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天堃 《海峡药学》2009,21(12):158-159
目的0.5%盐酸罗哌卡因和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时硬膜外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60例下肢手术行硬膜外麻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15mL;另一组给予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15mL。记录麻醉时生命体征和比较两组麻醉中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的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都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各自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下肢手术时硬膜外腔隙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5%盐酸罗哌卡因具有相同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术后镇痛罗哌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硬膜外术后镇痛中罗哌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minimal motor-blocking local analgesic con-centration,MMLAC)。方法选择30例妇科手术患者,在术前硬膜外给予罗哌卡因10 ml,第1例患者罗哌卡因的浓度为0.660%,下1例患者的药物浓度根据前1患者有无运动阻滞情况来上调或下调1个浓度级。注药30 min后Bromage评分〈4分定为运动阻滞有效。结果用序贯法测得妇科手术硬膜外镇痛中罗哌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为0.706%,95%的可信区间为(0.6852%-0.7272%)。结论本研究测定的罗哌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对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罗哌卡因的合理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6,(1):137-139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对患儿骶管阻滞麻醉术后镇痛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儿90例,按照骶管阻滞麻醉术中罗哌卡因的使用浓度,将其分为A,B和C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罗哌卡因的使用浓度为0.1%,B组患者为0.2%,C组患者为0.3%;评价3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3组患者镇痛疗效,A组优于B组和C组(P<0.05);A组术后3,6,9和12 h的Bromge评分值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对患儿骶管阻滞麻醉术后的镇痛效果不同,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浓度麻醉,以提升镇痛疗效。  相似文献   

4.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产妇剖腹产手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100例择期行剖腹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Ⅰ、Ⅱ两组。选L2~3穿刺,均采用重比重0.5%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各50例,观察并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并观察术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术中麻醉效果均满意,但罗哌卡因更适合用于剖腹产手术,术后恢复快。结论罗哌卡因用于产妇剖腹产手术,同样具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满意,以及布比卡因所不具备的心脏毒性低,低血压发生率低和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用于腔内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拟行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生命体征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罗哌卡因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腔内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效果差异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07~ 2020-06于本院接受肩部、锁骨及近端肱骨手术患者共106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麻醉研究.依据患者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罗哌卡因浓度选取结果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组样本量均为53例.对照组选择0.5%浓度罗哌卡因,研究组选择0.75%浓度罗哌卡因.对比两组临床麻醉效果、神经丛麻醉指标、麻醉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率差异.结果:经神经阻滞麻醉后,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温度觉麻醉、痛觉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且研究组术后镇痛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均不同幅度延长(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用药后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及肌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麻醉满意度提升明显(P<0.05);但相较对照组,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率增加明显(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0.5%及0.75%浓度罗哌卡因均具有较好神经阻滞效果,0.5%浓度麻醉不良反应风险较低,0.75%浓度麻醉维持及术后镇痛效果较好,故可在实际应用中结合患者手术复杂程度及药物耐受情况合理罗哌卡因浓度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型局部麻醉药物盐酸罗哌卡因广泛用于各种局部阻滞、浸润麻醉[1],0.5%盐酸罗哌卡因在老年口腔科局麻手术中应用效果良好[2],而较低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是否也具有相同作用呢?为此,作者选用0.25%盐酸罗哌卡因和0.5%盐酸罗哌卡因用于下颌磨牙拨出术的麻醉,并与盐酸利多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进行对照。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150例择期行局部麻醉下拔除下颌阻生磨牙成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刘波  李雪艳  曲海芹 《河北医药》2005,27(11):837-837
前臂、手部手术的麻醉,既需完善的镇痛,又需要便于术中上肢运动功能观察,由于新型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且低浓度时可产生运动阻滞与感觉阻滞分离等药效学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前臂、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腹腔镜下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随机将患儿分为A、B、C三组,A组为单纯异氟烷吸入麻醉组,B组为单纯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组,C组为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组,观察并记录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MAP、HR、SpO2),比较三组患儿术中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均优于A组和B组患儿(均P<0.05);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及麻醉不良反应事件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异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有利于呼吸、循环的管理及术后苏醒,是小儿下腹部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比分析。方法12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均实施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根据罗哌卡因浓度,将其随机分为A组(0.75%)、B组(0.50%)、C组(0.30%)各40例,观察和比较各组麻醉效果、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C组相比,A组和B组麻醉优良率明显升高,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都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0.50%罗哌卡因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能够较快达到预期麻醉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常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右美托咪定常用作局部麻醉辅助药以延长区域麻醉的作用时间。该研究主要评估右美托咪定加入罗哌卡因中能否延长TAP阻滞的作用时间改善开腹胃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腹胃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RD组)。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恶心呕吐评分(PONV)、镇静评分、罗哌卡因血药浓度和曲马朵使用量以及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结果R组和RD组患者术后2 h、4 h、12 h、24 h的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但R组和RD组的VAS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R组和RD组术后曲马朵需要量明显低于C组。术后2 h、12 h和24 h的PONV评分R组和RD组明显低于C组(P<0.05)。三组的镇静评分和第一次排气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和RD组罗哌卡因的血药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能够改善开腹胃手术后的镇痛质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减少曲马朵消耗。局麻药中加入右美托咪定并没有影响罗哌卡因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比较两种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施行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拟行上肢手术患者,分为:Ⅰ组: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30ml20例。Ⅱ组:0.375%盐酸罗哌卡因30ml20例,肌间沟注药后60min内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两种罗哌卡因在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维持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类似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TAP阻滞在小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月小儿腹股沟区域日间手术(包括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1组以0.25%罗哌卡因1m L/kg行骶管神经阻滞,对照2组以0.25%罗哌卡因0.75m L/kg行骶管神经阻滞,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比较三组麻醉效果。结果对照2组需要增加吸入七氟醚浓度例数则较对照1组和观察组均多(P<0.05)。两对照组患儿下肢麻木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1组患儿下肢麻木的发生率高于对照2组(P<0.05)。对照2组患儿在T3心率,呼吸及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1组和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罗哌卡因用量少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对照2组患儿罗哌卡因用量少于对照1组(P<0.05)。观察组患儿离院时间比两对照组患儿均更早(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TAP阻滞麻醉效果确切,且可有效减少局麻药用量,因其无骶管阻滞相关并发症,术后患儿恢复快,尤其适用于小儿疝气类日间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胃肠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辅助镇痛作用。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在腹腔镜手术开始前,于手术部位腹膜外局部注射0.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下床时间、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术后1,3,36和48 h活动状态下疼痛程度评分明显降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提前1 d,术后住院时间缩短2 d。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腹膜外局部浸润麻醉可改善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沈上荣  曹伟 《海峡药学》2011,23(2):112-114
目的探讨0.5%盐酸罗哌卡因比较等摩尔甲磺酸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肛肠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甲磺酸罗哌卡因组)、B组(盐酸罗哌卡因组),两组患者均以1%盐酸利多卡因5mL作为试验剂量,5min后无不良反应则分别给予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0.5%盐酸罗哌卡因各20mL。记录麻醉效果。结果甲磺酸罗哌卡因比盐酸罗哌卡因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前者吸收快,易出现轻度局麻药毒性反应。两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程度无明显差异,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满意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骶管阻滞下实施肛肠手术起效快,感觉阻滞完善。  相似文献   

16.
林华阳 《海峡药学》2006,18(3):118-119
目的比较0.375%与0.5%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对单侧甲瘤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两组共60例病人,A组用0.37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合剂20mL,B组用0.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合剂20mL,阻滞前均先用惠普多功能系统监护仪连续动态监测循环及开放外周静脉。先后间隔15m in分两次行颈深和/或浅丛阻滞。用针刺测痛法测定皮肤痛常见消失平面和起效时间,三级评定阻滞效果,术毕VA S测评术中镇痛情况,随访24h内术后镇痛情况,并记录术中循环和神经系的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起效时间和平面均相似(P>0.05),B组术后镇痛时间更长,术后镇痛效果更佳(P<0.05),两组术中阻滞效果及术毕VA S评分均无差异(P>0.05)。结论0.375%浓度罗派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即可满足颈部甲瘤手术,但0.5%罗哌卡因对术后镇痛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陆正荷 《中国药业》2012,21(5):78-79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6岁以内患儿骶管阻滞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下腹部以下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级、6岁以内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倒.骶管阻滞用药浓度为R1组0.1%罗哌卡因1 mL/kg,R2组O.2%罗哌卡因1 mL/kg,R3组O.3%罗哌卡因1 mL/kg,术中有体动的患儿每次追加氯胺酮2 mg/kg.观察各组惠儿术后修改的客观疼痛评分法(OPS)镇痛评分及肌力恢复时间(Bromge评分)、运动阻滞程度评分.结果 镇痛效果及维持时间方面,R3>R2>R1;Bromge评分随着时间推移.R3>R2>R1.结论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可提供不同程度的镇痛效果和恢复效果,不同手术术后对惠儿有不同的要求,应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患儿骶管阻滞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胆囊术中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的作用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R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双侧注射,每侧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和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μg/kg)20 ml。观察两组患者入室后3 min(T_0)、手术开始时(T_1)、拔管时(T_2)的SBP、DBP及HR;记录患者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对比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总用药量;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术后2、6、12及24 h时间点患者静息状态下的疼痛程度并记录。结果与R组相比,DR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患者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缩短(P<0.05),手术开始时(T_1)、拔管时(T_2)的SBP、DBP及HR降低(P<0.05),SBP下降尤为明显。2、4、6、12、24 h时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少镇静药物及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增强镇痛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总结最优的麻醉药物浓度,提升麻醉效果。方法 96例行上肢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麻醉过程中使用罗哌卡因的浓度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0.3%浓度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0.5%浓度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比较两组麻醉镇痛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以及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12.54±1.23)min短于对照组(16.17±1.51)min,麻醉镇痛时间(9.68±2.16)min、运动阻滞恢复时间(9.24±3.01)min均长于对照组(7.42±1.98)、(7.18±2.9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采用0.5%罗哌卡因浓度麻醉,起效更快,镇痛时间较长,运动阻滞恢复快,总体麻醉效果要优于采用0.3%罗哌卡因浓度麻醉的效果,值得临床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中进行B超定位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按麻醉方式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进行低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进行常规配制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运动时间、麻醉持续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等,臂丛神经阻滞优良率,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恢复运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持续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的臂丛神经阻滞优良率分别为88.9%、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手术患者在B超定位下行低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