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王玲玲 《中医杂志》2012,53(14):1238-1239
目的 观察消癖汤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9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89例.治疗组给予消癖汤,对照组给予乳癖消片,30天后观察两组患者乳房肿块、乳房疼痛和伴随症状的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9.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乳房肿块、疼痛及伴随症状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乳房肿块、疼痛及伴随症状积分减少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消癖汤对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药物治疗对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为推广应用该疗法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方法:应用推拿手法结合药物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药物(口服乳癖消胶囊)治疗,推拿手法治疗每次30 min,10次为1疗程,4周内完成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口服乳癖消胶囊)治疗。每组连续治疗8周,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数据建立数据库。结果:纳入的70例患者中,脱落4例,最后治疗组纳入33例,对照组纳入33例。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87.88%,经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观察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推拿手法结合药物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有显著疗效,尤其对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更为明显。推拿手法结合药物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痰凝型有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疗效。在临床应用中无药物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针刺臂中穴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4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和针刺臂中穴组,每组各52例。传统针刺取传统针刺穴位进行治疗,针刺臂中穴组以针刺臂中穴为主穴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2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乳房肿块、疼痛程度、全身伴随症状和中医辨证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以下简称肝郁痰凝证)的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孕酮(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泌乳素(PRL)的变化。结果传统针刺组脱落6例,针刺臂中穴组脱落4例。治疗后针刺臂中穴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8%(44/48),优于传统针刺组的82.6%(38/46,P0.05);针刺臂中穴组钼靶判断总有效率89.6%(43/48),优于传统针刺组的76.1%(35/46,P0.05);针刺臂中穴组乳房肿块、乳房疼痛、全身伴随症状和肝郁痰凝症型评分较传统针刺组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针刺臂中穴组P、E2、FSH和PRL水平的改善优于传统针刺组(均P0.05)。结论针刺臂中穴为主穴可有效改善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的乳房肿块、乳房疼痛、全身伴随症状和肝郁痰凝证,改善P、E2、FSH和PRL的水平,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乳宁颗粒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肝郁痰凝型乳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服用乳宁颗粒,对照组服用夏枯草片,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经期停服)。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乳房疼痛VAS评分,乳房肿块(质地、大小、范围)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乳房血流动力学指标[乳房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64.0%(32/50),高于对照组的40.0%(20/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乳房疼痛VAS评分,乳房肿块质地、大小、范围评分及RI均明显降低,Vmax明显增高(P<0.05)。组间相比,治疗组VAS评分、乳房肿块大小评分、RI、Vmax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乳宁颗粒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安全有效,且可改善患者乳房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小金胶囊不同服药周期对乳腺增生症肝郁痰凝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症状体征、激素水平的作用。方法:选择乳腺增生症肝郁痰凝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均进行推拿治疗,对照组应用小金胶囊治疗4周,观察组应用小金胶囊治疗8周。评估两组临床疗效、乳腺疼痛、乳腺结节大小、乳腺质地评分和全身症状评分、患者精神状况、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00%(39/50),高于对照组58.00%(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乳腺疼痛、乳腺结节大小、乳腺肿块质地、全身症状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催乳素、雌二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51.33±4.93)分、SDS(50.41±4.8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7.38±5.04)分、(55.20±5.1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推拿基础上,应用小金胶囊8周治疗乳腺增生症肝郁痰凝证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激素水平、精神状态更好。  相似文献   

6.
《新中医》2019,(4)
目的:观察经穴导入加味逍遥蒌贝散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经穴导入加味逍遥蒌贝散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后乳腺症状积分、伴随症状积分和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率10.0%,总有效率93.3%。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乳腺疼痛、肿块硬度及肿块大小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3项乳腺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4项伴随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血清雌二醇(E2)、泌乳素(PR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组间E2及PR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穴导入加味逍遥蒌贝散可有效改善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口服西药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自拟消结通乳汤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MGH)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内分泌激素与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肝郁痰凝型MGH患者120例,采用对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自拟消结通乳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乳腺增生症状评分、肝郁痰凝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别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内分泌激素[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和黄体生成素(LH)]与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乳腺肿块大小及乳房肿块质地评分、肝郁痰凝症状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2、PRL、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和F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服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自拟消结通乳汤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能提高临床疗效,可减小乳腺肿块大小和改善乳房肿块质地,减轻肝郁痰凝症状和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内分泌激素(E2、P、PRL和LH)与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FGF)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结膏外敷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消结膏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散结乳癖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乳房疼痛、肿块大小、腺体质地的改善情况。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疼痛、肿块大小、腺体质地的改善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结膏外敷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疗效优于散结乳癖膏外敷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拟乳验方联合他莫昔芬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症(HMG)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肝郁痰凝型HM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他莫昔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乳验方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观察中医证候积分(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大小、乳房肿块质地)、雌二醇(E_2)、孕酮(P)、泌乳素(PRL)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乳房疼痛积分、乳房肿块大小积分及乳房肿块质地积分均降低,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E_2、PRL水平均降低,P水平均升高,但治疗组改善E_2、P、PRL分泌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自拟乳验方联合他莫昔芬治疗具有明显改善乳房疼痛及乳房肿块的作用,并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不仅疗效确切,还可降低西药他莫昔芬的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扎跳法联合揿针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0例肝郁痰凝型乳癖的育龄女性,随机分为针药组30例、中药组30例与揿针组30例。 揿针组行局部阳性反应点揿针治疗,中药组口服开郁散结颗粒治疗,针药组在两组基础加用肩井“扎跳”和调肝神针刺治疗,12周后统计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乳房肿块积分、伴随症状积分、彩超腺体厚度和管径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针药组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治疗后针药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中药 组73.33%(22/30)和揿针组46.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针药组乳房肿块各方面积分低于中药组和揿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针药组善郁易怒、心烦口苦与月经异常积分低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伴随症状各积分均低于揿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腺体厚度和管径均低于中药组和揿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针药组乳房肿块各方面积分及伴随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扎跳法联合揿针结合开郁散结颗粒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乳房疼痛、减小乳房肿块大小、改善肿块质地及减轻伴随症状,且该治疗方法作用持久,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肩井穴“扎跳”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乳癖肝郁痰凝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12例乳癖肝郁痰凝证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肩井穴传统针法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观察组给予肩井穴“扎跳”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性激素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乳房肿块、乳房疼痛、全身伴随症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38%,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雌二醇、促卵泡激素、催乳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17%低于对照组的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井穴 “扎跳”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乳癖肝郁痰凝证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孕激素分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脾助运中药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小儿厌食症的患儿20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助运中药合推拿,治疗后对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食欲、食量、面色、腹部不适、精神心情、大便不调和患儿红细胞、血红蛋白、血锌、唾液淀粉酶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食欲、食量、面色、腹部不适、精神心情、大便不调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腹部不适、大便不调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红细胞、血红蛋白、血锌、唾液淀粉酶评分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健脾助运中药合推拿治疗用于小儿厌食症的效果好,有利于改善患儿的饮食习惯,增强食欲,有效改善临床不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功能恢复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05±0.64)分、(1.12±0.87)分、(1.01±0.62)分、(0.94±0.12)分,VAS评分为(1.84±0.22)分均低于对照组(2.57±0.81)分、(2.63±0.91)分、(2.94±0.68)分、(1.38±0.36)分、(3.24±0.36)分,JOA评分为(21.33±2.46)分高于对照组(18.57±2.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处疼痛感有效缓解,腰椎功能明显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徐春红  钱菊芬 《新中医》2020,52(5):104-106
目的:观察海藻连翘方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他莫昔芬片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海藻连翘方治疗。用药时间为2个月经周期。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2组治疗前后性激素[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SH和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LH、E2和PRL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SH、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H、E2和PR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块质地、肿块大小及乳腺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3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藻连翘方可提高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患者的疗效,改善性激素水平与症状,缩小肿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乳疾灵颗粒联合小金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乳腺专科门诊就诊的660例乳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来院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共3组,每组220例,分别应用乳疾灵颗粒、小金胶囊、中成药合用方(小金胶囊联合乳疾灵颗粒)治疗3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乳房疼痛评分、乳腺结节肿块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参数指标。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后,A组(乳疾灵颗粒组)、B组(小金胶囊组)、C组(中成药合用方组)在乳房疼痛评分、乳腺结节肿块评分方面均有较好效果,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治疗后乳房疼痛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治疗后乳腺结节肿块评分显著低于A组或B组(P0.05)。A、B、C 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5%、86.4、93.6%,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或B组2组(P0.05)。A组6例患者出现月经不调,C组5例患者出现月经不调,余未见其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乳疾灵颗粒联合小金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康复操配合中药封包减轻腹腔镜术后非术口引起牵拉痛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我院妇科118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者术后6 h进行康复操运动并配合中药封包进行熨烫治疗,每天2次。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及48 h非术口引起牵拉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 h及72 h非术口引起牵拉痛程度无差异(P>0.05);自理能力恢复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康复操配合中药封包早期运用于腹腔镜术后患者可有效减轻非术口引起牵拉痛,提高患者舒适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角调音乐对阳痿肝郁不舒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阳痿肝郁不舒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方法联合角调音乐)4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勃起功能和中医证候改善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勃起功能改善效果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效果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角调音乐对阳痿肝郁不舒证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凝胶内差异显示电泳和质谱技术研究不同证型乳腺增生病患者血清蛋白质组。方法:收集正常人及不同证型乳腺增生病患者血清,去除高丰度蛋白质后分别用Cy3或Cy5标记,每一对Cy3和Cy5标记样品都与一个Cy2标记的内标等量混合,上样于同一胶中进行电泳分离,经不同光激发下扫描得到不同样品的蛋白质组图谱。所获得的图谱经DeCyder6.5软件进行分析,筛选表达量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结果:与正常人相比,在乳腺增生患者血清中抗凝血酶lii、富含亮氨酸的α-2糖蛋白、HCCR结合蛋白2、结合珠蛋白2和转甲状腺蛋白及其变异体表达量增加。而SP40,40、Ras association and pleckstrin homology domains 1 iso-form3表达量下降。在不同证型乳腺增生患者血清中,抗凝血酶lii和SP40,40在肝郁气滞型表达量最高,痰瘀互结型次之,而冲任失调型表达量少;HCCRBP2在痰瘀互结型中表达量最高,在肝郁气滞型中表达量最低;转甲状腺素蛋白变异体在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和痰瘀互结型中表达依次降低。结论:这些蛋白质可能与乳腺增生病不同证型相关,可以作为乳腺增生病临床中医辨证论治的候选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乳腺增生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丰纪明  彭明德 《河南中医》2016,(6):1081-1083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及其与证候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4月,选取绵阳市中医医院体检中心的女性志愿者98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绵阳市中医医院乳腺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乳腺增生病患者10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对观察组的中医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增生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多为气郁质、气虚质;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平和质和偏颇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郁质与肝气郁结型、痰瘀互结型呈正相关(P0.05);气虚质与冲任失调型呈正相关(P0.05)。结论:运用中医体质学说防治乳腺增生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