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5年2月~2016年2月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干眼症、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染色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结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好,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50例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以胰岛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干眼症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67%高于对照组的8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UT(12.70±2.66)s长于对照组的(10.62±0.60)s、干眼症症状评分(8.17±0.49)分低于对照组的(18.96±2.2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用药安全,可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改善干眼症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依据治疗术式差异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周边虹膜根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眼压及视力水平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改善视力并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白内障患者采用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后干眼症的影响。方法76例(76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38眼)。对照组予以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观察组患者予以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临床症状(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眼红、晨起眼睑黏滞)评分以及不同时间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眼红、晨起眼睑黏滞评分分别为(0.95±0.32)、(0.98±0.31)、(1.12±0.38)、(1.09±0.31)、(0.98±0.3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72±0.42)、(1.52±0.36)、(1.65±0.52)、(1.72±0.53)、(1.56±0.4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1个月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短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1个月基础泪液分泌量少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采用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干眼症状、改善泪膜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与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78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状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视力、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视力、眼压均较本组术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中实施超声乳化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及眼压,提高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碎核小切口与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该科收治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碎核小切口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散光程度,术后矫正视力0.5~1.0比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 d和1周的散光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散光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矫正视力达0.5~1.0的患者比例相近,且两组前房积血和虹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后囊膜破裂和角膜水肿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碎核小切口与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临床疗效相当;但碎核小切口摘除术治疗安全性更符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白内障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恢复情况、治疗3个月后的角膜散光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0.2~0.8低于对照组的0.3~1.3。研究组术后视力恢复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8%低于对照组的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硬核白内障患者实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可能改善患者散光情况,手术用时更短,患者视力恢复更快,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予以患者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以后合并干眼症的患者治疗中应用采取玻璃酸钠与普拉洛芬治疗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中所选患者一共100例,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的手术治疗以后合并干眼症在2018年的1~12月份入某院治疗,所选患者因研究需要被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纯应用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联合玻璃酸钠与普拉洛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50例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48/50),50例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00%(11/50),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差异不大,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UT、泪液分泌长度以及F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以后合并干眼症的患者治疗中联合采取玻璃酸钠与普拉洛芬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普拉洛芬与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6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92例(92眼),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普拉洛芬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BUT).结果:经治疗,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5.65%)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BU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BUT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BUT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普拉洛芬与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疗效显著,能有效延长泪膜破裂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药实践》2020,(2):126-128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就诊的94例(107眼)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5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47例(53眼)在对照组手术基础上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BCVA水平均明显提高,观察组BCV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M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感染、感染性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行雷珠单抗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09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联合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情况、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最佳矫正率均高于本组手术前,且联合组患者最佳矫正率72.73%高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30、90、150 d,联合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3.40±3.15)、(18.42±3.21)、(17.55±3.28)、(18.34±3.81)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19.51±3.64)、(22.51±3.25)、(19.47±3.64)、(24.61±3.67)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11/55),低于对照组的75.93%(4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优势明显,对患者的视力恢复、眼压降低、眼压稳定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减少干眼症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实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120例(176眼)。根据患者手术时间先后将其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性护理措施与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不同护理措施对减少患者干眼症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3.2±5.3)分与(97.4±3.7)分,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干眼症并无差异(P>0.05),比较分析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干眼症,观察组患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类分米测试与泪膜破裂、角膜荧光表现等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可为其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同时,还可减少干眼症的发生,对眼部健康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5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高龄白内障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进行治疗,试验组则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散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后,2组患者手术后的视力情况较手术前改善明显,且试验组患者术后3d的视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手术后3d、1个月的散光度情况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率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显著,且对照组患者下降水平较试验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2 h和24 h眼压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数据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较对照组52.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散光度以及眼压等临床症状,同时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8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出现干眼症患者,根据药物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基础组,每组40例。基础组应用人工泪液治疗,试验组使用人工泪液和普拉洛芬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症状改善率及用药前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长度。结果 试验组用药后的症状改善率为97.5%,高于基础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长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试验组泪膜破裂时间(12.57±3.01)s、泪液分泌长度(12.44±1.02)mm/5 min长于基础组的(10.26±2.73)s、(10.81±2.29)mm/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泪液联合普拉洛芬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2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单眼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2.2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术源性散光结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22±0.12)优于对照组的(0.35±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源性散光程度为(0.32±0.10)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9±0.1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2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视力,有效降低术源性散光,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于某院和进修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0例,按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00例。观察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手术前后视力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h、6h、12h及24h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48h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1周的视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手术4周及12周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瞳孔变化、前房积血、虹膜损伤、角膜水肿及后囊破裂多项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远期治疗效果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无明显区别,但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术后视力恢复更快,眼压浮动较小,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糖尿病患者泪液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和30例患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在术后4个时间点7 d、15 d、1个月和3个月进行干眼症状评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析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SchirmnerⅠ结果测定,对2组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7 d、15 d及1个月糖尿病组干眼症状评分分数较高(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较糖尿病组干眼症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5 d、1个月及3个月对照组较糖尿病组泪河线高度数值高,BUT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15 d、1个月及3个月糖尿病组SchirmnerⅠ长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组较对照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状重,且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8.
姚培好 《北方药学》2020,(2):108-109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7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bFGF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各组临床疗效、眼表、泪膜功能以及干眼症状评分和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结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94.28%,33/35)显著高于对照组(82.85%,29/35),P<0.05;两组治疗后BUT及SIt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干眼症状评分升高,观察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SDI评分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用bFGF滴眼液辅助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泪膜、泪液功能,且会降低干眼症状评分和OSDI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眼压及视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5%)高于对照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乳化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均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效果要优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84例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视力改善情况、眼压、前房深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观察组视力(0.08±0.03)与对照组的(0.08±0.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P=1>0.05)。术后,观察组视力(0.61±0.16)高于对照组的(0.53±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眼压(14.68±6.46)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18.35±6.25)mm Hg,前房深度(2.32±0.49)mm高于对照组的(2.00±0.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