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β-细辛醚治疗帕金森病抑郁(DP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
Swiss Target Prediciton 和PharmMapper 数据库检索得到β-细辛醚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 数据库和OMIM
数据库检索DPD 的疾病相关靶点,并通过UniProt 数据库进行标准化。构建β-细辛醚和DPD 的共有靶点韦恩
图,对共有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以获取关键靶点信息;对共有靶点进行GO 功能及KEGG 通路
富集分析;建立“药物-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展示β-细辛醚治疗DPD 过程中疾病-靶点-通路的关系。
结果共得到β-细辛醚和DPD 的共有靶点64 个, 包括ALB、c-FOS、EGFR、JUN、CASP3、PTGS2、
IGF1、ESR1、APP 等多个关键靶点。共有靶点涉及学习或记忆、突触后膜的内在成分、神经递质受体活性、
突触后神经递质受体活动等与突触间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密切相关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及细胞组成,以及
5-HT 能神经突触、DA 能神经突触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结论β-细辛醚可能通过对
c-FOS、JUN、ALB、EGFR、CASP3、MAP2K1、MAPK14 等靶点及相关通路的作用,进而影响5-HT 能神经
突触和DA 能神经突触的损伤修复,发挥治疗DPD 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β-细辛醚的平喘作用。方法豚鼠随机分成β-细辛醚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组(离体实验为氨茶碱,整体实验为地塞米松)和模型空白对照组,以豚鼠离体气管片实验和卵蛋白喷雾致喘整体实验,研究β-细辛醚的平喘作用。结果β-细辛醚可直接舒张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对整体哮喘模型,β-细辛醚能延长哮喘发作的潜伏时间,减轻症状发作的严重程度。结论β-细辛醚有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附子-细辛对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挖掘出附子-细辛的有效成分及药物预测靶点,采用5个生物信息数据库检索出高血压病的疾病预测靶标,构建药物靶点-疾病靶标交集,使用Cytoscape生物信息分析软件绘制成分-靶点-疾病中药调控网络,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疾病... 相似文献
4.
RP-HPLC测定石菖蒲、水菖蒲药材中β-细辛醚、α-细辛醚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石菖蒲具有开窍豁痰、化湿和胃、醒神益智等多种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为β细辛醚、α细辛醚,具有解痉、抗惊厥和对戊巴比妥钠有协同等作用[1]。关于石菖蒲β细辛醚、α细辛醚成分的测定已有报道[2 ],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RP HPLC法测定石菖蒲、水菖蒲药材中β细辛醚、α细辛醚的含量。1 仪器与药品美国惠普公司HP10 50 -高效液相色谱仪;瑞士梅特勒公司AE -2 0 0型电子分析天平。β细辛醚对照品,自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儿童哮喘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的网络和作用于哮喘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lusterProfiler语言包进行GO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筛选得到35个有效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儿茶素等,收集了171个靶点,包括JUN、AKT1、MAPK1、MAPK3、RELA和IL6等,并富集得到多条GO功能和KEGG通路,比如TNF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促进气管重塑,改善气管堵塞等而发挥治疗儿童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灯盏细辛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分析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百科全书(ETCM)数据库平台、已发表文献,收集灯盏细辛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并挖掘多个数据库平台中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潜在靶点,一同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对靶点生物功能及相关通路进行关联分析。结果:通过网络参数分析确定了灯盏细辛含有12个活性成分,对应407个蛋白靶点。通过GeneCards等数据库平台得到PSCI靶点共2 047个,与灯盏细辛靶点交集后得到124个关键靶点,构建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对重叠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论:灯盏细辛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改善卒中后认知水平,为灯盏细辛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7.
β-细辛醚体外皮肤渗透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β-细辛醚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体外皮肤渗透情况。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皮肤作为屏障进行体外透皮试验 ,采用 HPL C法测定在不同冰片、水性氮酮的溶剂中 β-细辛醚的含量 ,计算 2 4 h累积渗透量和稳态渗透速率。结果 0 .1%冰片对β-细辛醚没有促透皮作用 ;水性氮酮有降低β-细辛醚透皮的作用 ;β-细辛醚在 2 0 %乙醇中 ,2 4 h累积渗透量和稳态渗透速率分别为 (35 2 .6 2 4± 87.0 4 9) μg/ cm2、(18.90 2± 4 .84 0 ) μg/ (cm2· h)。结论 不加促渗剂的β-细辛醚溶剂体系 ,透皮吸收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四君子汤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四君子汤的功效物质基础和配伍机制。方法: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四君子汤全方4味中药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相关疾病。进而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靶点-疾病网络,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靶点-通路网络,研究四君子汤作用机制。结果:通过筛选得出27个化合物,相应靶点93个、相关疾病215种。PPI网络包含68个靶点,关键靶点涉及FOS,ESR1,AR,PPARG等。基因本体(GO)条目121个,其中生物过程相关的条目96个,分子功能相关的条目13个,细胞组成相关的条目12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3条,涉及神经活性受体-配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四君子汤的基本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还脑益聪方中α-细辛醚、β-细辛醚和细辛醛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用甲醇-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5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流速为1 m L/min,分别检测还脑益聪方中α-细辛醚、β-细辛醚和细辛醛含量,并用石菖蒲样品作对照。结果:石菖蒲样品和还脑益聪方中α-细辛醚的含量分别为1.274 2,3.489 1 mg/g,β-细辛醚含量分别为7.630 1,35.836 0 mg/g,细辛醛含量分别为0.833 7,7.808 3 mg/g。结论:还脑益聪方中α-细辛醚、β-细辛醚和细辛醛含量分别是石菖蒲样品的2.7倍、4.7倍和9.4倍,提示整方配伍后可提高三者的溶出率。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手段研究分析黄芪-当归药对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统计黄芪-当归药对成分的口服利用率和药物相似性等参数,预测性筛选黄芪-当归药对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基因,两者取交集后得到吻合的关键靶点。将上述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对吻合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预测性筛选出黄芪-当归药对22个有效成分和187个作用靶点、黄芪-当归药对与缺血性脑卒中共有靶点159个。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CASP3)等可能是黄芪-当归药对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靶点。结论:黄芪-当归药对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药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灌胃和喷雾两种给药方法,研究β-细辛醚对哮喘模型豚鼠的平喘作用。方法:通过卵蛋白雾化吸入致敏法复制豚鼠哮喘模型,追模7天后,各药物组分别以喷雾和灌胃两种方式给药,连续给药7天后引喘,记录豚鼠哮喘发作潜伏期和跌倒潜伏期。结果:β-细辛醚采用喷雾和灌胃给药都有延长模型豚鼠哮喘发作潜伏期和跌倒潜伏期的作用。虽喷雾剂量只是灌胃荆量的1/2,但喷雾给药时β-细辛醚的作用效果好于灌胃给药,其延长哮喘潜伏期能力和抗跌倒能力强于灌胃给药。结论:β细辛醚喷雾给药和灌胃给药都有一定的拮抗模型豚鼠哮喘发作的作用,喷雾给药比灌胃给药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β-细辛醚对小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β-细辛醚对βALβ/c小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将β-细辛醚用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小鼠脑组织的mRNA分别用cy5、cy3荧光标记,混合后与4000条基因杂交于MGEC-40S小鼠表达谱芯片上,重复制作二张片,Genepix400B扫描仪扫描杂交信号荧光强度,GenepixPro3.0图象处理软件分析扫描结果。结果:在4000条基因中,二张片中两组都出现差异表达且比值大于1.9或小于0.59的基因共15条。β-细辛醚组有4条基因表达上调,11条基因表达下调。表达上调的4条基因主要与离子通道、细胞的跨膜物质变换、钙依赖性蛋白激酶调节、减少细胞凋亡等功能有关。而表达下调的11条基因主要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的代谢、T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细胞基因表达调控、药物代谢等功能有关。结论:β-细辛醚对脑组织多个靶基因有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龟板联合石菖蒲有效成分β-细辛醚对6-OHDA诱导的SD大鼠帕金森病(PD)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大鼠自主活动度和滚轴实验研究动物的行为学,以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程度,并观察纹状体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含量来探讨药物作用机制。结果 模型组自主活动次数、滚轴运动能力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多巴胺能神经元中T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纹状体内的α-syn蛋白水平明显升高。龟板联合β-细辛醚给药后能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增加TH阳性细胞数,降低纹状体内α-syn蛋白水平。结论 龟板联合β-细辛醚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对抗模型组大鼠PD模型中的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α-syn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红根草化学成分的分子机制,为其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药综合数据库为平台,挖掘红根草化学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和疾病,通过UniProtKB(UniProt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基因名提取后,再用STRING、KOBAS、Cytoscape软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红根草4种化学成分包括原儿茶酸、4-羟基红根草邻醌、二氢丹参酮I和丹参酮I,201个潜在作用靶点,204种疾病,构建红根草-化学成分-潜在作用蛋白-疾病的网路关系图;在红根草-化学成分-潜在作用蛋白-KEGG通路网络关系图中有111种信号通路、109个潜在作用蛋白;而关键作用蛋白基因-KEGG通路网络关系图中有87种信号通路、12个关键作用蛋白基因,其包括CASP3、CCND1、BCL2、CDKN1A和TP53等关键基因,其中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和疾病与肿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乙型肝炎等有关。结论:红根草作为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但对其化学成分的药理机制研究认识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β-细辛醚药代动力学的参数设置及生物样品制备条件筛选。方法在石菖薄挥发油β-细辛醚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实例研究的基础上,对给药剂量、血样采集时间点、生物样品的贮存稳定性、蛋白沉淀剂的种类及剂量、样品提取和制备方法,以及流动相、波长、柱温等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蛋白沉淀的种类及剂量、样品提取和制备方法对方法回收率及灵敏度影响较大;流动相、色谱柱、波长与流速等对分离度及保留时间影响较大。柱温以及样品温度影响较小。结论HPLC法建立β-细辛醚药代动力学的方法学可靠、准确、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杜仲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对影响杜仲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行为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并运用Uniport数据库预测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高血压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3.6.1软件将药物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映射,运用STRING11.0数据库构建映射靶点蛋白互作网络;最后利用R软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对杜仲活性成分、作用靶点查找与筛选,获得杜仲有脂醇二葡萄糖苷、槲皮素、山奈酚、β-胡萝卜素、β-谷甾醇等27个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181个,并绘制出杜仲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高血压相关靶点703个,经在线工具分析,获取75个杜仲的活性成分与高血压共同作用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提示:杜仲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调控,其可能通过抑制cAMP活性和钙离子内部流量、调节NO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舒张血管并增加冠脉流量来发挥降压活性。结论杜仲可通过多成分协同作用,实现多通路、多靶点的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苓桂术甘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苓桂术甘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Swiss、SuperPred和Stitch数据库寻找与苓桂术甘汤中4味中药相关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以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阈值对化合物进行筛选,再通过文献查找加以补充;通过OMIM、TTD、GAD、Pharm Gkb数据库获取与AD疾病相关的靶标,并进一步筛选得到苓桂术甘汤治疗AD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DAVID6.8数据库对相关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分析及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度值和中介度分析,确认可能的关键靶点和关键通路。结果在苓桂术甘汤中,共筛选出126个与AD相关的潜在活性成分和120个潜在作用靶点;GO生物功能分析共包含565条富集结果,其中生物过程396条,分子功能121条,细胞组成48条,主要涉及蛋白结合、细胞、氧化还原过程等;KEGG富集得到67条代谢通路,主要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癌症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和钙信号通路等。结论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揭示了苓桂术甘汤治疗AD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并预测了其可能的活性成分、作用通路和关键靶点,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