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综合病区药品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医院综合病区2017年5月~2018年4月沿用传统药品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前。2018年5月~2019年4月实施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药品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病区药品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评估药品管理水平。结果:实施后病区药品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对病区药品管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综合病区实施药品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药品管理质量,降低缺陷事件发生风险,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和药品不良事件,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监护室开放式病房存在的安全问题与防范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8~2019年治疗的86例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43例)未实施防范对策,为实施前;2019年(43例)实施防范对策,为实施后。观察并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患者管理满意度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意外伤害发生数值、懈怠违禁品数值、未经允许外出数值、不良生活习惯数值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患者对管理满意度总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监护室开放式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制定并实施对应预防措施能够有所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使患者在医院的居住安全得到有所改善,有效提升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医护方面的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SBAR报告流程的构建在控制管理医疗不良事件中的作用。方法:医院自2019年3月起应用实施SBAR医护沟通模式,2018年8月~2019年2月为实施前,2019年4~10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医护沟通问题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占比,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SBAR医护沟通模式应用于消化和肿瘤科的管理,可以降低医护沟通所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护合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提高ICU仪器设备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4月开始,对ICU的常规仪器设备实行信息化管理,将2018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132例患者和12名医护人员设为实施前,将2019年4~10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及12名医护人员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ICU仪器设备质量合格率和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信息化管理后,仪器设备质量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ICU仪器设备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能够提升管理效率,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项目清点制度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2019年医院放射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医院于2019年1月开始实施项目清点制度,比较实施前后各项管理评分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项目清点制度实施后,放射科各项安全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放射科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项目清点制度用于放射科护理管理,能够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儿科门诊于2018年8月起实施FMEA联合RCA输液风险管理模式,2018年1~7月为实施前,2018年8月~2019年4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儿科门诊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儿科门诊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儿家属对输液管理过程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FMEA联合RCA输液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保证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杭州市开展"互联网+妇幼健康"新型服务模式的价值。方法:医院自2019年起建立并开展"互联网+妇幼健康"的新型服务模式,将2019年1~10月医院所在社区登记在册的1 200名妇女、儿童设为实施后,将2018年2~10月社区的1 200名妇女儿童设为实施前,分析实施前后妇幼健康管理工作质量及群众满意度。结果:实行"互联网+妇幼健康"新型服务模式后,妇幼健康管理工作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妇幼健康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互联网+妇幼健康"新型服务模式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妇幼健康管理水平,降低管理风险或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单元配备信息管理护士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为提升科室护理管理质量,科室从2019年起实行护理单元配备信息管理护士,以2018年4~12月(实施前)和2019年2~10月(实施后)科室各收治的500例患者及所有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对科室护理管理质量的评价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科室的护理质量考核评分结果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单元配备信息管理护士能明显提高护理管理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规范护理管理流程,医患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用于普外科术后管道护理专项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7月普外科收治手术患者64例,实施HFMEA模式,设为实施后组。另抽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普外科收治手术患者64例,接受常规管道护理,设为实施前组。对比实施前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HFMEA模式用于普外科术后管道护理专项管理中,能够维护管道安全,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集束化管理在心内科注射泵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5月开始医院心内科对注射泵实行集束化管理,设2018年9月~2019年4月为实施前,采取常规管理;设2019年5~12月为实施后,实行集束化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心内科注射泵护理管理质控、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集束化管理后,心内科护士的注射泵护理管理质控评分显著提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的实施,提高了心内科注射泵护理管理质控质量,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将质量控制专项管理应用在超声科科室中的效果。方法:医院超声科自2019年11月起进行质量控制专项管理,2019年6~10月超声科应用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2019年11月~2020年3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技能考核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超声科实施质量控制专项管理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可以规范流程,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水平,降低医疗事件发生的风险,并且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与效应分析模式在神经内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1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风险管理。观察组采用医疗失效与效应分析模式。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合理用药率、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管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合理用药率、医师对其管理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疗失效与效应分析模式能够显著提升神经内科管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用药安全多学科协作护理团队运作模式研究进展。方法:为提升医院用药安全管理质量,自2018年6月起,构建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团队运作模式,随机抽取2017年3~12月医院接诊430例患者纳入实施前,另抽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收治430例患者纳入实施后,观察比较该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医院用药安全管理质量及患者诊疗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就诊患者护理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患者对安全用药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团队运作模式应用于医院用药安全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医院整体药品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麻醉科实施6S管理前后麻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15~2016年接受手术治疗的67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施行6S管理前后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6S管理后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因技术过失、失职行为或麻痹松懈等因素引起的麻醉差错及麻醉事故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将6S管理用于麻醉科管理,能够提高麻醉科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患者的围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在妇科门诊手术室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将身份识别管理用在妇科门诊手术,比较实施前后情况、医护人员和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患者身份识别落实情况显著提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患者身份识别用于妇科门诊手术室的日常管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避免差错的发生,减少医患、护患纠纷,是医院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模块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1月实施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296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4月起实施模块管理,2018年10月~2019年3月为实施前,2019年4~11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共142例患者,实施后共154例患者。比较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安全态度、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或其家属对转运过程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医护人员在团队协作、工作满意、安全氛围、工作条件、压力感知和管理感知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实施后(P0.05)。实施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应用于模块管理,可以有效改善医护人员的安全态度,降低不良事件,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良事件实例教学法在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对护士实施模拟不良事件进行教学,2018年7~12月为实施前,2019年1~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能力,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专业实践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职业素养和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输液室安全管理中实施不良事件实例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强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智能化输液管理系统在儿科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儿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诊需进行输液患儿524例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7月起实施智能化输液管理系统,2018年1~6月为实施前,2018年7月~2019年1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患者262例,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显著少于实施前(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儿科输液管理中运用智能化输液管理系统,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情况的发生,可提升患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室病理标本的信息化管理及送检流程优化情况。方法:医院手术室病理标本于2018年6月起实施信息化管理及送检流程优化,抽取实施前(2017年12月~2018年5月)和实施后(2018年6~12月)收治的各320例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记录实施前后标本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临床医师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临床医师对病理标本保存、送检流程管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手术室病理标本实施信息化管理及送检流程优化后,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管理质量升高,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中医院肾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肾内科自2019年1月起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模式,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为实施前,2019年1月~2020年1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舒适度、患者满意度等。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中医院肾内科护理管理中有效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价值良好,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