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76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BI、MAS、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中风偏瘫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行早期康复治疗,实验组行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评估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1.49%(43/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4%(34/47)(P0.05)。实验组治疗12周后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及Parker-Palm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行走能力及基本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改善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推拿用于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内服治疗中风后偏瘫后遗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实际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驻马店市中医院中风后偏瘫后遗症患者共60例,依据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及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 %高于对照组的7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内服确可改善中风后偏瘫后遗症患者生存质量及神经功能,具备明确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针灸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肢体运动功能(FMA)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和ADL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以上两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的生活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对照组,仅采用针灸治疗;另选取4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研究组,在针灸治疗基础上辅以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各自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中风后偏瘫的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助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针灸+康复理疗方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施治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4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期间,对照组(52例):采用康复理疗方法;观察组(52例):采用针灸+康复理疗方法;最终就两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能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能力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分展开对比,观察组提高程度显著(P0.05);同对照组中风偏瘫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1.15%)展开对比,观察组(98.08%)提高程度显著(P0.05)。结论:合理选择针灸+康复理疗方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干预,于患者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能力提高以及治疗效果提高方面均可以获得明显效果,从而对于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综合疗效以及预后能力方面加以显著性促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在中风痉挛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痉挛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熏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认知功能情况评分(NCSE)、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CSS评分均降低(P0.05),BI指数、Fugl-Meyer评分均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I指数、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在中风痉挛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具有较好疗效,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阴经穴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阴经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阴经穴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FMA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低温冲击法结合康复训练对鼻咽癌(NPC)放疗患者颈部肌肉纤维化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NPC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在鼻咽癌放疗常规治疗上予以低温冲击法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其劲爆肌肉纤维化的发生情况、生命质量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其颈部肌肉纤维化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其生命质量明显由于对照组,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38.46%),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低温冲击法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其颈部肌肉纤维化程度和提高其生命质量,可作为临床上治疗NPC放疗患者优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内埋针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实验组应用皮内埋针疗法结合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证候总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of Motor Function,FMA)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证候总积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FMA评分和BI,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皮内埋针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智敏  周剑 《新中医》2021,53(2):118-121
目的:观察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平衡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分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伸腕、屈腕、屈髋、屈膝肌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伸腕、屈腕、屈髋、屈膝肌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BS、FMA、FIM及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BBS、FMA、FIM及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四肢肌力恢复,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剌齐剌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90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剌齐剌法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剌齐剌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主要评价脑梗死患者治疗时给予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诊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行为逻辑面试(Behavior Based Structure Interview,BBSI)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BBSI评分和MMSE评分相比,对照组BBSI评分为(7.56±2.81)分,观察组BBSI评分为(6.38±1.33)分,观察组BB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MSE评分为(20.68±2.15)分,观察组MMSE评分为(25.81±2.80)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脑梗死患者时给予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效果显著,BBSI评分、MMSE评分得到改善,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4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5例患者,采用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及推拿,对照组69例患者,仅采用康复训练,研究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以及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的评分(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推拿可以有效提高脑死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章丘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96.67%(29/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9.82±2.2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72±3.85)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后遗症的患者给予康复运动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各项指标,在临床中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关节活动度及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46例胫骨平台骨折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术后恢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疼痛应激指标[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包括伸膝最大角度与屈膝最大角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个月内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疼痛应激指标均高于手术前(P<0.05),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关节活动度及应激状态,有效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同步针刺运动疗法与单纯针刺运动疗法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选取患侧髋三针,健侧顶旁1线及顶颞前斜线给予常规针刺30 min后,保留头针,观察组予针刺运动疗法同步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对照组予针刺运动疗法。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股四头肌等速肌力指标[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F/E)]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PT、AP较治疗前升高(P<0.05),F/E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PT、AP高于对照组(P<0.05),F/E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同步针刺运动疗法能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活动、股四头肌肌群功能,有效改善下肢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