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及认知障碍康复训练,治疗纽加用针灸疗法。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认知能力、行为能力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毕丽丽 《吉林中医药》2022,42(3):353-357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2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针灸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MoCA评分、MMSE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及血清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  相似文献   

3.
针灸结合认知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针灸结合认知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共同治疗加用针灸结合认知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共同治疗加用尼膜同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韦氏记忆量表(WMS)方面的变化.结果:两组MMSE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评估时差异即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W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结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尼膜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VCIN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中医症候(Syndrome of Chinese Medicine,SDSVD)评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水平,并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症候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MOCA评分、血清叶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SDSVD评分、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可有效增加VCIND患者的MOCA评分、降低ADL和SDSVD评分,提高治疗有效率,为VCIND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镇肝息风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筛选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在脑卒中临床与康复治疗的同时加用镇肝息风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仅应用临床与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60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使用MMSE及巴塞尔(Barthel)指数分别对患者认知障碍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分别为(16.84±4.52)与(24.67±5.04),对照组分别为(16.51±4.38)与(20.41±4.92);治疗组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32.28±5.36)与(63.48±8.16),对照组分别为(31.76±5.42)与(42.39±7.84),两组治疗前后MMSE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的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镇肝息风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日常生活能力均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启波 《新中医》2012,(5):80-81
目的:观察早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早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及治疗后4周以BarthelIndex(B)I评定残障水平,以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运动功能,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结果:2组治疗前MMSE评分、上下肢Fugl-Meyer评分、BI分别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结束、治疗后4周治疗组MMSE评分、上下肢Fugl-Meyer评分、B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结束及治疗后4周,治疗组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能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的恢复,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查阅近十年来针灸疗法在认知功能障碍临床上的应用概况,发现该疗法在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上的独特优势,从而明确了针刺治疗的科学性,为治疗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客观的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烟台芝罘医院收治的86例PSCI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认知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韦氏记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功能训练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脑电图异常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MoCA各项评分、MoCA总评分明显增加,严重功能障碍患者明显减少,轻度功能缺陷患者明显增加,并且在脑电图异常率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以温针灸治疗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能有效通过促进脑部神经功能达到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娟  董玲 《河南中医》2003,23(8):62-63
中风患者经挽救生命后往往遗留有程度不同、形式不一的后遗症 ,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吞咽困难等。给患者及其家属生活、精神带来很大痛苦。随着针灸、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 ,可以降低中风后的致残率 ,并使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 ,改善其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临床分期的不同 ,分别采取不同的针灸、康复治疗 ,效果显著 ,现介绍如下。1 急性期1.1 针灸取穴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取穴 :人中、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操作 :人中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 0 .3~ 0 .5寸 ,采用雀啄泻法 ,以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结合康复体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50例予体针结合康复体位训练,治疗组予头针、体针结合康复体位训练治疗,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少于对照组。③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红细胞比容外,其余各项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头针、体针结合康复体位训练治疗脑梗死能显著改变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针刺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针刺组)患者给予针灸进行治疗,B组(康复训练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C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患者采用针刺与康复训练结合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5d后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0%,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三组比较,C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脑梗死患者,按会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采用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7例单纯采用电针治疗。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后休息2天,治疗30次后,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改良的Banhel指数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单纯电针疗法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樊宇婷    关莹    李冬岩 《陕西中医》2023,(5):644-64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奥拉西坦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血清GDNF、S100β、SIRT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脑血流动力学的水平,评估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Barthel指数的差异,统计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GDNF、SIRT1等相关因子、脑血流动力学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GDNF、SIRT1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治疗后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S100β、NSE及阻力指数(RI)治疗后下降,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MoCA评分治疗后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老年性痴呆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评分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在中风后吞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36例中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予以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20例)在此基础上结合针灸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1,P=0.036),对照组训练后出现轻微恶心呕吐1例,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08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组进行治疗,采取针灸配合吞咽训练方法作为治疗组,采用单一的针灸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比对照组占优势,两组治疗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治愈率也明显比对照组高,无效率低于对照组。两组质量方法取得的治疗疗效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的针灸治疗,应用中医学针灸治疗手段和现代化的康复医学训练医学进行有效地结合,能够让患者吞咽的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春梅  陈建权 《河北中医》2012,34(3):384-386
目的观察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神经等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40例加用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40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并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7.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明确,应用安全,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调督针法治疗脑梗死后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并强化足背屈训练,对照组31例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31例予调督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量表分级(FAC)、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下肢FMA评分均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小腿三头肌修订的Ashworth评分分级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小腿三头肌修订的Ashworth评分分级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小腿三头肌张力Ashworth评分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AC分级均明显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FAC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普通针刺法相比,调督针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足下垂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脑梗死后足下垂是调督针法的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针刺方法。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12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发病1星期内针刺比1星期后针刺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针刺选穴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系统功能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和中药结合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88%,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35%少于对照组的12.94%,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全面调节人体机能,局部增强舌咽功能,在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继续探讨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