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谱及突变频率。方法对157例耳聋患儿,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4个常见耳聋基因GJB2、线粒体12srRNA、SLC26A4和GJB3检测,检测位点包含以上4个基因的20个热点突变位点。结果157例耳聋患儿中检出耳聋基因突变67例,检出率42.68%,其中致病突变38例,包括17例GJB2c.235delC纯合突变,8例GJB2复合杂合突变,5例SLC26A4IVS7-2AG纯合突变和8例SLC26A4复合杂合突变。在各突变位点中检出率最高的是GJB2235delC39例,检出率31.85%,其次是SLC26A4IVS7-2AG19例,检出率12.10%。未检测出GJB3基因和mtDNA突变。有耳聋家族史患儿中有52.94%检出基因突变,与无耳聋家族史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9,P0.05)。结论 GJB2及SLC26A4基因为本地区耳聋患儿中常见致病基因,235delC和IVS7-2AG分别为GJB2和SLC26A4的主要突变形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新生儿先天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及基因突变类型,为本地区开展大规模耳聋基因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6年8月~2018年3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妇产中心出生的4305名新生儿足跟血,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对GJB2、SLC26A4、GJB3和线粒体12SrRNA等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20个热点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05例新生儿中检出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212例,携带率为4.92%(212/4305),其中男性5.72%(119/2081),高于女性的4.18%(93/2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5,P0.05)。GJB2基因突变113例,突变率为53.30%(113/212),明显高于SLC26A4的29.25%(62/212)、GJB3的9.91%(21/212)、线粒体12SrRNA的4.25%(9/212)及复合基因位点突变的3.30%(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5-13.026,P0.05)。其中基因突变位点频率最高的为GJB2基因的235delC杂合突变,突变率为42.92%(91/212),其次为SLC26A4基因的IVS7-2AG和GJB3基因的547GA杂合突变,突变率分别为26.42%(56/212)和7.08%(15/212)。复合基因位点突变主要见于GJB2基因突变位点235delC结合其它位点杂合突变。结论深圳地区新生儿有一定遗传性耳聋常见基因突变携带率,且男性高于女性,主要见于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位点以235delC和IVS7-2AG杂合突变为主。因此,加强新生儿耳聋基因初筛,对及时治疗和预防耳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研究苏南地区遗传性耳聋的发生率及热点基因突变率,并探讨在苏南地区开展遗传性耳聋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收集11个耳聋家系的41例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对常见耳聋基因的15个突变位点(GJB_2:c.35delG,c.176-191del16bp,c.235delC,c.299-300delAT,GJB_3:c.538CT,SLC26A4:IVS7-2AG,c.1174 AT,c.1226 GA,c.1229 CT,c.1707+5 GA,c.1975 GC,c.2027 TA,c.2168 AG和线粒体DNA 12S rRNA:1494 CT,1555 AG)进行检测。结果 41例耳聋家系样本中,共检测出耳聋基因异常28例(68.29%),其中4例样本为GJB_2基因的c.235delC纯合突变,10例样本为GJB_2基因的c.235delC杂合突变,1例样本为GJB2基因的c.235delC和SLC26A4基因c.299-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2例携带SLC26A4基因c.299-300delAT杂合突变,2例样本为SLC26A4基因的IVS7-2AG纯合突变,5例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4例患儿为线粒体基因mt1555AG同质性突变,其他家系成员均未见异常。结论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对耳聋患者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可为患儿家庭提供再生育指导,从而有效的降低耳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洛阳地区4106例新生儿的耳聋致病基因进行检测,以了解洛阳地区耳聋基因的突变类型及其突变携带率,为当地大规模开展耳聋基因筛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在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分娩的部分(4106例)新生儿的足跟血,制成滤纸干血片,采用PCR与通用芯片相结合的技术,对滤纸干血斑基因组DNA中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9个突变位点:GJB2基因突变位点为c. 35 del G、c. 176 del 16、c.235 del C、c.299 del AT;GJB3基因突变位点为c.538CT;SLC26A4基因突变位点为c.2168 AG、c.IVS7-2 AG;12S rRNA突变位点为m.1494 CT、m.1555 AG进行检测。结果 4106例新生儿中共检测出突变198例,突变携带率4.82%。其中GJB2突变106例,突变携带率2.58%;GJB3突变16例,突变携带率0.39%;SLC26A4突变61例,突变携带率1.49%;12S rRNA突变11例,突变携带率0.27%。结论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在新生儿中有较高的携带率。洛阳地区GJB2基因235delC突变是最常见的突变方式,其次是SLC26A4基因IVS7-2 AG突变。在本地区开展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具有无损伤、家属易接受的优点,对遗传性耳聋基因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遗传咨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马鞍山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的携带率及突变类型,为防聋治聋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应用芯片基因筛查技术,对2534例新生儿进行GJB2、SLC26A4、GJB3、线粒体12Sr RNA 4个常见耳聋基因9个热点突变位点的检测。结果 2534例新生儿中检测出基因突变134例,携带率5.29%,单基因杂合突变128例(GJB2基因突变76例,SLC26A4基因突变34例,GJB3基因突变9例,线粒体12Sr RNA基因突变9例),双基因突变3例(GJB2 235del C/SLC26A4 IVS7-2AG 2例,12S RNA 1555AG均质/SLC26A4 IVS7-2AG 1例),GJB2 235del C纯合突变3例。结论在马鞍山地区的新生儿中,耳聋基因GJB2和SLC26A4突变率较高,GJB3、线粒体12Sr RNA突变率较低。通过耳聋基因筛查,可预防和减少耳聋的发生,达到提高人口质量,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湖南省新生儿常见的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率及突变谱,为临床耳聋疾病防治、生育咨询指导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湖南长沙市、岳阳市、娄底市等10个地区共9957例新生儿足跟血血斑,采用微阵列芯片法(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对中国人群常见4种耳聋基因突变进行筛查,包括GJB2基因35 del G、176_191 del16、235 del C和299_300 del AT;SLC26A4基因IVS 7-2 AG和2168 AG;线粒体12S r RNA基因1555 AG和1494 CT,GJB3基因538 CT)。结果基因芯片检测共发现366例耳聋基因突变,其中GJB2的突变携带者225例,235纯合突变1例,突变携带率2.26%(225/9957);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88例,2168 AG纯合突变1例,突变携带率0.88%(88/9957);线粒体12S r RNA基因突变携带者38例,突变携带率0.38%(38/9957);GJB3基因突变携带者10例,突变携带率0.1%(10/9957);双突变4例,双突变携带率0.04%(4/9957),分别是235杂合/1555均质1例,235/2168复合杂合1例,235 del C/IVS 7-2 AG双杂合突变2例。结论湖南省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中,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最高,其次SLC26A4基因突变,GJB3最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两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方法收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样本及临床资料,运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 r RNA 4个耳聋相关基因检测,明确耳聋致病基因;结合STR位点分析方法排除产前诊断中胎儿DNA受母体基因组的污染。结果家系1先证者系GJB2基因109GA/235del C复合杂合突变;家系2先证者为SLC26A4 IVS7-2AG/946GT复合杂合突变;产前诊断结果显示家系1和家系2胎儿分别系109GA杂合突变携带者及SLC26A4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携带者。结论 GJB2基因109GA与235del C所形成的复合杂合突变可导致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DNA片段测序技术有助于寻找耳聋致病基因非热点突变,产前诊断和早期干预能避免耳聋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宝鸡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突变,初步了解本地区耳聋患者耳聋基因的突变特征。方法收集本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患者6例,1例耳聋患者双亲,及13例特殊职业技校听力障碍学生,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三个耳聋基因的10个突变位点GJB2(176del16bp,299-300delAT,235delC,512insAACG)、SLC26A4(PDS)(1174AT,1229CT,2168AG,1VS7-2AG)、mtDNA12SrRNA(1494CT、1555AG)。结果 21例受检者中GLB2基因突变位点检出率为28.57%(6/21);235delC与299-300delAT突变各检出3例,SLC26A4基因检出率为4.76%(1/21),为IVS7-2AC纯合突变;未检出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结论通过对宝鸡地区耳聋患者致病基因的检测分析,可以明确耳聋患者的病因,了解本地区的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为今后的耳聋患者及本地区耳聋基因筛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淄博市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的携带率及突变类型、突变频率等情况,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应用基因芯片与Sanger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2017年8月至2019年11月在淄博市助产机构出生的47 332名新生儿,进行4个常见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mtDNA 12SrRNA的15个位点的芯片检测,后对检测阳性病例相应位点进行Sanger测序予以确认。结果 47 332例新生儿中检出突变2411例,突变率5.09%(2411/47 332),其中GJB2基因突变频率为2.63%;GJB3基因突变频率为0.42%;SLC26A4基因突变频率为1.88%;mtDNA 12SrRNA突变频率为0.27%;SLC26A4基因中突变频率较低的位点(1174AT、1226GA、1229CT、1975GC、2027TA、IVS15+5GA)总突变频率为0.40%。结论常见耳聋基因在淄博市新生儿中有较高的突变率,其中以GJB2、SLC26A4为主,非热点突变突变频率也较高,可进一步优化淄博市耳聋基因筛查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两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耳聋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及基因突变检测,并对有生育需求的耳聋家系进行产前诊断。方法收集两个耳聋家系成员外周血样本及临床资料,运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4个耳聋相关基因检测,明确耳聋致病突变;结合STR位点分析方法排除产前诊断中胎儿DNA受母体基因组的污染。结果家系1先证者为GJB2 c.34GT杂合突变,临床表型为先天性进展性的的极重度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妻子为线粒体m.1555AG突变,其子为GJB2c.34GT杂合突变复合线粒体m.1555AG突变。家系2先证者为GJB2c.187GT杂合突变,临床表型同为先天性进展性的的极重度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丈夫为c.109GA/c.235delC复合杂合突变,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为c.235delC杂合突变携带者。结论 c.187GT和c.34GT同为GJB2基因上的显性突变,两种突变均可导致进展性的中度至极重度性感音神经耳聋;本研究的GJB2 c.34GT复合线粒体m.1555AG突变为临床的双基因致聋模式提供了遗传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四川攀枝花地区非综合性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初步了解该地区耳聋患者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攀枝花地区74例非综合性耳聋患者,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4个常见耳聋相关基因(GJB2、SLC26A4、线粒体12Sr RNA及GJB3基因)的9个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74例耳聋患者中共检出22例带有耳聋基因突变,检出阳性率为29.73%,其中GJB2基因235del C纯合突变8例,杂合突变7例,299del AT杂合突变1例,176del16纯合突变1例,SLC26A4基因IVS7-2AG纯合突变3例,杂合突变2例。结论攀枝花地区非综合性耳聋患者耳聋基因以GJB2基因235del C突变、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为主,对该地区耳聋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耳聋基因突变的筛查,采用正确的康复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该地区耳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线粒体基因测序和导流杂交术在孕妇耳聋易感基因筛查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重PCR和导流杂交术筛查佛山地区8643名产检孕妇3个常见的耳聋易感基因(GJB2、GJB3、SLC26A4),并结合基因测序对阳性样本进行鉴定,并检测线粒体12SrRNA和tRN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发现3个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共257例(3.18%)。其中GJB2基因突变153例(1.78%),且4例(0.05%)为235delC位点纯合突变;SLC26A4基因突变94例(1.09%);GJB3基因突变10例(0.12%)。经基因测序发现线粒体基因突变76例(0.88%),包括一些可疑致病位点和不明致病性的位点,其中m.1555AG均质突变15例(0.17%)。有4对夫妇均为GJB2基因235delC位点携带者,在知情同意下选择了羊水穿刺行产前诊断,一例胎儿均为纯合突变,3例为杂合突变。结论佛山地区的耳聋基因GJB2携带者最多,联合线粒体基因测序和导流杂交术筛查孕妇耳聋易感基因在耳聋的一级预防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孕期女性致聋基因携带率。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就诊于产科的孕期女性进行聋病基因筛查。结果 347名受试者中有16人检出基因突变,检出率为4.61%,其中GJB2突变8人,检出率为2.30%,5人为235delc杂合突变,3人为299del AT杂合突变;SLC26A4突变8人,检出率为2.30%,均为IVS7-2AG单杂合突变。上述16名受试者的丈夫均进行致聋基因筛查并测序,结果1对夫妇为SLC26A4 IVS7-2AG单杂合突变,1对夫妻为GJB2 299del AT单杂合突变,均进行羊水穿刺,胎儿均未获得父母携带的致聋基因。结论应将耳聋基因筛查列入产前筛查项目,可初步实现遗传性耳聋的一级预防,减少聋儿出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怀孕期妇女和孕前检查妇女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的携带率以及对出生缺陷的干预。方法选取来我院做产检的怀孕期妇女和孕前检查妇女223例,孕期在19+6w前,用耳聋基因芯片对4个耳聋基因GJB2、GJB3、mt DNA12S r RNA、SLC26A4常见的9个突变位点35del G、176de116、235de1C、299-300del AT、538CT、1555AG、1494CT、2168AG、IVS7-2AG进行检测分析,根据检测结果提供遗传咨询与生育指导。结果 223例孕期女性和孕前检查妇女中,共筛查出携带常见耳聋基因突变者22例(9.86%),共检出GJB2基因突变11例(4.93%);mt DNA基因突变2例(0.90%);SLC26A4基因突变9例(4.04%);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其中有1例孕妇同时有GJB2 35del G杂合突变和SLC26A4 IVS7-2AG杂合突变,1例孕前检查妇女同时有GJB2 35del G和299-300del AT杂合突变。2例孕期女性携带线粒体基因1555 AG均质突变型(0.90%),预测后代亦为此突变携带者,需要终生严格禁止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结论对怀孕期妇女和孕前检查妇女进行遗传性耳聋的检测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现在可结合耳聋基因芯片进行筛选,可列入常规产前筛查,有效减少耳聋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筛查耳聋基因热点突变:GJB2基因的235delC、SLC26A4基因的IVS7-2A>G和线粒体12S rRNA(12S)基因1555 A>G达到快速诊断耳聋患者.方法 多重PCR扩增包括GJB2、SLC26A4及12S基因的3个片段,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是否存在相应位点的突变.结果 200例耳聋患者中,共检测出235delC纯合突变18例,杂合突变18例;IVS7-2A>G纯合突变2例,杂合突变13例;1555 A>G突变8例.检测结果均与测序结果相符合.3个热点突变基因的致病单体的检出率为21.7%,基因诊断率为14%.结论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检测耳聋患者的热点突变是一种快速、简便、高效、经济的耳聋致病基因筛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深圳市南山区所属5家医院出生的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结果,以了解深圳南山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的突变携带情况。方法采集深圳市南山区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足底血25 987份,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检测中国人群中常见的4个耳聋易感基因(GJB2、GBJ3,SLC26A4、12Sr RNA)的20个常见的突变位点。结果 25 987名新生儿中,检出耳聋基因异常1119例,总阳性率为4.31%。其中,GJB2基因35del G、176_191del16、235del C、和299_300del AT,共572例,突变携带率2.20%;SLC26A4基因281CT、589GA、1174AT、1226GA、1229CT、1975GC、2027TA、2162CT、2168AG、IVS7-2AG、IVS15+5GA,共412例,突变携带率1.59%;GJB3基因538CT、547GA,共86例,突变携带率0.33%;线粒体12Sr RNA基因1555AG、1494CT,共68例,突变携带率0.26%。结论深圳南山区出生的新生儿具有较高的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耳聋易感基因筛查能够从分子水平发现新生儿非综合型耳聋,为早期发现新生儿耳聋和早期干预提供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三种方法对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分子病因学研究,以期获得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采用酶切法、芯片法和测序法对国内报道突变频率比较高的6个耳聋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19例耳聋患者,酶切法共检出4例GJB2 235delC,1例mt 12S rRNA;; A;;1555G;其中8例患者及1例患者的父母基因芯片法检出1例mt 12S rRNA;; A;;1555G,3例GJB2 235delC,3例SLC26A;;4基因突变,3例9位点均正常。mt 12S rRNA;;A;;1555G和GJB2 235delC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酶切相一致。10例基因芯片检测及GJB3测序分析均未检出GJB3 538C〉T突变及GJB3其他致病突变;GJB6基因序列未发现致病突变位点。mt 12S rRNA;; A;;1555G和GJB2 235delC位点测序分析结果与基因芯片和酶切结果相一致。SLC26A;;4基因突变IVS7-2A;;〉G和2168A;;〉G测序分析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相符。随后对部分患者父母采用上述方法筛查,48例样品中,共检出15例携带致聋突变,检出率31.25%。结论酶切法、基因芯片法及测序法三者检查结果相符合。临床诊断因患者而异,综合三种检测技术,设计最佳筛查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GJB2基因突变耳聋家系p.V37I(c.109GA)突变致病性及分析家系患者临床表型。方法收集6个GJB2基因p.V37I(c.109GA)突变耳聋患者及家系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运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家系耳聋患者进行GJB2、GJB3基因编码区、SLC26A4基因外显子7和8、以及线粒体m.1494CT、m.1555AG位点检测分析,另对家系5先证者行高通量全外显子序列检测。结果 6个家系均检出GJB2基因p.V37I突变,其中家系3、5为纯合突变,家系1、2、6先证者另复合GJB2基因c.235del C杂合突变,家系4患者另检出c.299-300del AT杂合突变;全部家系均未检出GJB3基因编码区、SLC26A4基因外显子7和8、以及线粒体m.1494CT、m.1555AG位点突变,家系5先证者高通量全外显子序列检测结果亦提示GJB2基因p.V37I纯合突变为其致聋原因。结论 GJB2基因p.V37I突变具有一定致病性,该位点纯合突变可导致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而p.V37I突变复合c.299-300del AT、c.235del C杂合突变可导致中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孕妇中筛查耳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为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孕期体检接受耳聋基因筛查的1482例听力正常的孕期女性,采用微阵列芯片法筛查耳聋基因,夫妻携带相同耳聋基因突变者进行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结果 1482例孕妇筛查出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76例,检出率5.13%,其中GJB2突变检出42例,阳性率2.83%,SLC26A4基因突变检出22例,阳性率1.48%,GJB3基因突变检出8例,阳性率0.54%,12SrRNA基因突变检出4例,阳性率0.27%。76例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的孕妇,其配偶进行相同的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检测出一对夫妇同时携带耳聋致病基因GJB2-235delC杂合突变,另一对携带不同耳聋致病基因GJB2-235delC杂合突变和SLC26A4-IVS7-2AG杂合突变。结论听力正常孕妇存在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进行产前耳聋基因筛查可以预防缺陷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某聋哑学校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非综合征性耳聋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集103例耳聋患者外周血,使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试剂盒检测4个耳聋基因的9个致聋突变位点GJB2(35del G、176del16、235del C、299del AT)、SLC26A4(2168AG,IVS7-2AG)、线粒体DNA12S r RNA(1555AG、1494CT)和GJB3(538 CT)。结果 103例耳聋患者中共发现突变携带者47例,检出率为45.63%,其中GJB2突变基因检出26次,SLC26A4突变基因检出20次,线粒体12S r RNA突变基因检出3次,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结论遗传因素是该学校耳聋患者的重要致病原因,GJB2突变是最常见病因,SLC26A4突变为第二常见病因,基因芯片可以应用于临床中进行耳聋的快速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