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若雨  窦鹏 《河南中医》2015,35(2):224-226
目前主流观点将痤疮分为肺经风热证、肠胃湿热证、痰湿瘀滞证三个证型,在各种证型中分析多从"热""火"而论,关于痤疮与卫气的关系少有阐述。作者认为"阳郁"是贯穿痤疮发病不同阶段、不同证型的主线,"郁"是痤疮之关键,"卫气闭郁、郁而化热、火毒凝滞、痰瘀互结"是痤疮的根本病机。  相似文献   

2.
"肺主皮毛"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肺与皮毛主要通过卫气、津液等介质及途径共同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皮肤病的发生与肺关系密切。桂枝麻黄各半汤原方主治伤寒表证。陈明岭教授临床谨守病机,针对肺气闭郁、无汗或汗出不畅、营卫失和之皮肤病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7,(6):791-792
目的:探讨葛根汤合四逆散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型痤疮的临证体悟,以指导临床对该病的中医治疗。方法:遵循六经辨证原理,在临床中运用葛根汤合四逆散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型痤疮患者。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型痤疮的中医病机为太阳、阳明合病,气血闭郁。葛根汤主治外感表证及太阳、阳明合病证,四逆散主治阳气闭郁之四逆证,两方合用通过平调寒热,表里双解,调气和血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卫气布散失常"探讨糖尿病泌汗异常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糖尿病泌汗异常属中医学"消渴汗证"范畴,病机特点为"消渴"与"汗证"并举。阳气亏虚,推动无力,卫气布散乏力;津液营阴亏虚,卫气布散乏源;痰、湿、瘀、热等邪阻滞导致卫气布散不畅,汗道不通等因素均可导致泌汗异常。阳气亏虚,卫气布散乏力者,宜予温通辛散之品;津液营阴亏虚,卫气布散乏源者,宜予轻清生津,补中有行而无滋腻之品;痰、湿、瘀、热等邪阻滞导致卫气布散不畅,宜根据邪实及停留部位不同,因势利导,予祛邪通利之品。  相似文献   

5.
中医卫气理论创立于《黄帝内经》,书中除论及卫气的物质基础、功能性质、周流路线等基本问题外,还指出了卫气失常的病机与治疗原则。文中从现代中、西医学视角,对《黄帝内经》卫气理论进行解读和总结,认为卫气病之病机为卫气失常,其治疗原则为通补卫气,即虚者以补益卫气为主,实者以通畅卫气气机为主。卫气病为百病母,卫气理论在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应用。文中以外感热病为例,认为其病机属卫气虚滞、感受邪毒,其治当以通补卫气、祛邪解毒为法;卫气理论不但可以指导外感热病治疗,对疮疖痈疽类外科疾病、部分炎症性内伤杂病的治疗亦有重要指导意义,其病机分析、治则治法可以借鉴外感热病的分析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失眠症是临床诊疗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机复杂多样,主要以三大主症为主:入睡困难、睡眠时间过短、易醒,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患者的情感及日常的工作学习状态,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幸福感。着眼于《黄帝内经》"卫气不能由阳入阴"的理论,指出不寐与脾胃、卫气的相关性,阐述"脾为之卫"的主张,并基于此主张来探讨失眠的病机,指出"脾为之卫"理论可用于临床指导失眠的治疗,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小娟教授基于传统辨证理论提出"靶向辨证",其特点是在对疾病生理基础、病理反应的充分认知、分析后,不拘于何种辨证方法,以疾病病位为靶、病性为向,用药直抵病所,力专效宏。痤疮好发于头面,由热毒始动,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恰符合靶向辨证注重病位、病性的特点。李小娟教授以"靶向辨证"为指导思想治疗痤疮,认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肺外合皮毛,宣卫气津液于皮表;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泻浊之所;阳明经荣于面。心、肺、大肠、阳明经为痤疮之靶。病变过程中郁热为病变起始,病变过程中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化痰生瘀,热毒炽盛,痰瘀互结为痤疮之向。临证上依靶用药,针对其生理之所,病变之向,辨证处方,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女子痤疮从肝论治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常痤疮属中医"肺风粉刺"范畴.其病机多遵从肺胃湿热,熏蒸皮肤,复感风邪而发病.其辨证临床多从肺、胃入手,较少涉及至肝.笔者在临床中悉心观察,发现女子痤疮多有肝郁、肝热之病机,应用疏肝、清肝之法收效较好.兹将观察的32例女子寻常痤疮病例作一简要介绍,以期能引起同道重视.  相似文献   

9.
湿伏卫分论     
正湿既为生理"六气"之湿,亦是致病"六淫"之湿,病理之湿致病广泛,但多从内湿、外湿论述该致病因素对机体脏腑经络的影响,对湿入卫气营血各层次的病变少有论及,本文整理卫分的概念及湿入卫分的病机、治法内容,以期进一步完善湿入机体各层次的病机与论治。1卫分的概念卫为机表,是卫气所在之处,《素问·痹论》言:"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卫气源自中焦,由后天脾胃运化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整理了历代医家对玄府理论的阐发与应用要点,并在此基础上,以广义玄府理论结合导师临床经验,提出慢性荨麻疹多因先有卫气失司,玄府开合不利,又遭外来风邪,闭郁玄府而致。病机在玄府闭郁,治宜攻补兼施,淡化寒热,重视病位层次,开玄通窍,使气液流通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痤疮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相关性疾病,患者素体阳热偏盛是发病的根本,外感六淫、饮食不调、情志抑郁是发病的外在条件,治疗重在清热活血、调畅气机、通利二便、分脏论治。从痤疮病因病机、诊治要领等探析升降散加味治疗痤疮机理,升降散功擅升清降浊、散风清热、活血解毒,为治痤疮之良方,"开窗散热"之要方。  相似文献   

12.
迟华基教授基于《内经》理论和中医传统思维,认为痤疮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脾气亏虚、土不生金,标实是风热袭肺、湿热蕴脾。在诊断时尤重望诊和问诊,有利于全面把握病机,提高疗效。治疗当标本兼顾,寒热并用,应调补脾肺、充实卫气以图本,疏风清热利湿以除标,病程长者加用化痰散结、活血通络之品,并根据痤疮发病部位不同加用引经药。  相似文献   

13.
顾庆华教授通过分析痤疮中医辨证治疗的现状,辨证结合辨病的学术思想,参考中医经典古籍与其长期临床经验认为卫气主身之皮毛,从而从卫气观点论治痤疮,对痤疮的辨证论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指出痤疮不是只有热证、阳证,也有可能出现阳虚寒凝或由阳转阴的虚寒证,只是局部热象明显,故治疗时不可一味寒凉,当温凉并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探析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辨治恶寒症经验。恶寒病机复杂,非独外感寒邪及阳虚而能囊括,其病机关键在于卫气不和,卫气不和又有卫气不足及卫气不通之分,阴盛阳衰和气血亏虚可致卫气不足而产生恶寒,外感邪气、痰饮水湿、瘀血内阻、阳郁不达、疮痈初起可致卫气不通而产生恶寒。卫气不足者当温补阳气、益气活血等充卫以散寒,卫气不畅者当辛温解表、宣表化湿、疏利三焦、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解毒消痈等通卫以散寒。  相似文献   

15.
笔者跟随郭姣教授临证,发现郭姣教授对女性迟发性痤疮的病机和治疗有其独到见解,指出女性迟发性痤疮以"肝失疏泄"为脏腑病机的枢纽,然而五脏之间并非孤立,故痤疮的辨证不可拘泥于某一脏器,临床诊治须从痤疮患者的体质特点、发病部位、局部皮损特点、舌苔脉象和全身伴随症状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经络至少由3种通道组成:主要运行营卫的经络,单独运行卫气的经络和单独运行神气(即狭义的“经络之气”)的经络。其中,主要运行营卫的络脉为血络;单独运行卫气与神气的络脉属于气络。虫类药可以通达络脉,根据功能主要分为三类:一类入血络,具有活血化瘀、通达营血之功;一类轻清飞升入卫气之络,具有宣风泄热、通达卫气之功;一类相对重浊沉降善入神气之络,具有搜风剔络、通达神气之功。中医络病包括血气之络病、卫气之络病和神气之络病三种,临床上需要根据络病的病机特点与虫类药性质分别选用入血络、卫气之络、神气之络的虫类药,以通络达血、通络达卫、通络达神。  相似文献   

17.
目的学习李克绍先生运用卫气理论阐发卧寐异常的病机,以期更好地将卫气理论应用于临床治疗卧寐异常。方法分析李克绍先生治疗"多卧"的一则验案,并结合《黄帝内经》对卫气循行、功能及其与寤寐关系的阐述,研究李克绍先生对卫气与寤寐关系的认识。结果卫气的循行和功能与卧寐之常变密不可分,脏腑调和,卫气能顺利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发挥或敛藏其振奋的功能,则卧寐安常。结论在辨证的基础上调畅卫气是治疗卧寐异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痤疮中医称为"粉刺"、"酒刺",各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均有较多的阐述。古医籍以及现代文献中记载,由阳虚或寒盛引起的痤疮病患者不在少数。现就现代各医家学者对寒证痤疮的病机阐述及经治疗验加以整理总结,为临床上痤疮的治疗提供相关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小兰  曾宪玉 《新中医》2014,46(12):240-241
<正>痤疮,亦称粉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好发于青春期。在临床上发现不少痤疮患者虽然表现为丘疹、脓疱、结节和疼痛等一派火热或湿热之象,但以清热解毒、清热利湿等法治疗疗效不能令人满意,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脘腹胀满不适、大便稀溏、月经推迟、量少、痛经加重等症状。笔者细究其病因病机,认为部分患者面部热证为表象,其内在病因病机由脾阳不足,湿邪内蕴,寒湿之邪郁于肌表,卫阳郁滞。试从阳气被郁——"郁乃痤"论治,可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20.
"肺主皮毛"理论首见于《素问·痿论》,是对肺与皮毛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高度概括,主要通过卫气、津液等介质及途径共同参与机体生理病理变化。麻黄辛温微苦,归肺、膀胱经,浮散轻飘,专走皮毛,针对肺气闭郁、营卫失和之皮肤病使用麻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