽洗剂为我院研制的将外洗汤剂改变为方便患者使用的水包油型浓缩洗剂 ,具有杀菌消炎、去湿止痒、洁阴护肤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阴道炎、阴痒带下、生殖器疱疹等妇科病和皮肤瘙痒、湿疹、皮炎等皮肤病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处方与制备1.1 处方 苦参、黄柏、蛇床子各 12 0 0 g,白鲜皮、百部、花椒、,炒苍术、延胡索 90 0 g,土荆皮 6 0 0 g,冰片 80 g,薄荷脑 10 0 g,丁香油 90 m l,大叶桉油 34 0 m l,洗必泰 30 g,吐温 - 80370 g,司盘 38g,制成 15 0 0 0 ml。1.2 制法 称取苦参、黄柏、蛇床子、白鲜皮、土荆皮、延胡索、…  相似文献   

19.
仝小林院士认为,肝癌发生因正虚邪实,核心病机为虚损生积,毒瘀内结,治疗上宜通络、扶正、祛邪,结合临床靶药治疗经验,提出淫羊藿、莪术、三七为治疗肝癌的靶药,其中淫羊藿温补脾肾,扶正以攻无形之癌毒,莪术消积止痛,消有形之癌块,三七活血止血,通络以抗纤维化.用于治疗肝癌,淫羊藿入汤剂用量15~30 g,最大可用至60g;莪术...  相似文献   

20.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病情缠绵易反复发作,其中湿热夹瘀型较为常见。《内经》有云:"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提示湿性胶着,易稽留于血脉分肉,久滞不去则蕴而化热,湿热阻滞经脉则为瘀血,从而出现湿热内蕴夹瘀的病理状态。茵陈、生茜草、络石藤药组具有清热利湿、祛瘀通络之效,可应用于湿热夹瘀型湿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