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长沙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长沙市6所不同类型高校2 181名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健康素养现况调查.结果 大学生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61.69±14.77)分,67.5%的大学生具有基本健康素养(≥60分);健康素养的3个维度中,健康知识平均得分最低(58.63±14.54),健康技能得分最高(68.71±20.58).具备基本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行为3个维度健康素养的大学生分别为51.0%,75.0%和66.3%.农业与非农业户籍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高于男生,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随着学校级别的提高而增高(P值均<0.05);性别、年龄和学校类型是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相关因素.结论 大学生健康素养整体水平一般,其中健康知识素养水平最低.高校应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健康素养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广州市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广州市4所高校共计1 2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大学生中,总体的电子健康素养平均为(28.24±6.46)分,网络信息运用与服务能力平均为(3.50±0.98)分,网络信息评估与决策能力平均为(3.57±0.95)分。单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得分在性别、学校层次、学校类型、拥有电子产品数量、家庭经济、父母亲学历以及父母亲电子产品依赖程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是否独生子女、户籍、年级、对自身健康关注度、自评健康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户籍、年级、自我健康关注程度和自评健康情况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广州市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均P<0.05)。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综合干预,提高学生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东西部两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健康素养状况,为不同地区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对513名兰州大学学生和503名山东大学学生进行自制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两校大学生营养知识、行为和健康素养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接受过营养课程的医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山东大学(23.70±3.53)分,高于兰州大学的(21.11±3.88)分(P0.05);饮食行为得分为山东大学(24.64±3.38)分,高于兰州大学的(23.18±3.34)分;文科生营养态度得分为山东大学(6.95±2.11)分,高于兰州大学的(6.34±2.28分);健康素养得分为兰州大学(11.46±2.87)分,高于山东大学的(10.58±2.90)分,两校大学生营养KAP和健康素养得分的差异主要受地区和年级的影响。结论两校大学生营养KAP和健康素养存在地区差异性,且高年级学生差异更显著。开展营养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建议较发达地区的学生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欠发达地区的学生重视建立积极的营养态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心理亚健康症状的相关因素,为针对性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蚌埠市中学生3330名,使用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农村、乡镇、城市中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分别为(184.46±23.38)、(188.10±24.00)、(192.09±23.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15,P0.01);独生与非独生中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分别为(191.48±25.24)、(186.37±2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8,P0.01);学习日住校与不住校的中学生健康素养得分分别为(185.75±23.25)、(190.33±24.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4,P0.01)。心理亚健康症状检出率的比较,初中生(64.1%)低于高中生(68.9%),学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6,P=0.002);不同性别、户籍、是否独生和学习日是否住校中学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72、1.231、0.485、3.557,P均0.05)。有心理亚健康症状的中学生健康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得分均低于无心理亚健康症状的中学生(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高中生、乡镇学生、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低健康技能是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症状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健康素养是中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的影响因素。可从提高健康素养入手,对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湛江市某医学院2012级新生健康素养状况的调查,了解其健康素养现状。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湛江市某医学院一年级学生使用自编问卷进行健康素养现状调查。结果湛江市某医学院新生健康素养百分制总分为(68.23±12.48)分,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理念百分制得分为(79.94±15.59)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百分制得分为(53.58±17.78)分,健康技能百分制得分为(84.41±19.74)分。20.23%(255人)健康素养百分制总分980分,具有基本健康素养。单因素分析结果健康素养百分制总分女生高于男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影像专业学生高于临床专业和麻醉专业(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专业、生源地、家庭月收入是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该医学院入学新生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在医学院校中开展健康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某高校在校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共1 405名学生,进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并对健康素养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学生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58.88±16.47);女生总体健康素养的得分(61.22±13.95)高于男生(55.08±19.29);一年级学生的健康素养得分(56.50±15.77)低于二、三年级的学生的得分[(58.71±17.67)和(60.53±15.51)];自身患慢性疾病的学生健康素养得分(40.89±20.40)低于未患有慢性疾病的学生(59.31±16.13)。结论该校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低,性别、年级、是否患有慢性疾病是得分高低的影响因素。应重视学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根据不同对象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长沙市某高校在校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结果 414名调查对象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百分制平均得分为(60.918±5.2544)分,68.36%具有基本健康素养(≥60分);传染病预防与慢性病预防维度百分制平均得分较低(分别为46.075±0.8193和4.743±1.2172);科学健康观和急救应急2个维度,女生及格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农业户籍大学生健康素养知晓率(70.8%)高于农业户籍(67.5%),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健康素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OR=1.775)、农业户籍(OR=1.339)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相对较低,年龄≥22岁(OR=0.480)、家庭月平均收入≥10 000元(OR =0.686)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相对较高. 结论 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尤其是传染病预防和慢性病预防,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进一步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以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宁夏某医科院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为依据,结合《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的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实地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对该校在校师生进行健康素养水平调查,样本通过简单随机抽样而得。结果该校学生健康素养平均总分为75.50±7.29;健康知识和理念平均分为80.81±11.4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平均分为66.50±11.83;健康技能平均分为85.40±11.40。不同性别、家庭环境的大学生健康素养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生健康素养及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校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整体较高,但健康素养三维度间水平不均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较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基本技能得分低。学校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措施,以提高医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和生命质量的现状,探讨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与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利用健康素养问卷、EQ-5D量表对南京市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38.1%。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具备率分别为65.2%、42.6%、46.9%。南京市大学生生命质量:EQ-5D均分为(0.92±0.11)分,自评均分为(85.13±12.4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女生、高年级、医科生、母亲文化程度高的大学生具有更高的健康素养水平(P <0.05);男生、低年级、文理科学生具有更高的生命质量(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学科(OR=2.316,95%CI=1.837~2.920)、年级(OR=1.138,95%CI=1.019~1.271)、学校(OR=1.253,95%CI=1.109~1.415)、母亲文化程度(OR=1.124,95%CI=1.069~1.183)、学习状况(OR=0.898,95%CI=0.849~0.95...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不同专业、年级和性别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探讨影响医学院大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自制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乡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和医学英语专业共1 50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层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专业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年级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行为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大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依次是食品安全态度、知识、专业和性别(P<0.05或P<0.01)。结论医学院校应通过课堂、校园网络、广播等多种途径及方式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同时加强学生对食品安全态度的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本科院校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的状况的调查,为在校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及中北大学共1 479名在校生,以匿名自填问卷形式进行食品安全KAP问卷调查,其中食品安全知识11题、食品安全态度15题和食品安全行为12题。采用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大学生总体食品安全知识平均为(7.94±2.59)分,医科院校的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8.38±2.66)分,较非医学生(7.75±2.55)分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1,P<0.05)。接受食品安全相关课程的学生平均得分比未接受者平均得分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5±2.82)vs(7.65±2.45),t=8.477,P<0.05]。大学生最希望获得食品安全知识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校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8、30.27、42.39,P均<0.05);对食品安全关注度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校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6、37.03、58.69,P均<0.05);《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对大学生购物帮助的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校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8、91.25、53.64,P均<0.05);具有较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经常在食堂就餐的学生占71.53%,经常选择的就餐地点的比较,不同性别、年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2、40.66,P均<0.05);不同学校间学生对日常消费时对营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的关注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5,P<0.05);对食堂工作人员卫生关注度的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校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4、42.08、67.89,P均<0.05)。72.62%的学生在购买食品时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结论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多种宣传形式使大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同时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2.
调查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济南市6所高校的1 866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济南市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30.40±6.01)分,合格率为32.6%;其中网络健康信息与服务应用能力、评判能力和决策能力平均得分分别为(18.99±3.95)(7.62±1.74)(3.79±1.00)分.电子健康素养得分城市大学生高于农村,医学专业高于非医学专业,大一学生高于大二及大三学生,自评健康状况较好者高于一般及较差者,家庭经济状况好、较好者高于一般、较差及差者,中学时无留守经历者高于有留守经历者,原生家庭学生高于单亲家庭、重组家庭者,学习压力小者高于一般及较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86,-2.77,26.81,15.65,2.60,-4.09,5.47,11.13,P值均<0.05).电子健康素养与网络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3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网络社会支持、年级、健康状况、留守经历、生源地、专业、学习压力、家庭经济情况是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0.16,-1.26,-1.48,1.29,0.92,0.73,-0.79,0.51,P值均<0.05).结论 济南市大学生的电子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要从家庭环境、网络社会支持和学习引导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提升大学生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石河子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膳食行为习惯的现状,并探讨影响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膳食行为的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大学生营养调查问卷,随机抽取14个学院3 000名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经正态性检验,营养知识得分均不符合正态分布,故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石河子大学学生膳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3.40±1.80)分。医学生得分(3.71±1.69)高于非医学生(3.2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7,P<0.05);女生得分(3.71±1.70)高于男生(3.13±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6,P<0.05);汉族学生得分(3.57±1.77)高于少数民族学生(2.62±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73,P<0.05);学过营养相关课程的学生得分(3.82±1.87)高于未学过的学生(3.0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50,P<0.05)。电视、网络是大学生获取营养相关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不高,不同学院、性别、民族及是否学过营养学知识相关课程是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蚌埠市在校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各高校在校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方便抽取蚌埠地区3所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共计6192人,使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蚌埠地区大学生抑郁报告率31.5%,焦虑报告率11.0%。不同城乡、学校类型、年级以及父母亲文化程度的大学生抑郁焦虑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大学生抑郁焦虑状态报告率均为非医学院校高于医学院校,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抑郁状态报告率随父亲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而焦虑状态报告率随母亲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结论蚌埠地区大学生抑郁焦虑状况较严重。学校类型、年级、父母亲文化程度等因素均会影响大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广州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广州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州市选取4所院校,每院校每年级随机选取20名学生,采用统一调查问卷,采取自填式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AIDS相关知识总的知晓率为88.0%。AIDS知识得分为(10.59±2.06),对待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态度得分为(2.43±2.52);知识与态度的分值呈正相关(r=0.121,P=0.024),态度分值与年级呈负相关(r=-0.145,P=0.006)。AIDS一般知识得分医学院校学生高于非医学院校学生(t=2.037,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35,P<0.0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年级学生的态度得分随年级的上升明显下降(未加权F=9.229,加权F=9.770,P值均<0.01);85.2%大学生对待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抱支持或同情态度。结论高校AIDS知识教育仍需全面普及,加强、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进一步改善对待AIDS/HIV感染者态度是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了解微信公众平台干预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效果,为丰富高校学生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南京市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各1所,各校再随机抽取1个本科专业.将抽中专业大一年级的所有班级随机分为干预组(232名)和对照组(231名)进行问卷调查,干预组进行微信健康素养教育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微信健康素养教育干预.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总分及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和健康状况各维度得分分别为(72.97±11.65)(28.51±5.79)(23.25±6.45)(14.18±2.94)(7.03±2.90)分,与干预前相比,健康素养总分及健康知识、行为、技能均分均有提升(P值均<0.05).干预后两组之间比较,除健康状况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及健康素养总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高健康素养比例上升至52.6%,边际健康素养及低健康素养比例分别下降为33.2%和14.2%,对照组健康素养构成的变化幅度不及干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干预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可为今后大学生健康素养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合肥市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探讨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9年3—9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合肥市内抽取4所高校,选择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累计发放问卷1 250份,内容包括亚健康状态和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亚健康相关因素。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1 137名大学生中,亚健康检出率为70.5%;不同性别、年级、学校、生源地、月均生活费用的合肥市大学生亚健康量表或子量表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性别(女:β=-1.544,P=0.023)、年级(大二:β=-2.119,P=0.007、大三:β=-3.411,P<0.001)、学校(医学院校:β=3.006,P<0.001)和月均生活费用(≥1 500元:β=4.009,P=0.037)是大学生亚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 合肥市大学生的亚健康检出率较高。应重点关注女性、高年级、非医学院校以及经济条件差的学生,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其心理、社会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和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对新疆某医学院校89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平均分为(66.02±0.43)分,最高98.2分,最低28.4分。以60分为合格标准,27.0%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来自城市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来自农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非独生子女、临床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高于少数民族、独生子女、非临床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导向、自我调节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包括生源地、民族、学习方式、环境评价和成绩排名等。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不同个体特征间自主学习能力不同,学校及相关组织应针对有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网络社会支持与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及网络社会支持量表,于2019年11月对山东省某医学院校527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网络社会支持总得分为60.41±13.21,不同生源地、年级、家庭经济状况的护理本科生网络社会支持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142.69±19.82,不同年级、家庭经济水平的护理本科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网络社会支持得分与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呈正相关(r=0.105~0.403,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网络社会支持、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对健康自我管理具有预测作用。结论护理本科生网络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其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兰佳庆  李伟梅  张蓓  张立华  段爱旭 《中国校医》2020,34(12):881-884+938
目的了解山西省在校本科生的健康商数现状。方法采用健康商数问卷对1 000名在校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校本科生整体健康商数得分为(7.39±1.15)分,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在精神状态、生活技能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是否住校、不同锻炼频率、不同体检状况、父母亲健康状况、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健康商数各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商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锻炼频率、体检状况、母亲健康状况是影响大学生整体健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⑴山西省在校大学生健康商数总分虽较为理想,但健康知识维度得分偏低,提示将健商理念融入健康教育,普及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教育者的重要任务。⑵高校教育者应因人制宜进行健康教育,通过提高其健商某一方面的水平,促进整体健商水平提高。⑶高校教育者应积极倡导大学生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定期体检、将健商教育纳入家庭教育体系,促进其健商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