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动力功能障碍属于中医脾胃病范畴,是临床常见病。胃动力功能障碍初期,多为实证,日久正气消耗,可由实转虚。仝小林教授认为,胃动力功能障碍实证的核心病机为壅、湿,因此化壅、燥湿是其治疗大法。陈皮、莱菔子、大腹皮是仝小林临床常用的治疗胃动力功能障碍实证的三味小方。陈皮为理气健脾之要药,临床常从9 g起步,逐步加量至15 g,最大用量达30 g。莱菔子利气宽中,消食导滞,临床常用剂量为15~30 g;大腹皮行气导滞,利水消肿,临床常用剂量为9~15 g。3味药组成治疗胃动力功能障碍实证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2.
曲类中药临床应用广泛,具有健脾消食、促进胃肠道蠕动的功效.临床常用的曲类中药有六神曲、半夏曲、建神曲、沉香曲、红曲等.六神曲健脾和胃、消食调中,具有促进胃肠道蠕动、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道以及止泻的作用;建神曲在健脾、消食和中的基础上,又有解表化湿之效;半夏曲擅降逆止呕、化痰止咳,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沉香曲更...  相似文献   

3.
黄带为妇科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仝小林院士认为,湿热内侵,损伤带脉,致秽浊之液下流是黄带的主要病机,治以清热止带,健脾利湿,椿根白皮、黄柏、茯苓是临床治疗黄带时常用的三味小方.方中椿根白皮清热燥湿止痒,常用量为9~15g,黄柏清热解毒燥湿,常用量为9~30g,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常用量为9~30g.热邪重时可加知母、栀子等,...  相似文献   

4.
唐程  王涵  赵锡艳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432-1434
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等一系列早期代谢紊乱状态促进了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饮食不节,多食肥甘厚味导致中满,日久可生湿,湿邪进一步影响脾之健运功能.仝小林院士认为,此类疾病的辨治要点在于紧抓疾病起始阶段的"壅、滞、郁"等主要矛盾,同时兼顾燥湿、行气、健脾三大治疗原则.以苍术、厚朴、陈皮为基础方,在合三药之力共同燥湿的同时,苍术功在健脾,厚朴力在行气除满,陈皮长于理气化痰,三药合用,共燥脾湿,行脾运.方中苍术的临床常用剂量为9~30 g,厚朴为15~30 g,陈皮为9~15 g.  相似文献   

5.
何莉莎  王涵  尹楠  宋攀 《吉林中医药》2021,41(8):1007-1009
腐腻苔是常见的病理舌苔,其临床意义多为脾气亏虚,运化失司,进而产生湿邪、痰浊、食积等病理产物,秽浊之邪上泛所致.脾失健运,气机失调,浊邪凝聚是其主要病机,治疗上以健运脾胃,消导化浊为主要的治法.生白术、晚蚕砂、神曲是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的辨治腐腻苔的靶方,临床各种病证中但见舌苔腐腻者,皆可配伍使用.方中生白术常用剂量为9~90 g,晚蚕砂常用剂量为6~15 g,神曲常用剂量为9~15 g.  相似文献   

6.
刘彦汶  郑仲华 《吉林中医药》2020,40(10):1264-1266
葛根、松节、威灵仙是仝小林院士临床治疗痹证的常用药。在诸多导致颈椎病的邪气因素中,以风、寒、湿尤为重要。葛根舒利太阳经气,治疗项背强紧疼痛,临床常用剂量为15~60 g;松节祛风燥湿,舒筋通络,临床常用剂量为15~30 g;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临床常用剂量为15~30 g,三味药同用可共奏通阳散寒、祛风燥湿、柔筋通络之效,为治疗颈椎病的靶方靶药。  相似文献   

7.
茯苓、生白术、泽泻是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的利脾湿三味小方.仝小林认为,现今多种疾病以脾虚湿困为基本病机.茯苓可利水渗湿,常用剂量为9~120 g;生白术可健脾燥湿,常用剂量为9~90 g;泽泻渗湿化浊,常用剂量为15~30g.利脾湿三味小方用于代谢性疾病、内分泌、消化系统疾病等有脾湿之证.  相似文献   

8.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半夏具有以下特点。1)经方及历代经典方剂之中半夏用量范围为0.19~268 g,现代医家运用半夏用量范围为6~60 g。2)根据具体疾病、证型、症状确定半夏最佳用量及配伍:如半夏燥湿化痰行气,配伍茯苓、泽泻、陈皮、黄连、瓜蒌等,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痛经、不孕、冠心病等内分泌、妇科、心血管疾病,用量为6~30 g;半夏燥湿化痰散结,配伍竹茹、露蜂房、山慈菇、白花蛇舌草等,治疗肿瘤、甲状腺结节等,用量为9~45 g。  相似文献   

9.
郭会霞  王涵 《吉林中医药》2020,40(9):1128-1130
仝小林教授认为,风湿热蕴结于皮肤是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的主要病机,治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热的阶段合并皮肤瘙痒症时常用的的三味小方。方中苦参清热燥湿,常用量为6~15 g,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常用量9~30 g,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量为15~30 g。湿热重时可加黄芩、黄连,湿邪偏胜可加生苡仁、茯苓、陈皮等。  相似文献   

10.
黄连、清半夏、瓜蒌子三味小方组合取小陷胸汤之意,源于张仲景《伤寒论》,仝小林教授常用之治疗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为痰热互结者。仝小林教授认为,黄连可清热降糖,常用剂量9~30 g,热较重或血糖明显偏高者可酌情用至60 g;清半夏辛温,可化痰涤饮、消痞散结,临床常用剂量9~30 g;瓜蒌子甘寒,润肺消痰、清火止渴,既可助黄连泄热,又能与清半夏共奏涤痰之功,临床常用剂量15~30 g。全方合用可很好的改善患者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1.
整理古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临床应用苍术具有以下特点。1)苍术用量多为3~50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寻求最佳用量:如苍术发挥燥湿健脾、滋阴助阳功效,治疗妇科疾病(如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原发性痛经等),多为5~25 g;发挥蠲痹通络、清热利湿功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多为12~15 g。3)根据所治疗的疾病不同,苍术有不同的配伍药物,如清热燥湿常配伍黄柏、黄连、半夏等,健脾祛湿常配伍厚朴、陈皮等。  相似文献   

12.
保和丸首载于《丹溪心法》,原方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菜菔子等药组成,研末水泛为丸,温开水送服,临床上亦可水煎服.本方为治疗食积的通用方,方中山楂为君药,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消食健脾,化酒食陈腐之积,菜菔子下气消食,长于消面谷之积,共为臣;佐以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湿,和中止泻;又食积易于化热,故又佐以连翘清热散结.诸  相似文献   

13.
消导法即消食导滞法,是中医常用的治法之一。笔者以此法为主,治疗儿科疾病10余例,取得较好疗效。在此略书心得余下,供广大同仁参考指正。 1 胃窦炎 典型病例:李某,女,6岁。患儿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减,常感腹胀,食后尤甚,大便2日一行,气味臭秽,舌质红,中、后部苔黄厚。查体:咽不红,心肺(-),腹软,剑下轻压痛。消化道钡餐透视示:胃窦炎。中医诊断:积滞;西医诊断:胃窦炎。治疗以消食导滞、健脾助运为法,选用保和丸加味。药物组成:陈皮9g,半夏6g,茯苓9g,连翘9g,炒莱菔子9g,焦山楂9g,神曲9g,炒苍白术各9g,砂仁5g。服6剂后纳增,腹胀明显减…  相似文献   

14.
1 运脾通便汤 组 成:生白术70?g,枳实30?g,南沙参15?g,北沙参15?g,党参15?g,杏仁10?g,桔梗10?g,紫苏叶10?g,乌梅20?g,陈皮5?g,焦山楂15?g,焦神曲15?g. 功 效:运脾通便. 主 治:便秘(脾虚气弱证). 用 法:每日1剂,水煎200~400?mL,分早晚温服. 方 解:白术是补气健脾第一要药,归脾、胃经,味苦、甘,性温,健脾补气、燥湿利尿,多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生等证;枳实,味苦、辛,归脾、胃、大肠经,辛行苦降,善破气除痞、消积导滞.两药配伍,白术为君、枳实为臣,二者一升一降,旋转中焦之气,可使补而不滞、消而不伤,相得益彰.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与白术配伍共奏健脾益气、和胃化湿之功.杏仁、桔梗、紫苏叶三药从肺论治,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畅则大便调,三者宣肺肃肺、开肺气、通肠腑,且杏仁有润肠通便之效.南北沙参共补肺阴,助肺主治节以输布津液、养胃生津.乌梅酸甘生津,滋阴养血,既能止泻又能通便,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焦山楂、焦神曲、陈皮三药合用健脾理气消积,旨在开痞通滞.  相似文献   

15.
仝小林院士认为,中重度脂肪肝多由患者长期嗜食肥甘厚味,膏浊内蕴于体内所导致,肥甘之品易影响脾胃正常运化,精微堆积,滋生病理之膏浊.中重度脂肪肝患者临床多见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等症.茵陈、红曲、生大黄三味小方消膏调脂,通腑降浊,可治疗中重度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异常,减轻内脏脂肪堆积,达到改善脂肪肝的效果.茵陈常用1...  相似文献   

16.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生姜、干姜、炮姜用量具有以下特点。1)生姜临床用量范围为3~120 g,可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最佳剂量及配伍。如生姜调和营卫、发汗祛邪常用3~41.4 g,可配伍桂枝、白芍、大枣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常用10~69 g,可配伍法半夏、木香、吴茱萸等;温通血脉、化饮消痞常用15~120 g,可配伍附子、桂枝、肉桂等。2)干姜临床用量范围为1~500 g。干姜与黄连相伍辛开苦降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时常用1~15 g;温肺化饮常用5~50 g,可配伍细辛、五味子、桂枝等;温心除痹、温肾回阳常用10~120 g,可配伍附子、肉桂、仙茅等。3)炮姜临床用量范围为0.18~60 g。炮姜温中散寒常用6~30 g,配伍干姜、制附子、小茴香等;温经止血常用6~60 g,可配伍当归、桂枝、吴茱萸等。  相似文献   

17.
苍术、砂仁、薏苡仁是仝小林教授临床常用的燥脾湿三味小方。仝小林教授认为,现今多种疾病以中满湿盛为基本病机。苍术可健脾燥湿,常用剂量为12~30 g;砂仁可芳香醒脾,常用剂量为3~6 g;薏苡仁健脾祛湿,常用剂量为30~60 g。燥脾湿三味小方用于代谢综合征、脂肪肝、消化性溃疡等有脾湿之证。  相似文献   

18.
黄雯静  顾成娟 《吉林中医药》2020,40(9):1143-1145
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生蒲黄、侧柏叶、木贼三药治疗热灼血络型眼底出血,奏清热凉血止血、化瘀生新明目之功效。仝小林院士认为,蒲黄凉血止血不留瘀,临床常用剂量为9~15 g;侧柏叶善清血热而止血,临床常用剂量为12~30 g;木贼善止血、明目退翳,临床用量为9~15 g。该方既能针对血热出血而凉血止血,又能作用于出血后期而活血化瘀,态靶同调,为血热出血的代表方。  相似文献   

19.
保和丸出自朱震亨《丹溪心法》一书,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成,系消导剂之首方,功效消食和胃。其功一则可和脾胃、消痰积、散郁结,消各种有形之邪,有利于正气的恢复;二则可促进药物的吸收,促使药效的发挥。除去传统意义上消食导滞和胃以治疗食积之外,笔者临床常用此方加味治疗胸痹、中风、高血脂等疾病,  相似文献   

20.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于清代著名医家程钟龄的《医学心悟》,该方由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牛姜、大枣组成,功用为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主治风痰上扰证。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熄风,两者合用,为治风痰、要药,故为君药。以白术为臣药,健脾燥湿,与半夏、天麻配合,祛湿化痰之功益佳。佐以伏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相伍,尤能治生痰之源;橘红理气化痰,以使气顺则痰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