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基层医院药房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乐清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药房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分析药房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药品质量管理情况,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门诊药房进行品管圈活动后每周平均药品调剂差错件数为12.2件,明显低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每周平均药品调剂差错件数41.3件,目标达成率为91.5%,进步率为70.5%;且进行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各项能力评分项目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基层医院药房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降低了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件数,提高了药房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品管圈应用于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将品管圈应用于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管理中,分析药品调剂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适宜的解决措施并落实。结果:经过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门诊药房调剂调配差错率下降55.34%,同时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数与活动前相比减少了22.42%。结论:通过将品管圈应用于药房药学服务品质化管理中,不仅有利于降低调剂调配差错率,而且还有利于减少不合理处方数量,同时可以有效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原因,探讨防范措施,为提高药房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0年-2013年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登记本为资料来源,对差错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差错类型。结果:我院2010年-2013年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登记本共记录有65例病例出现药物处方调剂差错,其中由于药师原因出现差错45例,差错率为69.2%,医师原因出现差错12例,差错率为18.5%,患者原因出现差错6例,差错率为9.2%,其它原因出现差错2例,差错率为3.1%。结论:提高门诊药房药师的工作责任心及专业素质,重视处方调剂差错,规范调剂流程,最终降低调剂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药房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起将品管圈管理方法应用于药房管理,根据时期进行分组,统计2015年全年药房管理成效与2014年全年成效进行比较,品管圈应用内容包括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制定目标及计划、实施计划,评价实施前后的药房调剂差错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小组预期目标为将全年药房调剂差错发生率控制在0.8%以内,实际将调剂差错发生率控制在了0.46%,圆满完成目标;2014年全年药房调剂差错发生率为4.1%,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药房调剂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用于药房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调剂差错事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药房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降低病人在门诊药房取药的差错率.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门诊药房,分析引起病人取药差错的主要原因,拟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确认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以后,病人每日取药差错率明显降低,由活动前的12.9%下降到活动后的5.4%,改善幅度达58.1%;药师在品管手法,集体荣誉感方面有明显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病人在门诊药房取药的差错次数,缩短了病人等候取药的时间,提高了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方法在药剂科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品管圈方法引入药剂科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在药剂科各调剂药房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评价该活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药剂科药房调剂差错件数由开展品管圈前的14.75件/周降低至改善后的4.10件/周,降低72.20%;无形成果:药师在实施品管圈手法、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等方面能力均有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差错,保障医疗安全效果显著,同时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药师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品质管理工具 ——品管圈,提升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门诊药房调配差错次数,保证用药安全.方法:组建第二期Vitamin圈,按品管圈实施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结果:门诊药房的Vitamin圈通过开展QCC活动,使门诊药房处方差错次数由改善前的51.5件/周降至23件/周.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药房取得良好效果,减少了门诊药房调配差错次数,提升了员工药学服务水平,保证了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成果。方法:在本院药剂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将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病房管理资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管理方法,研究组则采取品管圈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的药剂质量管理情况。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药剂科每周平均药品调剂差错件数为19.6例,明显低于活动前每周平均药品调剂差错件数(46.5件),进步率为57.85%,目标达成率为112.08%。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医院药剂科不仅降低了药品调剂出错率,减少了医疗纠纷,还提高了药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业务水平,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协同合作能力,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降低门诊药房的发药差错及隐患,提高药房调剂工作水平。方法:分析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隐患的类型和原因,分别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比较采取措施前、后的调剂工作情况。结果:采取综合性防范措施后,发药差错数由32次减少为8次,下降比例为77.14%;差错隐患次数由119次减少为63次,下降比例为34.68%。结论:通过采取综合性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门诊药房的发药差错和隐患,成功提高药品调剂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基于“互联网+中医药”背景下智慧药房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成效。方法:自2019年1月起构建基于“互联网+中医药”背景下的智慧药房管理模式,内容包括电子处方流转系统、全程条码识别管理系统、电子处方审核系统、智能配送系统等。分别统计2018年(实施前)和2019年(实施后)的药房管理数据,比较实施前后药品调剂、处方审核所需时间。于不同时期各随机抽调500份处方,比较处方审核差错率、中药煎煮差错率和药品调剂差错率。结果:实施后药品调剂、处方审核所需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处方审核差错率、中药煎煮差错率和药品调剂差错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基于“互联网+中医药”背景下的智慧药房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药房工作效率,减少药品调剂、处方审核等各类差错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差,改善药事服务质量。方法:运用品管圈活动,主要步骤有成立品管圈、主题选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解析、对策拟定与实施等。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有形成果中,门诊调剂内差件数从活动前58.4件/周下降到31.2件/周,目标达标率为97.1%,进步率为46.6%;无形成果中,圈员能力评分由平均4~6分上升到7~9分。结论:品管圈活动显著降低了门诊药房调剂内差,提高了药事服务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了药剂人员解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科室带来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内差登记表》登记的差错处方198例,分析差错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究改进措施。结果: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的类型主要包括品种差错,数量差错,错发患者差错,用法用量差错及其他。调剂差错原因包括药师因素,医师因素,患者因素和环境因素。结论:根据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分析结果,提出并实施改进措施,提高药品调剂工作效率,降低处方调剂差错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降低门诊电子处方调剂和发药差错。方法:记录2017年1月~2018年2月调剂错误和发药错误。于2017年7月实施PDCA循环法干预后,比较分析实施方法前后的差错率。结果:在PDCA循环法干预下,门诊电子处方调剂及发药的差错率大幅下降。结论:PDCA循环对减少门诊电子处方调剂及发药差错的效果显著,同时提高了药房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安吉县妇幼保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9例医院门诊药房药师,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6~12月期间行门诊药房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2017年1~6月期间加行精细化管理,设为实施后。总结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应用,分析其应用结果。结果:实施后人均调剂量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单张调剂时间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等候时间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药品差错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升工作效率,避免药品差错,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手段在减少中药房小包装饮片调剂差错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分析我院中药房小包装饮片发生调剂差错的原因,并查找真因,拟定对策并予以实施,同时进行效果确认。结果:试行品管圈活动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率由实施前的15.77‰,下降至实施后的6.46‰,目标达标率103.10%。参与中药房"本草圈"活动成员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得到提高。结论:我院中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了药房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有利于促进药事管理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预防和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药品调配工作质量。方法:分析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种类及原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发药差错明显减少。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药品调剂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过加强医院药房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医院提高药房管理质量,特于2016年起加强药房管理,比较药房管理前后药房调剂差错、医患纠纷、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同时选取药房管理前后100例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调查其满意度。结果:加强药房管理后,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明显短于加强药房管理前(P0.05);药房管理后,药品调剂差错率明显低于管理前,医患纠纷率明显低于管理前,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加强药房管理可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改善其就医体验,同时良好的药房管理可降低药品调剂差错率,避免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KPI制定的绩效考核体系在提高门诊药房整体管理水平中的作用。方法:2018年2~9月医院门诊药房实施常规管理,期间接待500名患者为实施前研究对象;2018年11~2019年6月医院门诊药房实施KPI制定的绩效考核体系,期间接待500名患者为实施后研究对象。观察比较KPI制定的绩效考核体系应用前后门诊药房整体管理水平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和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实施前;账物相符率和处方合格率高于实施前;患者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KPI制定的绩效考核体系应用于门诊药房管理中,能有效降低调配差错率和患者投诉率,提高医院药品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自动发药系统在医院门诊药房应用所带来的变化和应用效果。方法:医院门诊药房自2019年6月起引进全自动发药系统并予以实施,2019年7~10月为实施后,2018年7~10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配药差错类型和数量,分析全自动发药系统应用的优缺点。结果:引入全自动发药系统应用后,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调剂效率提高42%,差错减少,患者取药等待时间缩短近一半,且具有较高的智能化、适应性,但不能适用于所有药品,且存在报警频率高、有新的差错、处方审核不便等问题。结论:全自动发药系统提高了发药效率,降低了处方调剂差错,缩短了取药时间,提升了药品管理、调剂品质和药学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药房药物调剂存在的差错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其应对措施。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记录的药房药物调剂差错108件为研究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影响药物调剂差错时间发生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108件药房药物调剂差错事件类型包括药物品种差错14件、药物规格剂型差错23件、药物数量差错27件、药物剂量差错15件、退药差错7件、划价差错6件、发放药物差错5件以及用药禁忌差错11件;其中,药物数量差错事件占比最高,与药物品种差错、药物剂量差错以及药物禁忌差错事件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差错事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处方不规范、药房工作人员自身因素与环境因素这几个方面。结论: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事件表现多种类型,影响因素涉及4个方面,医院需要针对影响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工作,提高药房药品管理与调剂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