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管理指标设置在提升血液透析管理质量方面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医院从2018年1月至今,将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血液透析管理指标评价体系纳入医院血液透析的常规质量管理中。比较2016~2019年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科室管理指标体系共包括3个一级条目,7个二级条目。说明该指标体系框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018~2019年的流程管理、设备管理、业务水平、质量控制评分,均显著高于2016~2017年(P0.05)。结论:管理指标的设置在提升科室管理质量方面具有明确的管理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科管理模式中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管理意义。方法:医院儿科于2017年8月起将构建的儿科敏感质量指标管理模式纳入儿科的日常流程管理中,2016年8月~2017年7月为实施前,2017年8月~2018年7月为实施后。成立儿科管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管理工作组,构建儿科管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指导儿科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构建的儿科敏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即结构指标、技术指标、评价指标等,7个二级指标,即床护比、护患比、陪护率、专科技能、风险事件、合理用药、并发症管理等。实施后结构指标、技术指标、评价指标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的儿科敏感指标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基本涵盖了可以评价儿科管理质量的各个指标,以此为指导,能够有效提升临床儿科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症病情诊断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医院从2018年5月起将构建的急诊病情诊断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纳入急诊管理的内容中,2017年5月~2018年4月为实施前,2018年5月~2019年4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结果:急诊病情诊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实施后的急诊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急诊病情诊断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急诊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6S"管理引入儿科病房管理观察效果,探讨其对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效果,提高患儿安全管理水平。方法:将"6S"理论及管理模式应用在儿科管理中,实行全员参与和专人负责制,完善儿科病区管理制度,定期检查,不断改进,循环运行"6S"管理,对护理单元质量及儿科患儿家属满意度两大方面分阶段进行评分确定儿科护理安全的评价指标。结果:儿科病区管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单元质量评分从2015年年初的综合分数88.5%,到2016年年初的92.5%,2017年95.5%,2018年提高到98.74%;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从2015年年初的86.0%,到2016年年初的95.6%,2017年98.6%,2018年提高到99.7%;药品储存与养护方面得分率98.0%,物品、药品定位摆放、账物相符、无1例过期、失效药品,效期药品管理得分率提高至100.0%。结论:实施"6S"管理后,儿科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中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提升了儿科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护理安全水平,降低了护理差错、缺陷、事故的发生率,从而有效规避了护理风险,是病区用药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管理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2015~2016年采用传统质量管理方法对中药制剂的临床使用进行常规管理。2017~2018年在对既往影响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管理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关对策和管理流程。统计各年度的中药制剂管理质量评价指标值,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不同管理方法对中药制剂管理质量的影响。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反应中药制剂管理质量的指标,如制剂处方、制剂工艺、制剂原料、制剂剂量、人员素质等可以提取3个公因子,特征值为2.339、1.543、1.023,均1,累加贡献率分别为87.004%。应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管理后2017~2018年的管理质量较高。结论:从制剂处方、制剂工艺、制剂原料、制剂剂量、人员素质角度来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明显提升了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层级管理联合绩效体系改革在儿科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2017年10月~2018年10开展研究,期间总共选取100例儿科患者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比较。2017年10月~2018年3月不采取护理质量改进管理方法,2018年4~10月采用层级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改革管理方法。以护理效果为统计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后患儿及其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后在护理差错、缺陷及投诉方面的数据差异较大,实施后数据优势突出,多项数据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层级管理联合绩效体系改革在儿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突出,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优化护理资源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医院从2016年起采用五常法进行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将常组织、常整顿、常规范、常清洁、常评价的管理理念与日常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内容相结合。统计并比较2015~2018年各年度检验科实验室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各年度的检验科安全管理质量评分。结果:2016~2018年各年度的实验室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2015年(P0.05)。2016~2018年各年度的检验科各项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2015年(P0.05)。结论:五常法在提升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功效系数数据模型在口腔医疗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2019年收治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定科室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功效系数数据模型计算综合功效系数,评价各年度管理质量。结果: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的绩效管理、风险管理、人文关怀管理、根管治疗、修复工作、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种植管理、正畸管理等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2016~2019年的功效系数值分别为81.99、82.32、83.81、82.99,均80,各年度间的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结论:功效系数数据模型,能够客观评价口腔医疗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优势学科为主导探索急诊高风险患者的管理方法。方法:医院自2017年8月起对急诊收治的高风险患者实施优势学科为主导的管理模式,2017年2~7月为实施前,2017年8月~2018年1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患者120例。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入院期间的管理质量,统计实施前后差错、事故、纠纷的总发生率。结果:实施后的服务态度、操作规范、病例书写、沟通能力、风险评估、流程管理、应急能力、消毒隔离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差错、事故、纠纷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以优势学科为主导的急诊高风险患者管理方法更加及时、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儿科层级责任制管理中护理组长的作用及对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17年6月起进行管理制度调整,在儿科原有层级责任制管理方案基础上,增加护理组长岗位,将原有的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方案转为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方案,比较实施前(2016年6月~2017年5月)和实施后(2017年6月~2018年5月)儿科护士的护理核心能力,并评价实施前后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在实施后儿科护士的独立工作能力、问题观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儿科病区的基础护理、危重症患者护理、健康教育、医嘱执行、呼叫回应、病房巡视、生活护理、心理干预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护理组长引入到层级责任制管理方案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了护士的核心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士长查房新模式在老年康复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2018年收住医院老年康复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16年3月~2017年2月采用传统护士长查房模式的设为对照组,2017年3月~2018年2月采用护士长查房新模式的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管理指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患者满意度,更优质的护理质量。结论:护士长查房新模式可以提高老年康复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在儿科门诊服务模式中的作用。方法:医院在2018年11月~2019年8月期间对儿科门诊服务实施精细化管理,其中2018年11月~2019年3月为实施前,2019年4~8月为实施后。对在职的20名儿科医护人员和实施前后分别抽取的140例患儿家长进行调查,比较实施前后的患儿家长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儿家长满意度和医护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儿科门诊服务模式中的创新作用有显著效果,能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至98.57%,医护人员满意度至95.00%,提升门诊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过医疗风险预警评估模型构建提升儿科安全管理质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8年医院儿科收治的患者及儿科的医务人员纳入研究。根据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管理后将构建的医疗风险预警评估模型纳入科室的管理中。比较管理前后的科室安全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制度与规范、教育与培训、环境与设备的管理及评估、护理管理、理论与技能考核、定期管理质量评价、医患关系管理均为儿科管理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儿科医疗风险预警评估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管理后的科室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通过医疗风险预警评估模型构建可有效提升儿科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馈管理制度对神经内科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影响。方法:医院神经内科于2015~2016年采用传统管理方法对神经内科进行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2017~2018年在传统管理方法基础上整合前馈管理制度设为实施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各年度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评价结果。比较不同管理方法对神经内科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影响。结果:工作效率单层次综合评价、工作质量单层次综合评价、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综合评价结果均显示,实施后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高于实施前。结论:将前馈管理制度应用于神经内科的工作管理中,有利于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主要研究安全目标管理对于儿科住院患儿的护理效果影响。方法:医院在2016年6月开始实施安全目标管理策略,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在医院住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儿100例实施常规管理,为实施前,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儿100例实施安全目标管理策略,为实施后。统计和比较实施前后患儿及家属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结果:医院儿科在实施了目标管理措施后,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都出现了明显提升,而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率出现了明显降低(P0.05)。结论:安全目标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儿科住院患儿的护理效果,有助于提升儿科的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质量环境兼容管理体系在儿童保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于2018年9月起将质量环境兼容管理体系纳入儿童保健管理中,成立质量环境兼容管理小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式,筛选出影响儿童保健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2018年9月~2019年8月为实施后,2017年9月~2018年8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发病因素调查、防治措施制定、儿童保健指导、科学育儿方法推广、规范化管理质量、服务内容和方式制定、与相关机构保健服务的衔接等,均为儿童保健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实施后规范化管理、保健指导、疾病防治措施、发病因素筛选等评分,均显著实施前(P0.05)。结论:质量环境兼容管理体系,能够分析出影响儿童保健管理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管理方法的优化,提升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护理质量评价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4月~2019年3月,自2018年4月起将护理质量评价应用于中医护理管理工作中,从患者、护士双方面设计护理质量评价内容,并重视护士的现场护理情况,根据护理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管理制度的优化,推动管理质量的进步,2017年4月~2018年3月为实施前,2018年4月~2019年3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中医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基础护理、中医专科护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护理记录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护理质量评价应用于中医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准确与有效的评价护士的工作质量,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实现了管理质量的提升,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护士主导下眼科手术患者院前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方法:医院眼科自2018年6月起,建立实施基于护士主导下眼科手术患者院前管理模式,2017年5月~2018年5月为实施前,2018年6月~2019年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眼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实施前后的院前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院前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护士主导下眼科手术患者院前管理模式应用于眼科管理中,其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眼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海恩法则在妇产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9月期间就职于医院妇产科的医务人员设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管理前(2018年11月~2019年4月)接受常规妇产科科室管理。管理后(2019年5月~2019年9月)将海恩法则理念纳入科室的管理方法中。比较管理前后的科室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结果:管理后的科室管理质量评分、服务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将海恩法则理念纳入妇产科安全管理中,有助于提升科室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室多部门协作支持保障系统的建立与成效。方法:为提升部门管理质量,医院手术室于2018年9月起,构建并实施多部门协作支持保障系统管理,抽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实施前,手术室收治300名患者,以及2018年9月~2019年5月实施后收治3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实施前后手术室患者及医护人员对部门管理质量评价,比较差异。结果:实施后手术室医护人员对保障支持工作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手术室患者对诊疗、护理管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多部门协作支持保障系统应用手术室中,能显著提升部门管理质量,提高手术效率,保障手术安全,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