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动态配合的岗位管理办法的临床实际使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5月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建立并实施动态配合的岗位管理办法,分析比较2017年5月~2018年4月实施动态配合的岗位管理办法后和2016年5月~2017年4月未实施两时期的实际临床护理及管理状况。结果:实施动态配合的岗位管理办法后,护理人员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质量评分和实施前相比均显著较高(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压力源评分和实施前相比均显著较低(P0.05);实施后患者或其家属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和实施前相比显著较高(P0.05)。结论: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使用动态配合的岗位管理办法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可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儿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自2017年1月起实施PDCA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儿科病房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文书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不良事件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儿科病房实施PDCA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分娩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分娩室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从2019年3月起从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方面入手,对健康宣教、护理文书书写、急救流程演练3个方面进行调整,将2019年3~9月设为实施后,2018年8月~2019年2月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评分,调查产妇、家属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分娩室的健康宣教、护理文书、护理急救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产妇、家属及护士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六西格玛管理法用于分娩室的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提高管理质量,提高产妇、家属及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分析儿科住院患儿常见护理安全问题,探讨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医院儿科自2019年1月起分析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并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2018年5~12月为实施前,2019年1~8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儿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实施后护理质量整体评分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科住院患儿临床接受护理安全管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品管圈管理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2015年,自2015年1月起在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病区实施品管圈管理,由12名儿科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利用头脑风暴等方法确立主题,制定对策,全面改进儿科护理管理质量,以年终护理部的护理质量调查结果为准,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专科护理、护理文书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为99.4%,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1.5%(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儿科护理质量管理,能够全面改善各项护理质量,创造良好的护理工作氛围,有效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目标管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的成效。方法:自2016年7月起,宁波市第四医院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目标管理办法,以2016年1~6月为实施前,2016年7~12月为实施后,采用自制的儿科护理知识试卷和护理质量评分表,评价并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质量,以向患儿家属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护理满意度,比较实施前后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平均分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目标管理模式能让护理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更适用于现代儿科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护士岗位管理在医院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ICU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开展护士岗位管理,设置不同岗位,实行竞聘上岗,通过强化培训、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等方式进行管理,比较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岗位管理实施后病房管理质量、基础及专科护理质量、护理安全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岗位管理实施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士岗位管理在医院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但护士工作文书质量和工作被称赞和认可的评分较实施前无差异,表明护士岗位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还存在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改进,以全面提高其实施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士与患儿家属双人核对在儿科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8年1月在儿科安全用药管理中开始实施护士与患儿家属双人核对法,以实施时间为界,将2017年7~12月收治的患儿1 540例设为实施前,2018年1~6月收治的患儿1 582例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的患儿家属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 0.05)。结论:实施护士与患儿家属双人核对法,能提高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有效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层级管理制度对小儿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儿科输液室实施层级管理模式,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职称、学历等信息综合评估分为N1~N4级共4个等级,不同级别护士负责不同的工作。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前,以2017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层级管理制度前后小儿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层级管理制度后,小儿输液室的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护理安全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达到98.94%,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3.02%(P0.05)。结论:实施层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升小儿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组长责任制的层级管理模式在儿科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医院儿科病区于2022年3月采用组长责任制的层级管理模式,将2021年9月—2022年2月的6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3—8月的6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评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岗位能力、辨证施护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病历书写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基础护理落实、健康教育落实、主动巡视、主动沟通、危重症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儿家属的整体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长责任制的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也提高了儿科的中医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老年科实施陪护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自2019年2月起在老年科病房实施陪护管理,2018年8月~2019年1月为实施前,2019年2~7月为实施后,实施前有113例患者,实施后有117例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干预计划完成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实施前后患者、家属及护士对管理制度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护理干预计划完成率为88.89%,显著高于实施前的55.75%(P0.05)。实施后患者、家属及护士对管理制度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老年科实施陪护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减少护士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急诊护理岗位动态配合的效果。方法:医院从2016年5月开始实施急诊护理岗位动态配合,对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工作压力及医生、患者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工作压力源评分明显下降(P0.05),患者、医生的满意率分别从80.50%和86.67%提高到96.00%和100.00%(P0.05)。结论:急诊护理岗位动态配合可提高急诊护理质量,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患者与医生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全责康复管理模式对老年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4月,自2018年11月起对老年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实施全责康复管理模式,2018年5~10月为实施前,2018年11月~2019年4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老年科的专科管理质量,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老年科护士、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老年科的患者监护、护理记录书写、考核评价、风险防控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老年科护士、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全责康复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科病房管理工作中,能够切实有效提高老年科专科管理质量,改善了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护理质量评价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4月~2019年3月,自2018年4月起将护理质量评价应用于中医护理管理工作中,从患者、护士双方面设计护理质量评价内容,并重视护士的现场护理情况,根据护理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管理制度的优化,推动管理质量的进步,2017年4月~2018年3月为实施前,2018年4月~2019年3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中医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基础护理、中医专科护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护理记录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护理质量评价应用于中医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准确与有效的评价护士的工作质量,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实现了管理质量的提升,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根因分析法应用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2月~2018年6月在医院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采用根因分析法,以实施前为对照,比较实施前后儿科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在采用根因分析法后,医院儿科病房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0次,显著低于实施前的38次(P0.05)。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采用根因分析法,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护理不良事件风险降低且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高,可行性高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医院儿科口服药的发放管理过程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探究临床的实施效果。方法: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在医院儿科病区口服药的分发管理过程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以病区实施之前的情况为对照,比较持续质量改进(CQI)前后科室内口服药发放不良事件、护士与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CQI后,医院儿科给药差错、药杯错误使用及药物未冷藏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实施CQI前降低,患儿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医院儿科病区的16名护理工作人员及90位患儿家属对护理管理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均值相较于实施前提高明显(P0.05)。讨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儿科病区的口服药发放管理中成效显著,给药差错及剂量差错等不良分发情况减少明显,患儿服药的依从性有所保障,科室护理人员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元化中医辨证护理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医院儿科自2020年1月起实施多元化中医辨证护理管理策略,2019年为实施前,2020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3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觉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多元化中医辨证护理管理策略运用到医院儿科护理工作之中,有助于提升改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降低患儿家属对于疾病的不确定感,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科专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7月医院儿科接收的患儿15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观察组应用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方式,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危重患儿护理、基础护理、静脉置管护理、病区管理、护理隔离管理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P 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P 0.05)。结论: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专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理想,满足患儿的需求,并细化流程,注重细节处理,提高了科室的护理质量与患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儿科层级责任制管理中护理组长的作用及对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17年6月起进行管理制度调整,在儿科原有层级责任制管理方案基础上,增加护理组长岗位,将原有的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方案转为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方案,比较实施前(2016年6月~2017年5月)和实施后(2017年6月~2018年5月)儿科护士的护理核心能力,并评价实施前后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在实施后儿科护士的独立工作能力、问题观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儿科病区的基础护理、危重症患者护理、健康教育、医嘱执行、呼叫回应、病房巡视、生活护理、心理干预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护理组长引入到层级责任制管理方案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了护士的核心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总结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与实施效果。方法:医院于2015年6月开始在儿科病房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具体包括护理管理工作优化、儿科病房环境优化、护理服务理念优化、护理内涵拓展优化、强化家属健康教育等诸多措施,比较医院实施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差异、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儿科病房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对提升病房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发生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