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2009年12月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中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均相仿的手术患者68例的治疗过程。结果:68例患者经对症治疗,67例股骨活动恢复正常、1例出现股骨短缩约1cm。结论:应根据骨折的具体部位以及固定物的生物力学特点,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越来越高。可根据患者年龄、全身状况骨折类型、功能要求等选择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该文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骨折进行术前心理护理,牵引护理及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加强并发症预防,早期的患肢功能锻炼及全身康复训练。结果:本组患者术前相对稳定,术后17例出现低钾症状,3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脑梗加重,经过及时对症治疗护理后均逐渐康复。结论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较大,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临床上骨质疏松性骨折日益增多,老年患者摔倒,往往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等严重骨折。同时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内外科疾病,如老年痴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疾患,卧床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护理工作要求比较高。现统计1997年1月-2009年5月收治的6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79例,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岚 《内蒙古中医药》2013,(34):144-144
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5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及相关记录与分析。结果:5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4.3岁,术后3-5d,患肢肌力接近健侧,术后7-14d无负重站立。住院时间9—22 d,平均14 d,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红肿。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经PFNA手术治疗后,术后护理效果明显,能早期获得较好的功能锻炼,减少手术并发症,使患者早期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吴志英  周多莲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98-2100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骨折进行术前心理护理,牵引护理及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加强并发症预防,早期的患肢功能锻炼及全身康复训练。结果本组患者术前相对稳定,术后17例出现低钾症状,3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脑梗加重,经过及时对症治疗护理后均逐渐康复。结论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较大,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多与骨质疏松有关。是骨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率与股骨颈骨折相当。目前对于该病普遍主张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股骨粗隆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的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1],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病率高.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为髓内固定系统,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很好的固定作用,术后能达到良好的即刻固定效果,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发生率较低[2].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8月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63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现将手术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使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减轻病痛,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我们通过对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护理中总结了一些的可借鉴的经验。除应注重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外,还应注意适时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0.
李小宁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3):176-177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骨科收治10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围手术期综合干预护理组)和对照组(传统护理组)各52例,分析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应有措施及效果,指导临床骨科护理实践。结果:进行综合护理患者在疾病治愈、并发症等方面好于传统护理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情特殊,全面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使患者尽快康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加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9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入院后即刻行患肢股骨髁上中立外展位牵引,牵引2~4d后,再采用手法复位加单臂外固定架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评定参照创伤性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70例,良25例,差1例。结论:手法复位加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可减少老年人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并发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体现了CO学派的有限手术论,符合微创理念,作为一种创伤小、固定可靠、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的有限手术,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时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4例老年IFF患者,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伤后1~2 d内手术)11例与延期组(伤后3~7 d手术)43例。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身高、体质量和年龄、入院至行手术治疗的间隔时间,手术用时;术前、术后1 d、术后3 d的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总红细胞丢失量、失血总量、术后Hct差,评估患者围手术期失血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的总红细胞丢失量、失血总量、术后Hct差均少于延期组,延期组手术时间长于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延期组与早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按照患者受伤至手术的天数将其分为7组(1~7 d),经过Kruskal–Wallis检验,不同组别(1~7 d)失血总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512,P=0.036)。结论:老年IFF患者尽早手术治疗能减...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茂 名市电白区中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4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0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动力髋螺 钉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人工关节置换术较动力髋螺 钉内固定的疗效更好,术后恢复优良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A2型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0例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A2型骨折,给予动力髋螺钉(DHS)加子钉内固定术33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术27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多项相关指标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28个月至骨折愈合,平均16个月,无死亡个案;PFN组与DHS加子钉组相比,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内固定术比较适合高龄患者的骨质特点,较DHS加子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较适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A2型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加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合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治疗老年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这种改良的固定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18例Evans分型为Ⅳ型伴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高龄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其中优13例,良3例,尚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这种改良的新型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固定牢靠、下床早、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只要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是一种具有较高临床实用性和推广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讨渗透性缓泻药物早期干预大便管理对卧床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 2016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86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在入院时随机抽 签选入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 43 例。对照组入院后按常规排便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排便管理的同时,入院后即口服 渗透性缓泻药物早期干预排便,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后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消 耗时间短于对照组,入院后首周内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首次大便的性状 更合理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 –6.126,P < 0.05)。结论:渗透性缓泻药物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便秘 的发生,早期预防性口服渗透性缓泻药物能更好对排便功能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7.
赵红义  贾伟 《辽宁中医杂志》2014,(12):2672-2674
目的:观察九针围刺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顽固性疼痛点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30例应用九针围刺针法治疗,西药组30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 2次/日治疗,治疗5天后采用疼痛视觉类比量表VAS量表评价疗效,并统计比较。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100.00%,西药组为70.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结论:九针围刺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顽固性疼痛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动力髋钢板系统(DHS)治疗老年Evans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2006年2月-2008年2月我院采用动力髋钢板系统治疗了18例老年Evans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52~76岁,平均63岁。并随访6~18个月,平均11.6个月。结果: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85min;术中失血300~1100mL,平均500mL。所有病例经X线片检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周。结论:应用DHS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Evans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顺利完成手术,疗效较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的注意事项。方法:高龄患者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78~92岁,平均84.5岁,进行手术前基础疾病干预后采用小切口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3.5年,按Harris评分系统评定,优(90~100分)12例,良(80~89分)14例,可(70~79分)4例,差(<70分)2例。优良率81.2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在控制好基础疾病后采用小切口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具有卧床时间短,早期康复,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较快之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预防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身痛逐瘀汤口服加外用,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比较D-二聚体、APTT、PT、PLT、伤口引流量、下肢肢体周径的差异,探讨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凝血化验结果(D-二聚体、APTT、PT、PLT)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术后伤口引流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当天两组髌下10 cm、髌上10 cm肢体周径无差异;术后第1天到术后第12天,实验组踝上5 cm、髌下10 cm、髌上10 cm肢体周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身痛逐瘀汤可有效预防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