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厚朴三物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厚朴、大黄、枳实3味药组成。具有行气除满、去积通便的功能。主治实热内积、气滞不行、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为提高用药的便利性及患者的顺应性,我们将厚朴三物汤改剂型为栓剂。根据处方中各药味中有效成分的性质及文献报道,确定将方中厚朴、大黄、枳实3味药用乙醇回流提取,以柚皮苷、和厚朴酚、厚朴酚提取率和收膏率为评价指标,用单因素实验及L9(34)正交实验,对提取次数、乙醇浓度、乙醇用量、  相似文献   

2.
林裕华  李思莹  吴学敏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435-1437
糖尿病患者早期大多有嗜食肥甘厚味的习惯,郁热内阻脾胃,多表现为中焦胃肠实热证.仝小林院士认为糖尿病早中期的核心病机是中满内热,以热态为主,胃肠实热证是其主要证型,口干渴、口苦口臭、大便干结为症状靶,血糖升高为指标靶,治法以泻热除满、行气通膵为主,创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小方通膵饮,全方由生大黄、黄连、焦槟榔三味组成,态靶同调,方简效著.方中生大黄为泻热导滞通腑的要药,临床常用量3~15 g;黄连为苦寒之最,善清中焦郁热,又是确有疗效的降糖靶药,临床常用量为15~30 g;槟榔行气消积,临床常用量6~15 g.  相似文献   

3.
姚敏 《中国中医急症》2003,12(3):283-283
笔者自1992年以来用中药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疗效较好。介绍如下。1 方药组成 生大黄9g,枳实10g,厚朴10g,芒硝6g。枳实、厚朴先煎,大黄、芒硝后下,水煎取50ml作直肠滴注,保留1h左右。药液温度应控制在35℃~40℃左右。  相似文献   

4.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厚朴具有以下特点:1)用量多为3.7~110.4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降气化痰治疗肺炎、肺心病、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为10~41.4 g;破滞除满治疗腹胀便秘、腹痛、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不完全性肠梗阻等,为10~110.4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行气除满常配伍大黄、枳实、芒硝;降气化痰常配伍杏仁、麻黄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经方中使用厚朴的方剂进行分析,认为张仲景延续并拓展了《神农本草经》中厚朴的功效,主要用于除满、平喘、燥湿、下气。厚朴配枳实可除胸满,配大黄、枳实可除实证腹满,配生姜、栀子可除虚证腹满,配杏仁下气开肺郁,配化痰之品可燥湿化痰消痈,重用厚朴配枳实可消气闭痛证。  相似文献   

6.
唐程  王涵  赵锡艳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432-1434
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等一系列早期代谢紊乱状态促进了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饮食不节,多食肥甘厚味导致中满,日久可生湿,湿邪进一步影响脾之健运功能.仝小林院士认为,此类疾病的辨治要点在于紧抓疾病起始阶段的"壅、滞、郁"等主要矛盾,同时兼顾燥湿、行气、健脾三大治疗原则.以苍术、厚朴、陈皮为基础方,在合三药之力共同燥湿的同时,苍术功在健脾,厚朴力在行气除满,陈皮长于理气化痰,三药合用,共燥脾湿,行脾运.方中苍术的临床常用剂量为9~30 g,厚朴为15~30 g,陈皮为9~15 g.  相似文献   

7.
大承气汤治疗家兔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与阳明腑实喘满证颇为相似,本实验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进行大承气汤治疗家兔 RDS 的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大承气汤制备: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各10g。用水200ml,先煮厚朴、枳实20分钟,再入大黄煎  相似文献   

8.
仲景《伤寒杂病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创六经之分证,审疾病之传变,其言精奥,其法简练,创方314首(《伤寒论》113首,《金匮要略》201首),奠定了方剂学的基础,被医学家称为“方书之祖”。在众多方中,不但选药十分考究,而且在用药剂量上经过认真推敲。现从仲景的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三方的药量上,通过比较来说明。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均以枳实、大黄、厚朴三味药组成。小承气汤中大黄用四两,厚朴三两,枳实三枚大者,方中大黄用量最重,为君药,具有轻下热结之功,主治阳明腑实,詀语便硬,潮热,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数者;厚朴三物汤中厚朴用八两,大黄四两,枳实  相似文献   

9.
梅核气治验     
梅核气症多繁杂,常自觉咽部或似梅核,或似炙脔,或有闷气,或如有物游走;或伴有胸闷,或挟呃逆,或噎塞,或咽痛,或食入则痛等。故治疗也应不一而论,灵活变通,方合仲景“随证治之”之意。《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是治疗此证之专方,但其力略单薄,效缓于病。笔者每于半夏厚朴汤原方(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加砂仁9克,枳实15克,大黄3~6克,甘草6克,并随证化裁:咽部疼痛者,酌加蚤休、桔梗、山豆根;食入则胸痛者,加公英、玄胡;胁肋胀痛者,加路路通、白芍、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金匮要略》系东汉医家张仲景的著作,书中所列方剂为实践经验的结晶,素有「经方」之称。若能正确的运用经方,每每立起沉疴,但使用经方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药物用量:古人谓:「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我们运用经方要注意药味用量这点,举例而言: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均为仲景之方,皆由大黄、枳实及厚朴组成,但因用量不同,其适应证各异,方名亦不同。小承气汤用大黄四两为主药,厚朴三物汤证用厚朴八两为主药,厚朴大黄汤证主治支饮胸满,并用厚朴一尺,大黄六两为主药,(上述药量为汉制)。  相似文献   

11.
<正>仲景用厚朴共计有14方。其中注明用量的有11方。其中剂量半斤的有3方,四两的有2方,二两的有2方,五两,三两,八两,一尺的各1方。1.汤方与剂量特殊几个方剂大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厚朴先煎)。小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厚朴与其他药共煎)。厚朴三物汤厚朴四两,枳实五枚,大黄四两(厚朴先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我科采用大承气汤保留点滴灌肠治疗肠梗阻 4 8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4 8例中 ,不完全梗阻 30例 ,完全性梗阻 18例 ;男 34例 ,女 14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17岁 ;病程 1~ 3天。2 治疗方法2 .1 方药 :大黄 12 g、厚朴 15 g、枳实 12 g、芒硝 9g。先煮枳实、厚朴 ,后下芒硝、大黄。因大黄、芒硝煎煮时间短 ,可增加泻下作用。2 .2 灌肠方法 :将煎好 15 0 m L药液用纱布过滤后灌入盐水瓶内 ,保持温度 37~ 39℃ ,左侧卧位 ,臀部抬高10~ 15 cm,采用一次性输液器接上导尿管 ,插入肛门15~ 2 0 cm缓慢注…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92年以来用中药直肠给药治疗小儿顽固性高热,疗效颇好,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与方法:药用生大黄9g,枳实10g,厚朴10g,芒硝6g.使用用法:枳实、厚朴先煎,大黄、芒硝后下,水煎取50ml,采用直肠滴注,保留灌肠.直肠给药的温度应控制在35~40℃左右,若过高或过低均可引起便意,不便于药物的存留.  相似文献   

14.
气滞血瘀型用厚朴、木香、乌药、桃仁、枳实、芒硝(兑服)各10g,莱菔子,赤芍、白芍、元胡各15g,大黄5g(后下),水煎100200ml/日3~5次服。毒热瘀阻型用大黄(后下)、赤芍、白芍、桃仁、元胡各15g,  相似文献   

15.
厚朴枳实配伍对大鼠胃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考察厚朴枳实配伍及不同煎煮时间对大鼠胃动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ip左旋精氨酸(L-Arg)6 d建立大鼠胃动力异常模型。胃动力异常大鼠连续5 d分别ig给予厚朴提取物(10 g.kg-1)、厚朴枳实配伍提取物(20 g.kg-1),ip西沙必利(0.004 2 g.kg-1)、观察其对L-Arg所致胃动力异常大鼠胃动力的改善作用。结果:大鼠ip L-Arg造成大鼠胃动力减缓、血浆胃动素减少。厚朴、厚朴枳实配伍提取液能有效抑制L-Arg引起的大鼠胃动力下降(P<0.05)和胃动素的下降(P<0.05),厚朴与阳性药物西沙必利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厚朴枳实配伍与厚朴、西沙必利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厚朴、厚朴枳实配伍、西沙必利组的胃残留率分别为(69.3±13.7)%,(60.7±12.9)%,(70.1±12.9)%,;胃动素分别为(85.4±11.2),(93.1±10.4),(86.3±12.4)nmol.L-1。厚朴枳实煎煮90 min较煎煮60,30 min大鼠胃残留率低(P<0.05),胃动素含量高(P<0.05)。煎煮90,60,30 min胃残留率分别为(47.7±12.8)%,(59.8±12.1)%,(62.7±11.8)%;胃动素分别为(102.3±10.6),(92.9±10.1),(89.6±11.2)nmol.L-1。结论:厚朴、厚朴枳实配伍提取液能显著改善L-Arg所致的大鼠胃动力障碍,厚朴枳实配伍后作用要优于单一厚朴。两者配伍以煎煮90 min为宜。  相似文献   

16.
仝小林教授临床擅用经方桃核承气汤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其认为血瘀尿闭是膀胱蓄血证的核心病机;结合临床,提出逐瘀通下是EHF无尿期治疗的关键环节。仝教授运用桃核承气汤治疗EHF的3大辨治要点:①辨有无表证;②辨膀胱蓄血与类膀胱蓄水;③辨痛吐胀闭。治疗时紧扣"以通为用"的要点,剂量选择上常用桃仁30~60 g、生大黄30~60 g、芒硝15~30 g、加用厚朴30 g、枳实30 g等,促进胃肠动力,增强以通为用功效。  相似文献   

17.
1厚朴七物汤、大黄附子汤厚朴七物汤方出《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是治疗“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的方剂。药有厚朴、甘草、大黄、大枣、枳实、桂枝、生姜。大黄附子汤出处同上,是治疗“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的温下方剂,药有大黄、附子、细辛三味。病案举例:慢性盆腔炎。叶某,45岁,2005年2月23日初诊。慢性盆腔炎病史已经多年,下腹胀痛3天,以胀为甚,大便正常。月经周期规律,经量正常,无痛经。孕4产2人流2,输卵管已结扎。小便频急,无尿痛;胃寒、纳可,寐欠安。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7mm×8mm×9mm,末次月经2月13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黄、厚朴药对提取物中7个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厚朴酚、厚朴酚)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0.1%磷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5 min,82%A→85%A;1515 min,82%A→85%A;1535 min,85%A→90%A;3535 min,85%A→90%A;3540 min,90%A→82%A;4040 min,90%A→82%A;4042 min,82%A→82%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30℃。结果:大黄、厚朴药对提取物中7个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厚朴酚、厚朴酚进样量分别在0.0279042 min,82%A→82%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30℃。结果:大黄、厚朴药对提取物中7个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厚朴酚、厚朴酚进样量分别在0.027900.2790μg(r=0.9992),0.061760.2790μg(r=0.9992),0.061760.6176μg(r=0.9991),0.050400.6176μg(r=0.9991),0.050400.5040μg(r=0.9997),0.19950.5040μg(r=0.9997),0.19951.995μg(r=0.9992),0.041281.995μg(r=0.9992),0.041280.4128μg(r=0.9993),0.46440.4128μg(r=0.9993),0.46444.644μg(r=0.9994),0.64324.644μg(r=0.9994),0.64326.432μg(r=0.999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8.5%、99.4%、99.2%、98.5%、99.5%、99.0%、98.4%。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大黄、厚朴药对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厚朴三物汤拆方及其药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厚朴三物汤拆方分析基础上,对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小承气汤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取混有碳末的药物煎液给小鼠灌胃,计算碳末推进率;将家兔小肠标本浸入台氏液中,滴加药物煎液,描记平滑肌收缩曲线。结果:厚朴三物汤显示出明显的推进作用(推进率83.45%);滴加各药物后,平滑肌收缩强度及频率都明显降低,以厚朴三物汤最为突出,结论:配伍后的厚朴三物汤提高了大黄、枳实,厚朴各药的推进作用;三方中以厚朴三物汤对小肠平滑肌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HPLC法同时测定购自台湾的大、小承气汤浓缩颗粒中柚皮苷、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厚朴酚及厚朴酚的含量.方法:采用Licrospher C18柱(1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5%冰醋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nm,流速:1 mL/min,柱温:25℃.结果:所测8个大、小承气汤样品中柚皮苷的含量在0.54~44.20 mg/g;大黄酸的含量在0.51~2.10 mg/g;厚朴酚的含量在0.44~6.65 mg/g;大黄素的含量在0.02~0.23 mg/g;厚朴酚的含量在1.09~2.92 mg/g;大黄酚的含量在0.09~2.70 mg/g,但个别样品中未检出和厚朴酚及厚朴酚.此方法加样回收率与线性范围均符合要求.结论:本方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且对台湾市售的8个样品均可适用,具有方法的普遍性,可作为大、小承气汤质量控制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