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甘化阴法治验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瑛  姚良 《新疆中医药》2004,22(2):62-62
“酸甘化阴”是指酸味药、甘味药配伍运用以益阴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阴虚阳浮,并见急迫诸症者。如果运用得当,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个人近年在临床上运用本法的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酸甘化阴法是中医学传统特色治则治法,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酸甘化阴法理论的临床运用颇具特色,具有独特的代表性。吴氏创立三焦辨证,根据温病上、中、下三焦病邪初、中、后期阴伤程度不同,将顾护津液视为温病治疗第一要义,其使用贯穿温病治疗始终。吴氏以性味配伍理论为指导,选取生脉散、麦冬麻仁汤、人参乌梅汤等酸甘化阴分治上、中、下三焦病证,同时以灵活多样的酸甘化阴辛甘化阳、酸甘化阴酸苦泄热、酸甘化阴辛淡为阳等酸甘化阴复法,适应温病三焦实际存在的寒热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灵活展现了酸甘化阴法及其复法的临床运用,具有极大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酸甘化阴,是中医临床常用治法之一,主要用于治疗阴血亏虚之证。同一疾病,可见不同证型,同一证型,亦可见于不同疾病。文章从病机分析入手,剖析不同疾病、同一疾病不同病因下阴血亏虚证型的特点,结合经典方剂的用药思路,对酸甘化阴治法从理、法、方、药不同方面作进一步的阐述,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4.
酸甘化阴法在治疗小儿厌食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甘化阴是某些酸味药和甘味药配伍后产生临床效应的概括,此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阴不足致小儿厌食症者当以养阴益胃为主。而酸甘化阴法时其具有独特的疗效。多住医者在养阴中重视“酸甘化阴”理论及其药物的运用,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酸甘化阴配伍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张仲景芍药甘草汤为例,分析了酸甘化阴配伍法的含义,并举多位医家对酸甘化阴法的运用加以分析,总结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英杰治疗甲亢经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倩  武自力  高福顺 《光明中医》2013,28(8):1561-1562
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代谢率增高的一种综合表现,属中医"瘿瘤"范畴,其发生多由七情过度,肝气内郁,导致气滞痰凝,郁火内生、阴虚阳亢、气阴两亏等病理变化。李英杰运用酸甘化阴软坚散结法治疗甲亢疗效显著。1病机认识李英杰,河北省首届名中医,第3、4、5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十一五"课题"李英杰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课题指导者。  相似文献   

7.
探讨“柔肝缓急”法用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辨治思维以及具体的临床运用。本病属于中医学上的“淋证”范畴,近年来有医家从肝论治膀胱过度活动症,采用了“镇肝息风”“疏肝健脾”“调肝理血”等治法。本文则认为此病病程长久,易反复发作可能与肝阴、肝血亏虚、湿热瘀滞有关。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治疗上以柔肝缓急为要,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方,酸甘化阴,柔肝缓急以息风、止痛、宁神、育阴利水,临床上加减辨证辅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法。“柔肝缓急”法临床多用于治疗阴虚血亏的痉挛性疾病及各种疼痛等,异病同治,运用此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亦有奇效。现从病因病机入手,剖析其内涵以及临床具体应用,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酸甘化阴法是养阴法中的一法。它运用酸敛与甘缓两类不同性味药物的配伍以达养阴生津之功效。此法最早当推仲景的芍药甘草汤,其后如孙思邈之生脉散、钱仲阳之六味丸,均为酸甘化阴的发展。至清代温病学说形成,酸甘化阴法成为治疗温病的一个重要的方法。由于它养阴而不滋腻,生津而不碍胃,因此在临床上不论外感内伤,只要辨证贴切,配伍恰当,都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许彭龄主任医师秉承家学,运用<黄帝内经>及仲景酸甘化阴、辛甘化阳之说,在临床脾胃病的治疗中,注重药物性味的配合与转化特点(即合化思想),以甘草、干姜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等药物的组合应用,调理脾胃以养四脏,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对许彭龄合化思想的学术源流、临床应用方法与特点等进行总结剖析,以探寻其规律.  相似文献   

10.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组成:芍药、炙甘草各12g。功效: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主治拘挛疼痛诸证。用法:水煎服。用方指征:四肢拘急,心腹挛痛,口燥咽干等。传统方义:芍药酸寒,甘草甘温,酸甘化阴,并均有缓急止痛之功。可治阴虚诸证,阴虚经脉失养所致拘急挛痛。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五味配伍法之一的酸甘化阴法已在临床中广泛运用,医圣张仲景的诸多方剂都寓有酸甘化阴之意。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314首方剂,将张仲景酸甘化阴法的具体作用归纳为8个方面,即柔筋止痉、缓急止痛、和营调卫、调和肝脾、滋养五脏、调补冲任、固肠止利、收涩止泻,进一步完善酸甘化阴法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2.
许彭龄主任医师秉承家学,运用《黄帝内经》及仲景酸甘化阴、辛甘化阳之说,在临床脾胃病的治疗中,注重药物性味的配合与转化特点(即合化思想),以甘草、干姜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等药物的组合应用,调理脾胃以养四脏,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对许彭龄合化思想的学术源流、临床应用方法与特点等进行总结剖析,以探寻其规律。  相似文献   

13.
芍药甘草汤新识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组成:芍药、炙甘草各12 g.功效: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主治拘挛疼痛诸证.用法:水煎服.用方指征:四肢拘急,心腹挛痛,口燥咽干等.传统方义:芍药酸寒,甘草甘温,酸甘化阴,并均有缓急止痛之功.可治阴虚诸证,阴虚经脉失养所致拘急挛痛. 1 现代新识  相似文献   

14.
酸甘化阴配伍是指导中医临床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从"酸""甘""酸甘化阴"的概念及源流、药性内涵、常用药物及方剂分别阐述酸甘化阴配伍的临床应用规律。提出酸甘二味药配伍使用能甘补酸敛、甘缓酸补、五味合化,主要包括养阴生津、益精补血,固涩止汗、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缩尿止带、收敛止血,缓急止痛,安神定志的功效。常用的酸味药物包括白芍、乌梅、山萸肉、五味子等,常用的甘味药物包括人参、麦冬、地黄、山药、天花粉等。  相似文献   

15.
酸甘化阴是补阴法中一种特殊的方式 ,以酸味和甘味药联合应用 ,从而产生相辅相承的综合作用。酸甘化阴法的代表方剂首见于《伤寒论》记载的芍药甘草汤 ,芍甘相伍 ,酸以收之 ,甘以缓之 ,酸甘相合 ,以补阴血。后世医学以此方为鉴 ,继承创新 ,对其内涵加以引申发展 ,把具有敛阴补阴、生津作用的酸味药 (乌梅、五味子、山萸肉、五倍子 )与具有滋阴、益精、补血功能的甘味药 (甘草、大枣、麦冬、地黄、枸杞子 )等配伍应用 ,以化生阴血、滋润脏腑、收敛浮阳、以缓急迫 ,产生酸甘化阴的临床作用 ,使酸甘化阴法在临床实践中得以升华 ,拓宽了补阴法的…  相似文献   

16.
总结范伏元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介绍了其临证思路及临床遣方用药经验,临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总的治疗原则是"燥者濡之",选用酸甘化阴、甘寒滋润之品,治疗时擅长运用沙参麦冬汤、滋水清肝饮、六味地黄丸等方。  相似文献   

17.
芍药甘草汤治验青岛第一酿酒厂保健站(266400)徐明宽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由芍药、甘草等份组合成方,取酸甘化阴之意,原为虚人外感,误服桂枝汤致伤阴血、脚挛急而设。此方量大力专,确属复阴增液之妙方。在临床实践中,常以此方加味治疗多种阴虚之疾,每...  相似文献   

18.
酸甘化阴法治疗胃阴虚89例李振华(保定地区医院071000)胃阴虚可见于临床多种疾病。多由胃病久延不愈,或温热病伤阴及药物的副作用耗伤胃阴,以胃院隐痛,或院痞不舒,饥不欲食,口干咽燥,或胃院嘈杂,干呕呢逆,舌红少津,脉细数为特征。笔者运用酸甘化阴法治...  相似文献   

19.
仲景不仅善于温阳,亦善于养阴.吴鞠通师承仲景,运用并发展了养阴法,其创制的多首滋养阴液及祛邪存津的著名方剂,为养阴存津治法的理论建立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文章从清热育阴、泄热存阴、泻火滋阴、酸甘化阴、通阳益阴等方面具体论述了吴鞠通对仲养阴法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鞠通对仲景养阴法的运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不仅善于温阳,亦善于养阴。吴鞠通师承仲景,运用并发展了养阴法,其创制的多首滋养阴液及祛邪存津的著名方剂,为养阴存津治法的理论建立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文章从清热育阴、泄热存阴、泻火滋阴、酸甘化阴、通阳益阴等方面具体论述了吴鞠通对仲养阴法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