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柯斌  师林  孙保国  张俊杰  孟君 《中成药》2012,34(9):1660-1663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女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女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疗程均为6周。观察治疗后心绞痛疗效、硝酸甘油服停减率,比较治疗前后心电图、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硝酸甘油停减率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治疗前后hs-CRP、ET、NO各项指标以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女性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薛婧 《国医论坛》2013,28(2):26-27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四项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四项、SOD以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葛通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心血管六科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纳葛通脉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评价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治疗前后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并检测血脂、血清IL-1β、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P<0.05),TG、TC、LDL水平明显下降,HDL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血清IL-1β、IL-6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TG、TC、LD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HD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血清IL-1β、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栓肠溶胶囊联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老年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性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卧床休息,接受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静脉滴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口服消栓肠溶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周。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2.50%(33/40),高于对照组的62.50%(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栓肠溶胶囊联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老年性冠心病气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与分析养心氏片对气虚血瘀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及炎症因子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含量、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养心氏片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改善心绞痛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情况,同时还有较优的降脂及抗炎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浆ox-LDL水平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张国伦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252-1253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及对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化瘀通脉汤。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提示:化瘀通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丹芪通脉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芪通脉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血脂、血流变学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为72.3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悸、乏力、胸闷胸痛、气短、脉相、舌苔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丹芪通脉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症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雪莲通脉丸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的症状改善,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气虚血瘀型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组)、治疗组(雪莲通脉丸+西医常规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日1次;他汀类(口服辛伐他汀片20mg,日1次);硝酸酯类(口服欣康40mg,日1次);β-受体阻滞剂(口服美托洛尔25mg,日2次),疗程8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雪莲通脉丸,9g/次,日2次,疗程8周。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中医症状定量积分、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 1.心绞痛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电图方面: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雪莲通脉丸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中医症候。2.雪莲通脉丸对于心电图的影响,同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优势。3.雪莲通脉丸能够降低血浆ET及升高血浆NO,说明雪莲通脉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机理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颗粒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100例在此基础上予益气化瘀颗粒,对照组100例予安慰剂。2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对2组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疗效进行比较,评价2组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后心功能Ⅰ级及Ⅲ级者所占比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Ⅰ级及Ⅲ级者所占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LVEF值<30%者、30%~40%者及>45%者所占比率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LVEF值30%~40%者、>45%者所占比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气虚血瘀证候总有效率91.7%,对照组53.2%,2组中医气虚血瘀证候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化瘀颗粒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取养心通脉方治疗气阴两虚挟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到该院进行治疗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所有患者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养心通脉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通脉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挟血瘀型)疗效确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脉方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兼瘀型)的临床疗效及对Hcy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通脉方中药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心电图疗效差异以及血浆Hcy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心电图疗效、血浆Hcy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血浆Hcy低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益气养阴通脉方能够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血浆Hcy水平,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气通脉方治疗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12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通脉方治疗。比较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血小板黏附率(PAR)、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液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通脉方可有效改善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增强心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温阳益气复脉汤治疗心肾阳虚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纳入的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温阳益气复脉汤口服,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治疗后两组Braunwald心绞痛分级情况,测定左心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等心功能指标,评定中医证候积分,测定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瘦素(LEP)水平。结果:总体疗效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SV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LE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益气复脉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肾阳虚证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间,改善心绞痛分级及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HCY、LE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朱卫东 《河南中医》2022,42(1):14-17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aire,SAQ)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AQ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降浊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用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浊通脉汤。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有效率为71.6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浊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就诊的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包括心电监测、吸氧、口服西药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口服益气通脉汤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2周后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LVESD和LVEDD均呈下降趋势(P<0.05),2组患者的LVEF均呈上升趋势(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常规临床西药及益气通脉汤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以及心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痹汤对气虚痰瘀互结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sLOX-1水平和PDH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基础组,每组34例。基础组给予心绞痛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基础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通痹汤口服,对照组在基础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口服,3组均治疗12周。观察并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以及丙酮酸脱氢酶(PDH)的变化情况,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31/34),对照组为79.41%(27/34),基础组为61.76%(21/34),治疗组优于基础组和对照组(P<0.01);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和基础组(P<0.01);治疗后,3组hs-cTnI水平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和对照组hs-cTnI优于基础组(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PDH活性均有所提高,sLOX-1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较基础组PDH活性升高(P<0.01),且治疗组PDH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LOX-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基础组(P<0.01)。结论:通痹汤可改善气虚痰瘀互结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冠状动脉脂质堆积、血清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细胞葡萄糖有氧代谢,减轻心肌缺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于水生 《河南中医》2020,40(2):229-232
目的:观察益气补血化瘀汤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诊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筛选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益气补血化瘀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黏稠度、血管阻力均低于对照组,血管弹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心绞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补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改善血液黏稠度、血管阻力、血管弹性,降低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心绞痛积分,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加用自拟冠心通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用自拟冠心通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冠心通汤。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及血脂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中医证型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气虚血瘀型、阳虚血瘀型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冠心通汤治疗UA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