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与职业卫生检测法,对某皮鞋生产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危害程度的评估,并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化学毒物(丁酮、环己酮、乙酸丁酯、甲醛、正己烷、正庚烷、苯系物),除冲床点位的噪声超标以外,其余检测点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关键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系物,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宜兴市某镇涂料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方法 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结果 ①有涂料企业21家,年生产规模300~6 000吨,共有职工625人,其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有414人(66.24%);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苯94.67%、甲苯77.33%、二甲苯92.00%、其余毒物、粉尘、噪声均为100%,各工人操作点所检项目的 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的企业有14家(66.67%);③有348人(84.06%)参加了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异常193人(55.46%)、血常规异常59人(16.95%).结论 该镇涂料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有一定影响,建议完善防护措施,特别是加强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水电站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岗位与控制点,为政府职业卫生监管及同类行业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与分析。结果该单位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噪声、工频电场。检测结果显示个体噪声检测9个作业工,3个超标,超标率33.3%;噪声定点检测49个点位,12个点位的噪声强度超过85 d B(A),为噪声关键控制点;工频电场检测15个点位,6个超标,超标率40%;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噪声、工频电场是水电站的主要控制因素,应做好职业卫生防护,保护作业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孙凯峰 《职业与健康》2012,28(3):297-298
目的通过对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沈阳工厂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析,说明该项目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探讨控制技术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生产过程中工人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聚丙烯粉尘)、毒物(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丁醇、丁酮)和噪声;除涂装区底漆间、清漆间的甲苯、二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粉碎间噪声超标外,其余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均合格。结论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有效可行的,但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防噪声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天津市某风电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水平,评价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 2015—2018年,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现场检测检验法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风电企业的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等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的要求。粉尘共检测3种,6个点位,合格率均为100%,其中云母粉尘(呼尘)的超限倍数最大值为0.78。化学物质共检测13种,48个点位,合格率均为100%,其中异丙醇短时间接触浓度最大值为22.0 mg/m3。物理因素检测3种,29个点位,手传振动和工频电场合格率均为100%;噪声合格率为63%,机舱工厂7个岗位噪声超标,8 h等效声级最大值为89.6 dB(A)。结论风电企业噪声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的主要控制点位为机舱工厂装配工中总装、后梁预装、轮毂装配及仓库叉车司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分析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有效防护措施,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以重庆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关键控制点原理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检测结果显示,木制家具生产企业噪声强度和粉尘浓度超标岗位较多,检测13个接触噪声岗位其中4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合格率69.2%,检测9个接触粉尘岗位其中5个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合格率44.4%,化学毒物检测浓度均低于国家限值标准。结论粉尘、噪声是木制家具生产作业人员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通过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某铁路煤炭运输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强度)及管理现状,为同类型企业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2018年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等方法进行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辨识、浓度(强度)检测。结果某铁路煤炭运输企业主要存在煤尘(0.24~2.14 mg/m3)、噪声[75.1~88.3 d B(A)]、工频电场(0.341~3.411 kV/m)、高温(26.3~28.0℃)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3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其他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铁路煤炭运输企业职业病危害整体防控效果一般,噪声危害较严重,应加强噪声的防护,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8.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综合分析方法,对乳胶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作业人员接触的粉尘、化学因素(氨除外)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部分作业场所氨、噪声、高温的浓/强度超标.建议企业要根据危害特点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某饲料生产线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合工作人员职业病危害的接触水平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对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做出综合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等方法对某饲料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在正常生产、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卸料、大投料及接料操作工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5.8、8.7、6.7 mg/m3)超标;制粒、封袋操作工接触噪声的8 h等效声级[89.0、88.7 d B(A)]超标。结论该企业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降低粉尘、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某油漆涂料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防护设施控制效果,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日常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对各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检测以及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对项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合理性、有效性予以评价。 结果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二甲苯、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粉尘、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分散投料工、研磨工、包装工接触的二甲苯浓度,分散投料工接触的噪声强度,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油漆涂料生产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企业应对生产车间各排风罩积极整改,提高通风量,并加强对现场人员的管理和防护设施的维修维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稳定剂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暴露水平。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检测的方法对某稳定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检测。 结果 稳定剂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含滑石粉、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钙、硬脂酸锌、硬脂酸钙、二氧化硅)和噪声。经检测,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但包装操作位呼尘的最大短时间接触浓度是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2.2倍,不符合超限倍数的要求。 结论 稳定剂生产过程中涉及粉尘类化学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较多,现场操作工人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导致部分点位粉尘浓度超标,企业应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对某大型化肥企业进行了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发现工人接触尿素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2.32~5.54 mg/m3,在散控系统大多巡检点及包控系统的料仓巡检点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为16.1~28.43 mg/m3,超过最大超限倍数标准;散控系统巡检工人接触氨CTWA为18.99 mg/m3,部分巡检点氨CSTEL达到79.16~229.12 mg/m3;成品包装工人接触的等效噪声LEXW超标,为88.7 dB(A)。可见,该系统存在尿素粉尘、氨、噪声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岗位职业病危害可能造成工人职业健康损害,应从工程防护、个人防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设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采取职业病危害综合防控措施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武汉市医药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及职业卫生管理现状,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方法 2016—2017年选取武汉市职业卫生普查的所有医药制造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共114家。设计调查问卷,现场收集各企业基本情况、生产情况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等,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群及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调查的114家企业中,小、微企业占大多数(84.21%)。企业总人数为11 283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比例为30.81%。不同规模企业中,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比例最高的是小型企业(33.15%)。存在粉尘、化学危害因素和物理危害因素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52.63%、51.75%和79.82%;化学有害因素以氯化氢及盐酸、氢氧化钠为主,物理危害因素包括生产性噪声和高温。大部分小、微企业未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微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落实情况最差。结论氯化氢、氢氧化钠、粉尘和噪声是医药生产企业分布最广泛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建议重点监督小、微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江苏省某乡镇30家微小型不锈钢精密铸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现状,为同类型企业明确职业病防治重点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各企业在2013—2016年开展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资料,对其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30家企业平均生产年限9年,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695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42.0%,与接触职业危害相关异常率16.4%;工作场所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岗位检测合格率分别为32.9%、93.3%和53.4%,其中振壳抛丸岗位接触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可达49.56 mg/m~3,接触噪声的8 h等效声级最高可达121.1 dB(A)。结论乡镇微小型不锈钢精密铸造企业职业病危害仍然严重,其防治重点仍是粉尘、噪声。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持续对车间防尘防噪设施进行改造,控制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广东省4家煤码头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煤码头皮带巡检工接触煤尘浓度超标,超标率为50%;皮带巡检工、清舱工噪声暴露强度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5%和100%。提示煤码头职业危害状况不容忽视,主要职业病危害为煤尘、噪声和高温,企业应采取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某松香树脂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分析,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方法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对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醛、粉尘、噪声等,除四楼松脂下料口、四楼原材料下料口处甲醛最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外,其余各点化学物短时间接触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粉尘作业岗位仅包装机岗位粉尘浓度超标。生产区域现场的噪声强度范围在55.2~90.7 dB (A)之间,其中制氮机、成品包装、3#反应釜、破碎机附近噪声强度大于85.0 dB (A)。破碎机岗位工人的个体噪声暴露8 h等效声级87.7 dB (A),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结论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醛、粉尘、噪声,应参考所提出相应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进一步加以整改和治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型露天采石场的职业病危害现况,为其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2017年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中涉及的广东、河北2省10家不同地区小型露天采石场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作业场所分布及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主要工种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进行检测与分析。归纳超标作业岗位的分布规律、超标原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结果小型露天采石场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和噪声,粉尘游离SiO2含量均在10%以上,应以矽尘评价。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个体检测结果显示,劳动者接触矽尘(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0.1~4.1 mg/m3,矽尘(呼尘)CTWA为0.1~2.2 mg/m3,除挖掘机司机接触的总尘、呼尘和自卸车司机接触的呼尘外,其他各工种接触的矽尘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作业场所检测结果显示,矽尘总尘超限倍数为0.3~25.2,呼尘超限倍数为0.1~13.8,各主要作业场所均有超标现象。噪声检测结果显示,各岗位个体噪声声级为64.5~97.1 dB(A),除自卸车司机外,各岗位作业人员接触的噪声均存在超标现象。结论小型露天采石场职业病危害严重,应从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加强综合治理,减少其对工人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漯河市某小型假发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方法按照生产工艺划分评价单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职业卫生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粉尘、苯系物、硫酸、氨、双氧水、苯胺、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除部分三联机手接触的噪声强度超标外,其他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该企业防尘、防毒、防噪声和防高温措施的控制效果较好,总体评价符合国家标准,三联机作业岗位噪声仍有超标,需加强个人噪声防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油库职业病危害现状,提出相应防控措施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等,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分别为:噪声强度62.1~90.4 dB(A),司泵工8 h等效连续A声级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33.3%;WBGT指数为30.2~35.8。超标点位码头区和油罐区;苯、甲苯、二甲苯、丁二烯接触浓度均未超出职业接触限值,发油工岗位溶剂汽油短时间接触浓度超出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油库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化学毒物,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某汽车制造企业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的分析,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找出职业危害特点,提出职业卫生管理对策。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方法。结果电焊烟尘、锰尘、二甲苯、乙酸丁酯浓度以及噪声声级超标,是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50%(9/18)的焊接检测岗位电焊烟尘危害作业分级为Ⅰ级和Ⅱ级,56%(15/27)的焊接检测岗位锰尘危害作业分级为Ⅱ级和Ⅲ级;噪声测量岗位危害作业分级为Ⅰ~Ⅲ级;高温危害作业分级为Ⅰ。结论该汽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严重,应改革生产工艺和引进先进设备,加大职业卫生经费投入,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