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调和阴阳经刺法联合上肢机器人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上肢机器人治疗,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调和阴阳经刺法,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肘关节屈伸处于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肌电积分值(IEMG)评分,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侧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最大等长收缩时IEMG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给予调和阴阳经刺法联合上肢机器人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患者偏瘫侧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卒中偏瘫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和内科药物疗法,观察组加以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患者腕背伸时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手指(除拇指)屈肌和伸肌最大收缩时肌电(EMG)幅值,用Fugl-Meyer评估表(FMA)对患侧手功能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三角肌、肱三头肌与前臂伸肌群EMG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手指屈肌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TAM、FMA评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EMG幅值、TAM和FMA评分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三角肌、肱三头肌和前臂伸肌群EMG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三角肌、肱三头肌和前臂伸肌群EMG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手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自身诱导法结合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头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自身诱导法进行手功能训练,对照组只运用自身诱导法进行手功能训练,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估患侧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表面肌电信图(sEMG)评估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肱二头肌肌力评估、肱三头肌肌力评估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上肢及手功能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诱导法的训练方法结合头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优于只进行自身诱导法单一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通络扶正汤加减联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4年7月—2016年9月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3例,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41例予以通络扶正汤加减治疗,研究组42例予以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通络扶正汤加减联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统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周、8周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通络扶正汤加减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风痰阻络证)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风痰阻络证)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小续命汤。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上肢表面肌电信号、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分级、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1)试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完成试验者86例,其中试验组42例、对照组44例。(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电积分(IEMG)、均方根(RMS)值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肱二头肌、肱三头肌RM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分级均有所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6周、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组间治疗6周后比较,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小续命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风痰阻络证)后上肢肌痉挛疗效满意,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上肢肌张力,缓解中风后肌痉挛症状,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头针结合E-LINK上肢评估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手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E-LINK上肢评估训练系统进行手功能训练,对照组只运用E-LINK上肢评估训练系统进行手功能训练,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估患侧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采用表面肌电信号(s EMG)评估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旋前圆肌及的肌力。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旋前圆肌的肌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肢及手功能的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评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结合E-LINK上肢评估训练系统的康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优于只进行E-LINK上肢评估训练系统单一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刺络拔罐与西药治疗脑卒中上肢屈肘痉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上肢屈肘痉挛患者采用SPSS软件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综合组于患侧肱二头肌肌腹中心行刺络拔罐疗法,每周二及周五治疗,连续治疗4周。西药组口服巴氯芬,每天3次,每次10 mg,连续服用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即刻(综合组治疗即刻为第1次治疗结束后即刻,西药组治疗即刻为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患侧肘关节活动度、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及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测量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肌电积分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m,IEMG),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综合组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即刻两组MAS、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且综合组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治疗即刻及治疗后两组肱二头肌IEMG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综合组治疗即刻IEMG高于西药组,治疗后IEMG低于西药组(均P0.05);治疗即刻综合组肱三头肌IEMG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肱三头肌IEMG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且综合组高于西药组(P0.05)。综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3.3%(25/30),高于西药组的60.0%(18/30,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患侧肱二头肌IEMG值并显著改善患侧上肢屈肘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中医综合理疗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1月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生物反馈治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联合中医综合理疗治疗。比较2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FMA上肢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患者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IEMG评分、功能独立性。结果观察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MA上肢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IEMG评分、功能独立性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IEMG评分、功能独立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中医综合理疗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功能独立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ADL、NFDS、FC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78.72%)明显高于对照组(59.5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F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NFDS评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DL、FC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FD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针灸》2009,29(9):689
目的:为"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提供可靠证据.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将18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90例)和常规针刺组(90例).两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基础治疗,靳三针组采用靳三针疗法,穴取颞三针、足三针、手三针等穴;常规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法,穴取曲池、环跳、伏兔等,均予针刺治疗,治疗5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认知功能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FCA评分、MMSE评分、BI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后两组FCA评分、MMSE评分、BI指数评分比较,靳三针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P%0.05).靳三针组总有效率为85.4%,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0.0%,靳三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针刺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朱彦伟  柳韶真  岳玮 《新中医》2024,56(8):127-133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联合分期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LF-rTMS组37例、针灸组35例、联合组34例。LF-rTMS组采用LF-rTMS治疗,针灸组采用分期针灸治疗,联合组采用LF-rTMS联合分期针灸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3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协同收缩率(CR)]、康复效果[上肢运动功能(U-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Brunnstrom分期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屈肘肱二头肌、伸肘肱三头肌RMS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屈肘肱二头肌、伸肘肱三头肌CR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且联合组屈肘肱二头肌、伸肘肱三头肌RMS均大于LF-rTMS组、针灸组(P<0.05),针灸组屈肘肱二头肌与伸肘肱三头肌RMS均大于LF-rTMS组(P<0.05);联合组屈肘肱二头肌、伸肘肱三头肌CR均小于LF-rTMS组、针灸组(P<0.05),针灸组屈肘肱二头肌与伸肘肱三头肌CR均小于LF-...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63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行传统式头针联合作业治疗康复模式,研究组行互动式头针联合作业治疗康复模式。观察两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Fug1-Meyer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MPQ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联合作业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治疗可显著恢复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刺络推拿结合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器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后偏瘫患者肌张力、肌电图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FCA)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CI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同时开展四肢联动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刺络推拿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评定两组肌张力分级及FCA评分,测定两组表面肌电图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肌张力分级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CA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肱二头肌、胫骨前肌最大等长收缩时肌电积分值、均方根振幅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CI后偏瘫患者实施刺络推拿结合四肢联动康复治疗可明显降低肌张力,有效改善表面肌电图参数,显著提高患者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杨洁  宋丽静 《新中医》2021,53(13):143-147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常规康复运动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和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CSS、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SS、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MA、BI、FAC、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BI、FAC、BB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FMA、BI、FAC、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干预脑卒中偏瘫,可改善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改良铺灸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肱二头肌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初次发病脑卒中后遗症肱二头肌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改良铺灸法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痉挛肌群肌张力肌电、肌力肌电。结果两组治疗后肌张力肌电均明显降低、肌力肌电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肌张力肌电明显低于对照组,肌力肌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铺灸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肱二头肌肌张力,增强其肌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镜像膝关节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配合镜像膝关节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镜像膝关节运动疗法治疗。治疗4星期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患者步行能力,采用Twichell-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阶段评价量表进行偏瘫肢体的Brunnstrom分期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及MB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MBI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AC分级及下肢Brunnstrom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镜像膝关节运动疗法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偏瘫的有效方法 ,能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6,(1):105-106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中医综合理疗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根据康复训练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进行穴位注射联合中医综合理疗,对照组进行肌电生物反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MBI、IEMG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侧肱二、三头肌最大等长收缩时IEMG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中医综合理疗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提高偏瘫患者上肢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诊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吞咽训练,而观察组(60例)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吞咽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开放程度、功能性经口摄食量(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评分、误吸渗透量表(Penetration And Aspiration Scale,PAS)评分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TSF)、健侧上臂中部肌围(Arm Muscle Circumference,AMC)、血清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ES开放程度、FOIS评分、ALB、PA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PA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TSF、AM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相比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更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的风险,还能提高其营养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解痉汤加减联合电针拮抗肌腧穴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1月郑州市中医院76例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化痰通络解痉汤加减联合电针拮抗肌腧穴,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统计对比两组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生存质量评分(PRO)。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FM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PRO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解痉汤加减联合电针拮抗肌腧穴可改善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4月—2022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中枢组和常规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上肢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中枢组给予10 Hz rTMS治疗,联合组给予10 Hz rTMS联合rPMS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健侧大脑半球静息运动阈值(RMT)、患侧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最大等长收缩时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中枢组RMT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联合组与中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肱二头肌RMS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联合组、中枢组肱三头肌RMS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联合组与中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枢组FMA-UE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