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刀结合拔伸牵引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了解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曲度的变化。方法:选取黄河三门峡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药物支持结合拔伸牵引法治疗;观察组选择针刀结合拔伸牵引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旋颈试验阳性率、颈椎生理曲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整体上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旋颈试验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的颈椎生理曲度值为(5.46±2.02)mm,观察组的为(4.79±0.23)mm,均较于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刀结合拔伸牵引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助于改善患者颈椎曲度,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葛根汤加减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采用葛根汤加减结合牵引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西比灵胶囊结合牵引治疗,疗程均为20天。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汤加减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部拔伸微调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期间两组各脱落1例,对照组终止治疗1例,最终各纳入30例。对照组患者颈部仅采用传统推拿手法联合颈部牵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传统推拿手法基础上以颈部拔伸微调扳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IL-6、IL-8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血清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26/30)(P <0.05)。结论:颈部拔伸微调扳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较传统中医颈部推拿手法联合牵引法能更快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法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氟桂利嗪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均取得较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症状,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其疗效与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平乐筋滞骨错手法联合优值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 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2组均采用颈椎优值牵引,对照组联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联合平乐筋滞骨错手法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包括自我感觉、临床检查、日常活动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自我感觉、临床检查和日常活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平乐筋滞骨错手法联合优值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手法联合优值牵引治疗,该治疗方法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牵引治疗,腹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腹针结束后给予牵引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采取牵引疗法,方法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均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配合牵引治疗可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症状,疗效优于单纯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客观评价持续和间歇两种不同牵引方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4家临床研究中心收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88例,治疗组144例予以持续牵引,对照组144例予以间歇牵引。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差异。结果:1)经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和N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治疗后两组间第1周、第2周、第4周的VAS和NDI与SF-36评分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9.4%,对照组为90.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和间歇两种牵引方式均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能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并提高生活质量,未见明显临床疗效差异。牵引的质量、角度、时间可能是影响临床疗效的更为重要的因素,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角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智斌  王卫刚 《陕西中医》2009,30(2):198-199
目的:研究角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后伸15°和常规0°牵引进行治疗。结果:14d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症状总积分及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后伸15°的角度牵引治疗疗效优于常规0°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推拿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使用推拿正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针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NDI评分及VAS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NDI评分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推拿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颈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及中药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疗程均为28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主要临床症状及椎动脉多普勒检查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颈项疼痛、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及椎动脉内径、TAMX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结论针刺联合桂枝加葛根汤可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大椎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拇指顶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牵引疗法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拇指顶推手法治疗。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2组颈椎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减少越多,代表病情恢复越好。结果治疗后2组颈椎功能评分均减少,治疗后3、7、14d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d2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拇指顶推手法和牵引疗法均能促进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拇指顶推手法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筋通络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门诊及住院的神经根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共172例.两型颈椎病的对照组均予以常规牵引治疗、相同手法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口服舒筋通络颗粒,1袋/次,3次/d,疗程1个月.结果:①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组总有效率(85.45%)高于对照组(69.77%)(P<0.05);神经根型颈椎病组在疼痛、压痛、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压顶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除对照组治疗后上肢肌力变化小明显外,两组治疗后其余观察项目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②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P<0.05);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主要的症状、体征消失方面,两组头痛、眩晕、压顶试验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转颈试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筋通络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疗效和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点定位旋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与西其汀口服液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我科自2010年9月~2011年11月诊治的5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颈椎牵引加动点定位旋扳手法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颈椎牵引加西其汀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牵引结合动点定位旋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五联非药物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治疗组采用颈椎牵引、中频治疗、电针、TDP照射、推拿等五联非药物疗法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口服西比灵和全天麻片,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五联非药物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牵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传统推拿手法基础上加用牵提手法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推拿手法。结果:治疗后两组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和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痊愈17例,显效22例,愈显率78.0%,总有效率98.0%;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0例,愈显率37.5%,总有效率89.6%。两组之间愈显率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传统推拿加牵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6.
黎文杰  赵旭敬  梁斌清 《河北中医》2013,(11):1663-1664,1668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1例采用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51例以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即刻症状评分、长期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8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即刻症状评分、长期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中药内服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人别给予中药内服加手法和牵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6%,总有效率92%;对照组治愈率50%,总有效率68%二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药内服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取推拿治疗,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脊柱微调主体疗法的临床预期。方法:临床组患者在脊柱微调疗法基础上辅以常规手法进行治疗。参照组单纯口服氟桂利嗪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而临床组改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颈椎动脉痉挛改善明显(P<0.05),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寰枢关节位移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而临床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脊柱微调主体疗法进行治疗可显著缓解症状,优化颈椎正常解剖结构,安全性好,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服颈椎复元丹及外用力学平衡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4月治疗组对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复元丹结合颈椎力学平衡枕治疗,对照组160例服用天麻蜜环菌片配合颈椎牵引治疗,10 d为1个疗程,休息1 d后,开始下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1年主要从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颈椎弓顶距变化、颈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椎基底动脉收缩峰期及舒张末期的血流量、弓顶距的改善、颈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积分的改善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有效率96.2%,对照组有效率7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复元丹结合颈椎力学平衡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改善颈椎的生理曲度,提高椎动脉的顺应性从而增加脑部的血供,重建颈椎生物力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