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甲主要表现为甲板内纵行的黑色或棕色条带。甲下出血、感染、药物、良性黑素细胞增生以及黑素瘤等多种原因均可造成黑甲的出现,其中临床预后最差也最值得临床医生关注的就是甲单位的黑素瘤。如何将甲良性病变与甲黑素瘤区分开来,避免甲黑素瘤的误诊、漏诊,是临床医生诊断的重点与难点。近年来,皮肤镜的应用以及相关活检技术给黑甲的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甲病种类繁多,近年其诊断与治疗取得一些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纵行黑甲、罕见的甲单元特异性肿瘤、甲营养不良等。纵行黑甲存在黑素瘤可能,而活检与手术本身是肢端黑素瘤的诱发因素,因此是否手术以及如何把握手术原则很重要。此外,在诊疗过程中应结合年龄、临床评估、皮肤镜表现以及病理检查进行评估,最终做到恶性黑甲不漏诊,良性黑甲...  相似文献   

3.
黑甲的诊断     
黑甲是甲板或甲床呈灰黑色、棕黑色或黑色,可弥漫性或条带状或斑点状分布,可单发或多发。成年人甲母质中黑素细胞约有200个/mm2。任何引起黑素细胞活性增加或黑素细胞增生的因素均可引起黑甲,例如真菌感染、理化因素、药物、系统性疾病、色素痣和黑素瘤等等。黑甲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可为甲良性病变,亦可为恶性程度极高的甲黑素瘤。为让临床医生对黑甲有全面的认识,本文对不同病因引起的黑甲及其临床表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下黑素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西京医院皮肤科2003—2009年间诊断的22例甲下黑素瘤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全部患者均为成人,其中男9例,女13例。发生于拇指9例,示指5例,发生于第一趾4例,发生于其他指(趾)4例。16例出现甲周皮肤颜色变黑,10例表现为甲板毁损或溃疡、结节性损害,6例为单纯甲黑线或黑甲。组织病理资料分析结果表明10例为原位黑素瘤,12例为浸润性黑素瘤。结论:甲下黑素瘤好发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拇指、示指以及第一趾是其好发部位。早期甲下黑素瘤表现为皮损较宽、颜色不均的甲黑线或弥漫性黑甲,晚期甲下黑素瘤累及甲周皮肤,或形成结节溃疡性损害。甲下原位黑素瘤表现为甲母质或甲床部位单个黑素细胞增生,黑素细胞位置较高(基底层以上),核染色质深,细胞树突明显,合成颗粒较粗大的黑素。甲下浸润性黑素瘤累及真皮内,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形性明显。  相似文献   

5.
黑甲的诊断     
<正>黑甲是甲板或甲床呈灰黑色、棕黑色或黑色,可弥漫性或条带状或斑点状分布,可单发或多发。成年人甲母质中黑素细胞约有200个/mm2。任何引起黑素细胞活性增加或黑素细胞增生的因素均可引起黑甲,例如真菌感染、理化因素、药物、系统性疾病、色素痣和黑素瘤等等。黑甲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可为甲良性病变,亦可为恶性程度极高的甲黑素瘤。为让临床医生对黑甲有全面的认识,本文对不同病因引起的黑甲及其临床表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纵行黑甲患者年龄、纵行黑甲宽度、发病部位等易于获得的量化临床指标,探索判断纵行黑甲良恶性质及其切除必要性的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0年甲下恶性黑素瘤病例28例,2005--2010年良性纵行黑甲病例62例。统计学分析患者年龄、纵行黑甲宽度、发病部位等,总结良恶性纵行黑甲临床特征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ROC方法探索可用于鉴别纵行黑甲良恶性质的临床指标。结果良性纵行黑甲与甲下恶性黑素瘤的确诊年龄中位数分别为23.0岁与52.5岁;发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21.0岁与48.0岁;黑斑宽度中位数分别为3.0mm与15.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累及拇指及拇趾的甲下恶性黑素瘤占所有甲下恶性黑素瘤的77.8%,累及拇指及拇趾的良性纵行黑甲占所有良性纵行黑甲的4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Logistic回归与ROC方法评价,发病年龄、确诊年龄及黑甲宽度对甲下恶性黑素瘤与良性纵行黑甲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结论不是所有纵行黑甲一经发现就需立即实施有创诊治。发病年龄、确诊年龄、黑甲宽度及发病部位在良恶性纵行黑甲鉴别中有显著意义,且有可能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7.
纵行黑甲是临床甲病中的常见病。其病因多种,包括生理性、药物性、外伤性、综合征以及甲下雀斑样痣、色素痣和黑色素瘤。临床特点为一个或多个指(趾)甲下灰色到黑色的纵行色素斑,伴或不伴甲板损害以及甲周哈钦森征。在皮肤镜下,纵行黑甲甲板、甲床及甲基质可见灰色、棕褐色及黑色的纵线、斑片。在病理上,纵行黑甲可分为黑素细胞活跃致色素沉着;甲下雀斑及雀斑样痣;甲下色素痣;甲下黑色素瘤四种,其病理表现不一。甲下黑色素瘤易误诊或者漏诊,影响治疗以及患者预后。现本文对近年的纵行黑甲文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儿童Hutchinson氏征阳性纵行黑甲的临床、皮肤镜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探索判断该类儿童纵行黑甲的性质及其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Hutchinson氏征阳性纵行黑甲患儿的临床表现、皮肤镜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 32例患儿的平均年龄4岁6个月;男22例,女10例;平均病程2.5年。皮损部位:手指23例(其中8例发生于拇指),足趾9例,拇趾4例。Hutchinson氏征阳性部位:甲皱襞19例,甲下皮10例,二者皆有3例;黑素颗粒增多20例,色素痣12例,雀斑样痣3例。色带宽度≥3mm者22例。16例皮肤镜下见均一条带上伴规则的线状结构,12例同时伴规则线状结构和点球状结构,棕色及黑色均质模式分别为3例和1例。甲母质皮损组织病理示甲母痣27例,雀斑样痣5例。结论儿童期纵形黑甲多为黑素细胞良性增殖性病变,部分患儿需活检或手术方法确诊,以上临床特征和皮肤镜特点有助于诊断和随访。成人纵行黑甲有恶性风险的Hutchinson氏征,对儿童纵行黑甲的指导意义不明,尚需扩大样本量论证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黑甲多数是由于黑素或含铁血黄素在甲板内沉积引起。甲母痣、甲雀斑样痣、黑素瘤等甲黑素细胞疾病以及甲下出血、外伤、种族、真菌感染等多种原因均可造成黑甲[1?2]。甲黑素细胞疾病又可分为良性甲黑素细胞疾病(甲母痣、甲雀斑样痣、色素痣等)和甲黑素瘤。良性甲黑素细胞疾病无明显不良预后,但甲黑素瘤恶性程度大,且常常误诊和漏诊,临床上需要早期发现和治疗[3?4]。临床上如何不漏诊黑素瘤,同时保证良性病变不过度医疗导致指(趾)甲的损伤是甲黑素细胞疾病合理诊疗的目的。近年来,新评价体系的出现、皮肤镜的应用以及活检技术给此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比较临床常见黑甲性疾病的皮肤镜表现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行皮肤镜检查的4种常见黑甲皮损皮肤镜图像特征。结果 共纳入266例黑甲性皮损,其中甲黑素瘤64例(24.1%),甲母痣52例(19.5%),甲下出血89例(33.5%),甲真菌病61例(22.9%)。甲黑素瘤及甲母痣多发于指甲,甲黑素瘤发生于拇指甲的比例高(62.8%),甲母痣则更多发生于2 ~ 5指甲(73.9%);甲下出血及甲真菌病多发于趾甲,其中甲下出血51例(57.3%),甲真菌病46例(75.4%)。甲黑素瘤好发于40岁以上患者(49例,76.8%),其余3组疾病则多见于40岁以下患者。甲黑素瘤皮肤镜表现主要为纵向规则条带(35例,54.7%)或不规则条带(25例,39.0%),87.5%的病例色素带宽度大于3 mm, 36例(56.3%)Hutchinson征阳性, 15例(23.4%)破溃,颜色以黑褐色为主;甲母痣表现为单一规则色素带结构(52例,100%),36例(69.2%)色素带宽度小于3 mm,26例(50%)Hutchinson征阳性,无破溃病例;甲下出血表现为弥漫性斑疹(74例,83.1%),85例(95.5%)见暗红色或黑色出血小球结构;黑甲性甲真菌病表现为黑褐色纵向不规则条带(54例,88.5%)。结论 皮肤镜下,甲黑素瘤可表现为纵向规则条带,条带宽幅大于3 mm,甲母痣多表现为纵向规则条带,甲下出血表现为弥漫性污斑,甲真菌病可表现为纵行不规则条带。皮肤镜可用于鉴别黑甲性皮损,为甲黑素瘤辅助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儿童纵行黑甲的皮肤镜特点,探索通过皮肤镜模式分析诊断儿童纵行黑甲的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的50例纵行黑甲患儿,分析其术前皮肤镜模式,对其中42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分析其术中皮肤镜模式。结果术前皮肤镜检查为灰色模式的8例患儿,均未行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的42例患儿,术前甲板皮肤镜显示棕色条带的4例术中皮肤镜为棕色模式,组织病理证实为雀斑样痣。术前皮肤镜显示黑色条带的7例,术中表现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及色素斑,组织病理证实为甲母痣。术前显示规律的棕色线条组成的条带18例,术中皮肤镜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14例,规则棕色模式4例,组织病理分别证实为甲母痣和雀斑样痣。术前显示规律的棕色线条组成的条带伴色素球13例,术中皮肤镜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组织病理证实其中12例为甲母痣,1例为黑素细胞活化。结论术前及术中皮肤镜检查及模式分析对儿童纵行黑甲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下鲍恩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12年5月—2021年11月该院确诊的6例甲下鲍恩病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就诊年龄为45~77岁,病程为4个月~8年。6例患者肿瘤均位于手指甲,其中3例表现为纵行黑甲,1例表现为甲下出血,1例表现为甲板增厚、变形,局部呈疣状外观,1例表现为甲下角化过度。所有患者甲组织病理均表现为典型鲍恩病改变。结论:甲下鲍恩病可表现为纵行黑甲。该病临床容易误诊,及时行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纵行带状黑甲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住院进行甲下黑斑切除术的3个月~12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42例患儿中,3岁以内发病31例.病理示痣细胞者30例,只有色素颗粒而无痣细胞者12例.结论:儿童纵行黑甲多数发生于3岁以前,以良性黑素细胞增殖最多见.  相似文献   

14.
甲部恶性黑素瘤(简称恶黑)是一种严重疾病,5年存活率为21%~50%。作者报告一例不典型甲部恶黑,男,40岁,白人,右拇指甲出现纵形色素带2年。第一次包括黑甲部分的甲板、甲床活检,无特殊发现,次年,该甲轻度外伤后出现畸形并与甲  相似文献   

15.
甲下黑素瘤     
本文就甲下黑素瘤(SM)7例进行了临床、组织病理和电镜观察.5例为指甲,2例为趾甲,5例为拇指(趾)甲(左3,右2).4例先于甲板出现纵行黑线,黑线出现平均年龄47.6岁,从黑线至SM形成平均为7.3年,为了预防SM应早期切除黑线.瘤细胞以大上皮样细胞为多,3/7例呈多形细胞混合存在,有的瘤细胞呈印戒状,有的呈镜影状.对1例截指纵切和横切,肉眼和光镜观察证明SM始发于甲根部甲母的黑素细胞.电镜观察3例见到黑素体,直径为0.16-1.0μ,见到巨大黑素体、黑素体复合体和病毒颗粒样黑素体.  相似文献   

16.
正1 甲单位良性肿瘤及肿瘤样表现1.1 甲乳头状瘤(Onychopalilloma)甲乳头状瘤是来源于甲床和甲母质远端部分的良性肿瘤[1],甲乳头状瘤表现多样,无明显特异性,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为纵行红甲,也可表现为纵行白甲、黑甲、裂隙状出血、远端甲下局灶性角化性团块、远端甲分离伴或不伴甲裂隙等(图1a)。皮肤镜表现:起源于甲半月均质的纵行条带(红色、白色、黑色),伴条带内有碎裂出血,甲远端游离缘可见V性凹口,其下方可见角化性团块  相似文献   

17.
在黑人及日本人中,跖部是黑素瘤最好发的部位,而白人此处的黑素细胞肿瘤(良性及恶性)却十分罕见。为了了解白人跖部黑素细胞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制定治疗办法,对148例具有跖部色素性损害的白人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这些患者最初的临床诊断包括:黑素细胞痣,可疑黑素瘤、皮肤黑素瘤(CM)和其它。所有切除的标本均做了病理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痣的170例中,仅2例病理检查不能证实为痣,但无一例为 CM。临床疑为 CM 的10例中,6例病理显示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甲黑素瘤的手术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回顾并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2011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集的115例早期甲黑素瘤的手术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115例早期甲黑素瘤患者按改良的ABCDEF标准并根据如甲板改变、溃疡、结节等临床表现评估后,73例按原位甲黑素瘤扩大切除,22例按Ⅰ、Ⅱ期甲黑素瘤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下色素痣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西京医院全军皮肤病研究所2003-2009年诊断的15例甲下色素痣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15例患者年龄均<25岁,其中男6例.女9例.发生于指甲14例,发生于趾甲1例,各指(趾)间病甲分布无明显差异.12例表现为界限清楚,颜色均一的甲黑线,3例表现为全甲黑变.有1例患者为复发性甲色素痣.组织病理资料显示14例患者表现为交界痣,1例为混合痣,未发现单纯皮内痣患者.甲色素痣表现为以甲母质为中心的黑素细胞增生,细胞呈单个分布或聚集成巢,多位于近基底层部位.混合痣真皮内可见少量界限清楚的细胞巢.色素痣细胞形态均一,细胞核小,无典型核分裂象,树状突不明显,多产生较细腻的色素颗粒.结论:甲下色素痣是发生在甲母质及甲板部位的良性色素痣,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以颜色均一、界限清楚的甲黑线或弥漫性黑甲为主要表现.其组织病理特征多为交界痣.  相似文献   

20.
复发性黑素细胞痣 (RN)在组织学上可与恶性黑素瘤 (MM )相似 ,称为假性黑素瘤。作者对 15例RN和对应的原发性黑素细胞痣 (ON)进行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评价。作者从 34例临床或病理诊断的RN病例中选出 15例 ,其中皮内痣 2例 (1例为结缔组织增生性 ) ,复合痣 13例 (包括先天性痣 3例 ,非典型痣 3例 ,Spitz痣 1例 )。组织学评价 :①根据有无以下结构特点分级 :总体对称性、成巢程度、基底上方扩散、融合性生长、先天性起病构象 ,累及附件、累及神经周围。②真皮炎症、噬黑素细胞、瘢痕和弹力组织变性根据缺乏、灶性和明显进行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