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紫菀汤作为三因方的代表方之一,为陈无择所创制。本文认为该方为六乙年弱金岁运时气而设,为肺虚感热伤寒的病因病机而立。紫菀汤体现了陈无择"辨运论治"学术特色,填补了运气理论与临床应用衔接的空白。临证应因机辨理,抓住肺虚感热的核心病机,于多汗症、肠激惹综合征、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等肺系及大肠系疾病疗效确凿。  相似文献   

2.
五运六气是中医学研究气候、物候及病候三者之间变化关系及其周期性规律的一门学说,以天时气候、物候以及其作用于人体而表现出来的病候为主要内容。临床运用运气理论分析丁酉年(2017)初之气的运气特点以及运气对病候的影响,对病机以肝肾亏虚为主,病候以左关尺弱、左关尤甚为主的初之气临床病证,主方选岁木不及的运气方苁蓉牛膝汤益其岁气,滋肝补肾,应春阳升发,应天时,顺气机,治疗效果显著,举例验案四则说明之。  相似文献   

3.
苁蓉牛膝汤为陈言在《三阴极一病证方论》中针对六丁年、岁木运不及所设方剂。本文基于运气理论,从五行制化、药性、药效等方面观察丁酉年运用该方的临床疗效,就经典原文加以探析,岁木不及,五行属肝虚,肝不足,木为金乘,故本文将分别从肝虚肺燥病机与证治、方剂剖析,从诸多病案中选取典型效案进行探讨,以示丁酉运用该方良效,为运气方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运气理论应用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陈无择原著的运气学思想,并对紫菀汤的来源、组成和类似方剂进行比较,认为该方是针对五运六气的时间阶段和气象特征而制定,贯穿了陈无择崇尚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辨运论治的学术特色。临床运用时应辨运辨机辨理,综合脏腑虚实与天之寒热,对于肺系及其相关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确凿,以临床验案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苁蓉牛膝汤出自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运时气民病证治》:“治肝虚为燥热所伤,胠胁并小腹痛,肠鸣溏泄,或发热,遍体疮疡,咳嗽肢满,鼻鼽。”[1]燥火为病、肝虚为燥热所伤是苁蓉牛膝汤方证的关键要素,“肝虚”与“燥热”之证并见时,可应用苁蓉牛膝汤化裁治之。苁蓉牛膝汤组方精妙,其核心在于水火双调,补肝虚的同时补其肾母,以制肺金燥热[2]。  相似文献   

6.
总结许金榜医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经验.许金榜医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主要与肝、脾、肾三脏相关,肾虚血瘀是其重要病机.因此许金榜医师采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以补肾助阳暖宫为本,辅以健脾助运、疏肝理气、活血养血等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并附医案一则.  相似文献   

7.
陈无择依据五运六气理论所设立的三因司天方是中医“运气方剂”的代表。本文以五味合化规律为切入点,结合运气格局和相关本草文献,探索六壬年苓术汤与巳亥之岁敷和汤的异同。两方均适用于木胜土虚的运气格局,可奏健脾除湿兼复气机升降之功。但其针对的病机偏重有所不同:苓术汤主要为木旺风动、土虚湿胜而设,治法为平肝祛风兼以补脾祛湿;敷和汤主要为风火相煽、土湿水亏而设,治法为敛降风火兼祛湿补肾。临证时应根据不同病机侧重而辨证选方。  相似文献   

8.
《傅青主女科》中"嫉妒不孕"一篇中认为导致女子不孕的病因病机之一为肝气郁结,与现代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所导致的不孕症之病机有异曲同工之处。探析"嫉妒不孕"内涵的同时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所导致不孕症的病理机制,可以为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以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因病机复杂,为导致妇女排卵障碍而不孕的最常见因素,严重影响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现代医学对本病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对症治疗多为激素用药,治疗周期长且常伴随一定的不良反应和风险,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中医学能够辨证论治,整体调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发挥中医药优势治疗本病逐渐受到患者青睐。“伏阳”为机体局部或整体因痰、湿、瘀等而化气不足,阳气困于内部则郁,同时五脏及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不得发挥而呈现病理状态。文章基于“伏阳”理论,从肝、脾、肾气血痰瘀等方面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病因病机,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治疗,认为“伏阳”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病机核心,该病本虚标实,治疗时应标本同治、先后天同调以调经种子,既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特色,又结合了患者的切实需求。从“伏阳”理论出发,可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临床诊疗开拓思路,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是通过研究天时气候、物候规律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以预测和防治人体疾病的一门学科。人体受胎孕期运气禀赋的影响而呈现出个体体质差异性,继而影响个体后天脏腑的盛衰和罹患疾病的倾向,成为疾病的根本成因。本文基于先天运气理论,从体质、脏腑角度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汲取古籍中的经验,创新运气理论指导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思路,在分析患者不同年运体质的基础上施以针灸治疗改善其预后。创造性地提出运气-体质-脏腑-针灸的临证思维,以体质为中介,五脏为中心,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先天运气,有效指导其针灸治疗和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11.
薛园园  杨鉴冰  朱虹丽  李楠 《中医药导报》2021,27(3):190-192,214
总结杨鉴冰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差导致不孕的临床经验。杨鉴冰认为不孕病位在冲任胞宫,中医病机以冲任气血虚损、脾肾两虚、湿浊内生及气滞血瘀为主,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为原则,以补肾、泄浊、化瘀为法,处以汤药,效果显著。并附验案一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徐基平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术后及放化疗后的辨证思维及临床经验。徐教授认为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在临床上可辨为气阴两虚、冲任失调、脾虚肝郁、气虚血瘀及肝肾亏虚5个证型,针对不同证型,辨证施治,运用参麦地黄汤、八珍汤、二仙汤、黄芪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蒌贝逍遥散、归脾汤、左归饮合二至丸等方,临证加减,疗效可观。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3.
周宝宽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279-2281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治银屑病经验。方法:以医案的形式阐述银屑病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复杂,主要为血热、血虚、风燥、气滞、血瘀、湿毒、火毒及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肌肤失养。治疗原则为凉血消斑,养血润燥,化瘀通络,清热利湿,泻火解毒。自拟清热解毒汤,养血润燥汤,化瘀通络汤,化湿解毒汤,泻火解毒汤。结论:辨证论治银屑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大柴胡汤证病机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小柴胡汤证 ,从病机和用药上探讨大柴胡汤证蕴含的气血辨证思想 ,认为大柴胡汤能够气血同治 ,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应用经方和药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归纳总结曾灵芝主任医师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并整理相关病例和资料,从晚期肺癌的病因病机、分期辨证等方面,介绍曾灵芝主任医师的临证经验及遣方用药思路。并列举验案1则,加以佐证。结果曾灵芝主任医师认为,肺气阴两虚是是肺癌的主要病因病机,热毒、痰饮、血瘀是主要的病理环节。拟定了益气养阴为主,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为辅的治疗原则。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晚期肺癌,疗效显著。结论曾灵芝主任医师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晚期肺癌,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许润三教授运用补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盆腔疼痛是妇科常见症状,中医药治疗是缓解非手术指征慢性盆腔疼痛的重要方法。妇科知名专家许润三教授60余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虚型慢性盆腔疼痛在临床占有一定的比例,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慢性盆腔疼痛以气虚、阳虚,血行迟滞而痛或虚中夹瘀为主要病机者居多。慢性盆腔疼痛病因复杂,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对各种引发慢性盆腔疼痛的疾病,只要见到气虚、阳虚证候,均可从虚论治,采用益气升阳、温中补虚,或补虚行滞、温通化瘀、缓急止痛等"补而通之"之法。临证抓住其辨证要点,灵活运用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等补方,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膜性肾病作为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其治疗方案目前尚有许多争论。陈志强教授通过详细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脾肾亏虚、风湿瘀痹"的基本病机,进而提出"益气温阳、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在临床中围绕主体病机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临床运用。方法:通过我院临床实践和有关医学典籍记载,就四君子汤在脾胃气虚证中的运用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四君子汤在治疗脾胃气虚证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加味方可以进一步延伸四君子汤的运用范围。结论:四君子汤及加味方是中医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挖掘四君子汤及加味方的使用价值,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概念形成、病机特征、舌脉辨证要点、常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痰瘀互结证的辨治进行探讨,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重视久病怪病的痰瘀互结病理因素,治疗当以治气为先,首选芎归二陈汤,阳虚者加温阳之品,久病入络者加搜剔入络之品,且应兼顾补益,以防化痰祛瘀损伤正气。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20,(2):199-203
近年来,基于气血理论的下肢慢性溃疡辨治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病因病机方面,多数医家认为下肢慢性溃疡创面难愈与气血失和、气虚无力助血运行及气血两虚使肌肤失其濡养温煦有关。临床辨治方面,多集中于本病中后期气虚血瘀证和气血两虚证的研究,治疗方法除内服中药外,还有关于贴敷、熏法和灸法的研究。实验研究方面,诸多学者对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参考文献44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