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gs,IFI)又称深部真菌感染,是真菌入侵人体导致血流感染、各脏器感染或全身播散的严重感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宿主因素极为重要,免疫低下人真菌群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人群[1].呼吸道真菌感染引起的IFI多见,消化道真菌感染来源的IFI较少见,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病例更少.  相似文献   

2.
常见的深部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属、曲霉菌、新型隐球菌等.膜醭假丝酵母菌(Candida pelliculosa)引起的感染,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收治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多次从该患者腹透液中分离出真菌,并经API20C System鉴定为膜醭假丝酵母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6月并发IFI的ICU重症患者137例,男性91例,女性46例,年龄17~82岁.其中并发白色念珠菌感染65例,光滑球念珠菌感染36例,热带念珠菌感染28例,平滑念珠菌感染5例,克柔念珠菌感染2例,青霉菌感染1例.患者在入院后3天进行痰、尿、血和能采集的其他体液、引流物及分泌物的培养,每3天采集、培养1次.结果 137例IFI患者中并发出血42例(30.66%),出现念珠菌疹53例(38.69%),并发器官功能损害49例(35.77%).肺部影像学表现以累及肺尖的炎性渗出为特征.137例患者初治均应用氟康唑,其中64例治愈,治愈率46.72%.61例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或脂质体治疗,39例治愈,治愈率63.39%;11例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治疗,6例治愈,治愈率54.55%.137例患者中28例死亡,死亡率为20.4%.结论 侵袭性真菌感染常可引起器官水平出血、念珠菌疹、脏器功能损害、累及肺尖的炎性渗出性病变,氟康唑、两性霉素B及脂质体对其仍有较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侵袭性肺曲霉病(IPA)、肺念珠菌病CT表现的差异,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肺隐球菌病、35例侵袭性肺曲霉病、22例肺念珠菌病的CT表现,并对其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隐球菌病以单纯性结节或肿块影(79.1%)为主要CT表现,而IPA及肺念珠菌病均以混合性病变(57.1%及63.6%)为主要表现,两者实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肺隐球菌病(P值均<0.05)。肺隐球菌病结节以多发聚集型出现的概率显著高于IPA(P=0.004),IPA及肺念珠菌病结节以多发散在型出现的概率均显著高于肺隐球菌病(P值均<0.05);肺隐球菌病结节中支气管充气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念珠菌病(P=0.011),IPA结节中空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念珠菌病(P=0.008);IPA的实变以胸膜为基底分布的概率显著高于肺隐球菌病(P=0.001);肺隐球菌病的实变于支气管周围分布且出现支气管充气征的概率显著高于IPA(P<0.05)。结论:肺隐球菌病、侵袭性肺曲霉病、肺念珠菌病的部分CT征象存在显著差异,可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ICU危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侵袭性真菌感染,也称深部真菌感染,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真菌感染最常见的敛病菌有假丝酵母菌、曲霉菌、新生隐球菌、孢子丝菌等[1].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免疫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艾滋病、恶性肿瘤发病率增加,器官、骨髓移植及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谱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紊乱诱导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ICU院内获得性感染92例,根据细菌检测结果分别采用二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于抗生素治疗前和治疗后3、7天进行细菌学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3、7天和14天行大便球杆菌比例和念珠菌的检测。结果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后患者肠道球杆菌比例增高,并随应用时间的延长,球杆菌比例呈进行性升高,治疗后7天与治疗后3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并在粪便内检出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酶抑制剂和碳青霉烯组在治疗7天后即可出现IFI,14天后IFI发生率增加,且维持原方案治疗者肠道菌群紊乱加重(P0.001),真菌感染发生率高于降阶梯治疗者。结论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造成肠道菌群紊乱,IFI发生率增高,需合理调整抗生素方案以控制IF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白血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15例,其中肺曲霉菌病10例,白色念珠菌病2例,隐球菌感染3例,分析、总结其肺部病灶的CT征象,包括病灶的数目、分布、形态、动态变化等。结果儿童白血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病灶中,数目以多发常见;病灶呈多灶性,多分布在肺野中外带,隐球菌病结节可呈簇状分布;形态呈多样性,大部分病灶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大小不一,伴有特殊征象,包括晕征80%、空气新月征46. 7%、病灶内小空洞40%,空洞内小条索影33. 3%,空洞内小气泡影33. 3%等;病灶动态变化明显,短期复查变化较大。结论 CT检查有助于儿童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花  李军民 《武警医学》2006,17(1):66-67
肾脏移植患者术后由于异体排斥反应及大量免疫抑制刺的应用,导致免疫力下降,器官功能低下,易引起多重感染等并发症,而应用大量抗生素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及引起真菌感染。笔者通过对92例肾脏移植患者真菌感染情况的分析,发现常见的菌株有白色假丝酵母菌、克柔念珠菌、新生(型)隐球菌、酵母样菌等,其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摘要目的评估5种MR序列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病人肺部感染病变检出的诊断性能,将多层螺旋CT(MDCT)检查作为参考标准。方法 34例怀疑有IFI的病人接受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恶性肿瘤真菌感染发病率、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调查方法 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真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真菌感染占同期整个医院真菌感染病例的42.4%,真菌感染部位分布:下呼吸道占首位(44.5%),泌尿道次之(19.0%),口腔真菌感染位列第三(18.5%)。感染的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占第一位(54.6%),热带念珠菌次之(23.0%),克柔念珠菌列第三位(6.1%)。氟康唑是一种高效、低毒抗真菌药,疗效好,本组病例有效率为82.5%。结论 年龄和肿瘤本身以及放化疗及抗生素、激素的广泛使用,长期住院,恶性肿瘤的扩散转移是医院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感染部位主要在下呼吸道,感染的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占第一位,氟康唑仍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