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明丽 《河南中医》2013,33(5):761-762
麻痹性肠梗阻亦称无动力性肠麻痹,是因各种原因影响肠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或影响肠道局部神经传导,或影响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使肠管扩张蠕动消失,而不能将肠内容物推向前进所引起的.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显著,无阵发性绞痛等肠蠕动亢进的表现,肠蠕动减弱或消失,罕有引起肠穿孔者.麻痹性肠梗阻对于一些中医泻下药不敏感.笔者于实习期间采用天枢穴穴位注射治疗麻痹性肠梗阻一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美娟 《中医药导报》2002,8(5):272-273
目的 :探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有效针灸方法。方法 :针刺选用夹脊穴对 32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 ,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临床治愈率达 6 5 .6 3% ,总有效率达 93.75 % ,本方法对局部的肠道症状和全身性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其中对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的症状 ,改善率均达到 90 %以上 ,且患者病程越短 ,临床治愈率越高。结论 :针刺选用的夹脊穴对本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正>肠梗阻为临床常见急腹症,主要因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而发病,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等,可引起梗阻肠段解剖和功能性改变,进而出现体液和电解质丢失、肠壁坏死和继发感染,甚或致毒血症、休克、死亡。肠梗阻属于中医学"肠痹""关格""肠结""腹胀"等范畴,其发生机制为湿热蕴结或正气亏虚,导致胃通降失常、腑气不通。肠梗阻治疗以"通"为要,但又不限于"通",需处理好扶正与通便的关系。扶正要辨证,通便要掌握好  相似文献   

4.
<正>肠梗阻是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的外科常见病症。其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病情重,临床病情复杂多变。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自肛门排便排气。肠梗阻的治疗包括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再加基础治疗[1]。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特别是不完全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蛔虫或粪块堵塞引起的肠梗阻,肠结核等炎症引起的不完全性肠梗阻等。肠梗阻属于中医学"关格"、"肠结"等范畴。中医认为肠为"传化之腑",以通降下行为顺,饮  相似文献   

5.
在外科众多急腹症中,肠梗阻是十分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粘连型肠梗阻又是肠梗阻中最为多见的一种。在中医学上,肠梗阻属"肠结""关格"等范畴,突出临床症状是反复呕吐、阵发性腹绞痛、停止排气排便,呕吐物常呈现为黄绿色液体状态甚至是粪汁样,以及伴有反跳痛、压痛及肌紧张等体征,腹部X线平片呈现出肠袢气液平面。肠梗阻的西医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而对肠梗阻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将西医营养支持、纠正内环境紊乱等突出优势充分发挥,在实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的同时,辅以针灸行气活血、中药通里攻下,促使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得到更加满意的疗效,因此,对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具有异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麻痹性肠梗阻又称肠麻痹,属于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蠕动减弱或消失,以致肠内容物不能通过肠道,引起梗阻,但肠壁无器质性改变。麻痹性肠梗阻常常是多器官功能衰竭中的一部分,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危重病症,一旦出现常示病情危重。肠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在病程中、晚期的患儿突然出现恶心、呕吐频繁、腹胀明显、阵发性哭吵不安,大便减少,  相似文献   

7.
针刺夹脊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2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治疗肠易综合征的一种有效针灸方法。方法:针和夹脊穴对32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临床治愈率达65.63%,总有效率达93.75%,本方法对局部的肠道症状和全身性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中对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的症状,改善率均达到90%以上,且患者病程越短,临床治愈率越高。结论:针刺选用的夹脊穴对本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味小承气汤联合针灸治疗在治疗腹部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9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按随机原则均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小承气汤组和联合治疗组。常规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处理;小承气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小承气汤加味保留灌肠;联合治疗组在,j、承气汤组治疗基础上针刺双侧足三里、上巨虚及下巨虚穴。共治疗4天。观察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小承气汤组和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常规组(P〈0.05),而联合组优于小承气汤组(P〈0.05)。小承气汤组和联合治疗组肠呜音恢复时间,术后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症状缓解时间均优于西医常规组(P〈0.05);而联合组又优于小承气汤组(P〈0.05)。结论:采用小承气汤联合针灸治疗能明显促进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麻痹性肠梗阻亦称无动力性肠麻痹,乃是因各种原因影响肠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或影响肠道局部神经传导,或影响肠道平滑肌收缩,致使肠管扩张蠕动消失。对此,笔者于2010年2月至2014年10月,对40例麻痹性肠梗阻病人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隔物灸合电脑中频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总共80例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5~76岁;病程3~10天;42例有胃肠、肝胆、胰脾腹部手术史;  相似文献   

10.
麻痹性肠梗阻是由于腹部手术、腹腔感染或电解质紊乱后肠壁受到损伤或炎症刺激等影响而致肠功能紊乱、肠蠕动消失,肠内容物无法正常运行诱发的肠梗阻[1]。近年来,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老年人患此病的比例逐渐增高,且往往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合并症多,给治疗上带来很多难点。本文选取老年麻痹性肠梗阻患者48例进行临床观察,发现从肝郁脾虚论治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结肠动力不足导致小肠麻痹性梗阻的临床特征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结肠动力不足致低位小肠麻痹性梗阻住院的26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分析其治疗经过。结果:10例无明确便秘病史,2例有1~2月便秘病史,14例有1年~10年便秘病史。主要症状有腹胀、腹痛、便秘、呕吐。发生肠梗阻的特点为突然出现低位回肠肠梗阻的症状、伴有结肠肠型和回肠蠕动波;腹部影像学表现特点为X腹部立位平片提示低位小肠梗阻,腹部CT提示结肠、甚至直肠扩张,时有粪石阻塞。通过影响支持治疗,并给予小承气汤灌肠、粪菌移植,待腹胀缓解后给予中药治疗,症状完全缓解。肠梗阻症状反复发作则行手术治疗。结论:结肠动力不足致低位小肠麻痹性梗阻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恢复结肠动力的非手术治疗为主,对于长时间不能恢复者可以进行回肠造口手术,尽量不要行急诊全结肠切除手术,何时进行手术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麻痹性肠梗阻是指肠道平滑肌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收缩,或肠道局部神经传导功能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异常,或肠道植物神经系统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失衡,造成肠管不扩张蠕动,从而阻碍肠内容物通过的病症~([1])。产妇在术后2~3 d,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会并发剖宫产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恶心呕吐、腹胀、排气不顺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针灸对顺铂(DDP)化疗后大鼠胃组织中五羟色胺(5-HT)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含量的影响,阐释针灸改善化疗后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机制以及针灸治疗DDP化疗大鼠呕吐的机理。方法选取普通级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60±20)g,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空白组按照5ml/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3组分别按照5mg/kg腹腔注射DDP造成化疗后胃肠道损伤模型,24 h后模型即成,造模成功后,针刺组和艾灸组分别取"膈俞""胃俞""肾俞"和"足三里"给予针刺和艾灸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禁食1天后处死大鼠,取出全胃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组织中5-HT和NOS的表达含量,比较针刺和艾灸作用的差异。结果 DDP化疗可致大鼠胃组织中的兴奋性递质5-HT的含量增高,抑制性神经递质NOS含量降低,导致呕吐的发生。而针刺和艾灸可以降低5-HT的含量,增加NOS的含量,减轻因DDP化疗所致的呕吐。结论针灸通过对其相互拮抗的神经递质的调节,使DDP化疗所致的胃肠功能紊乱得到良性的调整,从而减轻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可能是针灸对抗化疗后胃肠反应,减轻化疗后呕吐,减轻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增液承气汤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简称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常规手术无法解除梗阻及去除病因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的恶性肠梗阻,患者不仅要承受呕吐、腹痛、腹胀、无法进食等病痛的折磨,而且可能还要承受因放弃治疗,或持消极态度所致的精神痛苦。研究显示,对于不能手术解除的恶性肠梗阻,采用合理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肠梗阻属中医学"便秘"、"关格"之暴疾,都发生于胃肠道,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笔者自2007年以来,对58例  相似文献   

15.
刘利芳 《光明中医》2009,24(2):361-362
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表现为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扩张、肠内容物积存和蠕动功能紊乱,出现"痛、吐、胀、闭"四大症状.祖国医学称之为"关格、肠,结"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的增多,对于术后肠动力紊乱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术后肠动力紊乱临床表现轻者仅自觉腹部胀满不适;重者可有腹胀、体检腹部叩诊有鼓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甚至腹部胀大如鼓,腹皮绷急,不能排气或排便,并伴有发热、腹痛、尿路感染等继发症状。一般情况,术后48~72小时后,肠道恢复正常的协调而有节律的运动。然而由于禁食、手术创伤、麻醉药物、牵拉、镇痛泵、人工气腹等因素,导致患者肠动力紊乱,腹部脏器运动功能障碍,多会出现暂时性肠麻痹,甚至形成麻痹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小承气汤灌肠配合针刺治疗腹部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0例,两组均用加味小承气汤治疗,联合组加用针刺治疗。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腹胀、腹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小承气汤灌肠配合针灸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腑散结汤灌肠联合针刺"四关穴"治疗老年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明确诊断的56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28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腑散结汤灌肠及针刺"四关穴"治疗,均5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比较两组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KP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腹痛消失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5.7%,高于对照组的6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散结汤灌肠联合针刺"四关穴"治疗老年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能有效缓解肠梗阻症状,其疗效显著好于单纯西医临床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庄文琪 《光明中医》2008,23(1):55-56
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祖国医学称之为“关格”、“肠结”等。明代《医贯》载:“关者不得出也,格者不得入也”,故“关格”之证与肠梗阻颇相似,以大承气汤治疗的方法至今沿用。2002年2月至今,我们采用大承气汤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腹部、肛肠手术后及泌尿系结石使用解痉药物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等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20.
<正>胃肠功能紊乱是由高级神经紊乱——胃肠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其临床症状主要有: 1、胃功能紊乱,以胃的症状为主。患者常有泛酸、嗳气、厌食、上腹部胀痛或不适、呕吐等症状。2、肠功能紊乱,以肠道症状为主。患者常有腹痛、腹部不适、腹胀、肠鸣,腹泻、便秘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