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职业性急性二硫化碳中毒病例特点。
  方法  基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收集、筛选国内外职业性急性二硫化碳中毒病例,并将其分为二硫化碳中毒组与二硫化碳、硫化氢混合中毒组,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172例职业性急性二硫化碳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步态蹒跚等症状,检出率分别为94.8%、79.7%、69.8%、41.3%。三颤试验、共济失调阳性率较高,其检出率分别为29.1%、27.9%。辅助检查主要为脑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心肌缺血),其检出率分别为9.9%,9.3%。二硫化碳中毒组与混合中毒组三颤试验、脑电图检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二硫化碳急性中毒可导致中枢神经、心血管系统及周围神经损害,职业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上海市普陀区急性酒精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酒精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间普陀区某大型综合性医院收治的1 059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从该医院收治的患者分析,普陀区急性酒精中毒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P < 0.01),患者以男性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1.4%),年龄集中在20~39岁(占病例总数的66.4%),中毒病例以工人为主,占病例总数的34.8%;女性及学生群体例数呈增长趋势,且女性患者年龄较男性低(P < 0.01)。夏秋季患者占比较多。治愈组的毒物暴露时间中位数为3.0(2.0~4.0)h,高于留观组的2.3(1.0~3.0)h(P < 0.01)。
  结论  普陀区的酒精中毒现象有加重趋势。对青少年和成年人全面开展酗酒或酒精中毒危害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上海虹口区某医院近年中毒病例情况,探讨中毒病例的特征,为今后预防中毒的发生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收集上海市虹口区某医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急诊收治的629例中毒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病例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中毒患者的流行特征。
  结果  中毒患者以男性为主(占68.04%),中毒年龄以15~64岁为主(占91.5%),中毒原因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酒精中毒525例(占83.47%)、药物不良反应80例(占12.72%)、自杀12例(占1.91%)。男性酒精中毒占比高于女性,女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占比高于男性(P < 0.01)。毒物种类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酒精527例(占83.78%)、药物83例(占13.20%)、农药12例(占1.91%)。各年龄组的滥用酒精、药物不良反应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滥用酒精构成比15~39岁组>40~64岁组>65岁以上组(P < 0.05);65岁以上组药物不良反应构成比高于15~39岁、40~64岁组(P < 0.01)。
  结论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中毒原因及毒物种类不同,开展健康教育时需重点关注男性和青壮年的滥用酒精以及女性的自杀、老年人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severity index of paraquat poisoning,SIPP)及浓度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7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住院起观察21 d,根据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29)及存活组(n=41),比较两组患者血浆中百草枯浓度及SIPP,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70例研究对象在为期21 d的观察中死亡29例,病死率为41.43%。死亡组患者服毒至入院时间、入院时血浆中百草枯浓度及SIPP均高于存活组患者(P < 0.05)。死亡组动脉血氧分压,白细胞计数,心率,pH值,呼吸频率,Na+浓度,肝肾损伤、肺纤维化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比率均高于存活组患者(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PP > 5.12 h·mg/L的患者死亡的风险是SIPP ≤ 5.12 h·mg/L患者的3.52倍(P < 0.01),肝损伤、肾损伤患者死亡风险分别是肝肾功能正常患者的5.46倍及3.90倍(P < 0.01)。ROC曲线分析结果发现血浆中百草枯浓度对死亡预测的最佳界值为6.14 mg/L,阳性预测值为88.81%;SIPP对死亡预测的最佳界值为1.25 h·mg/L,阳性预测值为86.66%;血浆中百草枯浓度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 < SIPP的曲线下面积(P < 0.05)。
  结论  SIPP及血浆中百草枯浓度均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柳州市急性非职业性一氧化碳(CO)中毒例数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5—2017年柳州市四家定点医院收治的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同期气象因子相关资料,进行中毒患者例数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3年间共收治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患者4 181例;12月至翌年3月这4个月共计3 410例(占81.6%)。以每年均值计算,中毒高峰期位于1月,多达309例(每百万人口130例);5—10月为低谷期,月均不超过20例。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均以夜间21时到次日凌晨3时为发病高峰期,共计2 278例(占54.48%)。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呈负相关的气象因子有当日平均气温、平均风速、24 h大气压差(r=-0.409、-0.269、-0.162,P < 0.01),发病例数与当日大气压、24 h温差、相对湿度则呈正相关(r=0.353、0.240、0.085,P < 0.01或 < 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每增加1%,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会分别减少0.432%、0.128%;24 h温差、相对湿度每增加1%,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会分别增加0.292%、0.054%(R2=0.285,F=89.34,P < 0.05)。
  结论  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与当日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气象因子的变化,加强宣教、预警,做好公共事件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手臂部烧伤整形植皮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76例手臂部烧伤整形植皮患者,遵照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各38例,研究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前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密歇根手功能评分(MHQ)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研究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术区美观效果的优良率(92.11%)高于对照组(73.68%),护理满意度(94.74%),亦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个性化护理运用于手臂部烧伤整形植皮后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术区美观程度,促进手功能恢复,快速减轻疼痛,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吸入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的肺部CT表现。
  方法  观察17例吸入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的肺部CT表现并测量肺损伤范围,比较不同时期患者肺部损伤程度与随时间变化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  17例患者肺部损伤的CT表现主要为:肺纹理增多、肺血管束增粗、磨玻璃影、肺实变、肺纤维化、胸腔积液。吸入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早期(< 8 h)肺部损伤CT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肺血管束增粗、磨玻璃影;急性期(8~36 h)肺损伤进展迅速,主要表现为肺实变、胸腔积液;恢复期(36 h~1周)提示肺实变吸收好转;消散期(>10 d)提示肺部损伤病灶明显吸收好转,胸腔积液明显吸收或胸膜增厚。
  结论  硫酸二甲酯中毒肺损伤的CT表现对判断中毒程度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使用磁共振成像(MRI) T1mapping技术对慢性锰中毒患者双侧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和胼地体进行定量分析,寻求该技术在锰中毒神经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4例慢性锰中毒患者和36例对照组受试者进行颅脑MRI检查,采用BrainQuant序列生成T1mapping图像,测量双侧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和胼胝体一定范围感兴趣区(ROI)T1值,并进行比较。
  结果  慢性锰中毒组患者双侧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ROI区T1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慢性锰中毒组患者胼胝体ROI区T1值与对照组大致相当(P>0.05)。
  结论  T1mapping技术可用于慢性锰中毒患者的辅助诊断和鉴别,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生活中毒发生情况及特征,构建松江区生活中毒谱,为制定生活中毒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7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1 351例中毒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  1 351例中毒病例中男性占56.2%,女性占43.8%;中毒病例的年龄集中在21 ~ 40岁(共568例,占42.0%);中毒好发职业是离退休230例(占17.0%),技术工人212例(占15.7%)、商业或服务业职员205例(占15.2%);三大中毒原因是环境暴露、滥用酒精、自杀;50.4%(681例)的中毒发生在7 ~ 10月;中毒患者中共有1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致死率1.0%。
  结论  松江区应根据中毒谱,在高危时节,针对高危人群加强相关危害毒物的宣传教育,切实保护和促进当地居民的健康。应充分发挥中毒病例监测在掌握当地中毒谱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中毒预防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肺康复运动训练联合空气负氧离子吸入治疗对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煤工尘肺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n = 40)和对照组(n = 40)。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增用肺康复运动训练以及空气负氧离子吸入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生活质量以及血清瘦素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后Borg评分相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均P < 0.05)。两组治疗后sGRQ评分相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相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肺康复运动训练联合空气负氧离子吸入治疗可显著改善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同时促进患者呼吸顺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国急性化学品中毒发生状况,为制定化学品急性中毒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收集到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87家监测医院的急性化学品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中毒发生时间、地区、人群、毒物种类、中毒原因、接触途径与转归等进行分组,采用Excel、R 4.0.3等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7—2021年化学品急性中毒病例为11 724例,包括住院病例5 602例,门急诊病例6 122例。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占总病例数的70.46%(8 261例),日用化学品占7.89%(925例),其他化学品占21.65%(2 538例)。中毒病例数男性多于女性,72.69%的中毒病例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中青年人,随文化程度增加中毒病例数下降(P <0.01)。急性化学品中毒职业排在首位的是农民(占26.34%),其次是工人(占13.37%)和自由职业者(占8.5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冬春季高发,日用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无明显季节趋势。病例数居前3位的是黑龙江(占24.58%)、四川(占16.13%)、贵州(占14.96%)。意外中毒占总病例数的81.21%,职业接触为第2位的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我国2004—2021年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规律,为我国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处置以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4—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报告,从中提取发生年月、发生地区、中毒人数、死亡人数、职业危害因素、行业、企业规模等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21年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告急性职业中毒事件528起,中毒5 426人,死亡600人,病死率为11.1%。上海市、安徽省、山东省、云南省和四川省报告事件数居前5位,共报告事件301起,占全国报告总数的57.0%。8月份报告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为64起(占12.1%),死亡89人(占14.8%)。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导致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占所有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数的69.9%,这两类事件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所有事件死亡人数的82.0%。一氧化碳、硫化氢中毒占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数的82.9%;氯气、氨气、光气、氮氧化物和硫酸二甲酯中毒占刺激性气体中毒事件数的57.8%。发生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情况及特征。
  方法  收集整理2000-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事件资料,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
  结果  宝山区2000-2021年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63起, 急性职业中毒病例171例, 死亡36例(病死率21.05%), 事件发生的起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事件涉及14种行业, 7类26种化学物质, 其中发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1起, 占17.46%),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10起, 占15.87%),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7起, 占11.11%); 导致急性中毒死亡人数居前三的化学物质依次为氨(18例, 占50.00%)、硫化氢(6例, 占16.67%)、一氧化碳(3例, 占8.33%)。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未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设备为引起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病例病死率(36.96%), 明显高于非有限空间作业(15.20%)(P < 0.05)。
  结论  近年来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情况有所好转, 但仍存在中毒风险, 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为该区预防急性职业中毒的重点。相关部门应继续做好急性职业中毒预防工作, 应重点监管用人单位个人防护设备的配备和佩戴情况, 重视有限空间的职业中毒风险, 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确定临床中常用且简单的检测指标,预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以便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
  方法   以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2010—2019年收治的199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入院24 h内的血气分析指标、凝血指标、血常规指标和血生化指标。使用SPSS 26和R 4.0.3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采用lasso回归筛选出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然后使用R软件构建lasso-logistic临床预测模型对其进行验证。
  结果   199名患者中死亡率为62.31%(124/199)。lasso回归筛选出口服百草枯剂量、碳酸氢根离子(HCO3-)浓度、凝血酶时间(TT)、白细胞(WBC)计数、血糖(GLU)、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是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因素,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口服剂量、WBC、SCr数值增加是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1,P<0.05),HCO3-浓度增加是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OR = 0.811,P < 0.05)。百草枯中毒预测列线图模型的C值> 0.9,Calibration校准曲线中理想曲线与校准曲线高度重合。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在整个阈值范围内预测模型都具有临床有效性。
  结论   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死亡率高,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制作的百草枯中毒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信息平台的系统重构和新技术应用,理顺功能架构、解决数据填报冗余、交互欠友好等问题。方法 系统分析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卫生应急准备规律,优化填报流程及适应系统网络安全等新要求,采用“微服务”架构网站搭建技术重建新平台。结果 新平台增加了首页工作中心、中毒舆情和中毒咨询模块,整合了填报和查询模块,重新设计了统计分析功能,修改了部分表单内容,实现了填报、查询、提交、审核、复核等各项功能的有机整合。结论 升级后的中毒信息平台系统能够更安全、稳定地服务于中毒卫生应急处置与管理,有助于全面、动态掌握全国各级各类中毒卫生应急机构工作状况,为评估中毒卫生能力、科学规划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28 d苯染毒小鼠血清蛋白的表达变化,寻找其敏感生物标志物。
  方法  选择4~5周龄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昆明小鼠40只,将其随机分为苯中毒组和对照组,苯中毒组30只,给予苯皮下注射,1次/d,剂量为每千克体质量150 mg(即150 mg/kg),每周5 d,连续4周。对照组10只,按同样方法给予玉米油。染毒期间记录小鼠皮毛外形、精神、饮食状况和体质量变化。实验结束时采集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血清生化肝功能指标检测、α1-抗胰蛋白酶(α1-AT)、载脂蛋白A1(APOA1)及补体C3的检测;收集小鼠肝脏组织并称重,计算肝脏脏器系数,采用HE染色进行病理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苯中毒组实验期间小鼠皮毛外形、精神、饮食状况未见明显异常,染毒4周后,苯中毒组小鼠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苯中毒组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苯中毒组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两组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糖原蓄积;苯中毒组APOA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皮下注射是建立苯染毒小鼠模型的简单可行的方法。在苯中毒小鼠模型中,APOA1蛋白表达上调,可能是潜在的苯中毒敏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