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索桂枝茯苓丸作用于卵巢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公共数据库中获取桂枝茯苓丸的活性成分以及桂枝茯苓丸和卵巢癌的潜在靶点,然后构建蛋白-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及疾病-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软件对核心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基于网络药理学结果,选择不同浓度桂枝茯苓丸含药血清干预SKOV3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对PI3K/Akt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桂枝茯苓丸476个与活性成分关联的靶点,117个与卵巢癌相关基因,其中有20个共同靶点,这些靶标与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和分化、蛋白质密切相关,并可能通过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癌症中的碳代谢、粘着斑、PI3K/Akt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25个相关途径发挥作用。体外细胞实验证实,桂枝茯苓丸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SKOV3细胞增殖,可以抑制PI3K/Akt通路从而促进SKOV3细胞凋亡。结论 桂枝茯苓丸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卵巢癌,初步验证桂枝...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究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检索子宫肌瘤相关芯片,利用R语言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借助疾病数据库对子宫肌瘤已知靶基因进行检索。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桂枝茯苓丸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基因,3组靶基因映射出关键靶点,通过基因功能注释数据库(DAVID)对关键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到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11个,对应靶点121个;GEO数据库获得差异表达基因187个,检索到子宫肌瘤相关靶标271个;3组靶标最终获得映射靶基因20个,关键靶基因9个。桂枝茯苓丸主要通过ESR1、EGFR、SRC等核心靶基因调控类固醇结合、锌离子结合等生物过程及雌激素通路、催乳素通路、GnRH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干预子宫肌瘤发生发展过程。结论:应用生物信息学具有较高的置信度和参考价值,提供了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向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徐锋  黄旭龙  吴红梅  王祥培 《中草药》2019,50(16):3880-389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肾气丸的活性成分及核心靶标,探讨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经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并结合文献查询,筛选肾气丸的活性成分;通过TTD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肾气丸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建立靶点数据集;通过OMIM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糖尿病相关的靶标;PPI数据库构建肾气丸和糖尿病的交互靶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图,并通过ClueGO富集分析涉及的靶点基因功能及信号通路;应用Autodock软件进行核心靶标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肾气丸100个活性成分,网络分析表明肾气丸活性成分涉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胰岛素受体底物1、SHC转化蛋白1等靶点58个,靶点与调控基因的转录、细胞凋亡、细胞增殖、胰岛素受体等生物过程相关,通过调节胰岛素抵抗、TNF信号通路、2型糖尿病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等通路来发挥其抗糖尿病作用。结论肾气丸治疗糖尿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究桂枝茯苓丸治疗足厥阴肝经疾病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及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桂枝茯苓丸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并获取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查询疾病相关靶点,获得二者交集靶点基因。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R语言对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桂枝茯苓丸活性成分116个,对应有效靶点1109个,与3种疾病的交集靶点79个。对交集靶点富集分析发现,桂枝茯苓丸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及子宫肌瘤的共同关键通路为AGE-RAGE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根据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确定7个核心靶点(TP53、CCND1、EGFR、SRC、ESR1、VEGFA、GAPDH)。结论桂枝茯苓丸可能通过调控AGE-RAGE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作用于TP53、CCND1、EGFR、SRC、ESR1、VEGFA、GAPDH等靶点,发挥活血、化瘀、消癥功效,可为桂枝茯苓丸“异病同治”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左金丸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左金丸化学成分,筛选并预测其入血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检索疾病数据库中与Hp感染相关的作用靶点,构建左金丸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互网络,获得左金丸抗Hp的特征性基因;通过DAVID6.8数据库对上述特征性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hubba筛选出左金丸抗Hp感染的关键靶点。结果通过TCMSP筛选、预测得到左金丸32个入血活性成分和197个作用靶点。GO分析共得到199条富集结果,其中生物过程包含炎症反应、RNA信号转录、信号传导等152条,细胞组分包含细胞核、细胞外基质、蛋白复合物等19条,分子功能包含细胞因子活性、DNA结合、ATP结合等28条。KEGG分析结果显示,Jak-STAT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周期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65条通路与左金丸抗Hp感染密切相关。经Cytohubba筛选得到CXCL8、IL10、IL4、VEGFA、MMP9等10个关键基因。结论左金丸抗Hp感染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可为其活性成分研究和抗Hp药效及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抗肿瘤中药苦参活性成分及其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靶点与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中药苦参活性成分,并使用PubChem数据库验证所收集活性成分化合物结构,运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反向分子对接预测苦参活性成分可能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DisGeNET、TTD、MalaCards数据库预测结直肠癌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 3.8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苦参-结直肠癌共同靶蛋白PPI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获得中药苦参活性成分45个,通过调控结直肠癌相关作用靶点54个,参与体内信号传导、蛋白质磷酸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并通过调控癌症相关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蛋白聚糖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结论 中药苦参能够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协同发挥抗结直肠癌作用。  相似文献   

7.
郑雅  王博龙 《中草药》2019,50(22):5499-550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栝楼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 Prediction数据平台筛选栝楼桂枝汤活性成分靶点,并借助Gephi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运用Genecard、DisGeNET、TTD疾病数据库筛选作用于脑卒中、下肢痉挛靶基因,应用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lueGO软件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通过DAVID v6.8平台对关键靶点KEGG通路进行分析。结果 栝楼桂枝汤中黄酮类、有机酸类、皂苷类等成分作用于IL6、TNF、EGFR、ESR1、TP53、STAT3、F2等49个关键靶基因;参与横纹肌细胞增殖、骨重塑、平滑肌细胞增殖正调控、肌细胞增殖、内皮细胞增殖等14类生物过程;调控TNF、MAPK、PI3K-Akt、ALS、神经营养、5-羟色胺能神经突触等30条信号通路。结论 栝楼桂枝汤多种活性成分通过抗炎、抗氧化、神经营养及保护等药理作用,以及参与肌细胞增殖等生物过程,从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肌肉组织双向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  相似文献   

8.
王静  崔霞 《中医药导报》2020,26(12):109-115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黄芪的有效成分、潜在靶点及作用通路,建立一个"药物-有效成分-疾病-靶基因"的网络,探讨黄芪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蛋白数据库(Uniprot)、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筛选出黄芪的有效化学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以及与疾病共同作用靶基因,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出黄芪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网络图(黄芪-有效化学成分-反复呼吸道感染-靶基因);将药物与疾病共同靶基因上传到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PPI),并运用R语言对PPI筛选出核心基因。利用R语言及Bioconductor平台对关键的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基因相互作用(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筛选,预测出黄芪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活性成分共有16个,作用于疾病的有效基因有88个,主要通过调控IL-6、MAPK8、EGFR、VEGFA、ESR1、CASP3等核心靶基因及调控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AGE-RAGE等信号通路来发挥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结论:黄芪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靶基因IL6、EGFR、VEGFA,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淫羊藿增强免疫功能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淫羊藿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检索免疫抑制的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利用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淫羊藿21个有效活性成分,179个潜在靶点。GO生物过程共562条,包括信号转导、炎症反应、凋亡过程等;KEGG信号通路共120条,主要涉及癌症途径、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淫羊藿的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AKT1、TP53、IL6、VEGFA等靶点,参与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调控癌症途径、TNF信号通路等多个途径发挥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红娜  邹佳楠  李昆  翟真真  翟静 《中草药》2020,51(12):3234-324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和分子生物学验证探讨半枝莲抗胰腺癌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半枝莲的活性成分和相关潜在靶点;应用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治疗靶点数据库(TTD)、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PharmGKB)建立胰腺肿瘤靶点数据库;基于半枝莲潜在靶点与胰腺肿瘤靶点的匹配结果,构建PPI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基于核心靶点的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建立半枝莲抗胰腺癌的信号通路图;采用Westernblotting验证半枝莲中核心成分木犀草素对胰腺癌细胞PANC-1中P53、Bax和Bcl-2关键靶点的调控作用。结果共筛选出28种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等;91个半枝莲作用靶点,经拓扑筛选获得24个核心靶点,涉及TP53、AKT1、JUN、VEGF等。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半枝莲作用靶点共涉及到73条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筛选出18条信号通路参与胰腺癌的治疗,主要是通过NF-κB、p53、PI3K-Akt和VEGF信号通路来调节肿瘤炎性微环境、细胞周期阻滞、促细胞凋亡以及抗血管生成。分子生物学实验发现半枝莲中木犀草素可调节p53信号通路中关键靶点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凋亡,证明了本研究中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论初步证实了半枝莲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以及治疗胰腺肿瘤的潜在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中医经典名方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BATMAN-TCM、TCMID中筛选桂枝茯苓丸的成分和靶点;并通过OMIM、GeneCards数据库检索EMS相关靶点;取交集后得到桂枝茯苓丸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共同靶点,利用Cytoscape 3.6.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胡芦巴丸化裁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得到胡芦巴丸化裁方的有效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并运用UniProt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对靶点信息进行矫正和补充;使用GeneCards数据库、TTD数据库、OMIM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获得糖尿病肾病的疾病相关靶点;利用在线作图工具Jvenn获得胡芦巴丸化裁方与糖尿病肾病的共同靶点;运用String11.0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对网络图中的关键靶蛋白进行筛选和分析;运用cytoscape3.8.0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并对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利用DAVID 6.8数据库对胡芦巴丸化裁方和糖尿病肾病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对共同靶点的生物过程及主要代谢通路进行讨论。结果经过筛选去重得到胡芦巴丸化裁方的有效活性成分55个,药物作用靶点538个,糖尿病肾病疾病靶点6971个;利用Jvenn取交集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413个;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靶点涉及对药物的反应、对缺氧的反应、炎症反应、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共同靶点所富集的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钙离子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胡芦巴丸化裁方对于DKD的治疗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有可能是通过胰岛素(INS)、蛋白激酶B1(AKT1)、肿瘤蛋白p53(TP53)、白介素-6(IL-6)等核心靶点对PI3K-Akt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进行调控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抗癌精方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获得抗癌精方的化学成分,然后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筛选出其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 Database对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检索TCMNPAS、OMIM、TTD和DrugBank数据库获得结直肠癌的作用基因,二者映射获得抗癌精方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一步分析核心靶点对应的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的信号通路,选取前10条通路所包含的基因与核心靶点进行映射获得与抗癌精方治疗结直肠癌关联程度较高的信号通路;最后通过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和Western blot验证抗癌精方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研究共筛选出抗癌精方的关键活性成分26个,对应核心靶点145个,取GO分析前10条生物信息,获得信号通路前10条与抗癌精方治疗结直肠癌的关联度排序。细胞水平验证了抗癌精方可以抑制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升高细胞凋亡率,且呈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实验显示抗癌精方可降低p-PI3K、p-AKT、Bcl-2的蛋白表达,升高cleaved caspase3和Bax的蛋白表达,表明抗癌精方具有诱导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实现,这与网络药理学的分析结果相互印证。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实验验证初步探索抗癌精方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及其机制,为后续深入的基础研究奠基,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靶点进行预测与机制探讨。方法: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黄芪桂枝五物汤中有效成分和相关靶标蛋白;运用网络可视化软件Cytoscape 3.5.1构建黄芪桂枝五物汤有效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借助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从Uniprot数据库中获取靶标蛋白的基因名称后,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功能富集分析,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在治疗DPN上的作用机制及原理。结果: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核心化合物有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7-O-甲基异丙醇胺(7-O-methylisomucronulatol),异鼠李素(isorhamnetin)等,核心靶标有前列腺素G/H合酶2(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2),热休克蛋白HSP90(heat shock protein HSP90),核受体共激活因子2(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2)等;PPI网络图显示黄芪桂枝五物汤有效成分中关键蛋白主要有CJun氨基端激酶(JUN),肿瘤蛋白p53(TP53),FO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转录因子P65(RELA),白细胞介素-8(IL-8)等;KEGG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主要作用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主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信号通路作用于多种靶点发挥其药物功效,利用网络药理学通过多种数据库与统计分析软件可以有效预测与分析药物的潜在作用与起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浦强  徐巍龙  李楠  王丽娟  余江毅 《中草药》2019,50(23):5767-577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芪葵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旨在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个数据库检索并筛选芪葵颗粒活性成分和其作用DN相关靶点,并通过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药物、靶点、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网络拓扑分析芪葵颗粒治疗DN关键靶点,采用ClueGO插件进行GO、KEGG基因富集分析,得到芪葵颗粒治疗DN的潜在作用通路。结果芪葵颗粒中筛选得到67个活性成分,涉及DN作用靶点212个。网络拓扑分析最终筛选出43个关键靶点,ClueGO富集分析关键靶点主要被富集在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49个显著相关通路,涉及神经递质代谢过程、小分子代谢过程、血压和氧化还原酶活性调节等132个显著相关生物过程。结论芪葵颗粒有效成分可调控DN发病重要通路中多个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二至丸治疗肝细胞癌(HC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以及文献查阅,检索并收集二至丸成分--女贞子和墨旱莲的候选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标。利用Uni Prot数据库和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cards)结果相比对,获得二至丸与肝细胞癌重合的潜在靶标基因。使用Cytoscape3.6.0软件构建二至丸的"候选成分-作用靶标"网络。使用omicshare平台将药物靶蛋白和疾病靶点相映射,并绘制Venn图。结合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中的Generate style from statistics工具,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Systems Dock Web Site网络服务器与二至丸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利用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Discovery(DAVID)生物信息资源数据库,对二至丸的作用靶标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GO分类富集分析。结果:共从二至丸中筛选得到21个候选活性成分,包括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去甲蟛蜞菊内酯(demethylwedelolactone),山柰酚(kaempferol)等,和151个作用靶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氨基端激酶(c-JUN),原癌基因(c-MY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主要涉及乙型肝炎(Hepatitis B),TNF,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肿瘤抑制基因p53,Toll样受体家族(Toll-like receptor)等信号通路。结论: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了二至丸治疗肝细胞癌的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淫羊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数据库收集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获取RA相关疾病靶点。取淫羊藿活性成分靶点与RA疾病靶点的交集基因(共同靶点),作为淫羊藿对RA作用的潜在关键靶点基因。将交集基因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淫羊藿活性成分与RA疾病的共同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并根据其度值筛选出核心靶点。借助DAVID分析平台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淫羊藿活性成分23个,共同靶蛋白即关键靶标72个。重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山萘酚(Kaempferol)等;核心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等;KEGG主要通路富集在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促乳素(Prolactin)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淫羊藿可能主要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从调节炎症、免疫等多方面发挥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