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疾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医院精神科2015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疾病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医患沟通、常规操作、病情掌握、心理管理环节中的合格率,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认知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医患沟通、常规操作、病情掌握、心理管理等环节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管理后生活质量、患者安全认知、家属安全认知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观察组管理后生活质量、患者安全认知、家属安全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结论:质量管理工具有助于提升精神科疾病风险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医疗质量是医院立院和发展的根本。品管圈做为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由最初活跃在工业企业,后导入医疗行业,同样效果显著。品管圈做为一种优秀的管理方法,颠覆了以往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自下而上、自动自发、团队合作的基层管理理念,实现了医疗品质管理的目标。文章就品管圈的概念、实施步骤、实施成果,以及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评价品管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工具结合质控管理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0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质量管理工具结合质控管理。比较两组重症疾病管理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管理后的管理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观察组患者管理后的管理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管理工具结合质控管理,在提高重症疾病患者管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具有积极的管理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巴雷特图质量管理工具在消化内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于2019年3月起将基于巴雷特图质量管理工具的管理方法纳入消化内科的常规管理流程中,2019年3~4月为实施后,2019年1~2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管理质量的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感知、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巴雷特图质量管理工具在消化内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提高科室综合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降低药学管理差错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2019年1~6月应用常规药学管理方法,依照医生医嘱用药,并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变化,设为实施前。于2019年7~12月应用质量管理工具,从人员培训到药房管理规定更新等角度依顺序优化药房管理,消除潜在差错风险,设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满意率与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前患者满意率,显著低于实施后(P<0.05)。实施前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实施后(P<0.05)。结论: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于药房管理,可提高药房人员专业技能及服务态度,并合理有效规划药房药物摆放顺序及药物分配流程,为患者提供良好医疗体验,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种质量管理工具在中医康复科临床路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中医康复科于2022年1月起实施基于多种质量管理工具的临床路径管理,2021年7—12月为实施前,实行常规临床路径管理模式,2022年1—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临床路径入组率、变异率和完成率,比较实施前后完成临床路径管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临床路径入组率、变异率、完成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临床路径完成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实施后(P<0.05)。实施前临床路径管理完成患者的管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实施后(P<0.05)。结论:将多种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于中医康复科的临床路径管理中,可提高临床路径入组率和完成率,降低变异率,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管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战略管理理论在重症疾病中的管理效果。方法:选择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察组采用战略管理理论,比较两组的医患纠纷发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医患纠纷发生率为1.79%,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和14.29%(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8.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1%(P0.05)。结论:采用战略管理理论对重症患者进行管理,能够降低医患纠纷和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和实施效果,旨在保障ICU患者安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ICU实施风险管理后的616例患者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9月ICU实施风险管理前的57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风险管理模式下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包括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识别护理风险、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制定并实施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负性事件的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等负性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护理、沟通能力、护理文书书写等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将风险管理引入ICU患者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进而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性人文关怀管理理念在重症疾病管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期间医院收治的危重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持续性人文关怀管理。在患者管理、不良心理评估、医务人员心理管理等方面优化管理流程。结果:观察组基础生理、专科诊疗、医患关系、人文关怀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诊疗管理、风险管理、人文关怀管理方面的总体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人文关怀管理理念有助于提升危重症患者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三维质量结构对新生儿重症医学科管理质量进行评价,探讨其在科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2017年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00例重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月起应用三维质量结构模型对新生儿重症医学科的管理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的探讨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2016年为实施前,2017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100例,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相关认知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重症医学科新生儿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医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三维质量结构对新生儿重症医学科管理质量进行评价,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救治成功率,并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三维质量评价体系在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9年1月起在常规管理基础上添加三维质量评价体系,2018年7~12月为实施前,2019年1~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的管理中添加三维质量评价体系,可以从三个维度全面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该评价体系对于制度的落实具有督促作用,使得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得到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上升,医护人员的自我效能也得到上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全程质量管理在肿瘤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在杭州市肿瘤医院肿瘤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护理的334名患者,根据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167人。对照组采用常规肿瘤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程质量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管理工作。对两组患者的器械使用及感染发病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器械感染率上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器械感染率;在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要较差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P0.05)。结论:在肿瘤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全程质量管理的模式,对于加强病房护理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实施全程质量管理能降低感染发病情况,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医素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一说,先天之本,秉承于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能更改,无法选择;而脾为后天之本,即后天的调养直接影响脾胃运行,对机体体质及疾病的恢复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重症医学科,对这一理论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通过对脾胃的调治而对整个疾病的恢复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电子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利用药物管控、护理记录档案、视频图像反馈分析、信息总汇分析等方法,研究电子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统计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反馈方法与电子信息反馈法的数据,再综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电子信息反馈法相较于传统的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有很好的作用,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患者病情各项指标都有显著改善。结论:电子信息反馈法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减少重症室事故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多种质量管理工具规范病区近效期药品管理。方法:为提高病区近效期药品管理质量,医院科室从2019年5月起,应用多种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药品管理,抽取应用前(2018年3~12月)和应用后(2019年5~11月)科室35名护理人员及各800份药品管理记录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观察应用多种质量管理工具对近效期药品进行管理前后,科室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务人员对药品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结果:应用后科室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应用前(P0.05);应用后科室医务人员对药品管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多种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于病区近效期药品管理中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病区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临床用药和患者诊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肺系疾病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症状危重,病死率高。中医强调“扶正祛邪”,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人体气血调节甚为重要。在治疗重症肺系疾病时,应始终注意顾护脾胃,脾胃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影响重症肺系疾病的发展及预后。临床上运用顾护脾胃的思想治疗重症肺系疾病,收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专科质量敏感指标在重症患者康复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对医院康复科实施康复护理专科治疗敏感指标,并对检测的数据实施监测,分析应用前后康复科护理管理质量重点指标、不良事件、敏感指标的重要性及护理满意度,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质量。结果:应用后高危药物使用及安全管理合格率、患者高危风险评估和处理合格率、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护士专科技能合格率及分级护理落实率均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应用前(P0.05);患者对就医环境的满意度、患者对基础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对护理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对护士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对护理专业技能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实施康复护理专科质量敏感指标,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康复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肛肠疾病基础理论在推动科室管理质量整体提升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医院肛肠科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了基础肛肠疾病专科医学服务,观察组患者除了接受基础肛肠疾病专科医学服务外还接受了中医管理项目。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患者态度、患者信念、多元化服务可获得性、团队沟通与协作、医疗风险管理、医疗差错监测等医学服务效果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健康素养、遵医行为、情绪状况、诊疗配合度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中医肛肠疾病基础理论研究,适当开展相关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科室管理质量,提高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和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科学管理理念和先进管理工具在神经内科管理中应用价值。方法:神经内科于2019年3月期,尝试将根因分析法纳入神经内科的常规管理流程中。选在此之前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此之后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根因分析法为依据的管理方法的优化纳入观察组患者的管理中,比较两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优化后的各管理项目专家评分均≥85分;观察组不同时间点的管理环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因分析法可明显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管理模式的效果与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在医院挑选重症医学科的40名护理人员,并按照护理水平相近的原则分成观察组20名与对照组20名,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管理,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统计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