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在急诊管理中的管理价值。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9月~2019年4月急诊科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9~12月收治的48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19年1~4月收治的48例患者设为实施后。实施前采用常规管理,实施后采用多学科协作管理。对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的服务质量、基础管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疑难病例讨论项目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和再住院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和情志管理评分。结果:实施后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的服务质量、基础管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疑难病例讨论项目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焦虑管理评分、抑郁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抢救成功率高于实施前,再住院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管理用于急诊科管理,能够明显提升管理质量,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方案改进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医院急诊科于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科室内开展急诊分诊方案改进,设为实施后,2015年10月~2017年1月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效果。结果:实施分诊改进管理后,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文书书写、病区管理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分诊方案改进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条理清晰并且分工明确,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改进管理模式易被住院患者广泛接受,是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经方理论”开展急诊疾病管理模式的实践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8例患者,设为研究样本,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管理+基于中医“经方理论”的急诊管理模式。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病情评估与疾病诊断,根据单病种临床救治管理路径开展救治与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各管理环节。将基于中医“经方理论”的急诊疾病管理模式应用于观察组患者的管理工作中,运用中医理念分析病因病机,运用中医“经方理论”分证论治。对两组患者在院接受医学管理期间的科室专科岗位胜任能力、专科管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情病势分析、部门间协调、医护患沟通、病情监护、药学监护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急能力、风险评价、人文关怀、信息共享、合理用药、安全转运、健康教育、患者依从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医“经方理论”的急诊疾病管理项目提升了急诊科疾病患者的综合管理质量,是理想的中医急诊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管理指标设置在提升血液透析管理质量方面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医院从2018年1月至今,将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血液透析管理指标评价体系纳入医院血液透析的常规质量管理中。比较2016~2019年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科室管理指标体系共包括3个一级条目,7个二级条目。说明该指标体系框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018~2019年的流程管理、设备管理、业务水平、质量控制评分,均显著高于2016~2017年(P0.05)。结论:管理指标的设置在提升科室管理质量方面具有明确的管理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专科化分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5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接受常规管理模式,为实施前;随机选取2019年6~10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接受专科化分组管理模式,为实施后。评价实施前后业务管理质量评分和风险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岗位管理、环境/物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药品管理、检查制度执行、术后标本管理、院感控制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风险因素评估、风险事件筛查、应急管理机制、多学科协助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专科化分组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手术室管理水平,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行泌尿外科分级精细化管理的意义。方法:医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6月期间,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行的泌尿外科分级精细化管理路径纳入科室的常规管理流程中。将2018年1~9月期间就诊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0月~2019年6月期间就诊的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给予观察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泌尿外科分级精细化管理路径。比较两组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管理质量、服务态度、业务能力、安全管理的各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行泌尿外科分级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科室的管理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并提高科室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C随访管理在眼科中的应用方法和管理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近视患者纳入研究。将2018年2~8月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9月~2019年3月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出院前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接受4C随访管理。比较两组受随访管理期间的科室管理质量。在随访结束时,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专科技能、沟通能力、文案管理、核心制度落实、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自理、学习自理、独立性、情绪控制、坚持性、自制力、自觉性、自我控制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4C随访管理在提升科室管理质量以及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风险预警与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法:为提升护理风险管理质量,医院急诊科从2018年7月起构建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体系,2017年10月~2018年6月为实施前,2018年7月~2019年3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4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实施前后科室风险管控质量。结果: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体系实施后,急诊科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对科室护理风险预警预控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体系应用于急诊科中,能显著提升科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质量,降低风险和差错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模式对科室处方质量的影响。方法:医院于2019年2月起,将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模式纳入科室处方的常规管理流程中。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24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选取2019年2~7月期间收治的24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进行处方管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处方管理质量的方法和药学干预方法。对实施后的管理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比较管理前后科室处方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后的管理方法在药物剂型、给药方式、专用处方、处方记录等方面经专家团队评价,可行性评分、满意度评分、经济性评分均高于9分。实施后科室处方的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模式可行性较高,有利于提高科室处方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海恩法则在妇产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9月期间就职于医院妇产科的医务人员设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管理前(2018年11月~2019年4月)接受常规妇产科科室管理。管理后(2019年5月~2019年9月)将海恩法则理念纳入科室的管理方法中。比较管理前后的科室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结果:管理后的科室管理质量评分、服务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将海恩法则理念纳入妇产科安全管理中,有助于提升科室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中西结合视角下急诊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从2022年7月开始将中西结合视角下的急诊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收治患者的管理中。将2022年7—10月期间收治的44例患者,设为实施前研究对象。将2022年10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44例患者,设为实施后研究对象。实施前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接受急诊基础管理项目。实施后患者在实施前的基础上接受中西结合视角下的急诊管理模式。再参考急诊管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制定中西结合急诊管理模式。采用中医人文管理观念,强化医务工作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在专科疾病管理方面,运用中医辨证理念,结合患者整体状态综合分析病情,从整体上全面诊断病情,并给予内外兼治的中医干预策略;在科室管理方面,定期开展中医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构建多元化的医学人才队伍。分别于管理方案实施后,评价患者管理质量、专科管理质量,以及医务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专业素养水平。结果:实施后经中西医结合视角下的急诊管理模式干预后,患者管理质量、专科管理质量、医务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专业素养水平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情绪控制、医患沟通、病情转归、风险控制、知识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在急诊科建设管理中应用急诊病历质量点评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17年5月在急诊科建设管理中实行急诊病历质量点评管理办法,2017年5月~2018年4月实施急诊病历质量点评设为实施后,2016年5月~2017年4月未实施急诊病历质量点评设为实施前,对实施前后急诊科病历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施急诊病历质量点评后,护理人员在病历书写上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的护理差错率、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医师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急诊科建设管理中对急诊病历开展质量点评工作,可有效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对病历的书写质量,减少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的发生,并可显著提升急诊科医师及患者对急诊科工作的满意度,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人为本原则在提高医院急诊科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医院急诊科于2019年2月开始实行以人为本原则的管理模式,将2019年2~9月的30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2018年6月~2019年1月的30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科护理差错事故、护理投诉和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急诊科护理差错事故、护理投诉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以人为本原则的管理模式用于急诊科管理能够降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症病情诊断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医院从2018年5月起将构建的急诊病情诊断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纳入急诊管理的内容中,2017年5月~2018年4月为实施前,2018年5月~2019年4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结果:急诊病情诊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实施后的急诊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急诊病情诊断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急诊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探讨动态配合的岗位管理方法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医院从2015年1月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动态配合的岗位管理方法。2015年在医院急诊科工作的护理人员设为观察组,2014年在医院急诊科工作的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及专科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急救过程的条理性、急诊环境管理能力、护理工作主动性、服务连贯性和及时性等方面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应用动态配合的岗位管理,可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提升科室管理的质控效果。方法:医院从2019年1月起,通过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改进了全流程超声质控管理理念,并将该管理方法应用于医院超声科的管理中。随机选取2018年在医院进行疾病治疗期间接受超声诊断的50例患者接受常规超声管理,为管理前。随机选取2019年在医院进行疾病治疗期间接受超声诊断的50例患者通过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改进全流程超声质控管理,为管理后。比较管理前后专业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工作流程管理质量评分。结果:管理前服务态度、操作技能、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评分均显著低于管理后(P<0.05)。管理前图像储存、设备功能齐全、软件及配置管理、设备保养维修评分均显著低于管理后(P<0.05)。管理前诊断秩序、操作规范、报告书写、危重症管理评分均显著低于管理后(P<0.05)。结论:通过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科室综合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过执行力管理提升医院科室管理效能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医院于2019年1月开始,将执行力管理方法纳入心血管内科的常规管理,根据管理方法不同,随机将2018年6~12月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1~6月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执行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科室的管理效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症状管理、情绪认知、急救管理、不良嗜好、治疗依从性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评估、专科水平、细节管理、心理管理、风险管理评分及科室管理效能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执行力管理方法,有助于提升医院科室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把握急诊护理管理特点,优化急诊护士素质。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的25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临床常规管理,观察组加行急诊优化管理,比较两组管理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理论成绩、急症处理评分、病区管理评分、接诊流程评分、护理文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士积极度和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把握急诊护理管理特点至关重要,针对性的优化管理可全面提高护士素质,提升护士工作积极度和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提高ICU仪器设备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4月开始,对ICU的常规仪器设备实行信息化管理,将2018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132例患者和12名医护人员设为实施前,将2019年4~10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及12名医护人员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ICU仪器设备质量合格率和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信息化管理后,仪器设备质量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ICU仪器设备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能够提升管理效率,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对医院急诊科医疗流程体系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就诊于医院急诊科的4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10月起急诊科医疗流程体系实行规范化管理,将2018年5~9月为实施前,2018年10月~2019年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患者251例,实施后患者234例,比较实施前后的医疗质量和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等候时间、医疗差错、投诉人数等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科医疗流程体系采用规范化管理,可明显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