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精神科老年病房护工手卫生的影响。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提高护工洗手依从性为活动主题,拟定计划,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隐蔽式现场观察的方法,了解本病区9名护工手卫生依从率和洗手正确率,分析影响洗手的因素,根据原因制订干预措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工手卫生依从率、洗手正确率。结果:品管圈活动使护工的手卫生依从率从干预前的50.8%,提高到干预后的90.1%;洗手正确率从干预前的13.3%,提高到干预后的68.6%。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老年病房护工的手卫生依从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探讨老年精神病房常见的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进行风险分析及识别,提出防范措施: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风险意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加强细节管理,建立防范、处理预案:认真履行告知制度,做好安全宣教,以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为精神病老年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胡艳 《内蒙古中医药》2008,27(9):167-168
安全管理是精神病房护理中最重要的环节.病人因受幻觉.妄想等症状支配.常可出现冲动、伤人、自杀、自伤行为,有可能危及病人生命.因病人否认有病,拒绝治疗.也可出现激惹与反抗.危及他人的安全.癫痫所至精神障碍的病人,常可出现突然的冲动性攻击行为.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时,精神集中,提高警惕,掌握病人特点,经常巡视,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要有预见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究老年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和效果。方法: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自2014年6月将优质护理服务用于老年精神科病房,从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5例作为对照组,从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临床整体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循证护理概念引入精神科开放病房护理管理中,以减少患者意外事件,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5年5月~2016年4月开放病房开展循证护理,共收集85例患者,干预前12个月在开放病房接受护理的患者共105例。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开展循证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精神状态、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引起精神外科开放病房患者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为护士责任心不强、操作不规范、患者疾病、评估不到位、环境因素;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由干预前的32.38%降到12.94%(P0.01);干预后家属护理总满意率由64.76%提升至89.41%(P0.01);患者精神状态良好率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精神科开放病房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通过循证护理加强管理,可减少患者走失、伤害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其精神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精神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施与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近年来新入职护士和非精神科调入的46名精神科护士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根据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特点,从岗前教育、基础知识、专科技能、护理操作、规章制度和整体护理等方面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建立健全考核和反馈制度,分析其培训结果。结果:实施规范化培训措施后,护理人员理论、技能考核合格率为86.96%、医务人员满意度为89.13%、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1.30%,同实施规范化培训措施前的52.17%、54.35%和58.7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规范化培训可有效提高精神科护士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规范化精神科口服药发放流程,提高精神科护理管理质量。方法:2018年6~12月对精神科口服药发放流程实施常规管理,为实施前;2019年1~6月起对精神科口服药发放流程进行整改,针对既往口服药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管理对策,并融入到口服药发放流程中,重视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为了确保口服药发放流程的顺利应用,安排全科护士做好培训工作,规范口服药用具,统计口服药发放流程实施前后半年时间内,精神科口服药相关护理差错问题,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精神科护士对用药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结果:实施后精神科口服药相关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精神科护士在药品核对、用药交接、不良反应观察、用药说明上的执行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规范精神科口服药发放流程,能够显著降低口服药发放相关护理差错的发生率,能够有效提高护士对用药安全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在新生儿病房母乳喂养中应用规范化管理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母乳喂养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母乳喂养常规管理,观察组进行规范化管理,主要包括建立母乳喂养质控小组、建立母乳库、规范母乳收集流程、规范母乳喂养实施过程等,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的医务人员,在母乳喂养知识、技能掌握率等方面,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实施新生儿病房母乳喂养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降低乳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精神科老年病房的护理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2月医院老年精神科病房收治的200例患者,通过临床的相关症状评估等确诊,剖析并总结存在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护理安全事件5例,发生率为2.50%,跌倒3例,意外损伤2例,用药不良反应2例。结论:精神科老年病房存在较多护理风险,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护理风险监控,重视护理人员培训,强化医院安全管理,以降低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精神科病房管理医院感染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探讨控制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其控制方法。结果: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多。结论:精神科病房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办法,并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2017年医院精神科住院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主要包括饮食指导、安全护理、知识讲座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管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危急事件发生率。自行设计心理舒适感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安全感、满足感、尊重感3个方面。根据住院精神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的行为障碍进行评价。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危急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理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尊重感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社会能力评分、社会兴趣评分、个人整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关怀照顾、治疗技术、态度、沟通、护理康复知识宣教、总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在精神科管理中应用了人文关怀管理的理念,使患者得到了体贴的关怀,充分的尊重、令人满意的服务,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增进了医患关系,还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提高了精神科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精神科病房的应用价值,为老年精神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作用。方法:选择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比较护理结果。对照组主要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而观察组则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在护理结束之后,对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0%,护理满意率为100%,而对照组的分别为20.00%和72.50%(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降低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事故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精神科病房实施等级管理是管理者勇于打破陈规、勇于创新的最佳例证。将患者根据病情差异按照不同级别分开居住和护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和管理措施,不仅提高了治疗的效果,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也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在提高病房护工工作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对病房护工的现状调查,分析护工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制定培训和考核内容,对护工的工作质量和患者对护工的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护工的工作质量得到提高,患者对护工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能提高护工的工作质量和患者对护工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关注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的管理模式。老年精神科收治的都是60岁以上的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并存,对于其护理有一定的特殊性。探讨老年精神科人性化管理模式,为临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精神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是创建医疗人才队伍的基础,目前精神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培训机制不完善、培训水平不足、医师心理抵触、不重视综合能力等,鉴于以上因素,文章从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完善培训体系、增强团队合作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新生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16年实施传统管理的新生儿科病房设为实施前,将医院2017年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新生儿科病房设为实施后,记录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并且评估实施前后医护人员的管理意识。结果:实施后经规范化管理后新生儿感染例数显著少于实施前,同时实施后医护人员管理意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病房中实施规范化管理,可发挥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可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与发育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现状,结合老年病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全科医师培养中拥有得天独厚优势,应充分发挥老年医学科在全科医师培训中的作用。本文结合作者在老年病科工作实践,探索如何在老年病科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全科医师培训工作中,基于老年医学科病患双重特点,我们采取培养良好人文素养、增强医患沟通能力、提高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培养基本科研兴趣等举措,旨在提高我国全科医师职业道德素质、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健康管理等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队伍绩效考核体系,探究绩效考核体系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精神科住院医师两个培训班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班级编号将两个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人。对照组班级临床带教老师采用传统考核体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融入带教老师绩效考核培训体系。通过对两组住院医师理论考试成绩、带教老师职业倦怠感和职业认同感的比较,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临床带教老师施行绩效考核培训体系后,观察组住院医师的理论考试成绩、带教老师职业认同感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带教老师这也倦怠感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无倦怠感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积极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队伍绩效考核体系,明确考核目标,提升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