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牡蛎散治疗汗证的疗效。方法:用牡蛎散加减:牡蛎煅煨(先煎)30g,黄芪30g,麻黄根(不得用茎)30g、浮小麦15g。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服,临症加减,阳虚自汗:加白术15g,附子3g;阴虚盗汗:加地黄20g,白芍10g;气虚:加人参10g,白术10g,或合玉屏风散;血虚:加地黄20g,何首乌15g;心烦失眠:加酸枣仁20g,知母10g,黄柏10g。治疗半个月。结果:临床治愈39例,个别有成效者10例;显效3例;无效3例。  相似文献   

2.
汗证     
<正>方药:防风、桂枝、白芍、白术、生姜、大枣各10 g,黄芪、山茱萸、煅龙骨、煅牡蛎各30 g,甘草6 g。加减:心血不足者合归脾汤补血养心;阴虚火旺者合当归六黄汤滋阴降火;邪热郁蒸者合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肝泄热、化湿和营;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汗多者加浮小麦、麻黄根;寐差者加五味子、远志;心悸者加  相似文献   

3.
正组成:黄芪30g,生晒参10g,炒白术12g,桂枝10g,白芍15g,茯神15g,桑叶末(冲服) 15g,墨旱莲30g,仙鹤草30g,浮小麦30~50g,生龙骨、生牡蛎(先煎)各30g,炙甘草6g。功效:益气固卫,潜阳敛汗。主治:自汗、盗汗等汗证。症见动则汗多,夜卧尤甚,倦怠乏力,心悸易惊,虚羸短气,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弱等证属肺脾气虚、卫气不固、阴液外泄者均可加减运  相似文献   

4.
余茂强  詹玉聪 《新中医》2020,52(14):206-207
<正>自汗、盗汗统属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1]。汗症既是机体相关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的一个临床表现,也是导致或加重机体功能失调和某些疾病的重要原因,故必须重视汗症的治疗。笔者在临床中遇老年汗症2例,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效果明显,现将病案及诊治思路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例1:张某,78岁,2019年5月24日初诊。主诉:自汗、盗汗1月余。1个月前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自汗、盗汗明显,请中医科会诊,予以益气养阴固涩止汗法(黄芪、煅牡蛎、浮小麦各30 g,白芍、枸杞子、车前草、白术、麦冬各  相似文献   

5.
止汗方治疗糖尿病多汗症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茂玲 《光明中医》2009,24(2):269-269
糖尿病合并多汗症是糖尿并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笔者自2005-2007年,采用自拟止汗方,该方由黄芪、太子参、生地、麦冬、五味子、炒白芍、炒知母、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固涩敛汗之功.  相似文献   

6.
<正> 固冲汤是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之方,笔者临证30年用此方加减治疗妇女崩漏3650例收效甚着,故告同道。 固冲汤原方:炒白术30g,生黄芪2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山萸25g,生杭芍12g,海螵蛸12g,茜草10g,棕皮炭10g,五倍子10g。临床辨证属于血热崩漏者,去黄芪、白术、五倍子、山萸,加生地15g,焦栀子10g,阿胶10g,灸龟板10g,丹皮10g。证属气虚崩漏者  相似文献   

7.
敛汗汤治疗小儿汗证1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运用“敛汗汤”治疗小儿汗证13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来自近年来有原始及复诊资料的门诊“汗证”患儿,中医辩证均为表虚不固或气阴不足,共200例。治疗组130例,其中男68例,女62例,最小9个月,最大10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5个半月;对照组7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情况基本相同,经统计学处理P均>0.05,具有可比性。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敛汗汤:黄芪、百合各12g,浮小麦15g,煅牡、20g、麻黄根、白术各8g,五味子、防风、地骨皮、竹叶、桔梗、大枣各5g,以上各味药的剂量均7岁患儿的常规用量,可根据年龄及临床情况适  相似文献   

8.
固冲汤治疗崩漏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方法 组成:黄芪50g,炒白术、益母草、仙鹤草、煅龙骨、煅牡蛎(先煎)各30g,白芍20g,山萸、茜草、海螵蛸各15g,棕榈炭、甘草各10g。加减法:热甚加丹皮、生地、山栀各10g;阴虚者加熟地、女贞子、旱莲草各10g;阳虚者加鹿角胶(烊化)、杜仲各10g。血止后根据中医辨证调治3个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自拟牡蛎玉屏汤治疗小儿卫阳不固型的汗证,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08例均为1992~1996年间的门诊病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56例,年龄在1~7岁之间。病程均在2个月~12个月内。以出汗为主。其中自汗62例,盗汗46例。盗汗患儿均摄胸部X线片。检查提示“肺门纹理增粗,肺门淋巴结呈链索状”。余无异常征象。汗证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2 治疗方法牡蛎玉屏汤的药物组成: 黄 芪30g 白 术5g 防 风8g 桂 枝5g 甘 草10g 煅牡蛎30g 浮小麦10g每天1剂,用水300ml煎成100m…  相似文献   

10.
汗证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临床有自汗、盗汗之分。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称“自汗”;睡中汗出,醒时汗止者称“盗汗”。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黄芪生脉汤治疗汗证30例,获得满意疗效,兹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岁:其中自汗16例,盗汗14例。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15g,麦冬12g,五味子6g,甘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小儿酌减。临床加减:自汗者可加太子参、白术;盗汗者  相似文献   

11.
加味黄精四草汤治疗高血压病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加味黄精四草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35例,临床疗效。方挫将符合选择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口服加味黄精四草汤;对照组35例,口服吲达帕胺。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血压、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血压、血脂变化,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7、13%,对照组51、43%,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82.86%,对照组80.00%,无明显差异(P〉0、05)。血脂治疗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黄精四草汤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具有治疗作用,在改善临床症状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盗汗患者,将50例采用传统中药饮片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50例采用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在肺卫不固型患者中,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阴虚火旺型患者中,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样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在盗汗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组 2 7例 30眼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辨证分为肝经风热型、肝胆湿热型、阴虚火旺型 ,分别用新制柴连汤、龙胆泻肝汤、知柏地黄汤加减同时配合西药治疗 ;对照组 2 5例 2 8眼单用西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7% ,对照组为 71% ,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效果优于常规西药。  相似文献   

14.
仝小林教授将认为,对于老年人及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夜尿多是早期肾动脉硬化的预见症。补肾缩泉、活血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仝小林教授临床常用黄芪、山萸肉、水蛭粉为基础配伍治疗夜尿多,方中黄芪益气补虚固摄,山萸肉滋补肾阴,酸涩收敛,固精益肾,亦可以增强他药敛尿之力。水蛭粉疏通肾络,抵抗早期肾动脉硬化引起的血流减少,增加肾脏血流,为血络常用药物之一,也可化瘀通络,防止浊毒伤络。方中黄芪常用剂量为30~90 g,山萸肉常用剂量为9~30 g,水蛭的常用剂量为3~6 g,打粉冲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心饮改善气阴两虚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的疗效。方法将胸痹患者1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与对照组(67例)。治疗组予舒心饮治疗,对照组予生脉饮治疗,疗程共4周。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胸闷、头晕、失眠、心悸等中医证候均获得改善,治疗组对胸闷和失眠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较经典益气养阴药物生脉饮而言,舒心饮能够更好地改善胸痹患者胸闷和失眠中医证候;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名老中医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现状,吸取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检索了2002~2012年公开发表的名中医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体会等文献,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29篇,涉及26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对文中涉及的邪实因素、中医辨证治疗中各证型及用方在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专家认为狼疮性肾炎病变过程中涉及邪实因素以热毒、瘀血、湿热出现频率最高,三者分别占34.92%、30.16%及14.29%。②辨证分型中以热毒炽盛、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虚内热占有主导地位。③方剂使用频率排在前八位的分别为知柏地黄汤、犀角地黄汤、六味地黄丸、二至丸、清瘟败毒饮、真武汤、金匮肾气丸、参芪地黄汤。  相似文献   

17.
向阳红  侯聪 《光明中医》2016,(19):2869-2870
目的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探索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原理,分析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病机,论述各型的临床表现,提出不同的治法及遣方用药。结果肝阳头痛型因肝阳偏亢,生风化火所致,治宜平肝潜阳熄风,常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龙胆泻肝汤等加减化裁;血虚头痛型因气血不足,不能上荣,脑窍失养导致,治宜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常用方剂为四物汤、八珍汤、归脾汤等加减化裁;痰浊头痛型因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所致,治宜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常用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导痰汤等加减化裁;肾虚头痛型因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所致,治宜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常用方剂为大补元煎、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肾气丸、右归丸等加减化裁;瘀血头痛型因瘀血阻窍,络脉滞涩,气机郁滞所致,治宜活血化瘀,通窍止痛,常用方剂为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加减化裁。结论中医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β2-微量球蛋白(MG)的浓度变化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火亢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痰湿壅盛证组、阴阳两虚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尿β2-MG浓度,比较分析不同组别血、尿β2-MG浓度的差异及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血β2-MG增高,痰湿壅盛证与其他3种证型相比,发生的概率较大;随着尿β2-MG增高,阴阳两虚证与其他3种证型相比,发生的概率较大。结论血、尿β2-MG测定有助于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情况,并且与中医证候具有相关性,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芪强心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血瘀水停证的轻中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芪强心汤.两组均治疗6个月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疗效、Lee氏心力衰竭计分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比值、6min步行试验(6MWT)和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无改变.结论:参芪强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辨证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6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肝阳上亢证98例,治以清肝泻火、平肝潜阳,方用龙胆泻肝汤合天麻钩藤饮(方药组成:龙胆草10 g,栀子10 g,黄芩12 g,天麻20 g,钩藤15 g,生石决明20 g,川牛膝20 g,杜仲15 g,夜交藤30 g,甘草5 g)治疗;肝肾阴虚证102例,治以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方用杞菊地黄丸(方药组成:枸杞子20 g,熟地黄25 g,山药30 g,牡丹皮10 g,菊花15 g,生龙骨、生牡蛎各20 g,杜仲15 g,川牛膝15 g,桑寄生20 g,甘草6 g)治疗;痰湿内盛证20例,治以祛痰化湿、升清降浊,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药组成:制半夏12 g,白术15 g,天麻10 g,石菖蒲10 g,远志12 g,郁金15 g,陈皮12 g,竹茹15 g,茯苓20 g,薏苡仁15 g,甘草6 g)治疗;瘀血内停证15例,治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方用血府逐瘀汤合补阳还五汤(方药组成:柴胡10 g,黄芪20 g,当归12 g,川芎9 g,桃仁9 g,红花9 g,地龙20 g,川牛膝20 g,川续断20 g,杜仲12 g,甘草6 g)治疗;肾阳虚衰证25例,治以温补肾阳,方用金匮肾气丸合右归丸(方药组成:制附子9 g,肉桂6g,熟地黄20 g,山茱萸12 g,山药20 g,泽泻10 g,牡丹皮12 g,茯苓15 g,仙茅12 g,淫羊藿15 g,甘草6 g)治疗。结果:通过中医辨证治疗260例患者中显效221例占85%,有效26例占10%,无效13例占5%,有效率为95%。结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