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与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新生儿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新生儿科出现高危药品的安全隐患事件进行分析,应用全面在质量管理理论对新生儿科的高危药品进行管理。2013年新生儿科出现高危药品的安全隐患事件作为实验组,2012年新生儿科出现高危药品的安全隐患事件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医院常规的新生儿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新生儿科全员参加,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观察组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运用在新生儿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新生儿科全员参加,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对比两组在新生儿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现管理缺陷45起,高危药品的安全隐患占26.67%(12/45),高危药品造成的不良反应占26.67%(6/45),对照组出现管理缺陷78起,高危药品的安全隐患占57.69%(45/78),高危药品造成的不良反应占30.77%(24/78),观察组的高危药品安全隐患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质量管理理论在新生儿科的高危药品管理中具有显著作用。结论:质量管理理论在新生儿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应用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而且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提高了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用药和医疗风险意识,得到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妇科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高危药品在妇科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同时对高危药品的概念进行了明确,使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区分高危药品和非高危药品,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更好的针对某些药物给出更好的应用方法。同时,通过对所提出的管理措施在实际过程中的验证,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医护人员对高危药品地安全管理方面的认识,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因此,加强妇科系统中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使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增加,减少了高危药品在使用和管理方面出现差错,有助于提高妇科的临床医护质量。  相似文献   

3.
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药安全是医院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高危药品管理是用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文章结合实际工作,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病原药物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强化对高危药品风险管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危药品安全用药管理在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便利抽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实施高危药品安全用药管理,对比干预前、后高危药品安全用药管理效果.结果:干预后,护士、患者高危药品安全用药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护士干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OCUS-PDCA循环应用于肿瘤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临床效果。方法: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肿瘤科于2013年6月开始实施FOCUS-PDCA循环管理,对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比较实施前后高危药品发放差错发生率、安全管理评分等指标差异。结果:实施后高危药品发放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药品目录、流程标准化、专人管理、专区存放、专用标识、定期查对、有效期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上报及总分均值等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CUSPDCA循环应用于肿瘤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差错发生风险,提高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危药品的概念是由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the Institute for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在美国国内首先提出。1995年至1996年间,ISMP对最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的药物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致死或严重伤害的药品差错是由少数特定药物引起的。ISMP将这些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危药物,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1]。高危药品在我国暂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近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强新生儿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策略。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1月—2019年3月的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使用常规高危药品管理方法,分析药品管理缺陷,提出针对性措施,并应用于2019年4—8月的100例新生儿高危药品管理工作中,2018年11月—2019年3月为实施前,2019年4—8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高危药品缺陷发生率与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除用药错误外,实施后各项高危药品缺陷发生率、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临床要分析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措施保证药品安全管理,降低药品的缺陷率,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张佳佳 《光明中医》2021,36(5):835-837
中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品种繁多并且数量较大,部分中药材具有毒性,属于药房中的高危药品.加强中药房高危药品的质量管理,不但能够减少患者因用药导致的毒副作用,还能有效规避医疗纠纷.此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药房高危药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对如何加强中药房高危药品质量管理提出了对应措施,为患者带来更多...  相似文献   

9.
<正>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容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1]。ICU是集中治疗重症病人的地方,护士在高强度、高压力下进行各种操作和遵医嘱用药,因此,提高护士使用高危药品的安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8月至10月针对ICU的高危药品管理进行了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ICU常备高危药品品种的确立由ICU的科主任、护士长及药剂科主任共同制定ICU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在提升医院中药房药品管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医院在2020年7—12月建立并实施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2020年1—6月为实施前,2021年1—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中药房的账实相符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药品报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药品调配错误率、复核出错率、药品退换率等,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师对中药房药事管理的认可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管理模式,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药品调配与复核差错,降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风险,减少药品的退换,同时还能提高账实相符率,降低药品报损率,提高药师对药房管理的认可度,对于提升医院临床中药学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药品有效期管理在医院临床科室药品管理中的实际效用。方法:医院临床科室于2018年8月开始实行药品有效期管理方案,有效期管理实行前6个月(2018年2~7月)的药物管理资料为对照组,资料整理次数达38次;实行药物有效期观察组6个月(2018年8月~2019年1月)的药品管理资料为观察组,资料整理次数达42次;比较两组临床科室药物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检测失误、药物过期情况与药物报损率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品有效期管理在医院临床科室药品管理中,应用效用明显,有效保障药物使用安全及治疗效果,改善医院整体管理质量,减少医院临床科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药品是医院流动资产的组成部分,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进行防病治病的物质保证,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确保药品安全有效,是药学工作永恒的主题.医院是药品使用的最终环节,药品从进入药库到经由药房发到患者手中或应用于临床,药品质量管理要贯穿始终,才能达到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使高危药品在病区的管理得到加强。方法:探讨高危药品病区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结果:高危药品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药品对象不明确、放置不规范、有效期不详、无账目记录备用数量、使用时无双人核对制度、医嘱字迹潦草不清等。结论: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改进如建立高危药品目录、药品分类放置、使用双人核对制度以及医嘱计算机录入系统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得到加强,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在药品经营企业的广泛运用正给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一次重大的变革,企业ERP、WMS系统,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远程(在线)监管、电子监管,以及在其他领域广泛运用的物联网技术正逐步改变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手段和效果。通过对信息技术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中的运用分析提出了当前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PBL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笔者在药品质量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PBL的基本要素实施了PBL教学法,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的漏洞,主要有药品摆放无序、无警示标签、账目不清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管理制度,即药品管理的"四化"制度,目的是提高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以及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品管理专业小组在骨科病区药品质量督查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5月~2019年8月,选择骨科医护人员24名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7月起基于根因分析法建立药品管理专业小组,2018年7月~2019年8月为实施后,2017年5月~2018年6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的管理制度评分、管理环境评分、管理设施评分、教育培训评分、管理质量满意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临床过期、存储不当等药品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药品管理专业小组的建立与应用,能够提高骨科医护人员的药品管理质量与管理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用药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PDCA循环在医院病区药品质量管理应用前后的效果,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病区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PDCA步骤,分析医院病区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制定实施针对性整改措施,由督导组检查评价、处理余留问题。结果 PDCA应用前后病区药品质量管理达标率得到提升,病区药品管理更为规范。结论 PDCA循环有助于病区药品管理的持续改进,是医院病区药品质量管理中相当重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宗良 《光明中医》2020,(5):781-783
合理用药是现代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中医院药剂科的基本职责,同时也是近年来我国卫生机构以及WHO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为给各中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提供可靠理论参考,笔者在下文中首先阐述了中医院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现存问题,然后结合中医院西药房高危药物安全评价体系内容以及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制定的\"降低处方差错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对药品的管理,提高药品质量,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文章提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药品管理体系,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监管职能,把好进药渠道,加强库存药品管理等办法,使药品管理科学化、有序化,保证药品质量,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