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背肌筋膜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分为针刀组和针刺组,每组42例。针刀组根据经筋理论采用针刀治疗,每3日1次,4次为1疗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评定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分值均有下降,且针刀组均低于针刺组,2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针刀组为95.2%,针刺灸组为7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背肌筋膜炎,可有效缓解近期疼痛,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触激腰部多裂肌治疗腰骶部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刀和针灸针作为针刺触激工具,将77例腰骶部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刀触激组40例,针灸针触激组37例。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第4天、第8天、第12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定;首次治疗后第12天应用疼痛减轻比例和愈显率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针刀触激组治疗后VAS评分、愈显率均优于针灸针触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裂肌在腰骶筋膜炎发病中占据重要位置,针刺触激多裂肌治疗腰骶部筋膜炎安全有疗效;临床疗效针刀触激组优于针灸针触激组,针刀可作为临床针刺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麦粒灸配合针刺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跖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麦粒灸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晨起足跟痛的VA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5.0%和95.0%,对照组分别为10.0%和90.0%,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麦粒灸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跖筋膜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针刺、电鍉针罐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镇痛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中选择合适的疗法提供依据。方法:肌筋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针刺组(A组)、电鍉针罐组(B组),两组均取阿是穴、循经验穴(背部膀胱经穴、肩井、大椎、委中、委阳、悬钟、秩边等),A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B组采用电鍉针罐、SDZ--Ⅱ型电子针疗仪,治疗时间约为2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观察4周。通过目测类比定级法(VAS)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平均疼痛分数,并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从症状体征上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自身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电鍉针罐组(B组)较针刺组(A组)更能降低疼痛评分(P0.05),提示两组均能有效缓解肌筋膜炎性疼痛程度,电鍉针罐组(B组)治疗肌筋膜炎性疼痛的镇痛效果优于针刺组(A组);A组总有效率为70%,B组总有效率为93.33%,说明两组对肌筋膜炎性均有良好疗效,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B组的临床效果优于A组。结论:电鍉针罐治疗肌筋膜炎镇痛效果更为显著,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定向导入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定向导入治疗,对照组采用LGT-2800系列干扰电治疗仪电疗。治疗10d后,观察比较两组间疗效与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定向导入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能明显缓解疼痛,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苏小军  王海东 《新中医》2016,48(2):77-80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针刀组第1次治疗选肩关节前区1点、外上区7点,第2次治疗选后区4点,第3次治疗选肩三针加阿是穴等相关穴位进行针刀及针刺治疗。针刺组取主穴:肩髃、肩贞、肩井、肩峰、肩髎、天宗。配穴:曲池、条口、尺泽、太渊、阳陵泉、外关、阿是穴等进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Constan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比较,针刀组Constant评分高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在Constant评分方面优于针刺疗法。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针刀组VAS评分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在VAS评分方面疗效优于针刺疗法。2组比较,针刀组愈显率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肩关节炎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评分均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益髓通督"针刺联合五籽散中药封包对椎间孔镜术后腰痛的疗效,旨在改善椎间孔镜术后腰痛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椎间孔镜术后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益髓通督"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五籽散中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运动评分(MS)、Barthel指数(MBI)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MS评分以及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MS评分以及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8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髓通督"针刺联合五籽散中药封包应用于椎间孔镜术后腰痛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运功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通筋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将84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补肾通筋汤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治疗。两组均连续服用3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与VAS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6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筋汤加穴位注射治疗膝骨性节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运用通督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体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8d,观察2组疼痛评估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并比较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14/15),对照组为80.00%(12/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RI、PP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 33%,对照组为83. 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VAS评分及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背部功能,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治疗运动性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运动性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疗法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10次。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功能障碍(Oswestry)指标评分的变化,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视觉疼痛评分(VAS)及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针刺疗法治疗运动性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从而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项背肌筋膜炎患者采取《黄帝内经》毛刺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针刺组给予普通针刺,毛刺法组给予《黄帝内经》毛刺法治疗,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压痛积分和功能障碍积分。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的VAS、压痛积分和功能障碍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首次治疗后毛刺法组较常规针刺组VAS评分降低更显著;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90.00%(27/30)低于毛刺法组总有效率96.67%(2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黄帝内经》毛刺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较普通针刺效果更好,《黄帝内经》毛刺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可及时止痛,明显减轻患者压痛症状,且明显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针刺配合理筋手法治疗紧张性头痛(TTH),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8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盐酸乙哌立松口服,治疗组予以针刺配合理筋手法。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头痛程度评分(VAS)和生活质量评估(SF-12),同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5%)显著优于对照组(67.5%)(P0.05);VAS评分: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SF-12评分:治疗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针刺配合理筋疗法作为一种安全、自然的物理疗法,较常规西药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赵彪  彭旭明 《中医药导报》2019,25(23):74-76
目的:观察彭氏"松筋促通"疗法与传统推拿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彭氏"松筋促通"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推拿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MEPS)评分、压痛点压痛程度、整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MEPS评分、压痛点压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彭氏"松筋促通"疗法较传统推拿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壮腰通痹胶囊联合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壮腰通痹胶囊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洛索洛芬钠胶囊联合推拿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45/45),对照组为97.8%(44/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综合疗效中“优”率为75.6%(34/45),对照组为15.6%(7/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ODI、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壮腰通痹胶囊联合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优于洛索洛芬钠胶囊联合推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复方白芥子油走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接受针刺和白芥子油走罐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加温针治疗。每星期治疗2次,共治疗4星期。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星期及4星期后进行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和中文版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MDQ)评分,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星期后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星期后,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星期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星期后两组中文版RMDQ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1星期和4星期后,观察组中文版RM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加走罐及针刺加温针均可减轻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腰背肌功能,而针刺加走罐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SCNE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SCNE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每周治疗2次;治疗组给予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SCNES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颈肩部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7例予激痛点阻滞。治疗组6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针刀治疗。2组均治疗5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5-羟色胺(5-HT)及β-内啡肽(β-EP)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3%,对照组总有效率76.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及5-HT均明显下降,β-EP明显增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同疗效的5-HT、β-E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疗效与5-HT呈负相关,与β-EP呈正相关(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炎能明显缓解疼痛和颈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5-HT和升高β-EP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拍痧疗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拍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均治疗2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67%,对照组7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改善方面,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常规推拿比较,穴位拍痧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针刺传统腧穴为对照,观察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传统腧穴治疗。治疗4个疗程,综合采用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评分记录观察患者各项评分变化,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总体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针刺治疗方法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但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疼痛、僵硬、日常活动难度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并且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